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做好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发展目标、满足群众需要,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积极寻求完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合理对策。本文以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为研究主题,先后分析了事业单位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健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努力的方向,最后从资产管理流程的角度,指出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关注的关键环节,讨论了如何优化这些关键环节达到加强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管理流程

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对事业单位提高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效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工作能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闲置、浪费等情况,或者改善由于资产使用方式不当导致的资产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另一方面,合理的资产管控工作是改善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单位可以通过内控体系发现资产流失缺口或资产滥用现象,及时堵住缺口、改善管理。

一、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不足

(1)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形成这一不利局面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控的意识不强,单位中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普通职工,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对资产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二,事业单位有关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漏洞,大多数单位的资产管控制度以企业制度为蓝本,不仅没有和我国的政策规定以及单位自身实际严格吻合起来,还在资产管理的一些具体程序上缺乏明确规定,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三,事业单位中缺乏高质量、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人才,资产管控工作缺乏科学指导。(2)资产管理方式落后,资产管理系统有待健全。管理手段、方式落后是我国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另一个不足之处。资产管理的不同环节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沟通交流不充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屡见不鲜。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存在严重断层现象,没有形成连续、全面的管理流程。相应地,在这种情形基础上建立的资产管理系统也不健全。资产管理人员更多地凭借经验完成工作,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脱节,不健全的管理系统也不能迅速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管理工作与资产管理目标矛盾重重。(3)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严格有力的监督是确保资产管控制度发挥预期作用的前提保障,也是促使单位职工自觉自发承担资产管理责任的必要措施。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中的资产管控体系建立之后,未给予持续的关注,也没有建立起配套的考评和奖惩制度,职工普遍缺乏对资产管控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多资产管理的规定仍然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状态。不充分的监督还助长了滥用公共资产、借助资产管理环节谋取私利等腐败行为的滋生,公有资产损失加剧。(4)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信息来源更加丰富、种类更加多样化、数据更加碎片化、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的大数据时代,不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应该更加依赖现代手段,解决管理问题。我国事业单位目前在资产管理领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相较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对各种现代化先进手段的接受速度更慢,因此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已经被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引入,但在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使用的规范程度、功能的开发程度、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提高程度等方面,都还与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健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

(1)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要想健全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切实实现有效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首要工作应该是提高单位各级工作人员对资产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起单位职工高度的资产管控意识。在这一前提下,事业单位继而应该积极创造资产内控的有利条件,在组织内营造良好的资产管控氛围,制定出相关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行为规范,使员工的资产内控工作有具体的规章条例可以遵循。做好上述的充分条件准备之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应该从资产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完善,包括采购、验收、日常使用、处置等。(2)创新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创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方式。首先,单位应该引进更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紧随时展的步伐,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完善资产管理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同时谨记不能照搬照用,应该结合单位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单位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对该信息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其次,单位应该组织职工进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培训,并制定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规范,使各级职工都能熟练、规范地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3)加强审计监督,建立健全战略风险管理机制。除了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致力于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对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的具体运行情况实行强有力的监督,同时建立起与职工的资产管理工作相挂钩的考评标准和奖惩制度,激励各级职工自觉参与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工作。一方面,有力的监督工作可以敦促单位职工自觉按照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资产采购、验收、日常管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确保资产管理工作严格符合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可以使单位及时发现职工在资产管理中的不正当行为,并按照相关联的奖惩制度对这种不正当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也要对自发对不正当行为进行检举、劝阻的积极行为进行公开表彰、奖励,发挥职工在资产管理中的自觉精神。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同时也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工作,对关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战略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三、优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

(1)优化资产配置环节,完善资产采购制度。配置环节是整个资产管理流程的首要环节,优化配置环节的流程能为整个资产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在源头上避免很多风险。事业单位应该从三个角度着手优化资产配置环节:首先,完善资产预算管理。很多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编制不严谨、可行性分析不足等原因导致资产购置不合理,单位资金严重浪费。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除了要严格根据单位发展需要拟定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外,还应该避免财务部门或业务部门独立编制预算的情况,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其次,严格的采购申请制度必不可少。资产购置应该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批,明确申请主体和审批主体,制定审查标准,避免领导独断或拍板决定的行为。最后,建立资产验收制度。采购完成后,资产验收应由申请部门、审批部门、采购部门等多方联合进行,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避免采购人员以次充好、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同时财务部门做好有关发票、凭证等的留存。(2)优化资产使用环节,完善资产日常使用管理细则。优化资产使用环节主要目的在于规范资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程序,比如借用、交接、维修、损坏赔偿等,降低由于随意使用导致的资产不必要损坏、折旧等风险。事业单位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资产使用环节的优化工作: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制定或完善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细则,对租借、交接等应该经过的手续做出规定,明确使用权限,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对关键资产、固定设备等重点关注,通过制定资产清单、定期清查、财务核算等方式做好资产价值的维护。(3)优化资产处置环节,完善资产处置制度。资产处置环节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工作尤为重要。优化资产处置环节,建立完善的资产处置制度能使随意处置公有资产、损公肥私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优化资产处置环节最重要的是要确定有权限决定资产处置的人员范围、可处置的资产种类及范围,由拥有权限的人员按照规定的资产种类允许的处置方式、规定的处置程序进行决策,而且要避免个人决策,应该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最大化避免决策失误,力求将资产损失降到最小。(4)优化收益管理环节,加强监管与财务核算。收益管理环节是资产管理的最后一环,也是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影响最深远的一环。优化这一环节同样强调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整个资产管理流程的监管,尤其是财务部门应该严密监控预算编制计划的执行情况,保证预期收益的实现,或根据预算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分析收益变化情况,找出原因,做好必要的风险预防工作;另一方面,收益管理环节也是对整个资产管理流程的分析总结环节,有利于集中发现流程薄弱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提出可行性改进方案,最大化规避今后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受益无穷。为了实现向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满足实践发展需要的目标,我国事业单位一直在加强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虽然目前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但通过健全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机制,从配置、使用、处置以及收益管理等关键环节着手优化资产管理流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必定能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姜玲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5).

2.徐春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实践探讨.经济师,2018(02).

3.张圆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研究.经贸实践,2018(14).

4.叶珍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经贸实践,2018(14).

5.徐晓辉.基于内部控制下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完善对策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8(08).

作者:朱青 单位:贵州省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