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管理论文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立医院管理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立医院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公立医院管理,促进公立医院发展

医院作为一类重要的社会组织,其提供的服务及所需的管理具有鲜明特点并有特殊要求。将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实践中,能够不断明晰和强化医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的地位、权利、义务,帮助公立医院找准定位,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医学学科的专科化发展,大型医疗机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医务工作者所接触的医学范围越来越窄;县级医疗机构更趋化于全科管理,人们更需要远程会诊等信息化手段的实施等,使各级公立医院的社会角色渐渐发生着变化。医疗服务过程中涉及到医疗设施越来越多,医务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显得尤为重要。除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之外,良好的角色关系和角色意识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当前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迫切需要将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中,构建新型的公立医院社会角色,紧紧围绕“社会人”这一主体来开展医院管理活动,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个体需求给予最大限度满足,协调和优化医院的人、财、物资源,全面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能。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社会角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体现医改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医院行为,激发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与信任度,促进公立医院从“规模外延粗放型”到“质量内涵效率型”转变,既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又符合医院发展规律,同时也顺应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推动医院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公立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管理效应

社会角色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管理实践。将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中,从全新的视角关注患者、面向患者、服务患者,实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助于丰富社会医学、医院管理学,拓展公立医院管理理论;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医院文化、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建设;有助于汲取国际前沿的学术与文化,推进我国医院管理的科学发展。

1.社会角色理论的精神激励作用:社会角色理论体现在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营造适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氛围,使个人与组织目标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医务人员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的群体,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不盲从他人,反感命令式管理。而对非强制性、非权力性的柔性化管理比较适应。让医务人员参与讨论、制定医院、科室发展规划,参与医院管理工作,可以唤起医务人员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行动的动机,达到激励的作用。

2.社会角色理论的规范运行作用:社会角色理论可以优化医院行政管理的各个要素、环节、管理制度和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可以优化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行为,有利于形成工作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协调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医院行政体制科学合理、权责关系分工明确、岗位制度规范有效的公立医院社会角色。

3.社会角色理论的情感凝聚作用:情感是个体需要的一种心理现象和特征,是人们对客观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也是人际间完成信息交流的纽带。医患沟通既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又是凝聚医患关系的必要手段。医务人员“输出”真诚、和蔼、关爱的情感和态度,对患者心理和病理状态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而患者回报可能就是对医者的信任。因此,医务人员的沟通意愿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和效果的关键,通过鼓励医务人员认识其自身社会角色和医院的社会角色,主动增强沟通技巧,能够有效地统一医患对诊疗效果的认知,减少或避免包括社会矛盾交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医患矛盾。

三、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公立医院管理,丰富医院管理内涵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在服务的主客体关系上与普通的服务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中的主体,而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种特殊的服务关系由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情绪将可能直接影响技术发挥和治疗效果,细微的疏忽可能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避免这种不良影响,要求医务人员除技术之外,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从患者的角度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切实考虑患者的利益。社会角色中所倡导的自我管理和医院角色建设,为调整、协调医疗服务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医务人员属于知识密集型群体,其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往往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及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社会角色思想则是在管理过程中把“人”作为核心要素,强调对个体基本需要的满足、对个体个性的理解、对个体劳动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医院管理,更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医院管理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社会角色理论的应用,有益于医院在管理中贯彻“品牌战略”,引导医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追求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一致,强化医务人员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运用“角色”的约束作用,规范全体医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运用“角色”的凝聚作用,促使全体医务人员自觉将个人利益与医院整体利益联系,强化主人翁意识,对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总结

总之,公立医院是保障国民健康的主导力量,定位于公益性的社会角色。从宏观角度讲,要达到公众满意、政府满意、患者满意、医务人员满意;从微观上看,要提高公立医院声望、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率。在历史和现实背景下,将社会角色理论与医院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医院员工职业素养,能够增强凝聚力,铸就团队精神,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打造出医院的品牌,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红 董魁 张宁 王忱 单位:山西省眼科医院办公室

第二篇

一、县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县域公立医院管理行政化。旧有体制下,县域医疗体系的管理者、监督者与县立医院法人之间的界限模糊,管理者和办理者不分,造成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低下。

(2)医疗卫生人才管理滞后,导致医务技术受到置疑,团队活力不强。

(3)缺乏科学的分配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致使医务工作者责任感不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4)部分县域公立医院因公益性和盈利性的把握失衡,服务质量下降,增加了人民群众医疗负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二、我国县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面对旧有的管理体制,我国县域公立医院必须进行根本性、针对性的改革,革除积弊,建立新型的现代医院管理机制,才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成为县域内城乡百姓卫生与健康的“守护神”,体现社会主义医疗制度之于人民群众的福祉。

(1)坚持“管办分开”的原则,将医院的主管监督者与经营者进行分离。政府主管部门对医院主要行使监督和宏观主管的职能,而不应再涉及医院的具体经营活动。具体而言,政府要“抓大放小”,在行政管理框架下,将经营权完全下放给医院,让医院以独立的法人实体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经营活动。如此,管与办各司其职,真正让医院遵循行业规律办事,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2)实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现代医院人才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留住和用好优秀的医疗人才是核心和关键。县域公立医院应该打破原有行政性的人才管理体系,建立起能上能下、以医疗水平和医德水平为考核标准的用人体系。对于医务人员的收入进行绩效考核,出台科学的收入激励措施和制度,保障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从而留住人才,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要找到县域公立医院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平衡,既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的医疗保障,又能保证医院的正常医疗卫生经营活动。县域公立医院要在“医改”大背景下,积极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花大力气提高自身的医疗卫生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改变医院就是“变相卖药”的这种误解,让医院真正把重心放到如何运用高超的医疗水平和技艺为老百姓提供健康守护上面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正面积极的形象。

三、结语

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推进,关乎我国9亿人民身体健康的县域公立医疗机构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县域公立医院只有建立起符合老百姓利益、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医疗管理体制,才能够真正承担起新时期城乡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主力军的重任。

作者:李德怀 单位:柘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