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IT行业员工压力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不仅是影响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表明:IT行业员工面临的所有压力中工作压力占比重是最大的,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完成工作的进度。IT员工工作压力的利弊取决于他个人是用何种方法来应对压力的,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所导致的反应肯定是不一样的。本文以武汉A公司为例,运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表和社会支持评定表对公司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从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性分析,工作压力、压力反应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这三个方面展示调查结果。从四个方面分析了IT员工压力、压力反应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关系。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个人角度、公司角度、社会角度、国家角度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IT行业员工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IT行业;员工;压力问题;探析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一般IT企业存在编制不停扩张,部分一线岗位供不应求,工作时间紧凑,休息时间短,考勤制度严格的现象。本研究的基础是通过调查IT公司员工的工作压力、压力反应和社会支持状况,初步窥探现代IT公司的整体工作状况。通过量表测试的形式,对员工具体情况进行各方面分析,使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能够从现实出发。站在员工的角度,从其工作、生活入手。改善员工的不良状况,使IT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武汉A公司员工125人,其中收回问卷107人,有效问卷100份。
(二)调查工具
1.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问卷调查是基于张金峰和王志云的工作压力量表,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的需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个人信息的填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等。第二部分为工作压力源量表,分为工作负荷过重、工作量稀少、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角色、工作职责、人际冲突7个维度。在做问卷内容策划的时候,为了防止答案选项出现过于极端不好选择的现象,故采用了5点计分法,即:0表示不符合,1表示有点符合,2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非常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最后结果加起来得到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出受到的压力源越多。第三部分是压力反应表,共有3个维度,分别是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这部分采用相同的五点打分法:0表示否,1等于很少,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得分越高,即反应越严重。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南大学肖水源教授通过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后,提出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PS),在1990年又对此量表做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最终共9题。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题目选项得分的标准:第1-3,7-9题,每题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得分为1,2,3,4分。第4题从A、B、C、D四个选项记最后总得分,每个选项从没有到全力支持各按1-4分标准得分。第5、第6题,如回答问题无来源是指0分,答案如有以下来源,有几个来源就统计几个。3.数据输入与统计。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首先,对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压力反应和社会支持各维度测量的平均值、标准差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其次,对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压力反应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检验。然后,对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压力反应和社会支持之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对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压力反应和社会支持进行回归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工作压力状况。员工的整体工作压力平均分是1.27,标准差是0.78。员工工作压力在工作量超载和工作时间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平均分分别为1.79、1.47,数据表明员工较多的压力来自于工作量超载和工作时间超长。在工作责任和工作环境这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平均分分别为0.65、0.75,数据表明工作环境和工作责任对于员工造成的压力影响较小。2.压力反应状况。员工整体压力反应平均分是1.14,标准差是0.79。员工压力反应在情绪反应维度上得分最高,平均分为1.16,在行为反应维度上得分最低,平均分为1.11,数据表明员工压力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上,在行为反应上表现并不明显。3.社会支持状况。员工的整体社会支持平均分为2.27,标准差为0.51。员工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最高,平均分为2.99,而在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分为1.57。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1.工作压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人口统计学的各个变量当作自变量,以整体工作压力得分作为因变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工作压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员工工作压力在文化程度、工龄上有显著的差异性(P值均<0.001),可以看出IT企业员工文化程度越高,压力得分越高,IT企业员工工龄在1-3年的压力得分最高,而1年以内的压力得分最低。而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在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压力反应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将人口统计学的各个变量作为自变量,IT员工的总体压力反应得分当成因变量。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工作压力差异。由表5可得,IT企业职工工作压力在文化程度(P<0.001)、工龄(P=0.001)、户籍所在地(P=0.040)上均有显著性的差异,不难看出,员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压力反应得分就越高,员工的工作年龄在1-3年内的压力反应评分最高,1年内的压力反应评分最低,员工户籍所在地在外省的压力反应得分大于武汉。而压力反应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社会支持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将人口统计学的各个变量作为自变量,IT员工的总体社会支持得分看成因变量。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工作压力差异。由表6可得,IT企业员工的社会支持在年龄(P=0.010)、文化程度(P<0.001)、户籍所在地(P<0.001)上均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员工年龄在50岁以上的员工社会支持得分最高,其次是20-30岁的员工。这表明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支持得分越低,户籍所在地武汉的社会支持得分大于外省。
(三)研究工作压力、压力反应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1.研究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对各研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在0.01显著性水平上,IT员工的工作压力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员工的工作压力越大,员工的压力反应就越大;员工的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支持越大,工作压力越低;员工压力反应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支持越大,工作压力引起的身心反应就越小。2.社会支持下工作压力与压力反应的相关性。在这项研究中,将样本进行排名,根据社会支持的分数,前25%名被定义为高社会支持人员。最后25%名被定义为低社会支持人员,其余定义为中等社会支持人员,以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下工作压力、压力反应的关系进行研究。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员工工作压力与压力反应之间的相关系数变小,即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削弱了工作压力与压力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引起压力反应(即工作压力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四、调查分析
(一)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分析
总体从研究中发现,本次研究随机抽取的100名员工整体压力处于中等水平,标准差为0.78,员工工作压力有显著差异,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中工作量超载以及工作时间超载这两个维度明显高于研究的其它维度。主要是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工作太多,工作总是太忙,以及经常需要加班这几个方面。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在教育水平和工龄上有显著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文化程度越高,员工的压力得分也越高。由于员工文化程度的提升,在公司中任用的级别以及职能也就越高,工作量远大于底层员工,因此工作压力也就随之提升。在工龄时间长度这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IT员工工龄在1-3年中,工作压力明显高于0-1年间以及3年以上的员工。由于工龄1-3年中的IT员工正处于人生和事业发展的转折期,一般工龄在1-3年的员工,处于适婚年龄,同时,在事业上也存在着升职的压力。在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体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无论是男是女,年龄大小以及户籍所在地都存在着相应的工作压力。
(二)IT企业员工压力反应的分析
总体从研究中发现,本次研究随机抽取的100名员工整体压力反应处于中层水平,平均分为1.14,标准差为0.79。情绪反应最高,达到1.16,行为反应最低,达到1.11。从问卷列举的12项按平均分进行排列,其中前3名为:员工感到疲惫,得分1.86;感到烦躁,得分1.53;睡眠不佳,得分1.2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IT员工对于工作压力的反应在各维度上分布较为平均,这主要与个体差别,以及生活习惯有关,主要表现为疲惫、烦躁以及睡眠不佳。从盛大人力行政中心了解发现,员工存在不同程度的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发现,除了交通堵塞以及地铁延误等客观情况影响,迟到主要的原因是员工时常出现晚睡晚醒现象,导致出门时间晚,迟到考勤。
(三)IT企业员工社会支持的分析
总体从研究中发现,本次研究随机抽取的100名员工整体压力反应处于中高层水平,IT员工的整体社会支持的平均分为2.27分,标准差为0.51。可以发现,当员工面临工作压力或是生活压力时,能够得到的支持来源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对于困难都采取自我消化这一形式,这对员工排除工作压力以及保持身心健康存在着很大的阻碍。通过对员工社会支持的人口学变量分析发现,IT员工获得的社会支持在年龄、户籍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50岁已经达到一个人工作年限的尾声,此时大多数人已经事业有成,家庭和满,他们积累着很多社会人脉,同时孩子也长大成人,因此,此时当他们面临工作压力,他们能够选择的支持来源会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员工户籍所在地对于员工的社会支持也有很大影响。由于本次研究的企业,总部位于武汉。户籍地为武汉的员工,由于从小生活在武汉,有本地的优势,父母、同学以及亲戚朋友打都在武汉,相比与户籍地为非武汉的员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能选择的社会支持将大于其他员工。在性别、工龄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和时代不停发展,男女差异也越来越小,各性别的社会来源也日渐趋于一致,同时工龄对于员工的社会支持来源影响也比较小。
五、缓解IT行业员工压力的对策
(一)个人角度的对策
1.加强针对性训练,增强自身抗压能力。IT工作人员应该对形成压力的缘由和个人具体情况进行周密分析,客观地认识到自身压力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源头的压力。不断吸收新思想和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2.IT员工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经常运动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缓解疲劳、减低忧郁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的人际关系来自亲人、朋友和同事。他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IT员工能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能力。
(二)公司角度的对策
1.IT公司建立和完善缓解员工压力的机制。组织应为IT员工提供一些培训,向员工传播有关压力调整的知识和信息。2.实行个性化的绩效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压力是提高和改善员工绩效的根本手段,工作绩效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压力:当领导者根据IT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和个体员工的实际能力设定合理且具有挑战性的指标时,IT员工能意识到他们的能力既可以满足组织需求,同时也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自我压力管理系统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3.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1)对于照明问题,IT公司可以向总公司申请资金购买一批新的吊灯,以提高办公室的亮度;(2)行政部门可以购买一些放置在电脑桌上的绿色盆栽植物,不仅可以缓解眼睛的长期疲劳,还可以美化办公环境;(3)合理安排工位,它不仅可以为以后扩大业务规模增加新的工作站,还可以确保员工不在拥挤的空间工作;(4)可以将摆放杂物的房间改为食品室,这样员工可以有一个特殊的休息场所;(5)及时更换长期使用的办公设备,以降低设备影响工作进度的可能性。
(三)社会角度的对策
1.整个社会要转变观念,不要让狭隘的成功学压垮一代人。社会不能简单的以“成败论英雄”。我们要培育和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给IT员工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给IT失败者更多激励、更多的支持。2.应开展压力管理教育并提供个性化的压力缓解选项,首先,尽早以立法的形式对压力过大IT员工群体进行保护;再次,在观念上提倡物质利益追求有度、有节,降低物欲横流的泛滥性影响,建立节约型社会;最后,舆论应坚持呼吁善意和宽容的人性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信任。(四)国家角度的对策从国家的角度讲,政府应该不断企业完善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提升社会福利等措施,以此来缓解IT员工压力。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IT员工超时加班的内涵,进一步推动完善与IT员工超时加班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配套加强IT员工社保费缴纳的监管措施。可以结合我国个税改革和社保费缴纳一体化趋势,针IT行业特殊性地特点,进一步完善IT行业就业人员的社保费缴纳监管措施,提升社会保障力度。
六、结语
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A公司为例,分析IT员工工作压力、压力反应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关系,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人角度、公司角度、社会角度、国家角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IT行业员工压力的对策。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不断加深,伴随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围绕各项资源展开了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在知识信息时代的作用更加突出。对于IT企业来讲,长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高效运用,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IT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同时,还需积极思考如何能够使得员工潜能充分发挥,如何推动IT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此来促进实现组织绩效能力的提升,这些已经成为了当前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十分重视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毕然.个案工作介入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缓解研究[D].辽宁大学,2017.
[2]董海林.企业压力管理与大学科技园发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2):77~78.
[3]姜小霞.企业新生代员工压力调查研究[J].知识经济,2018(11):20~21.
[4]李德伟.高危企业女性员工压力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东北石油大学,2017.
[5]李姣.深圳市部分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方论刊,2018(01):74~76.
[6]李燕妮.浅析员工压力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18):191~193.
作者:罗静怡 单位:武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