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教学管理机制的现状
1.1重监管,轻激励
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框架大都已基本成形,但有些机制过于陈旧,缺少灵活性以及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激励。在现有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管规定很多,但却忽视了鼓励、奖励和表彰等奖励机制,这样一来,严重制约着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管理机制方面应注意监管与激励的比重,做到既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又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1.2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但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过程监控。比如,有些高校实行学生评教和教学信息员制,学生在网上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学信息员把教师的课堂信息直接汇报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把评价结果以不公开的方式送达到本人,整个过程到此结束,改进的措施没有跟进,结果不了了之。
1.3偏主观,缺客观
很多高校都需要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管理机制的制定无形当中就是为了应付教学质量评估,制定教学管理机制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例如,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只是根据一两节课来判断,而不能根据日常的一贯表现来综合评价。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一般也都是教学管理者制定的,缺少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或建议的环节,就算是有征求意见的环节,也大多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极少采纳一线教师提的意见或建议,这导致制度主观色彩较浓,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1.4重形式,轻实效
一些高校实现二级管理,二级学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教学的主体,但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只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附属,忙于应付繁琐的日常事务,缺乏教学质量监管。此外,有些高校实行二级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制度和班导师听课制度,但这些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即使有关人员到课堂听课,作为督导者评价说好不说坏。有些班导师根本不听课,只是在听课表上签字而已。对这些问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同样也缺少监管措施,使得这些机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改革的建议及策略
2.1成立教学质量管理机构
1)组织结构。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即校教务委员会,由主管教务的校领导负责,其成员包括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负责人、聘请的资深教师、学生代表和企业代表等组成,下设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校教务委员会职责是统一领导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制定和实施,监督各个机构的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职责是负责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
2)制度建设。
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尽量减少工作的临时性和突击性,用制度制约着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序进行。
3)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教学管理的决定性因素,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通过全员竞聘,采取定岗定编,竞聘上岗等途径,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成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2.2改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
1)转变评价观念。
评价一个教师的优秀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讲课表现,还应通过了解教师课后对学生的指导情况来综合评价。还可以从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衡量优秀,例如,调查教师对所带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兴趣爱好和创新的能力等;了解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指导情况,包括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等。
2)评价指标科学,方式合理。
教学质量优秀奖的评选不应考虑科研计分,或科研计分所占比重很小,教学质量优秀奖应该奖给教学上特别优秀的教师,而不应该附加其他因素。另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尽量量化,减少人为因素干预,应打破以往专家说了算的方式,由一线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公正、公平、公开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且评价过程和结果应该透明,接受公众力的监督。
2.3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1)开展多形式反馈机制。
要确保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畅通,应开展多形式的反馈机制,包括:①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相结合学生评教的结果应有效地反馈到有关教师,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同时,教师评学的情况也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以达到教与学相助长的效果。②学生座谈会。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代表可对普遍关心的和课堂上发现的问题与相关领导直接对话,并希望有些问题当面答复,如不能当面答复的,会后也应有书面的答复。③教学信息员制。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准确收集学生对课堂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并汇总上报给教务处。④调查问卷制。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调查。⑤通报反馈制。每学期,通过不同的途径,如督导组和领导干部反馈意见等,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二级单位,以便能够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促使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常态化和日常化。
2)整体评价机制。
高校还应制定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全面了解各个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情况,也便于学院之间的横向比较,有比较才能有改进。同时也有利于二级单位了解自身的教学质量状况,有利于学院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二级单位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
2.4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1)培养机制。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只有教师发展得好,学校才能得以发展。应制定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制度,包括新进教师培养制度、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制度、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和教师出国留学制度等,其目的是通过各种平台,培养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胜任力,从而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考核机制。
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不仅是教学工作量的要求,还应该有质的要求。教师考核机制应实行量与质并重,不光看工作量,而且更看中完成的质量,质量中也应该分档次,如质量中排名比较靠后的应重点培养。另外,考核的结果应与职称晋升和津贴挂钩。
3)激励机制。
教学中的考核也应奖罚分明,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那些教学质量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和“职称铁饭碗主义”,体现优劳优酬。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科研,并加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励的力度。
3结语
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高校在办学的历程中,只有不断探求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才能获取永恒的生命力,永保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吴金妹 杨振中 吴昊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