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思考

1.引言

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阐述当前果蔬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调整建议,改善当前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问题,希望能为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提供有益参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于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农产品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价高伤民,价低伤农”的怪异现象。相关概念: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管理逐步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农产品行业同样也在其中。参照学者王梦月的表述,本文将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定义为在将果蔬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与过程中,所涉及的农户(生产者)、批发企业、零售商、终端消费者等从产地头到餐桌的上下游各个环节企业所构成的网链结构的体系[1]。

2.果蔬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2.1批发市场主导型

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果蔬类农产品供应模式作为一种传统模式,依旧处于主导地位,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调查,我国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比率超过70%,其参与者主要是农产品生产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商和农产品零售商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从9990.86亿元增长到了18787.34亿元,10年间增长了88.05%。批发市场的模式虽然占据主流,但是其自身的设施简陋,管理经营水平落后限制了农产品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从图一可以看出,批发市场主导型交易模式中间环节较多,涉及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加工、包装等环节,容易造成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2]。另一方面,这种模式疏于对食品安全对检测监控,容易造成食品不达标等问题,影响农产品的贸易往来和进一步管控农产品质量提高。

2.2农户+超市

近几年随着城市消费的不断崛起,大型商超已然成为食品采购的主要渠道,消费者更加信赖超市的食品安全质量,农户+超市的模式成为城市消费新主导力量,这种模式可以及时调控果蔬需求,提供持久稳定且新鲜的食品。同时超市对于农产品质量有着十分严格的控制体系,一般会对农户供应的产品进行检测,对采购控制部进行管控,从而实现超市产品安全保证。

2.3农户直销零售

农户直销模式[3]是农户直接将产品售卖给消费者的模式,生活中的摆摊销售、果园采摘、网购都属于直销模式。这种模式节约了流通成本和环节,保障了农产品的新鲜度,但由于缺少中间检测管控可能存在食品安全不达标的问题。

3.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问题分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果蔬类农产品的流通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果蔬类农产品在供应链整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物流水平较低,损耗高

果蔬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采摘打包时间长,运输时间久以及自然气候等问题,损毁率非常高,相较之下,我国果蔬类损毁率在20%-30%,而欧美等国家的约5%。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1.3亿吨蔬菜和1200万吨水果在运输途中受到不同程度损毁,腐烂果蔬的营养价值可满足约2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对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750亿元。

3.2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够了解

消费者大多数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够了解[4],对于果蔬类农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识别标准,往往认为外表越好看价格越贵的品质就越高,而农户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为了提高销量和售卖价格,往往会喷洒过量的农药化肥来防止害虫啃食果蔬,近年来染色大葱,打蜡苹果等越来越常见,这些都已经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3没有完备的质量检测标准和安全监督管控机制

由于果蔬类农产品的生产源头绝大部分都是农户种植,缺乏种植管理经验,也没有一个科学完备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农产品源头的种子、土壤养分和用药等指标没有一个标准的指导依据,导致大多数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学制品,造成农产品在源头上质量安全不达标。此外,我国果蔬农产品检测过于形式化,很多是为了检测而检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果蔬农产品检测机制,不能达到保证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这些都会危害消费者的食品健康。另一方面,果蔬类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安全监督控制机制不完备,农产品的流通涉及到供应链上多个环节的流程,各个环节之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安全管控标准和执行方式,上下游的要求标准不对应,无法形成完整的整体监督管控。

3.4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虽然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下信息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使用,但是由于农业方面种植者大多是农民个体户,没有现代信息化思维和技术,消息传递依速度较缓慢,信息失真和不及时的情况多有发生,收购商无法及时联系到农户,农户也没有农产品收购市场行情信息,消费者更是无法获得源头信息。这种情况导致农户的批发价较低,而消费者的购买价居高不下,并且可能发生中间商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情况,而高品质果蔬价格则更高,使零售商不愿意进购高质量果蔬类农产品。这种单向性的不畅通的信息传递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农产品质量下滑

3.5生产者规模散小,信息不畅,运输收货困难

我国果蔬类农产品发展起步较晚,果蔬类生产者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散小的状态[5]。这种以个体生产者为主的经营模式给信息共享和果蔬收购增加了困难,供应链上各个成员都把同行视为竞争对手,不愿意进行信息共享,而农民生产种植零碎化使得中间商难以和生产者取得信息通畅联系,且零碎化的种植导致大型运输车收购不便,造成空载或无法满载,增加了运输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

4.提升果蔬供应链质量管理水平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高速发展,农产品经济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农产品经济在今后能继续稳固发展,行业急需转型升级、农产品安全意识模糊问题、农产品供应链流通过程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急需解决,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下建议:

4.1加大安全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标语,公益讲解活动和电视广告等方式让大众进一步了解农产品食物安全知识,并通过宣传知识咨询活动和相关讲座,向大众普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各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以及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等。定期抽查食品并发布调查结果,让食品安全问题公开透明,从而提高质量的管控,降低农产品质量风险。

4.2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我国农产品的供应经过发展已经呈现出源头产地分散化、下游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应着力打造完整的交通物流体系,使果蔬类农产品运输能更加便捷高效,在农产品生产场地附近建设仓库工厂,直接对口加工,集合清洗、包装、拣选、打包、冷库存储等流程,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的能力,提高产地仓储流通设施的利用率。

4.3完善质量检验检测机制

农产品安全对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要确保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到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方面,主体、上下游环节较多,需要一个完备的质量检验机制来监督管控,形成有效的上下游监控。完善质量检测机制,需要采购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定期对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公开调查结果,对于不达标产品进行处罚警告并登记在册,从而促进源头质量的把控,提高供应链上的整体质量提高。

4.4实现供应链上信息的高度共享可追溯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也应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发挥价值,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形成一个上下游协调同步的运输交易机制,将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参与进来,使各个环节信息共享,能够及时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动态,也使得消费者可以详细的了解到所购买食品的时间产地品质等信息。信息可追溯[6]要求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都处于公开透明可监管的状态之下,农户、批发商、零售商都需要将信息上传登记,有助于消费者及时准确的获得食品相关的安全和新鲜度信息,也便于政府宏观监控整个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责任追溯到源头的机制,确保各个环节的严格要求和把控将安全问题透明化。开展农产品追溯系统认证,将农产品追溯信息纳入终端管理系统中,建设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平台,最终逐渐形成全国农产品可追溯模式。

5.结语: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民生保障的一项重要问题,有效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可切实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促进农产品的高速安全发展,降低运输损耗和风险成本,加快农产品的调整转型。

作者:张萌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