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成为现实所需。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企业化管理,不仅能够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还能突破固有体制的局限性,实现单位整体效益的提升。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资产形式,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具有政策可行性、经济适用性和未来发展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接着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核算方法的转变和应注重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物质性资源,其管理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等经济组织相比具有差异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折旧及报废等过程存在很大不同。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性质,这决定了其须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但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成为新的要求,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实际的发展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固定资产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中存在固定资产流失严重、预算管理不利、固定资产折旧“虚提”等问题。固定资产流失严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进行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即当支出形成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而当固定资产入账时,则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这也就意味着,固定资产的支出形成与账目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内部勾稽关系,这就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弊端,导致一些人员借助账务处理漏洞进行资产转移,造成固定资产项目的流失;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大都属于国有性质,且进行折旧的计提大都基于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实际折旧额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这就给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再加上管理人员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缺乏,固定资产的浪费及流失现象严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不力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入账及折旧处理不适当导致的。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一方面会使固定资产项目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引起银行存款等项目的减少,两者本质上是资产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未引起资产总额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新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处理。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发生折旧行为时,计提的折旧额不直接计入“支出或费用”类科目,而是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的科目余额。这也就意味着,该种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并不能实际反映价值的实际变动,仅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另外,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并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纳入当期成本或费用,也就无法保证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固定资产折旧“虚提”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往往以间接而不是直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处理,即计提折旧行为发生后,事业单位按照实际折旧额调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但却没有同时增加本期的支出或费用,造成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户更多的是体现政策改革目标,满足形式上的业务处理需求,而不符合事业单位的现实发展需要。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

1、会计制度的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实现趋同,且我国倾向于采用统一的会计准则对各种经济单位的各类业务进行一致化处理。在这种国际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向企业化转变具有重要价值。具体来说,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而企业则按照企业会计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就两种固定资产处理方式而言,企业制会计处理方式更具实际性,且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更能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2、事业单位实现自身发展,需要具备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形成市场化观念,注重成本管控和效益提升。事业单位摆脱财政约束,实现“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管控”成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其积极地进行成本控制,以实现持续性获益的目标。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内部的重要资产形式,其管理效果不仅关系到单位成本支出的有效性,也会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进一步来说,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化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多元化改革成为迫切要求,这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成为可能。

3、事业单位会计环境的改善,使固定资产的企业化管理成为可能

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包括外部会计环境和内部会计环境两个部分。外部会计环境主要是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环境,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即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事业单位可以借助更加丰富的形式取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等信息,这些信息为固定资产企业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内部会计环境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会计处理硬件设施等:一方面,事业单位属国有性质,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待遇较高,这就使得很多优秀的财务会计人员进入该单位进行工作,为固定资产企业化管理提供了客观性条件;另一方面,会计处理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由于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普及,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借助电子化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的入账、折旧计提及报废等处理,会计电算化形式出现并逐步走向成熟,这种方式也为固定资产企业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的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发生的重要转变,其实质体现了事业单位会计向企业会计的政策性变更。新制度实施后,固定资产企业化管理的会计核算转变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清查及计提折旧等环节。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后,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固定资产相关子科目中不再保留“固定基金”科目,而是直接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在固定资产清查环节,对于盘亏、毁损或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即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若该固定资产已计提了一定的折旧,要同时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并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账面价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另外,对于盘亏、毁损或报废的固定资产经批准进行核销时,应按照新制度的要求进行处置,即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环节,事业单位按照新制度按月计提折旧,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等方法进行折旧的计提,并在一定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间进行摊销,且计提的折旧总额应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限,即当月计提折旧时,要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此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与企业基本保持一致,这主要表现在,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需要计提折旧,而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需要进行计提折旧处理。

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应注重的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应注重以下问题:一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发生变动前,应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记录与分析,以固定资产登记簿为基础,制定新的固定资产登记表,并按照固定资产价值、形态等进行分类;另外,固定资产入账时,还要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原有账面价值,并结合实际使用年限、管理政策要求等,核算出固定资产的应入账价值,及时调整相关的账面记录。二是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应定期计提折旧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如一般建筑物等价值不易发生变动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直线平均法计提折旧,而对于车辆、打印机等易损耗品则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此外,对于像土地这种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也应进行单独估价,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三是年度终了,应根据市场上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计算出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形成应由市场自发形成,从而避免了人为操控的可能性;另外,当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较大差距时,应适时进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复核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固定资产反映价值的真实性,还能够防止年度支出的随意篡改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金龙:事业单位财务企业化管理趋向性探究[J].财会通讯,2016(2).

[2]宋朴荣:关于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10).

[3]李东升: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探讨[J].财会月刊,2008(9)

作者:周生华 单位: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