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学改革下生产运营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前《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正是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每年大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人才市场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求职难及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和“企业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两种声音并存。这一现象折射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工商企业高层从业人员必须经历基层的管理工作职业生涯,而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均着眼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加之各高校生源质量差异明显,现实中部分地方性高校毕业生难以成为高级专门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就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因此,各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应根据自身师资和生源情况,差异性地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体上,各地方性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理论化、制造业化倾向明显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造成各高校在《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出现偏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为“高级管理专门人才”首重的就是管理思维,而不是具体的管理技巧。加之,当前大部分生产运营管理的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均以理论阐述为主,设计性、实践性内容少有涉及,即使有部分案例思考题,也是偏重于理论思考,缺乏实践检验。以目前在各高校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的由陈荣秋、马士华主编的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为例,该书被公认为我国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的示范教材。该教材在每章附有大量的思考题和案例思考题,便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但除在第七章“生产计划”、第十一章“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和第十二章“服务业的作业计划”等章节有设计性、操作性的内容外,全书其他部分还是以理论阐述为主,对于生产服务设施选址、布置、工作流程设计等实操性很强的内容都缺乏设计性内容的安排,即使有涉及,也是蜻蜓点水,使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另外,由于《生产运营管理》脱胎于《生产管理》,而生产管理的重点就是加工装配业的车间管理,自然造成传统的生产管理内容聚焦于制造业的生产管理。虽然随着服务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兴起,生产运营管理开始涉及服务业的运营管理,但惯性使然,生产运营管理教材中的服务业运营管理的比重依然较低。同样以上述教材为例,全书四篇18章,虽然大部分章节涉及到服务业的运营管理,但在服务业运营管理的独特技术、方法上均缺乏介绍,且全书仅第十二章“服务业的作业计划”单独对服务业的运营管理进行了介绍。综上所述,当前生产运营管理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理论化、制造业化的倾向明显。
3.教学内容与衍生课程的重叠性高
随着生产运营管理的不断发展,《生产运营管理》的研究行业从传统的制造业发展到服务业,管理范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内容从单纯的工作设计和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控制延伸至生产运营战略的制定。并在此基础上,《生产运营管理》衍生出多门课程,如《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项目管理》、《ERP》等。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现有各种生产运营管理的教材均包括了各种衍生课程的内容,这就导致《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衍生课程产生重叠,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取舍上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对这些重叠内容不进行教学,则显得内容体系不完整;如若教学,则会降低学生对后续衍生课程的兴趣。
4.教学方法重灌输、轻启发
课程教学内容上的理论化倾向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重灌输。课程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提供了先天便利,部分任课教师从事的就是PPT演示和朗读的角色,即使穿插一些案例教学,也是侧重思辨,缺乏对实际管理方法、工具实操的启发教学。
5.考核方法单一、狭隘
经典的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测试的模式,而平时成绩大多由学生出勤、回答问题组成,期末测试则是闭卷考试,且闭卷考试内容大多由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计算题等组成。这样的考核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适应了理论化教学、灌输式教学的需要。但弊端是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没能考核学生的实操技能,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二、《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修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指向
我国工商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明确告诉我们,“高级管理专门人才”需求的不足。加之,“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必须历经一个从基层管理者锤炼的过程。因此,对于广大师资等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生源质量难以与一流高校相媲美的地方性高校而言,必须科学合理地修正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对此,吉首大学商学院自2004年开始,就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积极优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原来单纯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修订为培养“具有职业经理人潜质,能够从基层管理岗位做起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优化,直接的影响就是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应用性指向,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设计性,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解决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考核方法上改革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方式,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逐步加重课程设计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通过以上改革,使学生通过对《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具体生产运营管理方法、工具的掌握水平,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2.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地方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应用型基层管理者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设计《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使之适应人才培养规格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基层生产管理者的任务就是采取一切措施确保产品(服务)的高效率产出。基层生产管理任务由一系列工作任务组成,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总体上而言,完整的生产管理任务流程包括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生产服务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等三个部分。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也就应按照这三个流程来进行设计(见下表),至少应将教学重点限定于这三个部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无论在哪个教学部分,都需要兼顾制造业和服务业。
3.采用多维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当前《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究其原因:一是本科学生本身没有实际生产运营管理体验,案例讨论难以深入;二是本科学生人数较多,课程压力较大,案例教学组织较为困难。但由于单纯的教师主讲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现象明显,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应积极探索并实施多维教学手段。目前,学者们提出的《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演、企业参观、录像放映、模拟与游戏、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内容。对于这么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应根据具体章节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生产服务设施选址部分,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和软件模拟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选址项目(如快餐店选址),要求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选址,并上台介绍自己的选址和理由,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实验室安装有选址软件的条件下,还可以采用软件模拟教学,由选址软件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在物流需求计划章节,则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手段,通过参与“啤酒游戏”,让学生深入体会传统物料管理模式下的弊端;在设备管理、5S管理等章节,则可以采用企业参观、录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现代设备管理、5S管理的技术、效果等。总之,应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手段,弥补单纯教师主讲的不足,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参观中学习、模拟中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法,综合考核学生能力
《生产运营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积极改革当前单一、狭隘的课程考核方法,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考核方法,真正考核学生的能力。具体来说,课程的考核主要考核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二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用平时成绩考核来体现,平时成绩由出勤、发言记录、上课表现构成,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例占30%-40%为宜。学生的学习效果用期末考核来体现,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例占60%-70%,这也是课程考核改革的重点。目前的期末考核一般为期末闭卷测试,且试题多为客观题,学生死记硬背即可获得高分,无法真正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也没有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个性化差异。笔者目前的做法是由学生自选参加期末闭卷测试或期末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由三个课程设计题目组成,即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生产服务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由学生自主组队选择其中一个课程设计题目。通过这一设计,体现了课程考核的多元化、个性化。
作者:龙海军 单位:吉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