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留学生及海归派个人知识管理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赛珍珠创作了很多留学生和海外归国人员的文学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上可以折射出赛珍珠东西方文化双向审视下的“同异全识”的文化比较视角。对这些留学生和海归派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深化赛珍珠小说的文化学意义,揭示其小说的深层内涵。从个人知识管理理论视角出发,观照赛珍珠笔下的留学生和海归派,可以更加有效地阐释赛珍珠小说中传达出的东西方文化理念。
关键词:
赛珍珠;个人知识管理;留学生/海归派;东西方文化
赛珍珠是第一个以中国题材进行创作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作为一个外国人,赛珍珠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国生活基础,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清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同和异,采用同异全识的视角来描写中国社会生活,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她小说中的中国留学生/海归派形象,开创了中国小说以异域文化为视点的先河。现在世界文坛上异质文化写作已经成为一股澎湃的潮流,而在赛珍珠生活的时代,她却因此承受了巨大的争议。通过留学生这种独特的文化视角,赛珍珠游刃有余地将她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表达出来。她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观察与描绘更接近真实,也更为深刻、更为全面,在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建立起了独特的风格。随着现代管理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中外文化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学术观念,个人知识管理理论(PKM)就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理论。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从而对研究对象产生更加全面有效的综合观照。中国知识管理中心的田志刚认为,影响PKM的五大因素为:环境因素,主要是知识工作者的外部环境;认知模式(认知结构),是指知识工作者如何从外部环境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知识因素,主要指知识工作者的隐性知识方面;技术因素,主要是知识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心理因素,有积极的和不良的心理因素之分[1]。赛珍珠笔下的留学生和海归派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码,从个人知识管理理论来看,他们由于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双向影响,在人格观照和价值取向上具有一些独特之处。赛珍珠作为成功作家,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理论(PKM)对其小说中留学生/海归派人物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赛珍珠笔下的中国留学生/海归派形象塑造类型分析
(一)报效祖国型
《同胞》(另译名《亲族》)中的詹姆斯梁和他妹妹玛丽梁及刘成大夫,《东风•西风》中的桂兰丈夫,《群芳亭》里的峰谟等都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他们出国留学,所学的专业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羡慕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学业完成后都非常坚定地返回了祖国,利用自己的学业,通过不同形式报效国家。《同胞》里的梁家老二———在美国长大和受教育的玛丽梁在抗日战争期间放弃在纽约工作的机会,和兄长詹姆斯一道返回家乡,支持哥哥办医院,并创办学校,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民服务,把老家这个买不到口香糖、听不到收音机的落后村庄变成了一个干净健康而又有学问的地方,移风易俗,将爱情焕发出来的情感变成内在的动力,克服寿大叔这个邪恶、幽默和慈祥集于一身的封建残余分子的种种偏见,高高兴兴地开辟新生活,最终同刘成大夫结婚。在此过程中她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并为祖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永远留在家乡,报效祖国[2]20-45。他们的老家就是当时中国农村的写照,这里的现实也就是当时中国其他任何地方的现实。兄妹俩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因为他们执着的归乡之情,饱含了一腔爱国主义的激情。他们不像那些落魄的游子,只有在风雨交加、困顿无依时才会对温馨家园产生浓浓的乡思。他们也不是厌弃喧闹、拥挤的城市生活后,转而怀念清风明月、小桥流水的农村风光,而是梁家兄妹对人生道路所做的慎重选择。他们把从西方学来的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运用到祖国,娶妻嫁人扎下根,本身就是爱国举动,真正发挥了留学生/海归派的作用,对我们当代出国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依然具有示范意义。赛珍珠另一部被拍成电影的小说———《群芳亭》中的峰谟,回国后虽然穿洋装,抽洋烟,用洋烟斗,但他心中装着伟大的理想和事业。他办学校,还想去办医院,而且要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进学堂,恨不得马上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经过他的努力,村子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干干净净的,一派繁荣景象,孩子们的鼻子上不再成天拖着鼻涕,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有翻天覆地的改变[3]15-20。《大地》三部曲中王源的老师也是一个留学生/海归派形象代表,他总是戴着西式眼镜,用关于改造国家的革命言论来教育、训导自己的学生。他总是鼓励王源,使王源幼小的心灵被这些伟大、勇敢、美好的言辞点燃起来。后来王源的这位老师参加革命军队,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从做小队长开始,最后成为革命军的总司令,带领队伍为改变祖国的命运而奋斗。他的弟子王源,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地下革命,因政治避难去美国留学,东方古老民族的自豪感使他觉得自己国家的文明比西方世界的文明更加源远流长,把自己看作一个在异国的土地上代表了中国形象的人。后来王源回国后投身革命队伍,在大学当老师期间,还带着学生去种外国良种,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国家的事业[4]35-40。
(二)肤浅的爱国型
这批留学生有爱国的理想,有报效祖国的动机,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是口头的革命者,或者肤浅的爱国者。小说《龙子》中的梅丽作为驻美外交官的女儿,性格无拘无束,执意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不再穿洋装,换上了旗袍,准备参加抗战。由于长期生活在美国,汉语讲得很糟,回国后先在华中西部深山老林山洞的教会女子学校任教。她和洋人校长菲丽姆小姐发生了冲突,她鼓动学生们逃出去,到前线去打仗。离开教会学校后,她在海滨城市所见到的一切都是非常可恨的,她把全部的情感都凝聚成了对敌人的愤怒[5]37-45。还有《同胞》中北京医院的大夫们,大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真正关心同胞,没有扎下根,没有把爱国的热情化为具体行动。
(三)婚姻自由型
留学生活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学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进而反对中国的封建包办婚姻,他们要为爱情而奋斗,认为婚姻的幸福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具有现代意识。《同胞》里的路易丝梁和《东风•西风》中的桂兰哥哥属于这一类型。路易丝梁在家中排行老三,非常美国化,她在美国长大,在美国受的教育,习惯于美国生活方式;讲究爱情至上,以追求白人小伙子谈恋爱和结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心想嫁美国人。在美国时她就爱上了美国小伙子菲力普,但现实是他们不可能结合,为避免路易丝受到更大的伤害,父亲梁博士把她送回国。但她在花市偶遇一美国大兵,一见钟情,甘愿新婚就做后妈。桂兰哥哥也是美国化的典型,早在国内北京的洋学堂,他就穿西装,一副外国人的打扮,他违抗父母之命,向封建传统的家庭观念发起挑战,与美国姑娘玛丽成婚。后来虽然搬进了家族的大宅子,但只与洋妻子生活在二人世界中,共同期待着未来。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得到家族的承认,为了爱情,只有脱离家庭,把一切财产抛弃,“我们会像外国青年那样自由自在,我们要有一个新的种族,摆脱这古旧加与我们灵魂的枷锁”。最终他走出旧式大家庭,到官办学校教书,和美国妻子开始新生活,而孩子的出生标志着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6]23-30。从个人知识管理角度来讲,知识因素对个人知识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隐性知识是知识工作者在实际生活经验中提炼出、不能被别人所复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个人知识[7]9-10。对于赛珍珠而言,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其具有大量的隐性知识,透过对小说中留学生/海归派人物的塑造,以显性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赛珍珠小说的中外联姻是为了说明不同种族文化之间,不仅可以沟通,还可以产生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情,从全方位文化比较的角度来看,她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深邃的历史穿透力,更高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两个留学生/海归派形象表现了赛珍珠文化观的另一面,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中国人必须全盘西化,伸开双臂迎接西方的一切。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侵略,其实这是由赛珍珠特殊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她出生在美国,在中国长大,又回美国接受的高等教育,所以她的文化观具有两面性。美国是她的家乡,她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又是在美国度过的,她对西方文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热爱。而在中国生活多年期间,经历了荒灾、战乱、瘟疫等带来的痛苦,她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是源于她在中国的经历的,也是其隐性知识的外化方式[8]15-16。
(四)学习西方文明型
留学生们回国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有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们改变国人落后的生活习惯,先从家人做起,率先开文明之风。《东风•西风》中的桂兰丈夫是一位留过洋的阔少爷,在美国学习十二年后回国从医,是从美国回来的医学博士,对家人及周围人祛除封建思想和接受西方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例如他带妻子到洋人家做客,学习如何带小孩,坚持让妻子自己给孩子哺乳,把母亲给儿子戴的辟邪耳环扔掉等,最终向妻子灌输民主思想成功,赛珍珠想表达的是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成功结合。《群芳亭》里的峰谟,从和妻子重新培养感情开始,改变了懒散的妻子。琳旎在婆婆的眼里,言谈举止和以前大不一样,待人恭敬礼貌,做起事来手脚麻利,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9]7-9。他们虽不是投身革命的爱国者,但能把西方先进的文明生活方式带入中国,教人们最基本的卫生常识,并开启文明生活新风尚,让异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扎根,也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一种方式,是赛珍珠个人愿望的表达。
(五)随波逐流型
到国外镀金并不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灵魂,也许他们当时很激动,下决心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当他们真的回到国内,待上一段时间过后,热情逐渐冷却,大多数人还是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凡生活。《东风•西风》中的刘太太毕业于西方的女子大学,聪明有趣,身体健康,通情达理,与当时的女性不同,拥有一双健全的脚,但她只是过着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别无他求。《分家》里的副市长女儿,在回国的船上高喊自由,想回国有一番作为,回国后生活内容却变成了白天赌博,晚上和男人出去通宵达旦闲聊跳舞,醉生梦死,虽然偶尔不满,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已经陷入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而不能自拔。
(六)投入革命型
由于赛珍珠本人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了解有局限性,她的小说中这类形象不多见,真正投入革命,坚决斗争,勇于抗争的中国留学生/海归派形象极少。《同胞》中的彼得是一个典型,他回国后勇敢地投入学生运动,他是以年轻莽撞的方式为拯救国家而死的。
二、赛珍珠个人知识管理对其笔下留学生/海归派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从个人知识管理角度来讲,环境因素对知识工作者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赛珍珠的外部环境曾经几次发生变化,出生在美国,很小随父母来到中国,长期的中国生活奠定了她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在美国大学完成学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西方文化观念,回到中国致力于中西方文化比较活动,取得丰硕的文学成果,又到美国度过余生。外部生活环境的辗转变化,并且经历了中西方文化的撞击,熟知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之后,她小说中的第一类留学生/海归派形象寄托了她的人生理想,用西方文明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展,第一类留学生能够把西方先进的文化运用到中国,把它为我所用。在肯定西方文化先进的同时,揭露了中国文化丑陋的一面,这是她作为传教士的经历所留下的痕迹,她的传教士文化观是发现中国文化的短处,把他们的文化介绍过来,并以他们的模式加以改变。赛珍珠的中国文化底蕴让她清楚意识到,需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土壤才能发挥作用,这在第一类留学生王源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他从国外学成归来,希望以西方农业科技来改变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可是他面对父辈常年劳作的土地,深刻意识到中国土地作为中国文化的底座不能轻易改变。赛珍珠在中国度过大部分时光,怀着对中国人民深厚的情感,由此创作出了这一类留学生形象。其次,认知模式对个人知识管理起着巨大作用。赛珍珠虽然生活在中国,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不全面的。赛珍珠之所以刻画第二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明她作为传教士文化观的另一面,中国人不可能自救,只有依靠美国的帮助才有可能实现。赛珍珠对西方传教士的态度是复杂而矛盾的,她既看到西方传教士的热忱和救赎意识,同时也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偏狭不满。她在诺贝尔奖受奖演说中宣称自己既是基督徒,又是佛教徒,显示了她打破文化壁垒的决心和前瞻性。她从两个向度上看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互补作用,而事实上这个文化互救的观念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世人真正提倡。这在赛珍珠的第三类留学生形象上得以体现,赛珍珠和其他的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一样,把个人救赎,特别是女性个人救赎放在婚姻恋爱自由这个突破口上。再次,环境因素对知识工作者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赛珍珠作为一个外国人生活在那时的中国,尤其是以传教士身份,她不可能卷入任何政治斗争,对现状的了解也是道听途说、不完整的,并且她本人的宗教信仰也妨碍了她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深入接触和了解,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外部环境对她小说中留学生/海归派人物创作的一种局限性。赛珍珠的留学生形象流露出她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的矛盾心态和个人担忧,赛珍珠从第二类和第五类留学生身上反映出,从文化表层来解决社会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大部分的留学生往往会沦为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文化他者,或者是文化无根者,既不能通过西化成为现代文明使者,也无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成为旧文明的改造者。赛珍珠笔下的这些留学生/海归派形象,反映了作者长期生活在中国,已经熟知国人的惰性,她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觉醒,还没有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他们这些传教士才能帮助中国人完成这伟大的使命,救普天下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视角,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之中的三个方面对赛珍珠小说中留学生/海归派人物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奠定了其创作的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另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对其创作的影响不太明显。赛珍珠在她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类型的中国留学生/海归派形象,一方面她生活的外部环境及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使她通过小说中的中国留学生/海归派人物创作表达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文化魅力的认识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喜爱。她深爱中国的孔子,崇信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之魅力,对家庭之孝道及容忍,对中国人民之勤劳、勇敢、坚强、善良、质朴给以充分的重视与褒扬。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尤其是中国奶妈和私塾先生的教导,使她深深地沉浸在中国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并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有这些都使她能以一种其他西方作家无法比拟的优势,近距离地观察中国人民的生活。尽管由于种族与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异,她不可能完全与中国人融合,她的这种观察只能采取一种旁观者的态度,但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敏感,一个宗教徒般的虔诚,以及与众多中国人共同生活而产生的相濡以沫的亲和力,将旁观者的陌生感与偏见完全消解,以被叙述者平视的亲切眼光来叙述[10]6-7。她的生存环境使她与中国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联系,通过小说中的这些人物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一段时期生活在美国,另外一段时间生活在中国,而且来来往往,一会儿东方,一会儿西方,赛珍珠又认真地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11]12-15,同时也表达了希望通过联姻达到东西方文化互动的水乳交融境界的良好愿望。她认为中西文化各有优点,但她毕竟是美国人,不可避免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层的距离与隔膜。她是白人但有一颗黄色的心,自己的民族主义是双重的,美国是自己的祖国,赋予身体,中国赋予其精神与心灵,文化没有国界,她希望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理解、补充和渗透,使她的中西文化融合思想得以体现。个人知识获得环境和途径的变化,使赛珍珠具备丰富的隐性知识。有人认为赛珍珠是中西文化当中的边缘人,出生于美国传教士家庭,生活在乡土中国,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留恋,以中国题材作品饮誉世界文坛。我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做到以中国人的视野看待西方文化,以西方人的视野看待东方文化,文化交流是以本土文化为主题,汲取他种文化的有益成分以发展自身,形成多元文化。由赛珍珠小说中的中国留学生/海归派形象,我们不难看出赛珍珠的文化观,她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输入或输出,而是切切实实参与跨文化的交流,踏踏实实进行跨文化的输入或输出,且文化输入或输出也得到了广泛认同,由此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化审视风格,个人知识管理对其创作的影响可见一斑。
作者:张雁凌 单位:宿州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参考文献:
[1]田志刚.真的学会了吗?[EB/OL].[2013-10-12].
[2]赛珍珠.赛珍珠作品选集———同胞[M].刘海平,吴克明,赵文书,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3]赛珍珠.群芳亭[M].刘海平,王守仁,张子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4]赛珍珠.分家[M].刘硕良,王逢振,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
[5]赛珍珠.赛珍珠作品选集———龙子[M].刘海平,丁国华,吴银根,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6]赛珍珠.东风•西风[M].刘海平,林三,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7]柯平.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伍忠贤,王建斌.知识管理策略与实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9]赵一凡.美国文化批评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10]金开诚.文化古今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11]张岱年,汤一介,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