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困境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当前我国新兴加转轨的经济背景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制造业这种传统行业而言,不仅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还要应对新兴业态的竞争,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制造业企业高管需要面对的课题。而预算管理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其能够通过成本节约和市场导向等方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文章将对当前制造业企业运用预算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一、加强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意义
预算管理以预算编制为基础,以标杆管理为方法,以全员参与为手段,最终要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把握市场机遇的目标。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渗透整个组织各个层级,各个人员的全面管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因此,实行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重新进行企业定位,把握新的市场形势,从而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预算管理作为连接企业价值链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能产生联系,从而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水平和内部控制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具体如下: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汇总整理的财务数据是企业预算编制部门编制预算的数据基础。具体而言,预算管理必须要以科学的预算指标为导向,这样预算管理才能有据可依。而无论是本部门预算还是企业集团的整体预算,都必须参考财务数据,因为财务数据是对本财务年度生产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状况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对上一财务年度预算的执行结果。从这个角度讲,科学的预算必然要求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相关性和及时性,从而促进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将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是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之一。企业编制预算、进行预算管理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合理的预算为各部门、各人员的日常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杆,从而以该标杆为导向,贯彻成本管理的目标,合理控制成本,因为成本费用的高低最终将影响到预算完成的程度,最终影响考核结果。因此,预算管理内在地要求进行成本控制,高质量的预算管理会相应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与企业预算管理一样,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是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整个流程的管理工作。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通常是相辅相成,协同发挥作用的。预算管理目标要想实现,必须依靠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比如预算管理的成本目标,成本涉及到生产经营流程的全过程,其中任何一环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成本控制结果,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严密的控制体系,保证成本目标不会出现偏离。内部控制的目标与预算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水平的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二、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合理的预算管理,对企业内部,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与目标;对企业外部,难以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难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保障。但当前,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限于客观的条件和主观的意识,预算管理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首先,在制造业企业中,预算编制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企业编制的预算不够科学,从而难以体现市场需求的变化方面。因为制造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所谓预算编制不科学,首先是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动态性。当前,很多新兴业态的预算编制主要采取滚动预算法,这样能够对预算进行适时调整,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制造业企业编制预算仍然采用零基预算法,这种方法的灵活性较低,难以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其次,编制预算的理念存在问题。很多制造业企业管理层仅将预算管理的目的理解为成本控制,于是每年在编制预算时都要削减成本,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二)与市场状况的契合度不足
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的预算管理与市场调研脱钩,加上很多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对市场变化的认识不够,没有适时调整预算管理的方法和目标,仍然将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绩效考核环节上,使得预算管理与市场状况契合度不足。还有一些企业过于关注现金流量,认为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控制现金收支,而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战略性作用,从而丧失了通过预算管理发现市场机遇的战略功能,使得预算管理无法配合企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考核不够合理
制造业企业预算考核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考核指标不健全。大多数企业过于关注对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的考核,忽略了与业务执行相关指标的考核,从而难以提高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度;其次,预算考核流程不够全面。真正健全的预算管理的考核流程应当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但企业真正考核的时候,往往过分侧重于事后业绩的考核,而缺乏事前的控制和事中的评估;最后,预算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存在漏洞。制造业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或者激励目标的导向与业务部门的活动存在偏差,从而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完成预算管理的目标。
三、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前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提出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制造业企业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提供借鉴。具体措施如下:
(一)健全预算管理机构,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管理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全面管理体系,因此,良好的预算管理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即认为预算管理是某一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的工作。因此,为了有效实施预算管理,必须建立起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工作。如果不能在统一的领导机构下协调配合,预算管理最终只能成为各个部门内部的闭门造车的活动,而缺乏信息跨部门、跨层级流动的预算管理,最终也只能成为狭隘的成本控制的工具,而难以发挥战略性作用。因此,有效实施预算管理,首先要健全预算管理机构。其次,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流程。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尽量采用能够适应市场状况变化的,灵活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尽量采用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编制法。
(二)预算管理与市场状况相结合
预算管理要想真正实现与市场状况相结合的程度,就必须注重预算管理与市场调研相结合,而不能只是在本企业内部闭门造车。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制造业企业管理层要不断更新管理意识,不能认为预算管理只是企业内部的问题,而忽视了市场状况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往往都是资本密集型,传统上过于关注生产,而忽视市场,这不利于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制造业企业首先要改变预算管理仅与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相关的意识。其次,预算编制部门要及时与市场调研及市场营销部门沟通,甚至直接参与到市场调研工作中去。很多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组织层级幅度非常大,信息传递往往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如果条件允许,预算管理部门要直接参与市场调研,条件不足,也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市场状况,从而制定符合市场导向的预算。
(三)完善预算考核制度与流程
预算考核与评价是预算管理的事后环节,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可以发现本期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标准的偏差,从而为下一年度制定合理的预算提供基础。因此,完善预算考核制度与流程也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健全预算考核指标,既要突出重点,比如与现金流相关的预算指标,也要兼顾其他,比如以业务为基础的预算考核指标。尽量做到兼顾,将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纳入预算管理考核的范围中;其次,预算考核流程要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阶段,而不要过分偏重事后的评价,事前的评估可以预先发现预算管理与实际工作不适应的方面,从而及时进行调整,事中考核可以控制预算管理的流程,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最后,健全预算考核激励机制。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是推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动力,建立预算考核激励机制,首先要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内容设计合理的激励目标,不能搞“一刀切”;其次要真正了解员工的激励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促进预算管理的发展。
四、结语
预算管理是一种渗透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式,具有战略性作用。在运用预算管理时,要做到部门兼顾、目标合理、事前,事中,事后全面涵盖,并且要直接把握市场状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传伟.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2017(30).
[2]吴正芳.制造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01).
[3]制造业企业研发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科学决策,2012(01).
作者:赵洁 单位:依工净化(吴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