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社会环境、经济模式瞬息万变,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企业战略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主体地位,是我国国有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实践的永恒课题。本文主要依据战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分析,期望通过提高国企战略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获得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战略管理;对策分析
一、引言
1.企业战略管理的认知
企业战略管理,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使命和愿景,对内外环境、生产要素等诸多条件分析判断,在对企业发展历程、市场预期、核心竞争力等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规划,包括但不局限于:总体战略与定位、企业核心价值观、战略愿景与组织使命、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措施、职能规划与支持等,并通过各种相关举措确保企业战略目标予以实现的管理流程。企业战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指南,任何优秀企业都有自己明确的、通过努力可实现的战略规划,所以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对任何企业的长期发展均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2.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对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长远意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基本谈不上涉及“战略管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国企面临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多重挑战。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国企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内涵更多体现在对国企领导层领导力的挑战,其结果必须体现在国企政治责任和经济利益,要有利于推动国企实现竞争优势和未来预期。
二、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1.国企领导层对战略管理认识不到位
战略管理往往重在长远收益,国企领导层却可能受制于任职年限、思想认识、专业能力等原因,不太重视战略管理工作。战略制定后,往往不能完全有效贯彻执行;不同领导干部会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导致企业战略经常处于人为动态变化中;缺乏战略意识,习惯跟风,对红海、蓝海的发展辩证关系缺乏理性思维。
2.不具备先进的战略管理理念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国有企业发展迅猛。一些国企因为激励体制错失、小富即安心态等原因,不能居安思危,不思进取,不愿开展前瞻性学习,对战略管理认知不够,没有掌握先进的战略理念,逐步落后于激烈异常的(跨界)市场竞争,企业核心竞争优势逐步退化,品牌和人才战略无法有效落实,导致行业饱和时应对能力差,面临极大的竞争风险和生存危机。
3.国企战略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
战略管理工作应是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战略完善等环节在内的循环闭合管理流程。然而,现实中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往往存在较多的“重制定、轻执行、难调整”的尴尬情况,导致企业战略在国企发展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客观上使各级干部员工更加不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企业战略管理堕入恶性循环。
4.国企战略雷同性高,创新意识不足
由于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同一经济群体等原因,国企战略可能存在某些一致性,但所处的自然环境、区域政治环境、人为理念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主导思路还是有明显区分的。然而,现阶段的很多国有企业并没有科学有效地开展战略管理工作,创新意识不足,战略相似度较高,不能与时俱进,自我特色不明显。
5.职能战略支持对总体战略支撑力度不够
国有企业要实施既定的企业战略,必须配套充分有效的以人、财、物为典型代表的各类职能资源的支持。因为发展历程和管控体系等原因,国企职能部门可能会较注重实现自身利益和短期目标,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较多的立足本专业发展,不能充分支持国企总体战略方针,对国企生产经营的主要价值活动服务不到位、贡献不明显。
三、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符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呈一体化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区块链等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和经济新形态层出不穷。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管理,能够整体评价自身优劣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政策要求,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企业自身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明确方向目标
国企战略是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市场预判制定的长期规划,能够为国企指明短期和中长期工作方向,制定奋斗目标,并且根据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有效的战略管理工作,能保证国企发展方向明确、目标可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促进国企长期发展。
3.有利于整合资源配置
企业资源不仅包括人才、技术实力、资金、资产等显性资源,还包括品牌、企业文化、组织氛围等隐性资源。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国企能够尽力实现“全企一盘棋”,根据战略目标的努力实施需要,统筹安排匹配各类资源,避免企业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强调本位主义,把企业各类资源合理优化、充分保障,确保对企业发展的全局把控,确保发挥综合竞争实力赢得更多市场空间。
四、加强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分析
1.提高国企干部战略管理素养,构建国企战略管控体系
要结合国企管控背景,加强国企领导层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认知,不断提高国企领导层的战略意识和实践能力水平。应不断强化包括企业领导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意识,提高道德水准和履职能力,抛弃功利主义和狭隘视野,营造实施战略管理的良好环境,积极践行先进战略管理理念。对转型发展的国企而言,领导人更需学会适度授权和例外处理。应加强战略管理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机制。要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明确国企主要领导就是战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战略工作组织机构,匹配专业的从业人员。要建立战略管理工作机制,强化战略执行的持久毅力和不懈精神,健全战略管理的过程管理和评估反馈,保证战略制度具备合理弹性和可行性,鼓励全体干部员工主动参与到国企战略工作。
2.重视内外价值链统筹分析
应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关键环节和重要职能工作的资源投入,确保战略管理工作能抓住重点,充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应重视主营业务的行业标杆学习和研究,强化目标市场的了解和认知,客观判断自身市场竞争的优劣势,查漏补缺。要敢于对标竞争对手,结合市场发展预期,采取战略举措,扬长避短,制定清晰、合理、可行的企业战略。
3.战略聚焦要有恒心
战略涉及企业今后数年的发展,是企业领导层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旦颁布实施,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国企自身战略稳定性,大方向、大原则绝对不可朝令夕改,这和战略细节的动态调整并不矛盾。国企主要领导的变更,不应是战略调整的主要背景因素,目标市场的一时得失不是战略调整的导火索,商务合作模式不是战略调整的必然因素,人才队伍建设等各类资源有效投入的时效性更不是放弃潜在市场的必要条件。战略聚焦和实施管理,在专注保持核心技术优势同时,客观面对转型发展的新兴业务,具备恒心和耐心,胜不骄,败不馁,方可迎来最终胜利。
4.战略管理要善于创新
当前,不少国企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工作,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实施差异化战略管理策略,是增强国企内驱力的核要素。要科学总结企业发展成果和核心优势,将查漏补缺和优势互补并重,不贪大求全,重视传统业务上下链延伸,避免绝对多元化;要客观看待相关业务的蓝海预期,拓展更多的市场经营渠道和商业合作模式,重视长期效益和眼前利益的科学平衡;要强调综合收益,不唯经济指标论,提倡理念、人才、资金、体制的多元提升,为差异化的战略创新提供基本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要坚持目标理性、制度科学、体系通畅的同时,针对主营业务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大胆创新,善于在国企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稳步革新,最终实现战略差异化管理。
5.运用科学方法指导战略实践,注重战略的动态管理
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应运用先进知识理论和有效的战略管理实践总结,科学对标标杆战略管理,引导国企战略实践工作。要重视企业情报研究,尤其是目标市场和(潜在)竞争对手,建立健全情报工作体系,确保情报工作实施有效。合理开展战略实践中的战术调整工作,坚持目标和战略导向,将动态管理和年度经济效益、战略经营目标统筹考虑,善于调整必要的战略环节。
6.重视战略人才培养,加大资源匹配和投入
制定战略人才培养规划,舍得资金、人力、项目等资源的持续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要加强战略人才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建设,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途径。加强战略理念的宣贯和学习,鼓励在项目实践和工作锻炼中发掘人才、磨练后备干部;推进领导干部和核心骨干人才的多岗位锻炼,开拓视野,培养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提高履职综合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对我国国有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坚守对国家、人民负责的基本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企业管理客观规律,深入分析研究主要市场,提升国企战略管理,实现国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蔡冀洪.国有企业战略管理难点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4).
[3]陈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4).
[4]刘丽娇.浅析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
[5]高兴.浅析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J].中外企业家,2019(16).
作者:金梅 何娟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