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使得公司两权分离。为了更好地协调上市公司中的利益关系,股权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了管理层对公司的业绩能力。但是,在股权激励机制的应用中由于相关的制度还不健全,在利益的驱使下滋生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针对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中的股权激励机制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在现代化企业制度下两权分离中产生的利益矛盾问题。在现代化企业制度下上市公司与管理层形成委托关系,使得利益目标不一致。而在股权激励机制下使得公司管理层能够与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具有一致的发展目标,避免了管理层在上市公司发展中基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现短期行为。但是股权激励机制如果不健全将很容易导致管理层出现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取私利。所以,应当更好地完善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1股权激励下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
1.1盈余管理的目的
在上市公司中对于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获取[1]。在盈余管理行为中我国与西方之间呈现出的盈余管理目的有所差异。在西方的盈余管理中,对于盈余管理的获利可能来自于管理层的利益,比如股权增加、职位晋升等等。利益的获取者是管理层本身。但是在中国的盈余管理中,对于利益的获取者不仅仅是管理层本身,还可能是受控于管理层背后的股权控制股东,盈余管理中侵占的利益也多为上市公司投资的中小投资者[2]。
1.2盈余管理的主体
在上市公司中对于盈余管理的行为主体是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层,也包含了董事会。这是由于在现代化企业制度下的上市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现象。股权分配不合理造成一股独大的现状,使得控股的股东常常借由董事会进行幕后控制,通过盈余管理对财务报告的制定以及披露进行干涉,并从中获取收益。在此过程中,财务报告的编制也包含了财务人员,但是他们只是作为行为的执行者,并不直接参与到盈余的管理中。
1.3盈余管理的对象
盈余管理主要是对会计数据的改变,但是并不能直接形成会计数据的改变。所以在盈余管理中通常需要通过会计准则、会计手段等对会计数据进行改变。而这些会计准则、会计手段等被称为是盈余管理的间接对象。则会计数据被称为是盈余管理的直接对象。会计数据是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下反映公司的真实盈余情况。而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数据的更改实现利益的获取,在公司的财务控制中,盈余管理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1股权激励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上市公司中股权的激励程度对盈余管理行为造成一定地影响。这是由于上市公司在发展中以现代化企业制度进行内部治理,导致管理层与上市公司之间形成委托的关系,管理层掌握公司的真实盈余情况。而上市公司也是通过管理者所披露的盈余状况进行股权激励。但是,公司的盈余状况中并不能代表管理者全部的业绩状况。如果仅以盈余作为股权激励,那么将会造成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人为的操纵会计信息展露对自己业绩有利的盈余状况来获取利益。
2.2股权激励计划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股权的激励中对公司管理层的利益获取主要在于股权的行权价格以及股票的售出价格两个因素。当行权价格越低,售出价格越高时,管理层所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在股权的激励计划中,股权激励公告发出的前一年的财务指标越低,股权的行权价就越低。公司的管理层就越容易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的前几天,公司管理层会有强烈的盈余管理行为,期望能够通过盈余管理降低财务指标获取更多的利益。
2.3股权行权时长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股权的行权时长一定程度的触发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这是由于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中,当股权的行权时长过短时,管理人会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盈余管理尽快地达到业绩的标准,获取自身的利益。这样使得公司在发展中出现短期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
3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动因
3.1委托机制的诱导
由于在现代化企业的制度下,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都会以委托的形式将公司的管理权委托给公司的管理者。在这种两权分离的形式下导致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出现利益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公司的所有者在公司的发展中的利益目标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管理者的利益目标则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化解这样的利益矛盾。通常所有者会与管理者签署约束协议,以公司的盈余来确定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并通过这样的努力程度进行薪酬的发放。公司的所有者想要了解公司的盈余则是通过管理者所披露的财务报告。自身并不能直接的对公司的盈余进行了解。这样就促使了管理者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
3.2会计制度不完善
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中盈余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还来自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这是由于在会计制度下建立起来的债务关系是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主要动机。在上市公司中会产生一定的债务关系,而这些债务关系通常都需要公司与债权人之间通过协议签订的形式进行债务约束。会计数据是其中约束公司管理层的主要手段。管理层必须要按照协议中约束条件达到盈余指标才能避免违约的发生。而在会计数据约束下的债务关系极有可能引起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将未来某一时期的会计数据放到当期以达到增加盈余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使得公司盈余出现了时间差。在时间差上有些盈余管理会导致时间性的差异,而有些会导致永久性的差异。时间性的差异不会对公司的实际盈余造成影响,只是改变了盈余的时间。但是永久性的差异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将未来某段时间的盈余放到当期进行披露,但是在未来不能达到盈余标准时就会产生盈余差异,影响了企业的收益。
3.3市场机制不健全
上司公司在盈余管理中还有来自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是由于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对于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以及股票的发行条件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比如在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规定中要求必须要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具有上市的资格,并且上市之后进行股票的发行时如果三年内连续亏损将取消上市的资格。这样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导致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想要维持公司的上市资格会通过盈余管理对公司的财务进行一定地调整来达到市场对上市公司上市的要求。
4股权激励下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由于在上市公司中管理层在不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管理层出现盈余管理的行为。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应当完善管理层的激励机制,通过健全的激励机制促使管理层提高业绩能力。以完善的股权激励的方式进行管理层的激励。解决管理层与公司所有者在委托关系中存在的利益矛盾。使得管理层能以股权持有的方式对公司进行经营,能够与公司所有者具有相同的利益发展目标,以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在股权激励机制下不应当过分地强调以业绩的指标作为股权的激励方式,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成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应当全方面地考量,将企业在盈余中的各方面指标收入到股权激励机制中,更好地促进上司公司股东们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更好地保证上市公司的长期有效发展。
4.2完善会计制度及准则
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出现的盈余管理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具有一定相关性。所以导致管理层会利用不完善的会计制度进行盈余管理,展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为了减少盈余管理行为首先应当针对会计制度中出现的这些不完善因素进行改进,并尽快地颁布新的会计准则,完善上市公司中不规范的会计行为。通过明确的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进行有效地约束,并且在新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中要保证准则中的科学性,通过明确的定义保证准则的可实施性,避免多种理解造成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
4.3健全市场机制
在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中主要受到来自经济市场制度中的诱导因素,使得管理层出现盈余管理的行为。所以为了避免外在环境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诱导,应当健全市场的管理机制。改变股票发行与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在市场机制下,股票发行与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是引发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市场制度中可以改变对上市公司的上市条件,不单纯以盈利作为上市的主要指标。可以通过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评价以及公司的资质等方面进行上市条件的要求,避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上市公司中管理层出现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获取。而长期的公司运营下呈现出的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市场制度的不合理等因素诱导了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只有更好地通过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规范管理层在上市公司中的行为,才能使得公司利益实现最大化,才能更好地促使上市公司长期有效地稳定发展,尽可能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余倩.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2):78-79.
[2]赵晶,乔艳肖.股权激励机制对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7,(3):76-78.
作者:张静 单位: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