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战略管理作为战略学和管理学交叉学科,不但涉及军事力量建设管理,还包括作战力量运用等重大战略实践运用问题,需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围绕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整个链路通盘考虑,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难以满足学员对战略管理深化理解和认识;对此,本文提出了战略管理预实践培养模式和七个关注点,为后续开展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可以提供理论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战略管理;预实践;培养模式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西方世界获得很大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大国较早接受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持续推进以战略规划为核心的战略管理改革。我军战略管理历经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前正进入以经验智慧为内核、以效能提升为导向、靠法治方式来推进、用科学手段做支撑的新形态。军队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管理链路涉及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等五个环节,五个环节的通畅运行面临时间跨度周期长、涉及利益攸关方众多、反馈周期漫长等矛盾问题[1],对此应该培养学生熟悉项目全寿命周期测算、项目群预先推演、组合方案综合分析等预实践能力,还需关注树立蓝方思维目标、战略态势研判、聚焦战略能力生成、强化能力分解实施、突出体系思想指导、坚持评估支撑决策和培养风险管控意识等七个方面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树立蓝方思维目标

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按照设定的建设目标、路径和模式,按照应对不同安全威胁、不同作战对手、不同作战场景的核心作战能力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既定的军队目标任务,对标对表细化各领域各系统发展目标、能力指标、实现路径,使顶层设计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指引军队建设按照既定目标方向前进。但是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在确定目标时,应该确立对手思维,需要看清对手,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例如美军就有模拟对手思维的“红队”,该组织具备在计划、作战和情报分析工作中全面研究替代方案的独立能力,能够协助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开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质疑参谋机关各种设想;模拟敌方或第三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减少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决策水平低下问题;通过审视自我和意外情况降低存在的风险;协助参谋机构从替代性视角认清形势、问题和潜在解决方案[2]。对此,培养战略管理人才也要能通过该战略动向预判分析,评估案例,分析挖掘所建立的战略对手国家的国防投资图谱,对主要对手国家近年来武器装备项目建设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因果关联等进行预判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手国家战略动向数据画像,采用一系列量化指标描述对手战略动向,这些指标包括项目投入资金、人力、技术、物资、设施、建设周期、取得的效果等方面。

二、注重战略态势研判

战略态势指战略部署和战略行动所造成的状态,是战略指导者在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主观运筹的结果,也是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战略态势一般包括有利态势与不利态势两种状态,而且两种战略态势可以相互转化。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对战略态势的跟踪和研判,对敌方态势整体军力部署、军事活动动态信息和兵力指数的刻画和展现分析。具体包括:一是对方整体军力部署研判。通过分析各方信息的整体静态展现图,分析基于数字地图的蓝方军事基地位置和兵力部署信息,然后通过地图信息进行研判。二是对方动态活动线路动态信息研判。可以基于活动列表选择活动,选择某蓝方的具体历史行动,然后在图中动态展现该蓝方具体某历史时间段内兵力的动态路线信息,然后进行活动轨迹分析研判。三是指数信息研判[3]。主要基于评估报告和数据统计,展现蓝方兵力指数信息,如某地区蓝方战斗机数量、驱逐舰数量等信息,也可以展现蓝方战备情况。

三、聚焦战略能力生成

聚焦能力的规划是体系时代战略规划的重要特征,基于重大项目的核心战略能力建设是军队战略管理“解码”“落地”的核心关键所在,如何紧扣核心能力建设也是培养提高战略管理预实践能力和决策质量的难题。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是联合作战和体系对抗,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美国国防部于2001年提出“基于能力”的战略取代传统“基于威胁”的战略。他们主要采取了两类方法[4]:一是基于能力的规划(CBP)。指在不确定条件和经济约束下,提出一组适用的能力需求以应对当前的诸多挑战,并通过装备或非装备层面规划方案满足多种能力需求;二是能力组合管理(CPM)。为支撑多种武器装备全寿命能力开发周期中共同决策和规划,美国防部以指令性文件推行能力组合管理(CPM),提倡和促进面向能力组合的运筹管理和决策优化研究。对此,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要聚焦能力生成,按照先非装备解决方案、后装备解决方案的思路,综合分析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风险等多种要素,最后形成权衡方案。

四、强化能力分解实施

战略人员实施战略能力管理和建设时,需要将能力分解为可描述、可建模、可考核的底层能力指标,这样才便于进行面向能力生成的战略管理。而事实上战略能力是可以区分层次并加以分解的,这是一种战略上可行的还原论,也是体系以能力来划分组分和进行组合的原因所在。例如,美军按照“国家安全目标—评估战略环境—军事行动与样式—联合作战能力—军种作战能力—能力建设项目”的军事能力构建思路,采用自上而下、由宏观到微观的规划方法,确立了较完整的军事能力体系树状列表,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根据形势和需求的变化对列表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求为军事能力的全面高效提升提供可靠依据[6]。美军将能力分为四层:一是,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确立谋求绝对军事优势的总体发展目标。二是,进行充分的战略评估,确定战略级军事能力需求。三是,以联合作战概念的开发为基础,确定行动级军事能力需求。四是,以军种作战概念的开发为基础,确定项目级军事能力。对此我军培养战略管理人才时也需注重对能力的分级分类实施,确保能力生成的可追溯性。

五、突出体系思想指导

体系(SystemofSystems,SoS)是一种网络化松耦合能力复合体(NetworkedCapabilityComplex),体系组分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既包含物理态复杂(complicated)关系,也包括生物态复杂(complex)关系。美军提出的“马赛克战”体系概念,就是采用生物态复杂关系形成的复杂网络关系颠覆了传统的OODA作战模式,实现了指挥在后控制在前。这种崭新的作战模式正在成为引领美军在军事作战理念、作战体系架构、战斗力生成模式等领域创新转型的顶层指导。对此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既要面向能力生成,也要突出体系思维,注重研究整个作战体系所涉及的利益攸关方、体系需求、体系能力差距、体系架构、体系运行机理、体系内外部关系等,并能够运用体系架构对作战运用进行功能涌现分析,特别是发挥己方体系的有利功能,抑制对方体系的功能发挥。另外在战略管理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也要需要从宏观体系角度,把握政治、经济等各领域情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全面知识储备和丰富履历经验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开展战略管理实施。

六、坚持评估支撑决策

评估是把握内在规律、找出存在问题、优化决策方案、调整措施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要深刻认识评估对决策的辅助支持和质量提升作用,建立科学可行、讲求实效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切实做到凡重大决策必先行评估,凡重大项目必先评后验,先验效用评估与后验绩效评估相结合,事先、事中、事后评估相结合。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要贯彻评估锚定需求、评估反馈建设绩效、评估框定执行的主要作用,加强科学化、工程化评估理论和工具学习。

七、培养风险管控意识

战略管理链路涉及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等环节,各链路环节之间的衔接面临多视角、多目标、跨领域、跨部门、跨周期、不确信因素多等难点、风险问题,对此战略规划人才培养需强化科技手段支撑和运用,预警感知、消除解决这些跨链路节点的风险问题[9-10]。为了实现对战略认知风险的及时感知和有效控制,在战略管理人员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学习借鉴企业风险控制数字决策方法和技术,大力提高“战略认知风险控制决策”能力。虽然目前企业风险控制数字决策所面向的问题不同于这里所考虑的战略风控决策问题,但是给出的这些数字决策原则已经在大量实践中得到应用,对研究解决战略风控决策问题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结论

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是实施战略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人才支撑,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的树立蓝方思维目标导向、注重战略态势研判、聚焦战略能力生成、强化能力分解实施、突出体系思想指导、坚持评估支撑决策、培养风险管控意识等七个要点,形成了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为后续开展战略管理预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借鉴。

作者:王维平 王彦锋 王涛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