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预算管理得当会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预算制度体系;预算管理模式;编制与执行
推进战略发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可或缺。全面预算管理是战略的保障与支持系统,也体现了战略思想,预算目标实际也是战略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是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也不可能增强竞争优势;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奋斗的目标,其起点是发展战略,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备操作性的、空洞的单位战略。
一、全面预算是实现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单位有多个法人单位组成,单位与成员单位各自的经营目标不同,单位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然要求成员单位完成单位中的的各项经营目标。从目前许多大型单位预算管理的运作效果看,单位在实施总体战略目标过程中会存在两个矛盾:一是单位相对重视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不考虑成员单位所面临的实际市场利益;二是成员单位在向单位上报其目标预算时,又只注重考虑自己的利益,也并不与整个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所以客观上需要单位实施科学的预算控制,处理好单位和成员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解决好分权、评价、奖惩问题,使权利责任有机结合,使任务利益有机结合,使激励奖惩有机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实现单位战略目标。
二、预算管理模式介绍
目前单位管控模式应归属于集权型管控体制,但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初期阶段,却类似财务管控型管理体制下的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单位对下属单位的预算导向是目标型的,下属单位根据上级单位认定的预算目标来编制自身的预算,并且要符合下属单位的经营战略,再由上级单位审批下达。这一目标也成为下属单位制定预算的依据。预算责任单位类型分为单位、各独立核算部门。预算管理过程大致为:单位中的单位各职能部门、非独立法人部门分别编制各自预算,单位编制管理费用预算;各独立核算部门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年度预算,上报单位审批。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编制单位预算。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平衡,确定年度总目标。经平衡、审批后的预算再下达给各单位(及下属单位),指导其经营活动。
三、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一)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实质缺乏科学认识
单位领导、部分中层管理者已经对于全面预算管理逐渐重视,但对于大部分员工甚至某些财务人员来说,没有真正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仍然停留在对传统预算的理解,认为预算指标就是控制支出,没有将其与单位战略、经营管理以及组织结构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也就没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性。
2.对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认识不清
预算责任单位仍以财务部门为主编制草案,对业务预算作为最基础的工作认识不足,个别预算责任单位甚至直接由财务部门代为编制,重财务轻业务。把全面预算简单地理解为财务预算。预算的基础工作是各种业务经营活动、投资、资金、信息、人力资源、科研开发等,这些内容并非是财务部门所能左右和确定的。
3.预算编制的依据不足
预算责任单位将预算与计划相混淆,年度综合计划较为详细,但并没有根据计划真正落实、量化到月份或季度的详细预算,使得预算不足以作为管理与考核的依据。编制预算时侧重生产,甚至出现在编制预算时销售部门都不参与,这样的预算很难在实践中有较强的执行力。预算及计划的编制缺乏依据,成本预算没有按照成本动因去进行分解,单纯依靠历史数据和主观判断。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相脱离,重编制、轻执行,预算也就无法成为单位的“硬约束”,使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缺乏完整的预算制度体系
单位缺乏完整的预算指标体系,没有形成包括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资本预算及现金流量预算等在内的总预算,而只仅仅对成本费用、现金支出进行控制;没有加强预算控制、差异分析以及预算考评激励,无法将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联系在一起,不利于单位资源整合。
5.执行结果及分析差异比较肤浅
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仅将预算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而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难以确定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无法把预算执行情况与单位经营状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6.预算考核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不力
虽然业绩考评办法中也加入了预算准确率、差异率的考核指标,但真正到了年终考核时,这些指标“退避三舍”,反而看不到了。
四、预算管理进一步改进方向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
如何满足单位内部众多的信息需求,管理层级专业分工不同,每位管理者从预算中得到的管理信息也各不相同,如发行部门需要了解不同媒体在全省各地区的发行情况,广告部门掌握不同行业所刊登广告比例。如何快速提供管理信息,不但需要改进预算软件分析功能,还要求增强预算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将向管理会计转向,要求财务人员对单位整体情况包括销售、采购、生产、盈利和现金流进行全面追踪了解,通过事前编制、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分析,实现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控制,有效监督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帮助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二)提高对现金流量控制的重视
单位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离不开现金流量的支持。无论筹资、投资或利润分配均以现金为纽带,现金不仅是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而且贯穿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单位发展日益成熟、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单位管理中越来越需要强调单位的管控,在财务控制中,现金的管理与控制成为财务管理控制的关键。充分发挥资金集中优势,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增强单位竞争力,如提高单位单位对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增强单位单位的融资能力,增强单位单位的信用扩张能力,盘活单位单位的内部资金等。尤其在当今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通过实施稳健的财务管理,以“现金为王”,全方位加强单位自身的现金流控制。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当整个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来临时,富裕的现金流将为单位整合资源、壮大实力、做大做强保驾护航。因此预算管理控制应将现金流量放在重中之重,防止自由现金流量被滥用。
(三)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激励性、科学性
针对预算考核的问题,应严格考核、硬兑现,在强化预算约束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科学的业绩评价系统,加入非财务指标,预算指标考核的激励手段也要加大。一方面,通过对动态的预算执行情况评估,针对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改进完善更为科学的考核体系,不仅仅只有财务指标为考核对象,还要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进行考量;提高绩效评价的激励性和科学性,引入专业咨询指导、改革薪酬绩效评价体系,对部分也可以考虑引入管理层持股等手段。
参考文献:
[1]史富莲,李冬妍.试论发电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会计之友,2015.1.
作者:王克军 单位:临朐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