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盈余管理成因与规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盈余管理涉及到与企业相关联的多方利益,长久以来,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增加企业融资能力,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对于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也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正确估判,侵害后者的经济利益,如不加以规范和限制,还极有可能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埋下隐患。就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而言,现况不容乐观,不良操纵行为时有发生。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立足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盈余管理的规范措施。
关键词:盈余管理;形成原因;规范措施
一、盈余管理概述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定义、意义等,目前学术界看法不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比国内要早一些,但至今尚未形成一致性的意见,甚至有的观点还将盈余管理认作是欺诈行为。尽管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但总的来说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那便是:“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对自身利益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追求行为。”而且其利益的表现形式也是复杂多样的,比如,其利益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企业高管报酬的增加和职位的晋升,也可以是企业股价的升值和税收的节省等等。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企业管理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我国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由于资本市场的日渐活跃,企业对于盈余管理的应用也日渐增多起来,且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企业不同的复杂性。目前,国内业界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由于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诸多因素之中,盈余管理是最为至关重要的一项,而会计信息又反映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其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人对企业进行优劣区分,促进社会资金的良性活动,而经过粉饰的会计信息则会误导投资人对企业的估判,给社会资金的良性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盈余管理规范与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等闲视之。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成因
(一)会计政策法规的不健全
从政策层面讲,在拟定会计准则的时候,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总会留有一些可选择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应用宽容度。企业会计人员据此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会计政策,所以,这也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因为会计准则的拟定并非是单纯技术性的,其中还要兼顾企业与债权人、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博弈,还需要对各关联方利益进行整合。并且,从时间层面讲,会计政策的制定总要迟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新的会计政策没有出台时,企业当然要做出对自身有益的盈余管理。
(二)审计监管的不到位
我国企业当前的审计监管情况大致如下:就企业内部而言,大型企业的监管机构、监管系统虽然在形式上已经落实到位,但是在实际上审计部门需听命于上级领导的安排,监督管理的职责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中小企业的所谓监管机构、监管体系则是残缺不全,自说自话,更遑论监督管理职责的发挥;而就企业外部而言,企业管理当局通常是由自己联络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相关审计工作,这样就容易诱发企业管理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利益勾连,进而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同时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能够完成盈余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不对称情形既有时间上的也有内容上的。由于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企业管理当局直接掌管着企业的运作情况,控制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因而能够全面掌握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地方主政部门等,由于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需要靠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因而在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掌握方面与企业管理当局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很显然,企业管理当局并不愿对自己所拥有各种信息完整、及时的披露给信息使用者,因为这样做对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是非常有利的。
(四)降低政治成本的需要
所谓政治成本,指的是“当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时,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就越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当企业财务报告显示的盈利水平较高时,就很容易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注意力,政府部门也会由此从税收方面对企业施行更为严格的管制,这就使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政治成本大增。所以,企业为了避免政治成本的发生或者是尽量降低政治成本的影响,通常也会借助盈余管理来粉饰真实的财务报告。
(五)企业高管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当局高层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薪资收入、职位晋升、工作业绩等等都与企业盈余管理密不可分,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没有一种信息指标能够充分完整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就极有可能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来侵占投资人、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信息使用者对此却难以知情,所以说,企业当局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有理由助推盈余管理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
三、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措施
(一)推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
一方面,会计事项处理是由会计人员作出的职业判断,即便是对于同一会计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所选择处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并且,企业当局处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或明示、或暗示会计人员选择某种会计处理方法,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方面来减少会计方法的可选择范围,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会催生出很多新的会计业务,这就使原有的会计核算会出现与现实会计业务不适应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加快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
(二)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内部的各种信息并没有完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因此,这就为企业当局的“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说,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控打开了方便之门。所以,为了能够准确有效的监管企业当局的经济活动情况,就必须要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三)加强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还相当落后,还缺乏专业化的水准。一般来说,我国企业经理人的任命、考核等都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的,因而企业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通常是脱节的,这就使得企业经理人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不惜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掩饰企业真实的经济数据,所以,加强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对避免企业当局过度使用盈余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四)强化审计监督功效
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虽不能发现所有的会计舞弊行为,却能找出企业当局经济活动中的重大错弊,降低虚假会计信息的几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因此,强化审计监督的功效,加强审计的独立性,可以有效防止盈余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滥用。
(五)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的职业觉悟和思想认识在企业当局实施盈余管理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可以从根本上阻止企业当局实施不当盈余管理的意识驱动,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正性。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自喻,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许波.企业盈余管理:一种基于中国国情的分析[J].财会月刊,2004(4B).
[2]刘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经济管理,2001(23).
作者:张健 单位: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