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报工作知识管理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情报工作知识管理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情报工作知识管理实践

近年来,传统情报工作存在的服务手段落后、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和产品增值空间受限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制约了情报工作的发展。如何在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凭借新的技术手段突破原有工作模式的障碍,已引起我国许多情报研究机构和情报研究人员的重视。众多学者在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理念和技术构建情报研究工作新模式与实践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例证了在情报研究工作中导入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与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从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对情报服务工作的影响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向情报服务工作导入的模式,并以部所级情报信息网的构建为例,探索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情报服务工作新模式的实践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构想。

一、情报服务产品存在的问题

为了便于科研人员了解国外最前沿的弹头技术、知悉弹头发展的趋势,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情报服务团队打造了一款情报信息类电子月刊,目前已开设了与研究所的核心主业相关的多个专题栏目,每期刊物上都会刊登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科研人员可通过阅读专辑及时掌握感兴趣领域的发展动态。它的优点是定期提供、热点追踪及时、制作简便,但在使用中也存在诸多不足。

1.情报服务手段单一 

情报服务的宗旨是及时、快速地提供汇编的情报资料,服务于实际需求,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顺应需求的变化。近年来,研究所各军品研究室对专题情报的需求日渐增多,且对情报资料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原有的情报电子月刊因形式单一、栏目固定、周期较长,已无法满足科研人员对情报服务的更高要求。

2.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这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2个层面:一是每期电子月刊都是独立的个体,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继承性,情报的收集与积累尚未实现从资料的原始归类向数据库转变,无法汇聚成各专业的知识库。此外,专辑的可查阅性十分有限,无法实现文献的统一检索,使得已有的情报资料未能得到有效的复用和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二是情报人员封闭式、单干式的工作模式导致情报资料的提供具有单向性,情报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较少,科研人员掌握的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因缺乏平台与渠道,无法在研究所内实现资源的共享。

3.产品增值空间受限

电子月刊类情报服务产品缺乏可增值性和可扩充性,其价值基本体现在本期专辑之内,各专题领域无法形成有机的联系,难以实现增值效果,其参考价值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情报服务新模式

1.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知识管理是将海量信息转化为知识,再供人使用的过程,是对知识的有序化管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等,并能够满足知识积累、共享和交流的需求。

2.知识管理在情报工作中的作用

以往的情报工作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序化的情报资源不利于积累,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由于与科研人员交流较少,未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共享情报资源的潜力,导致情报人员无法挖掘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理念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实现知识共享。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情报工作中,有利于情报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实现情报信息的共享和再利用,对提高情报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创新情报服务形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情报资源的有序化管理,便于随时使用,实现情报资料的共享和复用,提升情报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组织内部情报资源的积累,通过不断的扩充、更新资料,各专业方向的专题资料能够得到有效的积累,形成专题知识库;改进情报服务模式,实现情报服务从单向性向交互式转变,挖掘组织内部科研人员的潜力,共享其掌握的可用知识成果,使其成为情报资源补充、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

3.知识管理向情报服务工作的导入

为了更好地发挥知识管理在情报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两者有效结合,在情报工作中导入知识管理需要解决2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知识管理理念的渗入。以人为中心、共享意识等知识管理的理念符合情报工作资料搜集、共享和交流的服务模式,以人为中心强调在情报工作中要以用户的需求为牵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情报资料;共享意识促使情报人员和科研人员乐于分享所获取的情报资料,营造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氛围。其次是实现情报资源知识管理的途径。情报服务平台是实现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情报工作模式的一个必备支撑条件,情报人员基于服务平台能够共享、并统一管理情报资料和研究成果,使情报服务工作有序化、规模化,进而克服以往情报工作无序、继承性差等问题。情报服务平台需要包含知识仓库和智能搜索模块:知识仓库是由情报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构成,通过不断更新和维护这些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管理;智能搜索模块主要是对已有的知识仓库进行智能化搜索,用户通过关键词可以查找到感兴趣的文章,提高了情报资源的利用率和情报服务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情报信息网的构建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克服传统情报服务形式单一、内容分散、可查性有限、缺乏增值性和可扩充性等缺点提供了可能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机制引入情报研究工作,研究所自主研发了情报信息网,开启了情报研究工作的服务新模式。

1.功能和作用

情报信息网是研究所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它集数据资源库、检索、管理、学习等功能于一体,是实现内部知识库共建共享、协同工作、知识积累、提升能力及情报快速反应的有效途径。情报信息网包含树状主题分类、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和智能检索4个模块。树状主题分类模块是情报信息网的一个特色模块,它围绕研究所的核心主业对科研工作中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科技信息资料按主题进行分类,资料分类直观明了。使用情报信息网的科研人员可以直接点击浏览相应专业的文献资料,对专题情报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新员工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数据库管理模块是情报信息网数据更新与维护的管理中心,情报工作人员可以对收集到的科技文献资料及情报研究成果进行上传、更改及删除,对主题分类进行丰富、扩展,完成数据库的相关维护管理工作。数据库模块是情报信息网的核心,是全体情报工作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对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料进行长期跟踪积累及研究成果的知识仓库,也是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随时获取情报支持的源泉。数据库内存贮大量有针对性的情报资料,为使用者开拓思路、创新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智能检索模块是开启知识仓库的钥匙,通过关键词可以进行分库检索,为情报研究服务。

2.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情报信息网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领导及从事预研、研制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因此,情报工作人员在进行情报信息网数据库建设时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特定研究领域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捕获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将一次信息转化成二次信息,然后根据专业领域完成梳理、分类,使情报信息网成为本单位内部专业技术知识和情报研究成果的共享及查询平台。此外,由于专业情报工作人员受到自身专业及人员规模的限制,难以完全满足本单位科研工作对情报资料的需求,在情报研究的深度上也受到限制,而科研人员手中往往掌握大量本专业的有价值的资料及研究成果,所以将本单位科研人员纳入情报信息网数据库建设,将他们的隐性知识充分挖掘出来,实现情报信息的全员利用是数据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时代信息资料形式多样,除了文本格式的技术资料,还有大量直观、生动的视频及图片资料。情报信息网在数据库建设时充分考虑到了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使信息网能够兼容多种文件格式,增加了读者的浏览兴趣。

3.应用效果

情报信息网已经运行了5年时间,收录中英文资料3000余份,这些资料全部经过情报工作人员的筛选和鉴别。经过二次转换提高了情报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提升了信息资料的使用价值。同时,通过情报信息网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化、集成化的归纳整理,使科技情报资料的积累系统化、分类化、过程有序化,实现了对科技情报研究过程中信息跟踪积累的科学化管理。情报信息网不仅实现了单位内部专业技术信息资料的共享,也实现了专业技术资料定向、快速、精准的查找。按专业类别建立信息主题分类检索目录,可以使科研人员方便、快速地查找到所需专业的全部资料,节约了检索时间,使新入职的员工可以针对某一专题开展学习,促进了人才的快速成长。在数据库建设及维护过程中,情报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由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把各自掌握的情报资料及研究成果放到信息网上供全所共享,提高了情报资料的利用率和知识共享程度,同时科研人员的参与也使得情报信息资源在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拓展。

4.持续建设设想

情报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根据情报信息网运行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发现的不足,对信息网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和持续建设有几点新的设想:一是增加互动模式。在情报信息网上增加情报论坛板块,在论坛上情报人员与用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讨论交流,一方面可以使情报人员进一步挖掘情报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情报服务更好地与科研工作融合,使情报服务和研究的成果在科研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二是建立个人账户数据库。按照专业方向主动为有关用户推荐发送信息资料,建立情报跟踪与研究的定向服务机制,将情报工作由被动展示型服务向主动引导型服务转变。三是与其它应用平台的融合。在保持情报信息网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应考虑与本单位的其它相关应用系统,如档案、标准查询系统等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地体现情报信息工作为科研及管理服务这一中心。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情报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有利于情报资源的有序化管理,还有利于组织内部情报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情报信息网构建的应用实例充分印证了在情报服务工作中实现知识管理、以知识管理推动情报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情报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应以知识为中心,以情报人员和科研人员为本,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升级情报服务产品,实现情报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作者:李漫红 王立研 单位: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