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课程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是体现课程教学的高水平与先进性,具有独特风格与不可替代性的特色课程。快速发展的航空运输业为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特色元素和资源保障。在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从课程建设理念、教学方式、手段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本科教学;课程建设
航空公司业的生产运营围绕航线网络展开,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主要研究如何将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航线网络这个载体有效地转换成满足顾客的需要产出,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运营管理是形成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运营的改善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绩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航空公司生产与运营的概念;明确航空公司运营战略的内容;掌握基于航线网络的航空公司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分析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航空公司生产运营计划的编制、实施及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了解航空公司先进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和方法。
一、课程特色与已有成果
1.特色鲜明,立足于中国航空运输市场,服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围绕航空公司讲运营管理,在讲述过程中突出中国航空公司运营环境的独特性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图1是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决策概念模型,决策模型的三要素包括:目标、结构以及约束,这三点都离不开环境,因此立足于中国航空公司实践讲好本课程,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基本模型讲清楚并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非常重要。2.凝练课程知识主线,优化课程大纲结构,服务于“宽深结合”的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知识掌握。本课程行业特色鲜明,一般院校开设本课程的并不多见。由于学校定位不同、培养毕业生目标不同、所属学院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不同,使得类似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差异较大。从总体上看,目前全球相关课程的主流模式有两类:一类侧重理论模型;另一类侧重对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中国民航大学本课程建设走的是第三条路线,即在数理模型流派和航空公司运营经济学解释学派之间进行平衡,博取众长。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而难点在于如何提炼课程主线。课程组在充分调研和征询院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研讨后,确立了根据航空公司生产运营实际来安排课程内容体系,也就是围绕航线网络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的问题来讲授课程内容。特别是根据枢纽网络的发展,加大了枢纽网络时间特性的分析内容,使课程内容无论在先进性还是实用性上均有较大的改进。3.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课堂。逐步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平台建设,搭建好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从2010年至今,课程组成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民航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践的科研项目在向课堂转化过程中,对于设置运营管理情景、丰富数据、创新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使用以及推出新案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重点还停留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及时从多个维度全面推进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建设。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过去几年,本课程组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上,而忽视了对本课程的教学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没有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对于这样一门新课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不足,在教学质量控制上还有一些需要改善和加强的环节。教学的显性成果不多,对于大班授课的特点研究不足。2.教材、数据库、案例库、习题库的建设不系统、不及时。尽管从质量控制上来讲,在教材建设中精益求精是必要的,但是从学生学习的需求来看,没有统编教材不利于学习,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PPT讲解不够深入,没有统一的教材也不利于课程组不同教师授课时对于相关内容的严格把握。3.课程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做到多策并举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建设有教学平台,教学平台的使用沟通了教师和学生课后的交流,从而支撑了课堂教学。但是,对教学平台的深度开发还略显不足,充分利用有待加强。除了教学平台外,其他一些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还没有在本课程建设中使用,如微博、微信等。
三、遵循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建设发挥促进人才培养的实效
1.更新教育理念,发挥课程建设中教师的能动作用。以学生为本,促进新时期航空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是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课程组在课程建设中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要及时跟踪相关学科前沿理论进展,跟踪全球航空公司运营变化趋势,跟踪我国航空公司的实践动态,深入研究课程讲义,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从点滴做起。课程组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深入挖据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每一个决策的学术价值,剖析其内涵,准确引申,适度拓展,从明晰基础理论、解决基本问题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投入时间、精力和热忱,鼓励教师既重“技”,也要重“道”。2.提升课内实验设置水平,尝试推行多层次的课内实验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目前航空公司运营课程的课内实验主要以演示为主,主要面向于解决航空公司运营课程中内容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的环节设置的。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理解枯燥的模型和艰深的理论,但是若要更好的实施还存在两大难点,即可设知识点多和课时数限制的问题。事实上,课时紧张和可设课内实验知识点多这两个难题可以通过优化课内实验内容体系,整合小的实验项目形成综合化的实验项目来一并解决。未来,课程组将加大对课内实验的研究力度,多设计综合性的课内实验项目,将有限的课内实验课时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1]。3.利用好各类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争取在具体环节上有所突破。可用于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非常多,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建设中,不求全,但是要深入研究不同辅助技术的特点,使之发挥促进课程学习的合力。如对微信群的使用,微信作为异军突起的手机应用,在交互性、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使用的便捷性上都具有其他软件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课程建设在未来要重点关注微信的使用[2]。首先,建立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群,将每次授课班级组成一个大群,在群里预习内容,预先通知课堂讨论内容,通过在线讨论实现答疑和辅导功能,分享教学资源。其次,开设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微信公众号,每天1—2则精选的行业新闻,提出问题供大家课余讨论。最后,针对最近微信推出的内嵌开源小程序,定期设计章节测试内容,通过微信收集答题情况,了解各个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从上一门课到上好一门课,从单纯上课到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并最终能够主动思考课程建设方向、设计课程建设路径,这是一个能力深化的过程,更是认识提高的过程[3]。教学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简单的、“灌输式”的一般知识传授,而是一个独特的创造过程。既然是创造,就要有研究,研究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知识内化的过程与规律;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好启迪学生;研究相关教材,如何去组织现有知识;研究教师自身在教学中成长的过程、规律;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不能在短期实现,要摒弃一蹴而就的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1]雷洪德,高强.MIT跨学科培养本科生的理念基础、支撑条件与主要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76-79.
[2]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6):105-110.
[3]龚放.大学“师生共同体”:概念辨析与现实重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6-10.
作者:朱新华 于剑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