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提升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形势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应当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培养与社会和企业需求对接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再到考评体系,存在一系列无法对接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问题。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部分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构主义;战略思维;教学;实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意味着中国企业经营环境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发生重大变化。现代教育的出发点是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我国教育也从之前只注重专业知识训练,开始逐渐向提升学生实训技能,带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面对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要应对现实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准备,实现教学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
一、课程描述
战略管理主要是运用管理学理论来解决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方面的问题,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保证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1]。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强调学生管理思维与理念的培养,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战略高度确定企业使命,通过战略分析确定企业目标,进而进行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宏观视野的全局观念:从之前所学的部门化的决策开始上升到战略层次,从全局角度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战略分析、之后做出战略选择、然后进行战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以战略目标为核心,进行战略评价,并贯穿战略实施过程,在处理新出现的问题时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并透过战略评价追踪战略目标的实施,有效避免目标漂移,使企业始终朝着战略目标的方向前进[2]。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抽象
战略管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如价值链模型、战略钟等内容,很难找到具体的应用空间,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难以产生直接、有效的关联,学生难以在日常的基层管理工作实践中运用,限制了其理论指导实践功能的发挥。在对学生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反映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假、大、空”。对学生来说,纯理论的知识比较抽象,并且学生缺乏企业战略决策的想象空间,认为战略管理理论没有实际意义,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厌学情绪明显。
(二)课程实践环节薄弱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管理思维以及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解释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3],因此,课程学习的根本目标在于“学以致用”,即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知识来深入分析企业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寻出问题解决方案。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弱。高等院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校企联合比较少,或者联合只重视形式,不重视本质。在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反映较多的也是教学中实践的缺失问题。
(三)案例教学效果亟待提高
案例教学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4]。在实际教学中,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案例较多是翻译的国外知名企业的案例,由于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的巨大差别,学生无法结合案例情景处理案例中问题,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大多从高校和研究所毕业的教师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的经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还有,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案例分析中无法触类旁通,难以摆脱思维定势,造成运用案例教学方式讲授企业战略管理效果不佳。
(四)考评体系偏离教学目标
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目标从知识的学习到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这一传统的考评体系已经不再适用当代课程考核了。“平时不听课,考前突击学”的学习方式和考试态度在普通高校本科生中相当普遍,并且“很有效”,甚至有学生依此还拿到奖学金。在光鲜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考后即忘和只会纸上谈兵的“考试后遗症”。
三、课程教学提升路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不同情景下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5]。教师的工作是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根据教师和自身创设的学习情景,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强化“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转变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导向模式,从外部管理学生到学生自我引导学习,透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实现自身的意义建构,强化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和引导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团队项目法等,在课堂上和课堂外进行互动式教学,创设情境,推动学生自我知识探索和意义建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突出实践“协作”和“会话”
按照国务院深化产教融合精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环节,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增加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鼓励学生工学结合。学校还可以邀请当地企业家进校讲座,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使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有一定感性认识。通过“协作”和“会话”,形成“意义建构”,培养战略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经营决策沙盘实验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让学生置身真实商业情景,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切实解决战略决策问题。
(三)改进案例教学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选取要以战略管理的过程为主线,根据战略管理过程: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评价、战略实施与控制这三个阶段来组织案例。在课程初期的概念与原理环节,选用短小精悍的案例,对企业经营的某个侧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到课程后期,可选择大型案例分析或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战略管理理论知识对大型案例进行探索式学习。
(四)考评手段多样化
根据建构主义,评价应该注意学生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所以,在考评中,需要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强化过程评价,加大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或现象的分析能力,课下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等,促请学生自行创设知识建构情景,实现主动的意义建构,使理论知识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五)强化第二课堂
在“共享经济”和“创新创业”背景下,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撰写项目申请书,并模拟创新创业过程,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交流平台等进行互动交流,把课堂所学的融入到日常生活或日常所见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灵活性,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四、结语
在经济和社会形势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需要和社会与企业接轨,按照社会和企业需求来设置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在理论学习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透过案例教学和沙盘实验让学生真实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战略决策,培养其战略思维和全局把握的能力。通过第二课堂锻炼操作能力,通过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雷燕.创新学校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品质[J].教学与管理,2015(35):6-7.
[2]白茜.基于能力培养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5(22):118.
[3]冯志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12):130-131,134.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王文哲 何建华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