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浅述(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浅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浅述(3篇)

第一篇:基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预算管理制度创新

摘要:通过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即: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较弱和预算管理缺乏监督与约束,结合改革方向针对性地提出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措施,以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财务预算;预算创新

1事业单位改革概述

事业单位的传统定义就是由政府投资而设立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的服务组织,需要接受政府领导,其表现形式为法人实体。与经济单位相比,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新型的事业单位,即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又要与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还要与社会转型相配合,功能完整、布局合理、运行高效、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型财政体制。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内容丰富,主要有:一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属性,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或部门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部门分离出去;二是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资产管理等方面强化其公益属性;三是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权、职称评聘权、薪酬分配权、经费设施使用权和自主运营权等法人自主权。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自经济改革至今,我国一直进行着事业单位改革探索,但进展缓慢,究其根本原因是事业单位财政体制没有跟进。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采用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办法[1]。核定收支即是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统一编制预算,报经主管部门核定。定额(定项)补助即是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数额。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即是事业单位的预算在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以后,严格执行,超支的部分主管部门不再追加经费,结余的部分就留由单位继续使用。现行的预算办法下,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保障了事业单位资金周转的通畅,但也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构都是简单设置的,专业人员不足,使得预算管理空有其表,形同虚设。这跟相关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有关,这些领导认为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服务于社会的性质,不需要严格的财务管理机构,不管经营好坏国家财政都会兜底的。因此,这些单位在日常收支活动中,不会按照已经编制并审批后的预算来执行,不能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2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2015年,新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编制的时间长,方法复杂,虽然采用了财政的预算编制系统,各指标比之前细化,但仍有些项目的数据不科学合理。有些事业单位要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做预算方案,没有时间进行调查研究,降低了预算的科学性。另外,在编制方法上也提倡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由于预算管理体系的原因,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多数事业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方法,注重总量经费的预算控制,忽视经费的结构控制。

2.3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较弱

事业单位虽然都建有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收入预算方面,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都是有限的,所以多数事业单位在支出方面的预算就是大家聚坐在一起,讨论如何分蛋糕,并且保证收支平衡。这样单位在预算编制时,就会出来下面的情况:将预算外资金编到单位预算管理中来,设立小金库;会出现账外账、截留、占用财政资金的现象;在支出审批上不严格,出现专款不专用的现象,资金利用效益低。

2.4预算管理缺乏监督与约束

在当前的预算制度下,一些事业单位只想着编制项目更多地获取政府的经费和补贴,忽视对项目活动的监督与约束。另外,一些单位在激励与约束机制上未健全,对工作突出的人员没有相应物质奖励和精神表扬,积极性受挫;而对工作出现问题的部门与个人也没有进行相应处罚,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执行。

3预算管理的创新

3.1转变预算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科学、准确地界定其性质、功能,进而确定事业单位的作用领域、运行方式,最终将新事业单位与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区别开来。原部分事业单位转变为新事业单位,其性质、功能改变,当然其目标也要随之改变。因此,财务预算创新就应该抛弃旧的预算管理观念,即“想方设法多要钱,平均分钱”,推出新的指导思想,即“想方设法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把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起来”。

3.2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在预算编制方法上也要创新,不能再以“不以盈利为目的”、“收支平衡”等为指导思想了。新事业单位与原事业单位在性质、功能方面略有不同,在各预算管理的方法上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当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是以基期的水平为基础,零基预算则是一切从零开始。相比之下,增量预算较易编制,但容易造成预算冗余,不能很好地控制费用。零基预算认真地复核实际状况,但耗时巨大,参加预算工作的人员先要进行培训,并且需要全员参与[2]。根据以上情况,事业单位可以取长补短,将两种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混合,既有了零基预算的理性与效率,也可以有增量预算的适应性。

3.3加强预算执行力

随着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推进,有部分单位将改制为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那么其在收入上,就不能依靠财政拨款了,得依靠自身的经营收入,所以需要重点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执行力的创新必以职工工资分配制度为核心,需要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的特点、体现工作岗位绩效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保证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相匹配,严格执行预算制度,杜绝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保证事业单位改革能平稳进行。

3.4健全预算监督制度

预算监督是保证预算执行效果的唯一手段,创新预算监督制度就是要重视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风险因素,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制度,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在掌控之中。对预算执行力进行明确职责划分,赏罚分明,充分地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事业活动透明化,客观上形成了社会公众对事业活动的监督,保证事业单位顺利实现发展目标。

4展望事业单位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进行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火热进行中,其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也是刻不容缓的,各事业单位基于自身的实情通过转变预算管理思想、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力和健全预算监督制度,建立起一套适应本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经济需要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实现政府改革的目标及其职能。

参考文献:

[1]%王伟团.浅淡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49-50.

[2]%林太平.进一步推进科学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财政,2016(6):37-38.

作者:林淑惠 单位:漳州市建设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中心

第二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思考

摘要:不断深化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事业单位在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预算管理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都存在盲区等问题。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事业单位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开展内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思考,并提出看法和建议,旨在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考核指标

随着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大部分具有经营性事业收入的事业单位都会逐步转化为企业,即便是具有行政性功能的事业单位保留了部分事业身份,但财政资金的补助也会越来越少。为了自身事业发展壮大,事业单位会参与到市场化运作的经营中,因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固有思维,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使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财务收支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渠道等,是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本文论及的范围是地方政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背景下的预算管理。它编制的前提是通过单位中长期的战略分析提出长短期目标,结合同行业情况、国家总体经济运营环境的影响,将单位的资源与市场可利用的机会相结合,制定长短期计划,进而测算出长短期预算;同时事业单位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财政部门得到的一部分资金也会受财政预算的约束,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需要统筹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平衡,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1.1单位预算管理内容

事业单位结合中长期目标,对年度计划进行预算细化,其核心内容为:一是预算编制。包括上级确定的单位年度预算目标,目标确定后由单位内部各预算主体进行编制、汇总、上报、审核、审批,最终下达年度预算数,这个环节有可能要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才能最终确定,保障了预算编制程序规范、方法科学、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二是预算执行与控制。根据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反馈,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及单位重大经营方针的变化,及时调整或修正预算,确保年度经营计划按预期目标进行。三是预算绩效评价。一般采用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从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组织工作两方面做出考核评价,检验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劣,确保年初提出的经营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单位实施奖励和激励提供依据,为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

1.2单位预算管理作用

实施预算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对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与评价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有效控制,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更好地完成单位既定的年度目标。如果没有预算所提供的总的行动计划,一个单位将会失去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的实现会失去重要保障。预算还能够改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促使单位内部为实现共同的预算目标而相互理解、行动一致。预算可帮助管理者监控整个经营状况,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及时作出应对。最后,预算也是单位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可以说,一个单位如果预算管理不到位,那么,其内控体系也难以奏效,目标实现也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2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日常事业活动受国家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事业单位没有过多的自主权和支配权,资金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单位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跟不上形势,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预算编制不准确

以笔者观察,事业单位在岁末年初都会将编制预算作为一项必修课做出安排,不编制预算的已寥寥无几,然而编制工作所做的功课却大相径庭,主要问题有:预算编制不准确。一些单位仅仅把此事当作一件差事应付,预算编制不科学、粗糙,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所确定的一些数据与实际发生的出入较大,导致单位收支缺乏约束,无法保障资金的使用。有些单位提出的新增需求不真实,虚报人员、资产、业务工作内容,新增项目未经过科学论证和评审等。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科学,使本该作为收支目标而遵循的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2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缺乏力度

大部分单位逐步意识到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但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重视不够,工作缺乏力度。有的单位年初出预算,年底才去关注预算执行的情况,由于没有进行事中的跟踪反馈,年底发现预算执行情况超标要求追加预算或者没完成预算致年底突击花钱的被动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预算结果与预算目标相差甚远。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预算的准确性不足,也可能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原来的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单位又没有及时进行预算调整而导致的。其根本原因,还是单位内部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日常工作各做各的,缺少沟通协调机制。同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财务预算控制过程不重视,认为只要预算出来后,各部门按部就班地执行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有许多突发事件,比如国家政策、行业形势发生变化等,这就需要相关领导牵头及时组织、协调解决。

2.3预算考核指标设计不健全

预算考核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考核指标作为考核系统要素之一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在设定考核指标时过于单一,没有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如只设利润指标和主营收入指标,导致责任主体有可能操纵业绩,不利于单位的资源配置;有的指标含义不明确,影响考核的严肃性,例如对收入实现缺乏明确的定义,致使各部门之间理解不一,导致考核结果出现偏差;还有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社会效益这样一个非财务指标,即便是设了,文字描述也是模糊不清,理解上产生歧义,容易使考核者仅凭主观印象打分,影响考核效果。预算考核指标的设计需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需要有一批懂业务,有责任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管理型人才、专业性人才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跟不上,特别是财务人员只做些基本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很好地为单位内部管理出谋划策。

2.4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不强

预算管理必须突出绩效理念,即在关注预算投入时,也要重视预算产出。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情况是: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年初预算做好后到年底只要把钱花完就万事大吉了,很少关注钱花了后有什么成果、成效,一些单位把精力都投在怎样多争取财政资金上,甚至为了争取财政资金指标,虚列项目,虚签合同;另一方面,每年财政部门拨款额度,都是以拨款单位上年度财政拨款数为基数,将资金拨下去后,年复一年,从没有对拨下去的财政资金运用情况进行资金绩效、有效配置的追踪问责,使得有些单位一旦资金到手,便胡乱花钱,很少会去思考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些资金,或以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分析成因,一方面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对绩效管理内容陌生,钱怎么花,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概念模糊,资金运用效率概念淡薄。而财政部门,由于对于下拨后的资金实际支付时没有审批权,与预算单位之间沟通也不畅,对财政资金下拨后的追踪问责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是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完善,绩效监控不到位,绩效评价不科学,导致绩效理念难以真正确立。

2.5日常资产管理不严

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的日常财务管理,单位内部对流动资产(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运行和管理有一套成熟的办法,但对于其他资产的管理则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比如,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配置有明确的购置标准和购置程序,但实际中相当多的单位在计划购置资产时,没有充分审核现有存量,不管是否与自身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只认为是用自有资金购买,不用那么严格,不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盲目性较大。工作中资产购置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或明显落后,或过于超前,导致这些资产无法使用或不会使用,造成浪费。有些单位因购买了技术落后的软件而无法使用,后期的折旧、摊销还给单位带来巨大的负担,使得单位绩效差、人心涣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有些事业单位从事的是垄断行业,没有过紧日子、精打细算的意识;有些认为反正用的是财政资金,抱着不买白不买的心理;有的虽然是用自有资金购买,但单位领导缺乏计划,主观性较大,按自己的喜好做事,想买就买,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如何建立适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发展的内部预算管理,加强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增强其在经济社会中造血功能,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准确编制预算

有效的预算管理,科学准确的编制是基础。编制中的每一项目标、每一个数据,都不是拍拍脑袋想当然地确定,而是需建立在对单位经营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有精准的把握与分析,需要发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参与。笔者认为,除了对编制预算有正确的认识、严谨的态度,当前需着重处理好以下环节:一是建立人员和资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这样编制的预算就有了基本的谱。二是建立和完善项目评审制,对于重大购置、重大建设项目等专业性较强的重大事项,组织专业人员先进行项目评审,除去水分,使预算编制中的重头戏有坚实可靠的依据。三是在编制操作中严格规范。比如召开预算编制会,全面把握编制政策;让每一位领导参与其中,将每一个影响预算编制的因素考虑在内,努力使预算编制精细化。

3.2建立健全预算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

第一,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数安排资金,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第二,加强预算执行前的申请,用款部门在年度预算额度范围内,对于大项目,在年初预算基础上再作精算,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再进行业务活动。第三,建立预算分析机制,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议,分项分析预算与实际发生数之间的差异合理性,找出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涉及到预算调整,则必须经过相关审批程序视同年度预算批复流程,严控追加调整。第四,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各相关预算主体紧密联动,使得单位的业务活动按照预算确立的范围内有序进行,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预算管理全程性、全员性意识,摒弃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错误观点。

3.3将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紧密关联

现代预算管理的灵魂,是硬化预算对单位支出的约束。当前,各地在事业单位中积极推进绩效管理,就是意识到了一些单位存在绩效意识不强,重资金申请、轻绩效管理的问题。事业单位要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使之充分融合,相辅相成。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必须充分考虑绩效这一原则,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事业单位应该做好这方面工作,将预算的编制、执行、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管理充分融合,制定出切合部门职责的绩效内容和绩效指标体系,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时,应该增加反映资金使用效果指标,比如在申请财政拨款资金时,除了要说明这是什么项目,要申请多少钱,还要阐明绩效目标。财政部门在批复部门预算时,应先对预算单位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价,符合要求的,才能进入预算编审流程;对于资金绩效好的单位,可以优先安排下年度财政资金。当前,尤其需要改善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以改变年底突击乱花钱的现状。

3.4强化事业单位资产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购置资产时一定要审核现有资产项目配备情况,结合事业单位未来经营情况,提出资产的立项,并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分析工作,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列入年度资本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进度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资金的后续使用管理,比如定期不定期抽查有财政资金关系的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事业单位也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审核资金的支出,管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避免项目资金支出超预算,真正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切实发挥其作用。单位领导在资产购置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力,并把这项工作与年终个人考核紧密挂钩,更好地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3.5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

一是在设计考核指标过程中,要有多向多维度的考核标准,如不仅有营收利润指标,还要有社会满意度、市场份额或者以同行业绩效指标平均值等非财务指标,并且预算目标下达时,就明确指标含义,这样避免考核中产生意见分歧和讨价还价的现象。二是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根据单位行业特征及内部管理需求来合理确定,指标过多会失去管理重点,过少又会陷入无章可循,使预算的严肃性受到损害。三是考核指标之间要有逻辑性、整体性,能反映出单位内部各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各自独立,顾此失彼。四是考核指标中应明确界定责权利,将责任主体的可控事项纳入考核范围,根据责任中心的具体特点来设置相关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和分值。五是单位申报年度预算前先行申报绩效目标,审批部门应增加对事业单位预算前的绩效目标审核,将预算的完成情况与资金使用效果、社会满意度紧密融合在一起考核,作为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年度绩效评价依据。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该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把自己放到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以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管理监督作用。

4结束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推行的财政体制改革,从更高的制度层面上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和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改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减少决策失误提供了根本的指导。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改进意识,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才能适应体制转变的新形势,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担负起事业单位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M].财预,2012: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M].财预,2011:416.

[3]陈红文.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略述[J].财经界,2015(15):45.

[4]齐红.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3(1):51-52.

[5]冯素芳.探究关于全面预算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新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5(3):101.

[6]于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流通经济,2016(41):97.

作者:叶敏 单位:宁波广电集团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模式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发行,粗放型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行政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在当前的形势环境下,预算管理方式发生变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财政收入增幅总体趋缓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使我国经济提升的方式得到相应的改变,除此之外,还应该解决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不利于我国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近年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变慢。现阶段,我国财政收入增加的整体趋势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精致的做好财政预算。

(二)预算法治化

在当前形势下,《预算法》也做出详细的规则来对待当前形势的出现,这次《预算法》始终采用“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管理”的政策,一定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严格管理并加大监管力度,所以开始施行新《预算法》以后,就一定要改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企业要更明确细致的计算出财政收支情况,要达到标准就需要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要明确细致的计算状况下,根据提前计算来对收支情况进行管理,这也是我们将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若要加强预算的严格性与制约能力,企业单位就必须要在新《预算法》的规定下进行适宜、科学的编制。

(三)预决算公开成为新常态

最近几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加强各个单位预决公开做着努力,单位预决算的公开,使单位全部的开支情况都成了众所周知的,为达到公开透明的目的,我国让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与管理,面对这种公开透明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及时的做出相应策略,然后将可以控制的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同时科学的管理好不可以控制的因素,力求提升实现预决算公开透明的效率。

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减小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

财政预算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有它的存在,如果将这些预算资金加在一起,那会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如今经济增长的脚步逐渐放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里这些惊人的数字给国家财政增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国的整体要求就是要严格对待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也是一种解决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策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二)贯彻新《预算法》的重要体现

新《预算法》已经开始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就必须包含地方债务,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源配置管理的问题。我国相关法律非常详细的写了企业相关单位在财政预算管理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严格细致的做了规定。这项法律的提出,给我相关企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所以,在新《预算法》提出的前提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既满足了《预算法》的需求,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上对国家法律进行服从和支持。

(三)防止腐败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新形势下,公开透明为我国依法行政、廉洁履责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决算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实行公共财政资金处置的重要内容,它是合法、公开、透明并且受到社会大众监管是政府依法行政最基本的内容。预决算公开对促进廉洁政府建设的政治影响不可忽视。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足的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提,若想要预算管理顺利实现,就要企业单位做好相关预算编制。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编制的时间较为长久,所以这项工作需要认真、仔细的进行。还有,为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得到创新和飞速发展,就要我们采取一定策略,制定一系列的编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给企业提供预算编制水平。我们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现状作为出发点,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不够了解预算编制这项工作,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只在财务部门慢慢发展,还有因为预算编制需要的时间是相对长久的,导致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考核制度不完善

国家行政部门约束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有就是管理者认为这项工作不是很重要,这项工作预算管理水平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提升,处在相对较低的状态。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长时间不重视预算人员,所以预算人员对待自己的工作不够热情,导致预算人员一直处于懒惰状态,他们不想去学习全新的预算编制方法,所以预算编制质量和效率都得不到提高。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人员都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不科学的对工作进行预算编制,将会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达不到最佳效果。同时,致使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执行。

(三)预算工作人员存在问题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制定相关的预算小组,一直都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预算工作,然而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这样就达不到企业所计划好的预算标准,没有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以至于还存在着预算方案对工作进行错误指导问题,致使预算没有办法顺利进行。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完善措施

(一)积极完善编制预算工作

若想要预算质量得到快速提升,那么企业就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进行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需要很多数据是大家都知道的,因此企业要积极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与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联合起来,那么财务收支计划一定要包含事业收入和经费包干拨款,并及时审查相关数据。除此之外,企业预算制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起相应的责任,努力的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在预算编制中不可以纳入自己的意见,需要对单位预算编制的基数进行确认,使每项数据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预算,健全考核制度

企业一定要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对待工作积极认真的去完成。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给工作效率带来非常大的提升。全部都将企业现实状况作为出发点,将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解决,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制定出一项只属于自己企业的预算方案,并且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此外,企业相关单位还要对考查制度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严格的监督管理预算人员的预算指标,来达到更好的完成质量,按照完工质量好坏制定一些制度,来对员工进行奖励与惩罚,对那些严格遵守要求的员工进行奖励,同时也对那种没有责任心不按规则做事的员工进行惩罚奖励,如果这样还不能够提高员工积极性的话,就要对他们实行严重的惩罚制度,以此来提高员工们对待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现在每个企业的管理程序几乎都是一样的,完善的治理策略最后都是让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落实并完成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环节最后都一定要让内部人员来实,简单的来说,财务管理问题能否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是由财务管理内部的实施人员决定的。所以,合资企业要非常谨慎的选取相关人员并对派出的人员重视。以免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从事财务管理方面工作的人员来说,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同时具有专业管理水平和相对较高的职业素养,并且可以自己单独并有效完成合资企业的每一项财务环节,解决好每个部门产生的矛盾并及时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对财务管理工作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与此同时,从事这项工作还要符合能够解决财务问题的所有标准,并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避免财务问题引起激化现象。

(四)完善复合型管理制度,提升预结算效率

在行政事业资金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年度预算并执行审计工作不仅涉及到财务工作既定计划的实施,同时对内部审计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着呆板、灵活性差等不足,对预算管理效率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单位内部管理质量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鉴于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更新预算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为整个管理工作的秩序化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加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就一定要依赖于预算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属性。从宏观性上来说,行政事业的财务预算也是国家预算体系的内核,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对于进一步有效地深化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革新,促进国家财政的预算执行以及管理水平。此外,只有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且紧密融合监管机制。制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才可更好地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周馨.试析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J].财经界(学术版),2017(01)

[2]郭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

作者:任艳华 单位:乌兰察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