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下的知识创新与人才交流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识管理下的知识创新与人才交流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知识管理下的知识创新与人才交流培养

摘要: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加快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进程,促进了数字化新业态的涌现,赋予了知识经济新的发展动能。在此背景下,人才、知识等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战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知识创新和人才工作对组织发展的协同作用,并对新时代开展人才和知识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才交流、人才培养、知识管理、科技创新

一、知识与人才为组织创新发展赋能

经济时代下,知识、信息、人力等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发展的基础与重要驱动力。广泛的实践表明,知识管理和人才管理现已成为组织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制定系统的知识和人才战略,开展高质量的知识管理与人才引进、交流、培养等工作,可有效为组织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赋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合理协调和配置资源。组织通过高质量的知识管理策略,可有效识别、集成、转化、应用和创造知识,有效控制和调配信息流,实现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则可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二是有助于知识产出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既包括通过知识转化、整合、应用等环节直接形成的知识创新,也包括通过新知识的合理应用而实现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这些创新通过产业化、集成化,最终为组织实现价值创造。三是有助于构建知识型、学习型组织。当前,知识型、学习型组织已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关注和推行,很多组织正在通过信息系统、企业大学及培训中心等方式推进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型氛围,从而为组织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研究显示,知识管理对多维度的学习导向模式均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组织推进团队导向、信息导向等学习导向模式,可以促进知识有效吸收、传播、分享、创造和保存,从而提升知识管理能力,确立竞争优势。

二、人才工作与知识创新的协同作用

(一)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人才工作模式

人才是隐性知识的传递者以及知识转化的载体。随着行业产业变革、科技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演进,企业等组织多采用综合性方式开展人才引进、交流与培养等工作。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基于组织战略目标,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支持组织创造知识和价值。高层次人才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可有效支持组织革新,进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二是基于外部专业知识培养的人才引进。人才引进是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内外部知识沟通的渠道。基于外部专业知识培养的人才是指在组织引进前,已接受了成熟的专业知识培训,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人才。其培养途径既包括国内各专业教育,也包括对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知识体系的专项学习。内容上看,这些知识多为不同领域的创新和先进理念,培养工作重点在于注重组织的应用性和专业性,优势在于提升知识应用效率,促进内外部知识的融合创新。同时,这些知识体系多对应较为成熟的认证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组织对人才的识别,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内部培训的压力与成本。三是内部知识培训。开展内部知识培训是组织人才内生主要方式,也是实现组织内知识创造以及培养使用高素质的科研、技术、管理等人才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在针对性、适用性、规模性、先进性等方面具有互补效用,在开展工作应综合考虑。四是外部知识标准化培训。与内部知识培训相似,外部知识培训也是人才内生的主要方式,它与内部知识培训互补,可为企业等组织培养专业创新人才。由于成熟的外部知识体系在推广过程中多已形成了相匹配的外部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因此,外部知识体系培训可借助专业机构完成。五是组织间合作与人才交流。人才的交流合作是知识的社会化过程,它实现了隐性知识间的交流。组织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既可表现在知识联盟、研发联盟等战略联盟间的知识创新与交流,也可表现在产业链、项目链、贸易链等生产上下游相关方的人才合作与交流,还可表现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产学研交流,以及国际组织、国际合作方的国际化人才交流。这些人才交流合作方式,可直接作用于组织的生产经营环节达成组织目标,也可实现知识集成积累,助力知识创新。

(二)知识创新形成机制和条件

知识创新是组织的重要部分,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互促进发展,共同组成了多类型的科技创新。从三者的关系来看,知识创新是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着知识创新,三者发挥联动作用,知识组织提升研发能力、外部环境识别能力、产品生产创新能力等,助力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组织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进而支撑组织高质量发展。从发展过程上看,实践表明,知识创新通过“理论——实践——理论”不断迭代而实现。具体而言,知识创新经历知识的识别、获取、整合,并在整合后的显性知识基础上,在人才的知识共享和应用中提取其中重要元素,形成新的隐形知识,再通过人才交流等知识社会化方式,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及知识创造,新创造的知识通过经过应用,最终完成了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整个过程体现了SECI知识创造螺旋基本理念,体现了知识的价值作用。从条件基础上看,知识创新应满足几个条件:一是知识创新有赖于丰富的知识库和完善的信息系统,现有知识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知识创新成效。同时,依托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设置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可最大限度地识别知识、整合知识、分解知识,使知识模块化,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创新。二是有赖于人才的支撑,知识创新依托于人才发挥智力优势所开展的知识共享、转移和应用。三是有赖于知识传播全流程与组织目标的精准契合,知识创新的目标是为组织战略服务,因此在创新各环节中,都需要精准识别目标,契合目标,及时纠偏,引导开展组织急需的创新活动。四是有赖于对知识的应用检验,知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组织的有效利用,在知识创新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经过知识应用检验,并通过不断反馈优化,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知识创新。

(三)人才工作与知识创新的协同作用

根据上文可以看出,人才在知识管理中发挥了知识载体、传播、共享、应用、创造等重要作用。实践和研究表明,人才工作是实施知识创新的主体,而知识创新则是人才工作的目标和支持途径,二者以组织创新为动力和实现目标,相互协同发挥智力支持作用。概括而言,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系统性的人才引进机制带来多层级的隐性知识储备,并为组织带来合理的人才架构和知识体系。二是人才交流机制建立可引导知识社会化环节的节奏和方向,营造知识创造的适宜条件。三是人才培养和交流可全周期参与知识创新各环节。四是内外部知识融合有助于人才内生机制的构建。五是知识应用依赖于人才的动力性和能力水平,常态化反馈机制有助于知识应用的监督和效率提升。六是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与知识管理水平提升密切相关。

三、数字和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与知识工作的趋势与思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已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人才和知识工作已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以应对组织变革和创新挑战

(一)信息资源的海量化及知识系统的智能化

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资源加速涌现,在为组织发展带来大量信息资源同时,也带来大量冗余信息。因此,组织更需要依靠优质的信息技术,搭建更为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快速实现对知识的筛选、拆分和利用。

(二)知识人才工作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实践表明,数字和知识变革,使企业等组织关注的知识范围不断延展、学科领域不断交叉,知识应用领域更为多元、对技术性、管理性等多类型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度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国际化交流日益增加,企业等组织所面对的发展环境日趋开放,国际间多组织的协作更为广泛,更需要标准化的国际准则和知识统一和指导实践,为此,引进培养深谙国际准测、具有国际化知识理念的专业人才已成为组织需求。

(三)人才引进、交流与培养的柔性化

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人才交流跨越了时空限制,有效提升了人才交流效率;知识理论的加速演进和全球知识网络的不断延展,使知识学习和人才培养更加碎片化和个性化;组织多元化的战略目标需求,也使人才引进更具系统化、层次化。为此,结合传统的人才引进、交流、培养方式,开展柔性化的人才工作,如针对性和多场景开展人才引进、多层次跨时域人才交流和知识共享、系统与针对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建立长期和实时结合的知识和人才应用反馈机制等,已成为未来多元化的创新趋势。

(四)知识集成的综合性以及知识创新的目标性

随着外部知识引进渠道日益加宽,方式日趋多样,组织的内外部知识更加集成与系统,更加适于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多维度开展。这使得知识创新更加依赖于人才的智力优势和内外部知识体系的融合效率,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因此更为快捷化和实用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为组织等发展环境和战略将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人才培养和知识管理工作须注重紧密围绕组织、行业、地区乃至国家战略,研判发展变革动向,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人才与知识战略,并通过促进人才和信息提供的人本化与智能化相结合、完善人才内生工作机制、制定传统引进与柔性引进策略,开展多元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等措施,实现对科技创新和组织战略的有利支撑。

作者:寇鑫  单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