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构建及创新论文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识管理构建及创新论文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知识管理构建及创新论文9篇

第一篇

1、教师个人知识与个人知识管理的诠释

就教师个人知识而言,国内外学者界定不同。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审查与经验反思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实践理论化”的知识。我国学者钟启泉认为,这种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实践情景的具体选择和判断的知识”。可见,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所独有的,在实践教学中与教师无法分离且对教学行为起影响作用的,是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学自我反思的知识系统,具有实践性、反思性和个性化。作为长期在幼儿教育一线的幼儿教师,面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面对日新月异的幼儿,在实践教学中他们会产生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管理好这些丰富的蕴含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有价值、未被编码的个人知识,将会快速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迅速发展。那么,什么是幼儿教师的PKM?密西根大学的PaulA.Dorsey教授是最早将PKM给以宽泛定义的人,他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这些技能是在21世纪进行知识工作所必需的。”之后也有很多学者定义个人知识管理,认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以提高个人竞争力。综合众多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是幼儿教师通过有效工具建立职前课程中的教育理论、五大领域学科知识(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综合知识体系,以及职后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的实践知识和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策略的不断改进,进行相关知识挖掘、内化、创新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对缄默知识的管理,通过管理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共生。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帮助幼儿教师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的运行方式,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反省机制,并将各种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系统性的组织、整合与应用,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将会逐步改善幼儿教师各发展阶段的学习品质,提高团体学习的效力,加速专业实践理论的建构,加快自我更新的步伐。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为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幼儿教师个人知识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近几年虽然国家对各项关于幼儿教育条例的颁布,加快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但幼儿教师生存、发展现状仍然桎梏着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的构建和其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职前课程设置不合理,个体知识获取受限。从我国30所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较早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多数高校存在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不一致,培养规格内容庞杂,不具体等问题”。有什么样的培养方案就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针对《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师“对每个学科领域都要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背景;对各学科领域的教学法有通透的把握,并能进行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综合教育活动”的要求,现有的职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幼儿教师实施《纲要》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任何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建立在个人已有专业知识结构之上的纵向发展过程,幼儿教师职前静态专业知识获取的局限,导致在职幼儿教师先天不足,专业发展从起点开始就倍受阻碍。

第二,基础学历偏低,个人知识管理意识淡漠。长期以来,幼儿园师幼比例普遍偏高,班额过大,使得幼儿教师被淹没在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缺乏对已有教学智慧的占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反思。教育部颁布的2012年中国教育统计数据大全中“2012年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显示,我国在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0.11%,本专科学历的占65.02%,高中及以下阶段学历的占34.87%。这样的学历相对于其他学段的教师,显然整体偏低。学历的偏低难免造成文化素质、教育观念的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不足,对动态认知过程的理性关照与感性呈现意识的匮乏等现象。

第三,职业认同感低,教师队伍不稳定。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但长期以来,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性质定位不明,缺乏最基本的财政保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办幼儿园逐步形成主体的背景下,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身份不明,具有事业编制人员身份的幼儿教师甚少;工资待遇偏低,与《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距甚远;生存困难以及社会地位的尴尬,致使幼儿教师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忧郁、焦虑,导致幼儿教师群体的不稳固,个人专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第四,职后培训针对性不够,教师专业发展受制。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是极其有限的,随着社会、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师需要获得新信息,掌握新知识,获得专业提升与发展。我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教学内容一直将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以及相关教育法规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而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学习内容较少;在教学方法上灌输式讲授多,探究式、体验式、反思式的培训方式较少。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阶段的幼儿教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难以调动幼儿教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训效果不言而喻,这种教师教育形式自然难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五,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整体知识结构单一。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别使得男女两性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男性偏重于抽象思维,而女性偏重于感性思维,以致男性和女性的知识结构亦有所不同。而在幼儿教育一线一直以来存在男女教师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男教师在幼儿园可谓是“凤毛麟角”。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知识的获取取向和获取途径上差别迥异,女教师更关注学科知识的发现以及具体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类等感性的经验模仿,对教育理论的跟踪和阅读偏少,对挖掘知识结构中的冲突、异变和可能性,分析专业知识内容的发展趋势和路径缺乏意识和手段,致使幼儿教师群体的整体知识结构单一。

3、幼儿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正如没有人能够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对于幼儿教师这个先天不足的特殊教师群体,怎样能够“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自己,而后“发展、培养和教育好别人”呢?面对学前教育已经到来的春天,因循守旧,不作为,必然会错过发展时机,再度落后。这里我们探讨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和方法,希望幼儿教师能不断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促使其专业能力螺旋上升,进而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第一,努力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意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人的行为动力来自其自身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也是其寻求发展的巨大动力。作为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有知识才有安全感”的观念,杜绝消极的依靠已有有限的学科知识得过且过的思想,如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的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就不算好汉”。树立“变则通,转则兴,兴则强”的观念,破除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knowing,即知识的获得),早变早转早主动,迟变迟转就被动,不变不转必落后。要善于识知,努力成为一名善于运用适当方法和技术管理我们所获得知识的终身“识知者”,要在传统师徒式、开放式教学活动、案例解剖研习、笔记记录、反思日记、图式和图谱、数字化编码、对话式交流、专家资源共享等知识管理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善于尝试个性化的知识管理策略。

第二,准确定位个人知识管理目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知识积累阶段、知识检验阶段、知识内化和转化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表征存在显著差异,但不论是处在何种成长阶段的幼儿教师都应当遵循《纲要》、《标准》等这些国家“所倡导的理论”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指导,并结合自身“最近发展区”情况,有区别地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从个人知识管理中寻求“不间断的自我教育”,以此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知识积累阶段的幼儿教师,他们是即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准教师”,是刚踏上幼教工作的新教师。他们所拥有的大多数知识都源于学历教育中的课本,对知识的把握基本是抽象的,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支撑。因此,他们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对已有显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各种途径的知识发现;探索将已有显性知识向教学实践性隐性知识的转化等等,这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开端。知识检验阶段的幼儿教师,他们在经过几年大专院校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一线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后,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学策略,专业素质明显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真实的幼儿教育实践对曾经学习过的书本知识进行检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仍缺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缺少“广泛的知识”。这个阶段的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其他幼儿教师的个体语言和行为,通过观察发现其丰富的教学策略、教学经验等隐性知识并试图将其转化与内化,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保教工作之中,同时加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利用反思对缄默知识进行梳理、检验,从而为专业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知识内化和转化阶段是幼儿教师将经过检验的外在知识与个人人格魅力结合在一起,让自己身处“知识螺旋体系”中,逐渐有意识地朝着自己认同的专业方向迈进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知识“影响他们关注的事物,影响到他们在环境中如何组织、表征和理解信息,这反过来又影响他们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的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使隐含于个体之中丰富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在外显实践性教学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促进个人知识的增值和分享。通过个人知识的共享,增进大家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展示自我教育教学风格,为个人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第三,正确选择适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果你提高了意识,找准了目标,接下来就是要选择一款能让你便捷管理你个人知识的工具。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众多,幼儿教师在工具的选择上要按照知理、知己、知彼、知用的原则,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来帮助自己设立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督促自己按照指定的个人发展计划来持续地进行专业发展。《标准》中也对幼儿教师掌握“工具”做了相应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我们从个人知识管理的发现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这四个过程来探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不论是哪个成长阶段的幼儿教师,单位时间内谁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更强,谁就掌握更大的竞争优势。自然,发现知识的工具和方法就尤显重要。知识发现工具,比如,Google、百度搜索引擎,能帮助你从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知识中获取你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的,还有目前较流行的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你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让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主动”找上门来;专业数据库CNKI、万方、GoogleScholar等,能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检索,帮助你快速定位文献及知识,帮助你从大量相似、相关文献和知识中有层次地列举相关信息及知识网络,让你轻松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对于现代人而言单纯地讲学习已经不够!你必须还要擅长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知识,从学习力到知识力,这才是现代人的核心竞争优势!”保存知识,知识积累阶段和知识检验阶段的幼儿教师可以尝试下Dropbox。Dropbox特色在于,能提供同步本地文件的网络存储在线应用,支持在多台电脑多种操作中自动同步,并可当作大容量的网络硬盘使用。可以将幼儿教师在学习工作中积累的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教学反思等知识,以及工作、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进行“收纳”,以便建立知识和知识之间甚至是知识元和知识元之间的关联性。除此之外,拥有有价值知识的人也需要“保存”,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对人的保存Google+中的“圈子”(Circle)能较便捷的帮助幼儿教师按不同的圈子组织联系人,例如建立家园联系圈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建立同行联系圈子,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建立社区联系圈子,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等,且每个小圈子都相对具有良好的私密性。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不完全认同,迫使幼儿教师不得不选择事倍功半的办法,将自己对职业的认识、感受与追求,对过去与现在的体验以及对未来的信念,进行整合、展示、分享,通过分享促进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促进教育同行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为个人专业发展开拓新的天地。Web-Log、wiki都是不错的可供幼儿教师选择的知识共享的工具,这两款软件花费低、技术简单易用。Web-Log更属于个人的,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积累、展示与交流平台,能简易便捷地幼儿教师的心得。wiki则可以“笼络众人”、“共同协作”,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Google+中的灵感话题(Sparks),能帮助幼儿教师按照自己感兴趣话题或爱好,找出自己喜欢的视频或文章等内容,并且很方便地将内容分享给“圈子”里的好友。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的创新就是要将新产生的思想、知识,深化、应用到幼教工作中,以获得个人专业的发展和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它是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重点,在经历知识的获取、保存、分享、使用后,幼儿教师会拥有更多自己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有序、有目的的记录就是为了有效激发,从而实现自我的超越。创新工具有奥斯本检核表法、思维导图等。奥斯本检核表法打破了个人的惯性思维框架,用多条提示引导你去发散思考,开拓创新的思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激发联想与创新,整理零散的智慧资源。思维导图软件除了全球使用最广的Mind-Manager软件外,MicrosoftOfficeVisio2007倒不失为一款适合幼儿教师使用的思维导图制作工具,它以可视方式传递重要信息,就像打开模板、将形状拖放到绘图中以及对即将完成的工作应用主题一样轻松。当然在整个的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好的工具如印象笔记(EVERNOTE)、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等等,他们帮助你洞悉知识脉络,展现知识,构建知识地图等。除了意识、目标、工具,我们还需要一片“肥沃”的土地,外部环境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营造良好的个人知识管理环境。乔纳森说,“一种学习环境会给养一种类型的学习,养成一种类型的学习者”。“大数据时代”,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应该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向同事们学习,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并且主动共享自己的知识,帮助其提升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一个集体如果每位教师都热爱并具备学习能力,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创新、强调知识使用,那么幼儿园在同行里一定会是最优秀的知识型组织,具有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相辅相成。所以,幼儿园要积极营造知识管理的氛围,用文化引导教师,用政策吸引教师,用成果激励教师,完善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环节。

4、结束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风雨中也许会有彩虹,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转机。福禄贝尔在《给迈宁根公爵的信》中写道:“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守一个基本原则和目标:人在不间断的自我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和力量应该能得到激发和强化。”幼儿教师要想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里搏风击浪,在危机中获得转机,必须成为不断成长的个体,做全新的“学习人”、“识知者”,不断地主动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实现终身学习。幼儿教师个人经验的感性认识只有在通过不间断的重复对比、反思、检验、修正,才会自觉地把它纳入个人知识的体系。幼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历程植根于幼儿教学过程之中,立体、全面地描绘了幼儿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各环节中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为幼儿教师建立和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加快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朱志华 冯光庭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第二篇

1.企业危机管理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上面小节将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分为了五个阶段,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企业危机知识也可以分成预警、预防、处理、恢复和学习这五种知识,不同知识有着不同的来源和特点,这些知识都是企业危机知识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企业危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2.企业危机管理知识管理的策略

企业危机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通过对危机知识的转移等各项管理方法,来对企业中的危机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员能力及技术资源等要素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2.1企业文化中危机意识的培养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知识管理中,将危机意识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是最有效的一个策略。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危机意识要深植入企业文化中,才能减小危机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伤害。具体措施包括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时,加强对危机知识的学习,建立完善的危机制度,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等。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最重要的是要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危机责任感,能够对危机出现的征兆足够敏感,在处理危机时不慌乱,提高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能力。

2.2企业员工危机知识水平的提高

企业在危机管理上需要培养一批危机人才,这样在危机的应对和处理上才能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危机人才分布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危机知识的学习,提高危机知识储备。提高危机人才知识水平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包括进修、专业人员指导以及企业内部学习等,企业内部的危机知识学习主要来源于企业在内部建立的危机知识库。不光危机人才的危机知识水平要提高,企业员工也要多学习危机知识,因为度过危机毕竟还是要依靠企业上下共同努力,所以提高整体的危机知识水平,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对危机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3危机知识资源库的建立

企业在危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就是一套全面的危机知识资源,包括系统的危机知识,以及相关危机处理技术资源,都是危急知识库的组成部分。知识库大部分资源来自于企业外的客观成熟的危机知识,但也有企业自身独特的危机知识储备,这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危机处理方法、制度和利用的技术,同时包括了企业对自身曾经历过的历次危机的分析和经验总结,是企业应对危机时的重要指导。除了这些可见的、能够互相传授的知识,危机知识库还包括不可见的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企业内部危机管理人员的脑袋中,是应对危机宝贵的经验财富,能够对企业危机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知识管理中,将企业危机知识库中可见知识进行传授是基本任务,而将危机管理人员这些经验等“隐性知识”尽可能传授给企业员工则是更高要求的任务了,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学到这些知识,对企业的危机管理来说将是巨大的突破。

3.总结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开放经济更加大了市场的复杂度,这对于企业即使危机也是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借助知识管理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能够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作者:孙晓悦 单位:北京大学

第三篇

1、高校图书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1.1图书馆知识的获取与利用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图书馆知识的获取与利用对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知识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将知识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存储,提供给科技人员,可满足其创新活动的需要。同时,图书馆通过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提供、信息分析与研究,将检索文献和科技人员的需求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协助其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科研报告。

1.2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工作,各个主体在形成独特创新思想之前,需要广泛获取信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分析创新的可能性和风险性,也只有通过知识的传播与收集以及各个主体间的沟通,才能减少科技创新方案中的风险。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也建设了一些具有学科或学校特色的自建数据库。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以知识为基础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更深层次地对馆藏资源进行学科性、专业性开发,方便科技人员在浩瀚如烟的资源中节省检索时间,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只有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科技创新才能减少风险,少走弯路,创新方案才能尽快实施。

1.3图书馆知识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知识管理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把人的创造性和能力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组织的重要资源。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拥有不少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除了一些是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外,也有不少其他专业毕业的。这些不同学科的人才了解各自学科的发展方向,精通外语、计算机技术,善于从各类信息资源中收集特定信息并加以整理、精选和总结。这些人才为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奠定了最基本的条件。图书馆知识管理要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为科技人员提供知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根据科技人员的知识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与科技人员不断地交流、沟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挖掘、开发出有用的内容和知识,并把这些内容和知识高度整合,优化处理,分析加工,提炼创新,提供给科技人员,协助科技人员完成可行性科技创新性方案。

1.4图书馆知识共享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现代技术为图书馆知识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网络是知识信息和知识存在的基本平台,也是电子资源、数字信息知识共享的基础。随着知识传递手段和传递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知识不再局限于独立、单一的图书馆馆藏,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建设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有效地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最终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全国共享”和“全球共享”。计算机、网络化、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共享的步伐。图书馆利用这些平台和网络,可以为科技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便科技人员快速找到需要的知识信息。

1.5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可建设更优质的信息资源,为科技人员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加强馆与馆之间的合作,促进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可避免造成各个单位经费的浪费及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科技人员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信息资源检索的效率,缩短资源响应时间,而且能更加便捷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2、图书馆开展科技创新信息的服务模式

2.1科技查新服务

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性、探索性、不确定性和非重复性工作,它除了受技术因素的影响,还需密切关注各种变化着的信息,需要各种科技动态信息和情报分析服务的支持。通过查新可以使科技人员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产权状况,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在规避侵权的同时进行创新。图书馆通过与科技人员的交流与沟通,根据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根据本身的资源优势和馆员的学科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和知识,以满足科技人员科技查新的需求;提供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等信息,避免科技人员重复研究,提高工作效率;为科研开题和立项提供依据,使科技人员了解所开展的科技工作是否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创新性,是否有必要开展下去,避免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

2.2特色学科信息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加快了特色学科信息及数据库的开发步伐,将分散于不同载体、网络的特色学科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对数量巨大、组织散乱、来源复杂的网络学科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整理、组织,使其有序化,为推动特色学科信息创新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源。特色学科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保持特色学科信息服务优势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新举措。

2.3提供个性化的参考咨询服务

科技人员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时,需要获取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学科或专题方面的资料。科技人员要求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可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根据科技人员的课题要求或研究领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实施跟踪服务。图书馆要通过学科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和内涵。针对科技人员开展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使科技人员从更多的相关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科技信息,满足其个性化专题或学科方面的知识需求。

2.4文献传递服务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文献信息服务的最重要场所,在知识产权等战略性资源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并不能满足所有科技人员的创新需求,特别是外文资源相当稀缺,这就需要借助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系统为科技人员提供一些馆藏文献中没有的知识和信息。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可以很好地弥补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解决科研人员文献信息的需求问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挖掘信息、传播信息和利用信息,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信息的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科技创新知识信息需求的增加,图书馆应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战略出发,协调信息管理、知识生产,利用知识组织管理,搭建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

作者:李艳霞 单位:郑州中原工学院

第四篇

一、企业集团的特点与集团管控存在的问题

1.企业集团的特点。企业集团是指由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所组成的多层次的、稳定的经济组织,按照总部经营方针和统一管理进行重大业务活动,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在结构形式上,表现为以大企业为核心、诸多企业为外围、多层次的组织结构;(2)在联合的纽带上,表现为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资产联合的高级的、深层的、相对稳定的企业联合组织;(3)在联合体内部的管理体制上,表现为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既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的制度,建立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4)在联合体的规模和经营方式上,表现为规模巨大、实力雄厚,是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度、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体,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和凝聚力,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市场需求,达到规模经济。

2.企业集团存在的问题。企业集团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其管控难度远远大于单体公司,结合具体的市场大环境,企业集团管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没有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企业集团没有通过资源整合、统一分子公司战略行动等创造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与互补效应,没有实现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难以通过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加强核心竞争力。2.2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未得到深入贯彻。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原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被逐渐的稀释和冲淡,成员在集团的定位和作用被逐渐的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小集体的价值观和亚文化。

2.3沟通体系不畅。集团规模不断壮大,内部层级越来越多,管理链条越来越长,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与知识共享平台,信息沟通出现缺失、失真和延迟的现象,也不能在企业集团内部有效的共享,导致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响应速度不够迅速。在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的大环境下,知识逐渐成为企业与资金、人力、信息并重的第四类资产,加强对企业集团知识的管理,创建知识共享的组织与平台,提升员工与企业的素质,加快应变市场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集团企业知识管理“上下贯通,横向关联”是企业集团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1.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体系。在需求分析与业务流程梳理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数据库,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架构可以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B/S多层结构体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逻辑定义,按照数据资源标准对数据进行规范化融合、交换后存储于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存储的基础上,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数据挖掘分析和基础数据公共服务等。运行平台能够满足开发人员快速构建应用系统,而且其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能够为应用服务层提供基础支撑服务。运行平台为设计平台提供给后端职称,交换平台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知识管理系统属于应用系统层,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利用应用服务层提供的构件,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

2.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应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四部分内容,并通过利用知识管理技术实现对知识的快速查找、应用与创新,实现知识增值的目标。基于通用业务平台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将集团所有知识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补充新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管理系统内现有知识资源的完整性、时效性、正确性与一致性,提高了知识的使用价值。而且集中管理相对分散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并促使集团知识管理走上有序化、规范化与科学化,也为企业集团逐渐发展为学习型组织创造了条件,使之更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及对知识的需求,从而提升企业集团的创新力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善目前集团企业知识资源数量庞杂、管理混乱的局面,能够向集团员工提供完整、一致、准确、及时的知识资源,也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从而缩短市场响应时间,抢占先机。而且系统可以根据多变的需求灵活的进行变更,不会影响底层数据,所以系统在未来的升级与改造可以很顺利的实施。但是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制定相关的鼓励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激励机制,并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支持与技术人员的维护。而且,知识管理系统只是集团众多应用系统中的一个,需要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彼此间“互通有无”。所以,构建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并从观念上改变对知识、知识管理的定义以及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认识,借助相关的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系统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行业领域的不同,所构建的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也应有所不同,充分体现需求引导、业务驱动的设计原则。

作者:高亚利 牟金娟 朱丹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第五篇

1、高校知识管理的系统流程

对于知识管理流程的研究和表述其实不应该有绝对的界限,知识管理流程的先后顺序只是一个大致的步骤。不同的知识管理步骤有时会同时进行,几个步骤间也会重复循环。例如,知识共享和知识存储的过程可以同时发生,而知识创新则很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流程中。再比如,创造后共享,共享后长足,存储后共享,共享后经过创造又存储。因此,这些步骤间实际上没有固定的顺序,也没有一定的源头。虽然,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点。本文认为,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整理与组织,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应该是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流程。

1.1高校知识的获取

知识的获取是高校知识管理的起点。高校知识管理流程设计在遵循这一前提的基础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通过持续追踪与更新机制来保持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竞争优势,又要在技术上考虑如何将教师的智慧、经验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显示的电子文件,并分类存储进入文件管理系统。从知识获取途径看包括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获取。知识的外部获取是指从组织外部借助一系列手段获得存在于组织之外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这些手段可以是购买、战略联盟的合作或者非正式交流等。从知识分类来看,高校将获取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往往是外化的、形成文字、图片的、显性化或数字化的知识。显性知识的获取需要学校将已经存在的各种文字性的文件、资料、图片等录入计算机,将其通过计算机形成新的文件,并最终建立关于这类知识的知识库。在这项系统工作中,建立知识库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而对于高校而言,隐性知识的捕获是一个难点,因为隐性知识存在于学校教职工的头脑中,是一种无形的难以物化的内容,难以明确化,更难以捕获。但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隐性知识在高校知识中的比重较大,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校的发展很重要。对于隐性知识的获取,一种方法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显性化),要实现这种转化需要通过编码来实现,将编码后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另一种方法是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这就需要通过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体会来完成,因此要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交流和沟通,来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比如网上实时通信交流、定期的知识讲座、学术沙龙、头脑风暴,这些形式的交流方式都利于隐性知识交流的实现。

1.2高校知识的整理与组织

知识整理简单来说就是将组织已拥有的知识进行整理,这一过程包括分析知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按照某种逻辑(例如按照性质或者用途)对知识进行分类,经过整理的知识将更具有条理性和正确性。知识整理的方式有人工分析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知识自动分类鉴别系统,两种方式要结合运用。知识的组织是对知识进行审计、编码、存储以利于组织检索知识的过程。当组织在进行知识管理之前,首先要了解组织的知识存量情况,并通过知识审计来发现组织的知识缺口。知识编码工作是对各种知识加以表示的过程,通过知识编码技术组织和个人可以对知识进行保存和检索。其中知识的存储是知识整理和知识组织的基础,组织要将其认为有价值的知识进行选择、过滤、提炼、加工后,选择某种适当的媒介存储起来,并针对存储起来的知识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维护,这样更有利于满足知识需求者的访问要求。组织在对知识存储之前,首先要评估这些知识的价值,并将去掉那些价值低且存储费用高的知识。而组织系统的知识存储方式有:使用自动化软件、文档管理系统、无纸化管理、知识库管理系统、实践社群,其中核心工具就是知识库。

1.3高校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是高校知识管理流程的核心。知识共享为的就是通过知识的交流能够让知识的价值得以实现并产生知识效应。知识共享的过程是由两个知识转换的循环构成。一个是产生于组织内部的知识转化,另一个是产生于组织内部与外部间的知识转化,这两个过程对于组织和个人都会带来知识的增加,也就是说知识共享会引发知识创新。在高校,知识共享让学校每一个有意愿使用知识的教职工得到他们需要的知识,而知识交流则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环节。但自我保护是人的天性,为了不丧失竞争优势,我们会产生不愿分享知识的动机。高校的管理者们要通过外部刺激来促进知识共享,比如高校的内部和外部网络建设,可以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流动。为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单位要成为微观的学习型组织,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建立开放性的网络学习和知识传播机制。因为知识经过高校知识管理平台大量传播后,才能产生极大的价值。

1.4高校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知识应用是员工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产品生产和服务中的过程。有效地应用知识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其运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有学者指出知识管理过程就是知识整合的过程,例如Grant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规则与指令、组织过程程序化、形成组织惯例和成立独立的项目团队这4种方式来实现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的对象既要包括成功经验的知识,也要包括失败教训的知识;组织应该鼓励新知识的应用,并保证知识容易被需要者找到获得使其能快速链接到知识源,这些措施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实现。而高校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除了要管理以后的知识和经验外还要不断创造知识更新。而这种持续竞争力需要具备知识优势来支撑,为了实现这种知识优势,建立不断更新的知识库和虚拟知识社区就是重要的实现手段。作为知识管理重点的知识创新,一方面强调创造新的价值,使知识能够自生长,另一方面强调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淘汰掉那些旧的并失去使用价值的知识。

2、高校知识管理的系统流程实现的支持技术

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而这些都需要凭借一定的技术来实现。对于高校而言要实现知识管理的各项功能和流程,必须通过知识管理技术来完成。知识技术是指能够协助人们获取、存储、共享、使用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术包括知识获取、存储、加工、共享、使用以及创新的各个环节所需的技术;知识技术集成了多种信息技术,它们构成了知识管理系统,并为组织提供知识管理服务。

2.1Internet与校园网

知识管理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开放交流的网络平台基础上进行。Internet就是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它为全世界范围的计算机提供了标准的网络通信方式,建立起了网络体系。其中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通信协议。互联网是通过TCP/IP协议将不同的计算机网络集合的。校园网通过接入互联网与外界进行信息联通,高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了,如今的高校是开放的知识系统,这种开放的知识系统需要基于一定的网络技术。如今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越来越依赖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因此高校首先应该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校内外知识交流平台。

2.2知识门户

知识门户是一个获取知识的通道入口,组织员工通过知识门户中的一些栏目,例如:行政公告、通知、新闻、论坛等来了解组织与工作相关的内容或者话题、信息等。而且通过知识门户组织员工间还能进行实时的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帮员工们找到需要的专家或者其他有帮助的门户链接。知识门户是一个数据高度集成的入口,而且它能在单一的且提供个性化设计选择的界面上实现内外部信息和知识的分享。从管理的视角来看,知识门户管理的是知识,它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技术。

2.3数据挖掘技术与文本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借助统计分析工具、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或其他人工智能技术,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得新的、潜在的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从现有的大量数据中萃取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的功能有:数据总结、数据分类、数据聚类、关联规则。我们可以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在无序的数据中找到我们想要的有用知识。文本挖掘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它为文本信息的整理、分析、挖掘提供了有效手段,它是知识获取的有效途径,其中信息检索技术是文本挖掘的基础。它是知识管理领域的新的分支,由于我们对于信息的依赖和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对于文本数据的深入分层分析和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4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脑功能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实现要利用一定的人工装置来实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方式来实现。专家系统就是一种软件方式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是在某个领域内,根据这个领域的知识、经验、技术建立的解决问题、辅助决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专家系统的工作过程是想让计算机模拟专家来解决问题,只是这个过程需要借助专家的知识来完成,这些知识被赋予计算机,它们才能模拟专家解决问题。专家系统通过获得人类专家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使人们的决策水平和质量得以提高。知识管理是一项获取知识、整理知识、传播知识的过程,知识管理过程需要辅助专家系统来完成。如何将专家脑中的知识、技能等转换到系统中且便于存取,当其他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时方便取用,这一过程的实现就需要依靠专家系统的技术。因此,专家系统对于知识的获取与创新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2.5知识库

知识库是一种由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知识源库和专家库组成,并使用数据库技术、多维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特殊的数据库,库中有与数据相关的语境和经验。知识库集合了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库中的知识具有结构化形式,也有部分的非结构化形式。结构化的知识是那些可以以文档形式存储的显性知识,非结构化知识就是那些隐藏于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知识库还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库,因为它不仅仅存储了直接的知识条目,更重要的是它还将组织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积累的相关案例、知识使用记录、知识来源线索等都一并存储起来。另外,知识库的报告查询工具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从使用上来看,当我们完成某件工作时,我们可以从知识库中寻找我们需要的现成的知识,我们可以在这些现成的经验基础上来创新。假如我们需要的知识(隐性知识)还未与其所有者分离,那么知识库此时应该含有相关的专家库内容,这样就能让我们了解到目前有哪些专家,他们的专长,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度、以及如何联系到他们等。那么,我们就可以试图联系这些专家寻求相应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分享和创新知识。

2.6编码法

编码法是在知识输入后,对其进行识别、收集、分类、提取、组织、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使之便于公开、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企业将所需的知识借助知识管理整理工具,编辑存储在一个完善的数据库中,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每个员工都能方便地接触和使用其中的信息。

2.7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一种关于知识的导航系统,它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策略。与信息过量相似,我们也会面临知识过量,我们不缺乏知识,我们缺乏的是在海量知识中找到我们需要的。组织在实施知识管理前就应当对整个组织的知识资源进行描述和定位。知识地图就像知识的搜索导航一样,能清晰地告诉我们需要的知识源在哪里。所以说,知识地图不是关于具体知识内容的,它确定的是知识的位置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知识地图可以让不同的人便利地利用和学习知识。面对知识过载的问题,如何让知识需求者在数量庞大的知识海洋中提高知识搜索的效率,需要一定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实现。知识地图就能告诉人们到哪里去寻找他们需要的知识。知识地图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面向程序的、面向概念的、面向能力的和面向社会关系的,不过不论知识地图的形态是怎么样的,它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

2.8群件技术

群件技术是以群体交流、协作和共享信息为目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群体工作的新工具。包括信息共享、电子会议、日程安排、群件文档、数据库、电子邮件、工作流自动化软件和联系群体各成员的网络。群件是从群体的角度出发,为了支持、促进和简化群体的各项功能或协同多个群体工作,利用群件我们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效率。群件可以帮助用户建立应用系统,用户可以自定义群体,也支持多个群体的定义。多个用户也可以对同一文档进行编辑;群件可以实现多用户群体访问工作日历、共享信息等功能;它还可以记录多用户间的交流信息;同时支持电子会议、屏幕共享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作者:余乐 黄曦 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第六篇

一、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文献综述

如今,众多学者和管理者已经涉足知识管理水平的研究,并指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奠定了知识管理评价的基石,为后续工作指名方向。从目前作者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知识管理水平评价已涉及制浆造纸业、航空制造企业等众多行业、企业。通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笔者发现仍存在很多问题可以改进。首先,很多指标体系设计并不完整,可能是出于指标量化的考虑,有些涉及知识管理活动的指标并没有列出来。有文献中都没有提及到工艺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以及该企业的外部公共关系知识化程度。其次,指标划分不明确,造成重复定义。比如“系统带来的受益”中出现了“用户满意度”和“系统利用率”这两个指标,笔者认为这些都可以合并到“间接效益”这一指标中。最后,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笼统,过于宏观而缺少独特性,企业所属的行业不同,所评价的企业内部门或某一环节不同,其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部门或者管理活动的某一环节都应有适用于自身的指标体系,不能直接拿来主义。

二、机械工艺知识管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机械工艺知识管理水平的评价,除了对机械工艺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外,还应对其人员、管理制度、软硬件环境等进行评价。查阅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笔者的调研结果,根据工艺知识覆盖面和影响因素等特性及规律,遵循管理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动态应变性、定性与定量结合、层次性、避免明显包含关系等原则和工艺知识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结合工艺知识管理特殊性,本文设计了11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作为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站稳脚跟并与时俱进,是对各行各业最基本的要求,而对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能使其及时发现企业不足,并有方向的加以改正,使得企业更好的维护工艺知识管理系统,更快的实现知识共享与转移。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涵盖面广,问题清晰,对企业的自我评价和企业间的相互评价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指标体系建成后可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神经网络法等进行评价,在此不做赘述。

作者:牟金娟 高亚利 张媛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第七篇

一、创建知识管理系统,完善大学知识库

(一)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有好的知识管理系统作为支撑

知识管理系统是采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融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乃至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体,具有知识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知识管理实施平台。大学新的任职能力培训体系的建立以及老的学科体系的改革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大学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大大缩短,能够提高院校整合军事任职能力教育资源,创新适应任职能力教育转型需求的作战、训练、管理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以及转化具有领先水平的作战、训练、管理理论和技术成果的能力。

(二)大学需要建立知识库以推动显性知识的共享

知识库将大学内外的知识整合以后,使不同体系的知识贯通起来,以便大学成员通过访问这种知识库,获得适合特定需要的知识。知识库核心在于捕捉和整合新的显性知识,包括从大学的内部或外部搜集,然后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其在成员中扩散,深入大学成员的思维、文化规范、学习等领域,促进大学和成员的发展。为此,大学必须进行知识评价,清晰明确地把握自身不同部门的知识需求,并且知道何种知识已经在大学中可以得到,且它位于什么地方;确定何种能力是大学在竞争中必需的,即要找出组织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澄清何种学习活动已经在先前阶段被实施并已掌握何种知识;追踪知识的传播和流动且发现谁已经接近何种知识。通过知识库这个平台,大学管理者能够快速有效地统计出知识的生产、利用与转化的总体情况以及各成员的研究及再造信息,并可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价成员的研究成果,同时激励团队成员更积极地参与知识共享。

(三)创建知识库还必须加大硬件和软件建设

一是建立大学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显性知识进行收集、存储、传递和反馈等,将从院校内部和外部搜集的如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技巧等知识通过演讲、会议、网络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使知识在成员中扩散,将其内化为院校成员的思维、文化规范,成为院校和成员发展的一部分。比如,建立教育教学知识库、建立成员信息库、构建教育知识网络、与兄弟院校保持合作与信息交流等。二是建设一个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网络平台。通过打造知识交流网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存储与管理,并将其作为沟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桥梁,将院校内外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才联系起来,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便利而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手段,达到知识的无缝整合,系统存取,实现人与知识的紧密结合,加速人员学习、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营造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许多院校尽管有先进的硬件技术和先进的软件环境,但没有形成一个共享知识的校园文化氛围,那么它的知识库共享活动依旧不能有序进行,原因在于它不能充分利用院校隐性知识。院校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能够弥补知识库不能转化院校中的隐性知识的缺陷,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可以提高成员掌握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在成员分享信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在离散的信息基础上发展出识别和处理区块化和模块化的信息,使信息通过重组和建构形成新的信息群。

(一)建设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

院校管理主体的行为和态度是形成院校共享文化的主要因素,要在构建知识共享体系上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将个体成员的知识和经验在知识库中快速传播,实现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交融与重组,以供其他组织成员分享与借鉴;让成员在宣传教育的引导下树立知识共享的意识;制定激励机制,使成员通过开放的知识和开放的心态,用不断变革的思维方式来观察问题,以创新的方式提高生存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培育知识共享的学术氛围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军事知识通常是以加速度在增长的,因此要努力培养在知识获取中的合作精神和兼容精神,加强和他人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成员要围绕院校共同目标,加强沟通,在院校内形成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知识交流与分享中产生火花,在知识重组和建构中寻找答案,形成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院校还要建立相容的学术氛围,个人的单打独斗已不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我们提倡成员共同愿景下的团队竞争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开展跨学科学术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知识库中人人平等,不受时空限制,人人都可以在发言平台表述个人看法,可以向权威专家请教,个人知识被最大化的共享,人人都成为知识共享工程的贡献者和受益者。

(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所谓信息安全,是指运用各种安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运用各种军事手段,确保信息流程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的安全流动和安全使用。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信息获取安全、信息传递安全、信息处理安全、信息存储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使用安全等。针对信息网络系统,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管理措施,进行制度规范建设和技术手段建设两种渠道,将每个成员、每个网络、每个终端、每个设备、每个接口等全方位管控起来。在信息安全管控过程中,从技术手段上讲,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对网络功能的管理。应该以需求引领军用网络的发展方向,要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对媒体的要求来建立全新的学科资源站点,以达到良好的交互性和动态性。二是对网络边界的管理。在网络的安全边界上,往往会通过USB接口等传递木马和病毒,导致信息泄露和摧毁网络。因此,对整个校园网级、子网级、网络结点等网络边界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通过防火墙、多重安全网关技术、网闸技术以及数据交换网技术等措施,依照“主动防御,立体防护”的思路进行全方位防护。三是对网络终端的管理。现在网络终端之所以已成为信息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是由于计算机终端不仅涉及每个用户,同时又具有分散性、不被重视、安全手段缺乏等特点造成的。因此,网络安全战场已经逐步由核心与主干的防护,转向对网络边缘的每一个终端进行防护。军用网络终端不能随意加载个人信息和个性软件,以此确保信息通过合适的工具在合适的网络、合适的对象、合适的设备、合适的介质上存储和传递。

三、营造自主参与的管理环境

院校构建知识管理体系需要管理制度的保障,学习型大学的管理环境应是组织成员自主管理、参与管理。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院校组织管理体制由集权型转向分权型,由刚性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向弹性开放性的组织模式,院校的组织决策应由自上而下转向领导者与干教的共同协商,权威式的院校管理文化应让位于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志的民主平等的学习型院校组织文化。应改变领导者确定政策方案后再让组织其他成员参与的做法,领导者应该懂得分享领导地位,让干教参与学校管理、积极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进共同目标的形成。院校的教员、管理干部基本上具备较高的学历、较高的综合素质、比较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较强的管理带兵和自主管理能力、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团队精神,他们是有着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需要的群体,重视自我价值和个人声誉。通过自主管理,院校成员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定目标、自己进行调查、自己制定对策、自己检查效果,在团队组成合作伙伴、制订改革目标、采取对策措施,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人尽其才和各得其所,使组织成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组织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目标,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的能力。因此院校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应在管理方法上有所创新,由传统管理注重“强制”向知识管理力求“自主”转变。

作者:曾贝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第八篇

1、实行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知识经济时代是市场竞争时代。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府广大师生获取文化知识、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是各类知识、信息交流的场所。资源稀缺性决定了高校间竞争,而高校图书馆也是高校间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服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教学和科研更顺利开展。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余爱好,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拉近与高校师生间对知识的求知的欲望,不断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还能够推动校园图书发展的自我行动。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实施知识管理,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无论从自身的职能,社会对信心的要求,观念的转变,还是从已具备的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来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正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化知识管理,不断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工作方针,重新认识校情、馆情,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料的中心的功能。

(2)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观念,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只有对其进行深度的过滤、筛选和序化才能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同时这也对各种类型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书馆可以为科研课题提供相关信息源,提供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智慧的价值越来越重要,社会对知识与智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这也从而为科研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保障,这也是开展信息服务建设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图书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其出路就在于探索数字时代信息服务创新途径。

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途径

(1)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作为文献资料信息的中心,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在现代数字化大潮流的冲击覆盖下,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流程、组织管理体系都已经不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要求。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它面向各社会阶层、各年龄段、各职业的读者提供信息和阅读服务、交流文献、传递科学情报,是对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平台,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对人类的精神、物质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建设作用。不断重新获取图书馆改革方法简捷、多层次化、载体类型多样化等新特点,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工作方针,重新认识校情、馆情。图书馆馆员要转变和创新服务理念,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努力使年青一代热爱图书馆事业和信息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就必须拓展服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为用户及时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积极引进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公共数字资源,自建电子期刊等多种方法,不断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力度和水平。

(2)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知识服务原则。首先,更新传统理念。当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为了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作为从事信息整序的知识管理机构,紧紧围绕“图书共享”的发展思路。要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服务和管理理念,抓紧推动信息进步与创新改革的步伐。其次,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强调“物尽其用”的社会资源管理理念与发挥“人尽其才”的图书馆工作理念来构建我国复合式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蓝图,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加强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科学化、信息化的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图书馆发展之路。

(3)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发展、要改变,要在知识经济大潮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注重自己本身的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重视和新发展。这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多引进些图书专业以外的各种人才,如计算机、外语、历史等各种学科人才,馆员要发挥积极能动性,主动了解院、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项目等,然后紧跟这些信息,挑选和组织因特网上专业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只有这样才会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其次,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作用,提高其社会服务的有效性,要想打破“吃皇粮”、“等靠要”的观念,对图书馆的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高校图书馆不同水平和层次的馆员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发挥潜力。实行全员聘用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

3、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中心,也是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知识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服务方式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与创新。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的同时,不断加速自身建设管理,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作者:杜君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

第九篇

一、“评价”功能的过度开发:教师档案袋方法的困境

人们并没有完全认识档案袋,在档案袋的运用中,人们更多地是关注和使用它的评价功能。当然,对教师进行合理且适当的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如若我们过多地关注、使用、发展其评价功能,以偏概全,则会使档案袋的发展走向极端并最终陷入困境。这也是现今电子档案袋所面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要求我们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对档案袋的认识,并在正确的认识之上对档案袋的功能进行优化设计。教师评价是指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技能。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J•巴顿(James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以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可能性。笔者在查阅电子档案袋的相关文献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文献主要聚焦于电子档案袋的目的与评价研究。由于大批学者、专家对于电子档案袋评价功能的不断研究使得传统的教师评价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得到了很好的弥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子档案袋的存在为人们先验设定的评价目的服务,一种电子档案袋的设计是否合理,就要看它能否实现其目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功能的凸显让其掩盖了它的本质,让学者、专家们的研究方向出现了偏差,表现出了一种单一性。

二、从“工具论”到“发展论”:电子档案袋运用的本真旨归

1.电子档案袋促进个人知识库的建立

知识的收集是教师知识管理的起点,当一名教师拥有了属于其自身的电子档案袋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将自身零散的、不连贯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幻灯片、文本、视频)存储在电子档案袋当中。在知识收集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档案袋不同模块分类,可以将教师的个人信息、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不同的知识信息分模块、分类型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存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信息的分类储存、查找和操作,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教师个人的遗忘而造成的知识管理混乱。个人知识库建立起来之后,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师对知识库的维护与管理也不能停歇。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档案袋的交流功能,与其他教师协作学习、共享知识,从而更新自身知识库的知识类型。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的评价功能,让教师对自身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实现知识库错误知识的删改与相关知识的增添。教师个人知识库的建立,为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打下了基础。

2.电子档案袋实现教师自我对话

对于知识信息的收集仅仅是教师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但是却有很多人将它当成了管理的全部。柏拉图告诉我们:“当我们非常狭隘地集中于回顾信息时,我们不过是创造了‘模仿者’和‘追随者’。”怀特海也提出:“一个只了解信息的人是地球上最没用的人。”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公式。教师要不断地对“我”与他人对于“我”的评价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将自身通过教学实践得来的隐性知识深刻地概括并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在电子档案袋中撰写关于教学的反思性札记和生活史叙述,及时地记录下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电子档案袋支持教师上传实际的课堂教学视频,教师可以通过重温其过程来反思当时的教学行为。教师只有在实现了“我—我”的对话时,才能不断地对自身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也许当时我这样做,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用另一种方式提出,也许学生能思考得更加深入……”这样的教学过程才不会趋于平庸。

3.电子档案袋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为知识的共享提供平台

知识并不是静态的信息的堆积,它的生命力在于流动,知识只有在相互的交流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也是衡量管理是否成功并取得效果的标准。教师要主动地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在交流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在现实教学当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知识的分享。虽然,这种依靠外界制度强制的和教师之间无意识的分享对于教师知识管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影响,但是影响的力度与范围是有限的,并且教师交流分享得到的知识经验也不可能有着深刻的意义而只能是流于表面的经验。因此,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则成为推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以知识管理论为核心的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运用则正符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意义。电子档案袋以知识管理论为核心,不仅能为教师知识的共享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且从根本上它是立足于促进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与对话丰富自身的知识系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与共同体中的成员进行动态的交互。在学习共同体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当教师在运用电子档案袋去完成“转化”时,要明白其实掌握知识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对智慧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能力。

三、“发展”意蕴下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功能设计与应用

电子档案袋有着不同的类型,我国一般将其分为展示型、描述型和评估型。展示型的档案袋主要收集最优秀或者最满意的作品;描述型档案袋收集能够真实反映学习过程的作品;而评估型档案袋用于评估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水平,其包含的内容比较标准化。教师电子档案袋主要是作为教师个人信息的纪录,自我反思、交流学习、知识共享的平台。因此,电子档案袋必须要为教师提供知识聚合、知识共享与知识交互三种功能。并且,在设计电子档案袋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其作为知识管理的意义,注重管理的过程性原则。电子档案袋在教师交流之间的及时性上也许不及QQ,MSN等及时聊天工具。但是电子档案袋所秉持的开放、共享、协同共创的理念更加有利于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使用电子档案袋,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知识库模块,建构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化的个人知识库,教师可以将自己对于教学理论的理解、教学的实践视频、教学的内容等写入知识库中。由于可使用的作品格式丰富,所以教师不用担心知识的表达问题。电子档案袋拥有反思与评价功能模块,教师可以在权限上不加控制,尽可能地让其他教师进入到自己的知识库中,达到一种真正平等的互动交流状态,并在这个状态之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吸取别人的经验并进行反思学习。协同共创模块是电子档案袋的核心功能模块,在电子档案袋的开放、协作基础上,教师个体可以提出有关教育教学的相关主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其他教师如果对其产生兴趣、共鸣,则可以加入主题的探讨,实现思想上的碰撞。同时在这一模块中,教师还可以围绕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集体备课并建设相关课程资源库,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案的编写效率与质量,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电子档案袋中的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地选择使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模块之间的交互性,如在评价中进行反思,反思后才能再作出适当的评价,而评价与反思都是建立在知识库的基础上的,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又会受到教师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个人受教育情况、个人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

四、结语

教师在运用电子档案袋进行知识管理时,就好比在制作一件精美的陶器。知识管理就是一个圆心、一个旋转中的静态支点,而我们运用档案袋的不同模块功能围绕着这个支点转动。我们要想保持转动的平衡,使其不转向某个极端,就必须要依据个人情况,把握好支点,恰如其分地运用电子档案袋功能。在平衡的转动中,教师真正地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共享与创造,实现“转识成慧”。

作者:潘福骏 冯茁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