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

摘要:2009年,新一轮医改正式施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至2017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2021年,两会出台“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改革进程。成本控制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必然选择,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医院成本控制仍不尽人意,为此必须加强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本文对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以及其实施必要性进行概述,分析了新医改对医院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讨论实践策略,旨在为各医院加强成本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问题;策略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先锋,在新一轮医改逐步深化的今天,医院传统经营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医改提出的各种新要求。现如今,公立医院重点关注如何落实新医改政策、如何降低成本实现“开源节流”、如何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以新医改政策为指导,重点研究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整合、合理分配,确保资源使用效益并提高医院运营效益,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建议与策略,以期帮助并指导各医院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有序达成医院经营目标。

一、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概述与实施必要性

(一)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概述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坚持细化成本理念,以财务管理技术为主,采取一系列可行措施,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内容繁多,具有全员性、过程性、规范化等特点,只有自上而下推广,强化医院管理层到基层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将精细化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项目始终,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标准,才能将其作用与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二)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改革医院运行机制的必然需要公立医院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打破传统思维禁锢,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在丰富精细化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与工作完成效率,促使医院运营机制的进一步改革。

2.新医改对成本管理的硬性要求新医改背景下,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针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出台政策文件,对医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要求严格。对公立医院而言,因本身属于特殊事业单位,加上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都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硬性要求,必须积极提升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成本,提高成本运行效率。[1]

3.新政策对成本管理造成影响支付方式大变革,新政策陆续出台,公立医院正面临严峻挑战。支付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建立适用不同疾病的多元化支付方式,充分考虑医疗服务成本,结合病种确定支付标准,避免费用转嫁,减轻个人负担,规范医院医疗行为。新医保政策下,支付方式改革对固有盈利模式造成直接冲击,也对医院成本管理造成直接影响,公立医院必须跟随改革进程,准确计算成本,同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投入,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基于此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二、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

医院财务科室工作繁杂,具有经济管理职能。为了加强成本核算,公立医院组建专门的核算小组,引入双层核算模式,按照科室划分核算单位,但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因成本核算制度过于滞后,核算方法单一,部分核算项目未细化,导致核算结果可用性与参考价值偏低。在成本分摊方面,有的医院仅以患者数量、公摊面积或收入比例等为标准,无法确保成本分摊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还有部分医院按照成本发生地进行成本归集,忽略成本收益性,导致科室成本虚高(低)现象普遍存在。另医院财务科室并未对成本费用展开全过程的控制与监管,只是完成简单的成本数据归集工作,成本分析深度不够,更是未能探究成本因素。

(二)缺失成本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全面预算是确定成本指标的根本依据,有助于实现节省开支、降低成本的目的。但目前部分医院却缺失成本预算管理,主要是因对成本预算的认知不清晰,未能贯彻全面预算理念,仅由财务相关人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成本预算制度建设松散、预算事中控制与执行不力,无预算或者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且无法及时处理预算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运营。[2]

(三)成本考评机制不完善

建立成本考评机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端正医务人员工作态度,将考评与激励建成相对接,引导医院全体职工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奋斗。然而实际上,部分医院的成本考评机制并不完善,归根结底是因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成本考核意识薄弱,成本数据运用不足,将考核标准与义务人员个人负担成本相连,体现出商业性质,与医院自身属性不相符。有的医院考核方式偏重于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单一,导致某些人员为达成业绩指标而做出违规违纪行为。以A公立医院为例,虽及时将成本核算纳入考评体系,但所设置的成本指标过于模糊,占比偏低,未能将科室成本公开,根本无法将考评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发挥出来。

(四)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从本质上分析,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涵盖成本预测至成本考核的每一环节。但是据实际调查可知,如今医院成本管理体系还存在漏洞,并未考虑多种因素,成本管理效果不佳。分析具体成因,在展开成本管理相关工作时,多数医院将重心放在成本核算,未能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体系,难以对各环节实行全方位的控制与监管,最终导致成本管理的实际效用不能得以体现。除此以外,源于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由于国家政策与财政资金的支持,使得医院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知有失偏颇,更是不利于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五)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得以应用,智能财务也成为传统财务改革的必然趋向。新时期,公立医院陆续搭建信息化系统,初步实现财务信息化与智能化。然而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与应用方面,还是陷入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困境中,这主要是因为医院本身组织结构庞大,收支体系极为复杂,将其中各项内容纳入到成本管理当中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工程。而医院目前的信息化系统多是独立存在,各系统之间衔接不足,信息共享不到位,对不同系统项目收支情况的汇总工作耗时长,工作效率低,同时数据信息的时效性也不能保证[3]。成本数据收集多以财务记账凭证与各科室提供信息为主,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应用不足,制约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六)缺乏成本管理专业人才

成本精细化管理需要以高素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根本支撑。但当前公立医院缺失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一方面现有财务工作人员思维方式局限于传统财务会计,仅熟练于以历史成本为核心的会计实务,对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接受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少数医务人员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从整体层面分析医院还未能上下统一支持意见,成本管理工作还是由财会人员负责。以S公立医院为例,该医院正处于由二级甲等向三甲医院升级的关键阶段,积极推进成本管理改革,却没有配置足够的专业成本管理人力资源,具体实践中改革进程缓慢,主观认知程度偏低。是因S医院忽略专项培训,未能配置专职成本管理人才,成本核算工作水准低,无法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实践策略

(一)精细成本核算制度,构建核算管理体系

针对成本核算不准确的问题,公立医院应当分析具体原因,从实际出发,精细成本核算制度,构建核算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体现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优化成本核算方法。例如,某医院引入分类管理模式,建立资产明细表、定期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其中是否存在问题,经上报与审批后加以处理。该医院完善职能部门,明确细化各个核算项目,并以严谨的管理制度为保障,规范从采购到处置报废的整个流程,加强成本管控,降低成本支出,逐渐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重新梳理医疗活动,分析其与成本费用间的关系,展开动因分析,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根据细微到细小的核算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如人力成本核算、药品核算、水电费核算、折旧核算等。细化病种,引入DRGs思维,按照不同病种进行精准化成本核算,详细记录患者信息,上传至资料库,完善就诊策略,为成本精细化管理打牢基础。此外,该院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构建了四级核算体系,精准核算成本费用消耗,最大限度降低科室成本。

(二)重视成本预算管理,贯彻全面预算理念

公立医院应强化医院全体职工对预算的认知,将全面预算理念贯彻至所有科室、所有医疗服务项目中,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加重视成本预算管理。新医改下,实现“开源节流”是公立医院的关注重心,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整合、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医院应从以下几点做起,进一步优化成本预算管理:第一,遵循“上下结合”的原则,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大内部宣传力度,将涵盖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等的管理制度手册下发至各科室;第二,完善治理结构,重新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实行“两上两下”,层层递进、多级审批,经审议通过之后下达正式预算至各责任主体;第三,加强预算调整控制,严格按照《内控规定》的相关条例,不得随意调整,由于客观因素影响而不得不调整的按程序报批,切勿出现越级审批等类似现象;第四,重视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规范审核环节,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控,及时发现是否存在预算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同时针对事后考核加强管控,逐步落实奖惩措施[4]。

(三)完善成本考评机制,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公立医院在建立成本考核机制时,必须结合自身特殊属性与现实情况,从多维度出发,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使得医院由上至下都明确个人成本管理责任。成本考评中,应将科室成本核算结果纳入考评体系,设置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将此类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的比重提高,以此促使医院更加重视成本控制与管理。构建有效的考评制度,绩效考核应覆盖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成本管理与医院业务相整合,加强精细化控制,创新激励手段,对接考评与薪资奖励、职位晋升等,鼓励医院职工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四)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是有序展开成本相关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公立医院应以精细化理念为核心,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以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该院设立成本精细化管理组织,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是成本管理的权威机构,负责制定规章制度、确定管理目标、监督执行进度等。该院立足于本院实际,根据运营特点,调整原有的成本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增设成本超支预警机制、成本风险评估机制等,关注全过程、全周期,事前完成预测成本、分析内外影响因素、制定决策与实施计划等工作;事中完成跟踪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顿等工作;事后完成考核评价、奖优罚劣、总结分析漏洞与短板、提出改进方案等工作,逐渐形成PDCA循环模式,持续优化成本精细化管理。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综合信息平台

公立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综合信息平台,注重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对接与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作为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工具。医院可构建数据信息中心,整合财务系统、HIS系统等,打通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沟通,实现数据共享与高效传递,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并利用大数据全面收集成本相关数据,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再出现因信息不准确、传递效率慢等引发的问题,将所有信息集中反馈,便于动态了解收支情况,有序展开成本核算、成本审计等工作,达到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为进一步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医院可引入SPD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实现对耗材的实时跟踪、查询、信息反馈、统计与追溯等功能,并在医院的支持下,实现与医院HIS、HRP等系统对接,实施全程自动化、可视化、可追溯的精益化管理闭环。除此以外,借助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高质量分析,准确判别工作量,基于此合理调配资产、资源等。

(六)培养复合型成本精细化管理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公立医院应当加大培训力度,培养高素养的复合型成本精细化管理人员,组建一支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不仅熟悉医疗业务,精通财务,而且还要熟知管理学、经济学等,熟练操作各种信息软件,继而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效果[5]。首先,公立医院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与时俱进,更新培训方案、扩充培训内容,引进新型成本管理理念、技能以及方法,通过培训提高医院相关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升成本核算精细化程度,同步促使医院运营管理达到更高水准。其次,明确职能划分与横向、纵向协作,将成本精细化理念贯彻至实际行动中,增强医院职工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再次,岗位设置时,考虑医院战略发展目标以及新医改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从前瞻性视角,制定长远规划,培养均衡性人才,确保他们可胜任本职岗位,并可从专业角度针对本院成本管理提出更多建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医改背景下,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是我国公立医院最为主要的一项任务。本文从基本概念着手,对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加以探究,分析了新医改带来的影响,提出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问题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缺失成本预算管理、成本考评机制不完善等,积极探寻可行的完善策略,建议从精细成本核算制度、重视成本预算管理、完善成本考评机制等方面做起,贯彻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医疗资源的实际价值,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邓礼仪 单位:中山市三角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