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究乳品行业质量管理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产业链、检测体系不够完善,方法落后
(1)缺乏合理的产业链配置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从牧场建设到生产加工、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营销,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目前许多一线乳品企业都在着力建设自己的产业链,但我国乳品行业仍然存在产业链配置不合理的现象。(2)原奶质量检测手段落后。我国现在主要采用感官检验,理化指标的测定,微生物的检测等常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检测仪器不够规范和卫生,检测试剂质量不够稳定和检测者自身技能素质差异的问题,检测手段落后都极大的影响着乳品的质量检测。
二、乳制品监管部门缺乏规范管理
(1)乳制品工业协会作用不明显。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社会大众对企业利欲熏心的行为极为愤慨,同时也对乳制品工业协会的职责提出了质疑。虽然近几年各地监管部门的监控职能已经完善很多,监管力度大大加强,但不断被曝出的乳品问题显示各级政府的监管工作任然存在着很多漏洞。(2)召回机制不够完善。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企业应当将问题食品召回和处理的情况向监管部门报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执行这一规定,既反应出了企业的不诚信,同时也映射出监管部门召回机制的不完善。
三、我国乳品行业质量管理对策
1.加强奶源建设。(1)培养奶牛育种和养殖的专业人才。应当构建由政府扶持、奶农自主的乳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将经过培训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员按比例分配给各个企业,企业安排他们为自己所合作的奶农提供技术指导,既保证了人员的合理分配又解决了奶农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2)构建企业和原奶供应商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沟通奶农和企业的合作机构为企业提供养牛户,企业也可以在它登记的养牛户中筛选自己满意的合作伙伴,这样既消除了奶农的造假心理也提高了农户的竞争意识,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奶农和乳企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使原奶质量又增加一层保护伞。
2.强化设备的点检管理工作。设备点检是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设备的指定部位进行巡视检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管理方法。完成设备的点检管理,就要建立一整套的管理体系。首先,对所有设备建立档案,掌握在线设备的一线资料,然后定期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设备明确各自的重点检查部位,最后针对问题制定对策,然后实施并且做好存档工作,为下次检查提供参考。
3.提高乳品质量检测技术。牛奶因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须品而享有“白色血液”的美誉。目前我国乳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是通过凯氏定氮法来测定的,凯氏定氮法测的是氮的含量而并非直接的蛋白质含量,该方法还有耗时长、灵敏度低、样品中含氮化合物会影响蛋白含量测定的缺点。一些不法企业就是利用这一检测方法的弱点,人为添加含氮化合物来提高氮的含量,“皮革奶”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我国亟需改进和完善当前落后的乳品检测方法,最新的考马斯亮蓝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快速简便、干扰物质少的优点,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能更准确的检测出蛋白质含量,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乳品品质的影响,各级政府应当考虑采用考马斯亮蓝法等更为科学的检测方法。
4.乳企走合理产业链道路。(1)政府支持乳企发展奶源到餐桌的产业链。从奶源到餐桌的这种体系化经营模式,无疑是现乳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发展这条绿色产业链的企业少之又少。一般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成本来实现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政府可以考虑每年对各项指标完成靠前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向成功的企业学习,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提供指导,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乳业竞争环境,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2)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目前我国虽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没有合理的规划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尤其是奶农在这个产业链中投入量最大,占整个产业链投入的60%,收益却仅仅占到10%。我国应尽快解决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给予榜样企业相应的资金奖励,而企业把这部分钱下发给自己所合作的奶农,相应的提高了奶农的积极性,同时奶农和企业要互利合作,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比例,实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美好局面。
5.监管部门落实各项质量监管措施。(1)建立乳制品信息追溯系统。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对每件商品进行编码,在各环节保存相关的记录,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对问题产品进行召回。一个完整的可追溯系统应该包括乳制品档案建设、乳制品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库和消费者举报协会,这样才能做到掌握情况,监管有效。(2)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中国奶业协会作为行业的代表,在我国奶业发展中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应做好培训广大奶农在育种和科学养殖等方面的工作,认真推行GAP体系认证和HACCP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整个奶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作者:廖纪英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