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战略管理视角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职学校是我国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现,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而不精、师资力量内耗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校企对接难等问题。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战略管理视角,在战略模式上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战略计划上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师资源;在战略定位上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战略观念上有效整合学校与社会、政府的资源。通过战略管理全方位的路径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作为管理学的术语,通常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战略[1]。运用到教育学领域,刘献军认为:管理的实质是让组织适应、利用环境的变化,整体提升组织优化程度,重视组织稳定、长久的发展[2]。本文以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中职学校在目前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以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概况
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在2006年由自贡市工业学校、自贡市农业学校、自贡市财经学校和自贡市工业经济干部培训中心(自贡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1年又与自贡市釜溪职业高级中学合并,成为川南地区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287名,其中高级讲(教)师109人,省、市专业学科带头人8名,省、市、校骨干教师87名,“双师型”教师153名。学校共有225名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占在编任课教师的78%[3]。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顺应地方经济发展潮流,分析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产教一体为核心的办学特色,辅以“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等,形成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
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学校现有校企合作班与非校企合作班之分,其中校企合作班成效较非校企合作班,在就业满意度、收入、企业认可度等方面效果均较为显著。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现场教学,未涉及培养学生的长远能力,试点专业的企业指导教师只是偶尔任教,缺乏实践教育的连续性与有效性。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2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双元主体协同育人,打破传统以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主要有加工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中加工制造专业课程是由企业布置学习任务,根据企业需求学习,有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此外,学校积极与德国合作,学习德国提供的评价体系、教学模式、课程等,实现“理实一体化”。
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只在较适合开展该模式的三个专业试行,即学前教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专业。因考虑产出品废品率高的缘故,未在生产制造类专业开展此模式。目前企业在校办厂,只是以出租场地的形式进行,企业考虑自身盈利因素,只解决了少部分学生实习岗位问题,未真正考虑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由于受就业问题的困扰,该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丰富的教学成果。
4.“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保障“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签署了第三方协议。参与该项目的试点专业有养老护理专业、加工制造专业、旅游专业。项目师资由德国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德国教师每月一次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该项目完全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有助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课程编制、教学模式等,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其针对性强且目标性明确,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生均设备严重不足。
三、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不足
1.人才培养模式多而不精
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发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展开工作,探索各种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繁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资源,资源的耗用却没有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显著效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由于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成熟,导致每种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完善,人才培养效果并不显著。
2.师资力量内耗大
师资力量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最直接的影响是师资内耗大。多元化人才培养因所需要的相应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不同,学校教师数量的限制,不能充分保证每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主要试行了五种人才培养模式,涵盖广泛且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不是直接“移植”就可使用。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在试行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时,投入大量师资力量进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建设。因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未能有效整合现有优秀教师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
3.培养目标定位不精确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设置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多数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没有切实调查地域环境与地区产业特色,造成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试行效果不佳,没有发挥其实质性作用。
4.企业对接难
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虽然试行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但企业对接难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有:一是城市老工业转型。自贡市之前的繁荣发展主要倚靠当地工业发展,随着工业转型,自贡市众多老工业陆续转型,许多企业、工业接连关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致使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诸多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难。二是学校新增设的专业(如当下提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与自贡市地方产业布局不符合,地方没有相应企业落地,市场需求量不大。三是产业转型升级设备更新困难,可供支配资金供给不足。综上所述,企业对接难究其根源在于自贡市地区产业尚未形成系统体系,学校也未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布局,造成中职学校与企业衔接困难。
四、基于战略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1.战略模式: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状况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一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可借鉴和学习省内外效果显著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学校专业发展优势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战略计划: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师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应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合理整合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使得人尽其用,人适其岗。首先,成立人才培养模式专项小组。专任教师与专业负责人探索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并提交科研成果,这样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发展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其次,定期下派教师到相关企业在岗锻炼。教师在岗学习,有助于掌握企业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知识,为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提供保障。最后,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研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研发与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专业知识能力,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
3.战略定位: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为有效缓解中职学生就业难问题,精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因素之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级化,有助于精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层级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初、中级技能技术人才,主要是为企业培养适合普通工作岗位的技术人才;二是高素质技术技能管理人才,主要是为企业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只有明确定位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使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真正作用。
4.战略观念:有效整合学校与社会、政府的资源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发展需要各方资源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学校与社会、政府资源,为中职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探索路径。战略管理视角下,资源的转化主要指通过一定管理手段将中职学校内部资源转化,生成或获取有价值的资源,即“转化—再生”过程。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各类基金资源、政策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财力支持,通过免费为企业员工培训争取企业实习机会等,形成循环策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作者:刘瑶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