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关系,进而分析了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将思政元素和“工匠精神”有机结合,融入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思路和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1“课程思政”与“芙蓉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立足于解决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纲要》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培养行业工匠,找到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明确了任务目标,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他指出:“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具备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是个体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精神”的培养包含知识、技能和素养三方面。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传播中,要做到系统、具体、透彻,举一反三,使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经验的传帮带过程中,要做到娴熟、精湛、触类旁通,通过实践检验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专业素养塑造方面,应身体力行做到以身作则,躬行示范,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乐于探索,持之以恒,追求极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大国工匠”正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最高目标。“课程思政”是“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和指导思想,“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一个具体渠道、落脚点和培训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为专业教学的办学理念,教学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思路和标准,也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指出了新的开拓方向。

2当前高职城轨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问题

2.1知识培养和价值取向没有有效统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重专业知识,而轻价值取向的培养,或者说价值取向的培养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知,短期内单纯凭某一两门专业课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培养效果难以显现,个人理想、企业价值和国家使命没有有效结合,表现为订单班学生队伍不稳定,就业后跳槽频繁,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过度看重个人短期发展“成就”。

2.2教师育人意识需加强。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中,部分专业课老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情,与专业教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而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缺乏对专业、行业的了解和认知,不关注或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问题,导致学生上思政课没有兴趣,缺乏动力,认为是老生常谈,事不关己。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教与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完全割裂,没有做到互相促进。

2.3育人评价标准不全面不完善。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毕业生的育人评价标准主要以初次就业岗位———站务员作业标准和岗位基本技能为考核标准和依据,还没有完全摆脱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培养的惯性思维,但由于单纯的试卷考试对于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无法全面有效考核,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后,就会暴露出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企业运营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2.4校企协同育人的渠道不畅。“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借助企业运输生产实际场景,在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企业导师现场亲自示范,言传身教,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渐自我感知、体会、领悟、内化,而由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校方存在对于学生进企业实习管理难、教师缺的客观问题,企业出于安全因素、成本因素的考虑,不愿意接洽或者提前接洽学生实习,因而造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3“课程思政”视角下“工匠精神”在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列宁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要遵循“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收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大国工匠优秀思政事例,分析大国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内涵联系,做到以事服人;要注意利用多种多媒体手段开展“工匠精神”评述,将专业教材与《大国工匠》《大国重器》《超级工程》《厉害了我的国》《对口企业文化》等宣传资料有效结合,遴选使用,对学生赋予真情实感,做到以情感人;要注意发掘背景资源,做到以文化人[2]。在“课程思政”精神指导下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把“工匠精神”深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各门专业课中去,深入挖掘每门课的思政元素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典型案例,深入思考在教学和实训中如何熏陶渲染专业学生,如何做到口传心授?在反复训练和不断学习中积累、打磨、培养“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具体来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3.1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构建专业氛围。根据教育部2019年关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件要求,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三类,这三类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经过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兼职专家团队共同探讨,结合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的要求,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推动,实现学科间育人价值的融合,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动,实现多学科教师间的相互配合,让各门课程教师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解决教育的接续性问题。在公共基础课模块植入专业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点,讲述典型优秀工匠案例,培养爱国敬业、正直善良的道德情感,健康强健的体魄。在专业基础课模块内融入城轨职业意识、城轨基本安全常识、企业文化、爱岗敬业诚信、城轨发展历史认知等专业素质点;在专业课程模块融入城轨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意识、遵章守纪态度、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精神等专业管理素质;在拓展课程模块融入创新意识、可持续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等专业自我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以理论授课和实习实训为融入载体,以专业教师和企业工匠为引导示范,开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隐形教育+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手段[3],以优秀工匠案例为切入点,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公共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基于“工匠精神”的教学改革。

3.2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思路的指引下,将城市轨道交通“工匠精神”巧妙融入教学全过程要深入分析。“工匠精神”在专业中的具体体现的内容,“工匠精神”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它的内涵体现在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这与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运行间隔短、不晚点、服务至上、遵章守纪、不懈追求科技进步的行业特点紧密吻合。高校课程思政元素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要深入探索课堂授课方式,思政元素融入实习实训,考量学生感知、感悟及运用,最后到毕业设计环节的灵活应用体现。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应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通过积极探索、深入挖掘所讲授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形成“聚合”,寻找其与各知识点相结合的契合点,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所讲授的知识点之中,形成“混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实现思想引领,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价值观念逐步提升,形成“化合”,引导学生先明是非曲直、后明道路方向、再明如何作为[4]。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中“信号基础设备认知”学习任务为例,笔者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将“工匠精神”融入该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及考评列表如表1所示。

3.3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建立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双元三方教学评价体系。校企双元三方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来自“职教二十条”推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之一就是推行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部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要求,等级证书的颁发和评价机构将面向社会招募,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评价指挥棒的转变,重塑职业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从社会引入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来评价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教育教学的质量,以企业实际生产的标准来考量教学,倒逼院校紧跟企业技术发展进步,积极主动开展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标准,提升教学质量。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课证融通工作,推动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来自企业,什么是企业的标准,其最高标准就是行业企业的工匠标准,工匠标准是“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好形势下,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师资、设备等资源,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以行业企业“工匠”的标准作为教学最高标准,以校企双元导师和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来评价、考核教育教学质量,是促进和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手段,是为进一步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4教学成效

4.1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载体是订单班,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的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和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厘清学习内容,掌握专业技能,规划个人职业未来发展方向。

4.2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三全育人,将专业课和基础课有效融合,找到契合点,有利于转变教师传统狭隘观念,促进教学良性发展。

4.3有利于校企合作“课程思政”。“工匠精神”拉近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距离,为校企合作找到了驱动力和着力点,有利于校企双方互惠共赢,打通“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

5结语

知识的获取需要学习,技能的掌握需要实践,素养的养成需要积累沉淀,在解决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发展道路上,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推出了各种职教理念。从“职教二十条”———“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职业教育构造了一个全面、完善、驱动力强的体系,只有响应国家号召和要求,提高自身专业及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国智造2025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05-28.

[2]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114-119.

[3]刘成娟.大思政视域下轨道交通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机电技术,2020(1):109-113.

[4]周率.“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J].活力,2019(2):70+72.

[5]王婧婧.基于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南方农机,2020,51(3):145.

作者:程钢 彭密 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