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盈余管理动机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热议的话题,面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方面的压力,诸多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盈余管理活动。但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动机的强烈程度以及所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会有所不同。分析了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突出了企业在动态发展过程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异,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识别企业盈余管理活动。
关键词:成长期;衰退期;盈余管理动机;手段
1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的阶段特征
1.1成长期企业的特征
产销量扩大,规模扩张明显。经历了初创期以后,企业的业务生态渐入佳境,与供应商、分销商等的关系较为稳定,维持了一定规模的顾客并不断吸引潜购买者。企业在成长期会表现出发展上的高速度,随着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带来利润的不断积累。除维持现有业务规模外,企业还可能寻找投资机会,涉猎不同领域,实现规模扩张。资金需求量大,注重发挥杠杆作用。虽然企业在成长期实现了产销量的大规模增加,带来了利润的不断增加,但企业的获利还需要投入到企业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扩张之中,加之来自竞争者的压力或者成本的约束等原因还会限制企业的获利空间。另一方面,企业还可能会有进行多元投资的计划,这都使得企业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基于此,企业倾向于进行举债经营,注重发挥杠杆作用,以此来满足资金需求。追求企业的长远利益。由于成长期的企业仍处于企业发展的较早阶段,经营风险有所降低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且财务风险不断上升,企业除了关注自身业绩水平以外,还会注重企业声誉、市场情绪等外部环境因素,目的是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1.2衰退期企业的特征
销售降幅明显,盈利能力较差。企业一旦步入衰退期,销售量减少带来销售收入的减少,但是成本费用水平却仍然处正在较高水平,这会导致企业的利润出现负数。处在衰退期的企业已经告别了销售激增、利润飞涨的黄金时期,不得不面对盈利能力较差的现实。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财务风险较高。由于衰退期的企业获利能力比较差,这不仅使得其在内部的积累很少,还会导致外部的投资者因不看好企业发展而丧失融资机会。同时企业在衰退期的还款能力有限,使得应付账款付账期较长。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由于市场变化、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等内外在环境的原因,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已经无法实现产销量水平的不断扩张和利润的不但积累。企业追求的仅仅是维持其生存,拖延退出市场的时间,故而追求的是短期的利益目标。
2成长期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2.1债务契约的订立
从债务契约的视角来看,成长期企业在实现规模扩张与扩展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因而有了债务契约的存在。而成长期企业经营业绩、发展态势所呈现出的良好表现也为企业获得外部借款提供了可能性。从债务契约的期限长短来看,由于银行通常都要在考量企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效益预期良好与否之后才会决定是否对企业发放长期贷款,故而长期债务契约对企业而言并不会构成较强的外在压力。相反,短期的债务契约就很有可能促使企业产生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债权债务双方在订立债务契约时,债权人出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会在债务契约中加入限制性条款。而正是由于债务契约的这种约束性,使得企业在预期无法达到债务契约的要求时会产生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动机。成长期企业仍归属于企业发展的较早阶段,经营中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内外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一旦企业预期无法实现债权人的要求,就会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活动。成长期企业面对短期债务契约的要求,存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2吸引潜在投资者的需要
如前所述,成长期企业产销量显著增长、利润显著增加,在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投资机会。一方面企业需要维持和扩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投资机会,这都要求企业拥有强大的现金流和资金支持。而为了拓展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企业就会在市场上尽可能表现出其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强大的盈利能力以引起潜在投资者的关注。但是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尚未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尚未形成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资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还要面临来自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投资者在选择形形色色的投资对象时,往往会较多参考企业的业绩表现与持续发展能力以评估未来收益情况,所以在与竞争对手争夺资本支持时,企业的业绩表现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向企业注入资金,企业就会有意识地体现出令投资者满意的业绩,盈余管理的动机因而凸显。
2.3衰退期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2.3.1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企业进入衰退期以后,销售量会明显减少,库存积压会比较严重,成本费用水平却仍然会比较高,这就使得企业的利润很可能会出现亏损。而对于上市企业而言,一旦其利润出现负数就要面临被“ST”以及退市的风险,这意味着这样的公司将会损失因上市所带来的重要资源。众所周知,上市是诸多企业获得大规模融资的极佳途径,任何已经成功上市的企业都会想要牢牢占据资本市场的宝贵资源,努力维持其上市资格。然而基于企业业绩下滑、利润亏损的现实,管理层就可能会选择通过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来影响收益趋势,以此延缓其退出市场的时间。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资本市场中的有些企业会进入“亏损—微利”的循环圈了。可见,对于已经进入衰退期的上市企业而言,来自资本市场的避免退市的压力会激发起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
2.3.2管理层自利的考量
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相比,步入衰退期以后的企业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导致的委托问题要明显严重得多了。这是因为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其个人的利益,即其所获得的酬劳才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而管理层是否能够实现所期望的报酬水平则取决于其是否满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所有者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体现企业盈利能力好坏的诸如净利润等的财务指标,就成为了衡量企业管理层业绩良好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即使企业已经进入了衰退期,但是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却仍然不会改变。当公司的管理层预期已无法满足所有者的要求,进而会影响到自己的报酬所得时,就具有了基于自身薪酬考量下的盈余管理动机。
2.4两阶段所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
2.4.1成长期企业盈余管理方式分析
尽管成长期企业可能因为存在来自债务契约方面和为吸引更多投资者方面的盈余管理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活动,但总的来说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不会太高。这是因为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发展势头较好,自身获利能力趋于良好,实际上也具备满足债权人要求和吸引潜在投资者的可能。在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的情况下,成长期企业面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方式的选择时,会倾向于进行应计盈余管理活动,且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不会太高。但如果是出于避免盈余管理行为被发现的目的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则更可能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与真实盈余管理相比,应计盈余管理只会改变会计盈余在各个期间的分布而不会影响到会计盈余的总额和现金流量,而真实盈余管理不仅会改变各个期间的会计盈余的分布情况,还会影响到会计盈余的总额和现金流量。这意味着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经营的冲击要小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但是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较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言却更易被发现,而一旦被发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成长期企业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培育和加强核心竞争力,在进行业务扩展的同时也会注重企业声誉等的维护,关注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如果在此阶段企业被识别出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将极大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况且,由于成长期企业仍然处于企业发展的较早阶段,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本身就比较有限,所以一旦管理层预期达不到有关方面的要求时,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会较大。
2.4.2衰退期企业盈余管理方式分析
与成长期企业相比,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已经处在企业发展的末端,业绩水平趋于不断下滑。其主要的目的仅仅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延缓企业消亡的时间,保住上市的资格。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一方面因委托问题的存在使得其薪酬和企业的业绩表现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处在衰退期的企业却又陷入亏损的困境。加之企业一旦因亏损被“带帽”甚至退市,对经理人员而言更是会影响到其自身的利益,所以衰退期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会比较强烈。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衰退期企业既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又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比较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我们不难发现应计盈余管理成本更低。所以公司管理层首先会尽可能采取多计收益、少计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此延迟当下的账面亏损。而由于衰退期企业几乎已无起死回生的可能,所以凡是有助于逃避退市风险、保住上市资格的方式,企业都有可能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虽然会对企业未来的业绩产生负面的影响,但由于衰退期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再是企业的长远利益而是短期获利,所以衰退期企业同样也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
3结语
通过比较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我们会发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虽然存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但是在该阶段企业进行较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的机会成本较高,故而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要小于衰退期的企业。处在衰退期的企业面对财务困境,追求的是短期利益而无长远利益可言,因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加强烈,会同时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且盈余管理的程度会比较高。这为投资者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发展阶段角度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刘爱民.成长期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9):86-87.
[2]李彬.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研究[J].经济师,2010,(02):246-247.
[3]王敏.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5,(03):60-63+82.
[4]朱朝晖,丛丽莉.基于保盈动机的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1,(12):27-29.
作者:魏梦妍 单位: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