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表现及治理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盈余管理表现及治理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盈余管理表现及治理对策

摘要:围绕盈余管理详细地描述了当代企业在会计制度下盈余管理的表现治理对策,指出了企业当局面对利益和不违背会计准则和道德的前提下作出有关盈余管理合理性的决策,作出合法的交易,但这种交易可以理解是一种虚拟构造的不正式的交易,对外部的会计使用者或许是不真实的但对内部却是真实的从而使得企业的利益最优化,通过从盈余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国内国外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来看,体现了当下企业对盈余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有对它的合理化效益化的利用。阐述了我国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表现;治理对策

一、盈余管理综述

(一)研究盈余管理的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难以想象的的变化。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一步的推动了大、中小企业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的走向完善、合理化,效益的最大化。当然盈余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小型、民营企业大多也成为了市场上的主要角色,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一些问题也跟着频繁的出现,特别是盈余管理的问题,理所当然的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企业如果真的不顾大环境下经济政策的约束,任意构造经济数据伪装成合法的盈余管理模式,那么企业的会计数据就会失真,也会影响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最后会扰乱市场经济。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出现盈余管理问题的严重性,因而才会出台一系列会计领域下的经济政策。

(二)研究盈余管理的目的

当代世界日新月异,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的竞争激烈,适者生存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大到国家,企业,小到个人继续奋力向前的动力、座右铭。在竞争激烈环境下,民营企业该如何生存,该如何一步步的稳定起来,我想这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须考虑的。有些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科学合理的完善企业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打造自身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实力来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而有些企业却采用了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操纵会计行为,虚假的会计数据蒙蔽同行扰乱市场。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盈余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却忽略了它的消极作用。如何规避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发展他的积极作用已成为企业决策者,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研究盈余管理的意义

首先,盈余管理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原有的制度过时,进一步打击了会计数据失真的现象。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更加推动领导者,财务分析者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有利于给决策者决策时做出一个合理的预算避免更大的风险。研究盈余管理为企业的决策者打开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即看到了风险又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减少带来的损失,这就是对盈余管理的正确把握带来的好处。再次,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在合法的基础上,扩大了企业股东的利益,从而加强了内部管理人员的向心力,盈余管理的利益有些复杂,理论上是与公众利益相矛盾的,但是通过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避免了道德上法律上出现重大失误。最后,有利于企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当然盈余管理有它自身的缺陷,所以对它的管理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私人利益的约束,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二、会计政策下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及存在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大家对于盈余管理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认识,站在狭义的角度上思考,盈余管理就是实现企业所有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内部资金的管控,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对数据的最大化利用,虽然数据不能更改,资金不能随意挪用调动,但可以对外部人员以及企业进行一定的模糊,从而扩大本公司的业务,实现企业所有者的最大收益。站在法律的边缘上加强了企业内部人员的利益,最大化的使企业所有者获取更大的报酬。广义下的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有目地控制对外财务的报告过程,从而达到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办法。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旨在误导外部人员对本公司的判断还有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总的来说,盈余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利用会计手段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对会计政策下财务报表编制的虚拟化,对外界的模糊站在合理与不合理的边缘上实行最优利益。

(二)盈余管理的表现

盈余管理的出现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最近几年会计数据频繁的出现失真的现象,各级部门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财务数据失真,假账几乎做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引起了学者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纷纷投入时间、精力、财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他们普遍的认为我国的盈余管理存在过度的行为,弊大于利,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出现的弊端进行有效的抑制,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例如,曹婷(2007)在他的一书《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使用者对本企业业绩的理解和评价,又或者是为了影响那些基于会计契约做出重大决策结果的企业给出一些误导性的提示,从而让本企业处于优势位置。在编制财务报告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时提供给其他会计使用者可能是一份构造的不真实的交易,但对于内部存在的报表和报告仅供内部人员可看的又是真实存在的数据。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也是体现盈余管理的过程。并在分析盈余管理一般定义的基础上,根据收益观和信息观,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实际减少或者增加收益,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会计盈余影响的数据其实是会计报告上的数据并不是企业的实际盈余。盈余管理也必然会牵扯一些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息作用问题,他们的动机是误导“利益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后果”其表现形式是会计数据三是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者,四是盈余管理的客体是公认的会计方法、会计原则和会计估计,五是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私人利益。上海财经大学顾兆峰(2003)在《论盈余管理》一文中提过,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的手段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表现。盈余管理虽然降低了财务报告中的可靠性,但是要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的影响却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西安的陈建岐在他的书中提到,盈余管理的表现是当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选择使其自身效益的一种行为,[21]盈余管理也并不是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一种故意的商业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两者的性质不同。也正因为这样,盈余管理在当代企业下表现出旺盛的活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公司的财务经理们掌握的一项基本发展技能。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理论界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与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重要研究领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从而有助于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界跟随着经济的膨胀也迅速发展。但大多数从会计的角度进行考虑,尚没有从计量方法给出一些评述。国外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是利润分离法,也就是回归模型把利润分离为非操纵应计利润与操纵应计利润,并且用操纵应计利润来估计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所谓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直接形成现金流入或流出,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那些收入或者费用。

(三)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私人企业的发展壮大,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也日益频繁起来。各股东之间的问题,内部账务出现的亏空。由于各利益主体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股东之间可能会暗藏心思,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法律的边缘挪用资金,利用盈余管理出现的漏洞对财务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改,也因为自身是小企业,小规模企业国家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管束也会相对较松一点,有些公司也会因这样的挈机逃避税务,财务报表的数据误差太大,对外公布的信息也时而有之。

三、盈余管理治理对策建议

(一)完善落实相关政策

首先,根据频频出现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做了一些探讨也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虽有政策的体现在规章制度的明文公告中,但真正能够按照规章政策办事的具体事宜少之又少。对此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着重体现在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方面。要落实相关政策首先就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这样才能使政策有条不紊的落实下去。公司治理结构是支配公司所有利益群体,比如,股东,债权人,管理层等之间关系的一套由上而下的层层连接的利益群体,通过对权力的分配,权力的制约和信息披露等机制,能对管理层起到一些压力,让高层领导人释放一些企业信息,达到企业信息均衡分布,形成抑制盈余管理内部约束机制,从而对盈余管理出现的错误现象起到一定的抵制。其次,需要更进一步的增加会计准则制度制定过程中的公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几乎从准则立项开始,就大范围的向公众利益集团争取意见,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并且积极倡导全民发表自己的观点,召开听证会,对征求意见稿的的建议及时做出了反馈,及时反映对意见稿的进展情况,一直到准则最后公布,整个过程都处于摄像机的监控之下,使该项政策最后的落实完全处于民意,大家都能欣然接受。再次,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注册会计师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注册会计师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财务数据中会计信息的造假。我国企业出现的盈余管理地盛行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注册会计师在外部审计监督不太给力,使得盈余管理范围人为地扩大化,甚至后来会计造假和违规操纵也被混入盈余管理,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力度将盈余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改善公司外部环境

从内部来说,以上对监管政策的落实也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也离不开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制度和社会的有利影响。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我国的《公司法》与《财务法》、《证券法》,应该在保护各大企业的利益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走向小企业股东的利益,完善相关法律,考虑到现实的社会中占大比例的依旧是中小企业。我国的证监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内部人员的权利,提高中小股东的利益,借助于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事件的出现。其次要培育经理人市场。根据国外的理念,经理人市场西方公司约束“内部人控制”较好的外部治理机制,我们可以很好的借鉴其成功的治理经验。经理人市场是以人力资源为交易对象,用以披露经理人声誉的市场。其对公司高管行为具有严格的制约作用,公司的高管行为也就代表着公司的声誉,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时刻谨慎,时刻注意。当因为经理人而经营出现问题时,导致公司遭受损失时,经理人市场就会披露出去。该经理人的声誉也会就此变得不好,他的未来发展前途也将会变得坎坷。所以,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公司高层管理人会时刻谨慎经营公司,通过提高公司经营业绩来维护公司形象来维护自身声誉。

(三)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的内部监控

在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完善中,对公允价值基础的广泛运用,需要尽快在资产评估市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资产评估法律体系,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的内部监控。公允价值的计量能够很好的成为盈余管理操控的工具,问题并不在于公允价值计量本身,而在于公司内部的结构以及决策体系是否完备,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内部管理结构,保证公允价值的确认和变更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决议,也是一项必要的措施。

四、结论

本文立足于现实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某些管理人员为了各自的利益随意的操纵盈余管理,从而一步步的将企业的问题扩大化,即危机了企业也扰乱了市场。为此许多学者对该问题引起了重视,本人结合当代的会计政策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盈余管理做了一些探讨,也正因为现实生活中小型企业占有多数,出现的问题,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盈余管理的问题,本文做了系统的论述,以及后文从法律、工作人员的素质、道德水平、科学的经营方法、内部的监控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给一些企业由于由于盈余管理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蔡宁.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5(05):20-27+94.

[2]孙光国,刘爽,赵健宇.大股东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05):75-84.

[3]曹婷.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现代企业,2014(1).

[4]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邵娟.利润管理、盈余管理与收益平滑辨析[J].财会月刊(会计),2013(4).

[6]葛家澎.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作者:赵博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