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强化国有资产体系管理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以及保障国家资产安全的重要路径。党中央在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种类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着贯彻党的精神为原则,在实践中务必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以下本文就主要从国有企业的分类入手,提出基于国有企业分类视角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分析
党和政府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很多意见和规划在相继出台,国有企业分类视角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基本的思路和改革方式已经有一定雏形,但在实际开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国企类型的不同其国有资产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管理时就应当结合其性质进行针对性管理。总体来看,国有企业的科学分类可以明确分工,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效益,但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助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国企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国企的国有资产特征
国有企业根据其经营类型、目标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大致可分为经营性国企、非经营性(公益性)国企以及资源性国企等三种类型。
1.经营性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资产的特征
经营性国企中的国有资产具有增值性特征,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以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为主要目的[1]。这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包括用于开展经营活动的国资资金,以及国家投资建设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如公路、港口以及机场等类资产,此类国企通过这些国有资产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2.非经营性(公益性)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资产的特征
非经营性国企如各级党政机关、文化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类单位,这类型国企中的国有资产不参与市场流动,是非增值性的,主要作为履行国家义务、开展公益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3.资源性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资产的特征
资源性国有企业在我国具有垄断性,其国有资产涉及土地、河流、矿产、油气、森林、滩涂、山岭、草原等。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开发与经营,实现经济价值。但需要注意这些资产往往不可再生,同时还会产生环境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因此对此类国有资产开展有效管理关乎国家战略,在开展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未根据国企类型的不同开展差异化的国有资产管理
由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根据其经营类型、目标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类型,同时不同的国有企业其国有资产内容、特征均不尽相同,因此在管理国产中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进行差异化管理。但在实际中,仍然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未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这就会导致管理混乱,难以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2.政企不分情况较为严重
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可见较为突出的政企不分问题。例如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产权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单位的资产管理,同时还行使着行政部门的职权,还有一些人员掌握了高于企业管理层的权利,掌握了一些企业的经验主导权,在如经营目标规划、资源配置、人员分配等决策上具有了更高的主导作用,这是政企不分的常见表现,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下降,不主动积极开展企业管理,造成企业管理混乱,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极大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3.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通过对国有资产的分类分析不难看出,很多国有企业都具有市场垄断性,行业垄断使国有企业处在较为强势的市场竞争位置,在这种市场地位下,就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腐败,如盲目违规决策、私自寻租、暗箱操作等[2]。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治理腐败、盲目违规决策等问题,然而从现状来看,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未针对这类问题制定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导致此类问题频发,危害了国有资产安全。
三、基于国企分类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思路
1.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开展针对性的国有资产管理
首先需要充分明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例如对于非经营性(公益性)国有企业,在管理这类企业国有资产时需要以是否能够有效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为目标,以此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向。如公共卫生、环卫等类型国有企业,这些领域本就无利可图,因此在对其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不能以追求盈利为目标。对于资源性国有企业,因这类企业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肩负着国家战略、政治稳定的重任,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就需要兼顾盈利和国家政策调控这双层目标[3]。首先为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开展国资管理时不能侵犯法人财产的所有权以及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应当保障企业具有独立行使相关权利的职能。同时为避免国有资产、国家重要资源的流失,政府部门还应和国有企业形成稽查以及监督的关系。对于经营性国企,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需要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建议政府适当放手,让企业同一般商业企业相同,企业经营和发展取决于企业自己的市场竞争,这也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之所以可建议适当放手,这也是因为此类企业几乎不承担社会责任,获取最大化经济利润是其主要任务,以这种方式开展国资管理,减少对企业的束缚,有助于为政府的投资实现高额的回报,促进国资的保值、增值。
2.立法规制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政企不分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可通过立法规制手段,结合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清晰界定国有企业、政府的权责划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对于非经营性(公益性)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为政府,由政府全权管理。对于经营性国企,政府主要是参股,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利尽量放权给企业。除此之外,还应对国企包括经营、利润划分、破产与市场退出的相关规则进行明确确定,在有明确制度的基础上,使国企经营能够有章可循,这样才可最大程度避免此类问题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
3.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为有效减少国有资产流失,除上述办法外,还应从国有企业的内部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为避免“一言堂”、盲目违规决策的问题,首次按在企业内部股权结构的配置方面,应尽量分散、多元,如加大对各类资本的引进、培育各类投资主体、股票期权以及制定职工持股制度。其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与权责分配方面,可设置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选举出董事会与监事会,由董事会聘用总经理,监理会负责监督董事会与总经理。形成互相制约的管理结构,从而有效避免“一言堂”问题。此外企业还可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使国有资产公开、透明,可向企业员工、各级领导公开财务收支、预算等,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有效的监督下开展。在外部监管方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要摒弃以往政府部门过多干涉的问题,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与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监管。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中的分类符合我国经济体系的导向,是顺应当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创新性政策。国有企业分类越精细,国有企业产品的生产就会越专业化,其价值和特点就会显现的越清晰,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类型及性质均不尽相同,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就需要结合国有企业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科学改革,从而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增值、保值。
参考文献
[1]赵云峰.基于混合所有制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研究——以天津为例[J].中国商论,2016,(11):68-70.
[2]楼继伟.以“管资本”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6,(1):44-59.
[3]何玉长,史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与优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27-32.
作者:王洁筠 单位: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