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实证领域,本文将通过梳理几十年以来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独立董事;盈余管理;独立性
20世纪中期,独立董事制度开始在美国出现,其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公司治理缺陷问题。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由于股权分散产生的委托问题以及股权集中导致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事件屡见不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引入了独立于公司内部的外部董事,降低了内部人控制问题。而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股份所有制和有限责任制为代表的现代公司制度才开始建立,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我国公司治理存在巨大的问题,因此独立董事制度也开始进入我国资本市场。2001年8月,随着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①,这也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引入我国资本市场。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独立董事的地位。如今独立董事引入我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投资者关于独立董事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并不满意,所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到底如何,过往的评价褒贬不一,学者们在此也做了很多研究,现有文献大都从盈余管理视角探讨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本文将通过独立董事制度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薪酬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声誉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专业背景与盈余管理,独立董事制度与盈余管理等几个维度对文献进行分类梳理。董事会被认为是现代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由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组成,内部董事负责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营,执行企业事务,因此又被称为执行董事,而外部董事一般不参与公司的内部运营,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因此又被称为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就属于非执行董事。因为独立董事不参与公司运营,独立于公司管理层,所以能够起到监督管理者的作用。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独立董事的存在能够有效缓解公司治理问题,提高企业的盈余信息质量。如Fama和Jensen(1983)认为在董事会中引入外部董事能够增加管理层控制董事会的难度,能够降低经营者剥夺所有者财富,将资源占为己有的现象。Beasley(1996)通过选取1980-1991年75家发生过财务欺诈与没有发生财务问题的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越高,发生财务欺诈的可能越低。De-chow(1996)发现如果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比较大,则更容易发生盈余操纵,提高外部董事的比例能够有效降低盈余操纵的可能。但是关于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学者们存在不一致的意见,很多学者认为独立董事大部分只是充当“花瓶”角色,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基本无法实现其原本的功能,如Park&Shin(2004)以1991—1997年间加拿大5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董事会结构和盈余质量进行研究发现,普通的独立董事并不会对董事会产生重要影响,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与盈余信息质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谢国强(2005)通过对2001—2003年间设立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在设立独立董事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设立独立董事并不能有效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王兵(2008)年的研究也表明独立董事的存在并不能提高盈余信息质量。我国学者胡奕明、唐松莲(2008);潘新宇等(2009)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
一、独立董事薪酬与盈余管理
关于是否需要向独立董事支付薪酬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认为需要支付的学者表示,独立董事本身已经是社会知名人士,没有人会愿意担任只承担风险、没有任何实际报酬的职务,认为不能支付的学者表示,独立董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独立性,其不能与上市公司存在经济利益纠葛,一旦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领取报酬,会破坏其独立性。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需要向独立董事支付薪酬。在我国担任独立董事也是需要支付一定报酬的。中国证监会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该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除上述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该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但是证监会并没有对支付薪酬的数目进行明确规定,在国外,也很少会对独立董事的薪酬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独立董事之间的报酬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学者们对于这种不同薪酬独立董事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监督效力差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学者认为提高薪酬能够提高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Hermalin与Weisbach(1998)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也是经济人,即使他们能够从主业上获取丰厚的报酬,但是他们也需要上市公司给予一定的薪酬激励,让他们更有效率地履行其职能。董宝根(2016)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提高独立董事薪酬来提高企业的盈余信息质量,对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的适当薪酬刺激,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过高的薪酬会让独立董事失去其独立性,转向与管理层合谋;胡奕明,唐松莲(2008)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薪酬与盈余信息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张炳才,孔庆景(2011)认为,独立董事的薪酬越高,越容易激起独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司决策事物当中,会更努力地履行其监督行为。石宗辉,徐凯等(2014)利用2007-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独立董事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独董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正相关,那些领取高额报酬的独立董事更有可能与管理层合谋,但是高管薪酬只于正向盈余管理存在这种相关关系,与负向盈余管理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江锋(2012)以2007-2009已上市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独立董事薪酬支付与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薪酬与盈余管理与关联方交易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这说明独立董事很有可能被“高薪”收买了,失去了其独立性。
二、独立董事声誉与盈余管理
独立董事在担任此职务之前,一般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名望,其担任独立董事不仅仅只是为了薪酬,更多的是想要通过在履行相关事务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及在努力工作过程中所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所以独立董事相比薪酬激励,更看重其“声誉”,而独立董事声誉就像是一种信号,会反映独立董事在任期内的所有表现,独立董事在凭借其专业能力做出独立的判断的同时,有动机维护其良好的市场声誉。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声誉越高的独董,其有动机也有能力保持其独立性,能更好地履行其监督职能。Gilson(1990),Jarford(2003)通过对美国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声誉会影响其以后在其他企业担任独立董事的机会,所以独立董事为了维持其高声誉,会努力尽到其监督义务。Fich和Shivdasani(2007)发现当公司出现财务舞弊时,其独立董事在其他企业兼任的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而发生财务舞弊现象越严重,则独立董事承担的责任越大,其兼任处境越困难。郑路航(2011)通过对2006-2007年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声誉会对财务报表舞弊产生影响。宁宁(2014)通过对2010-2012年我国上市制造企业独立董事的声誉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声誉与应计盈余与真实盈余之间都存在负相关关系,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活动,并且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其声誉机制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可以看出,学界基本认可独立董事声誉在抑制盈余信息质量中的积极作用,但是在选取不同变量时,可能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关于独立董事声誉的度量,使用最广泛的是独立董事兼任独董的公司数量,关于此变量的使用,存在诸多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如果独立董事表现良好,拥有更高的声誉,被其他企业雇佣的可能性自然越高,其兼任的数量应该是越高的;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证监会对独立董事兼任独董的数量进行了上限规定,所以兼任公司数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声誉高低,除此之外,独立董事兼任的公司数目过多,会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监督,根本无法好好履行其监督职能,长期如此反而不利于维护其声誉。所以说不同学者对于声誉的不同理解可能就会带来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近年来,有些学者使用独董主业工作单位的声誉作为其声誉的变量,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对于数据要求较高,而且整理起来很复杂,因此也较少被采用。
三、独立董事专业背景与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独立董事的背景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根据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背景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由于独立董事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大股东和管理者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而独立董事要想能够履行监督职能。其必须具备监察的能力,现在公司业务中,大量涉及财务知识,尤其是盈余操纵活动中,对于财务理论知识的要求更高,因此,我国证监会也强制要求独立董事团队中至少需要具备一名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或者注册会计师职称的专业人士,这也突出了财务型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独特地位。大量学者认为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因为其自身专业能力,更有可能发现报表中的问题,从而提出修改意见,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Bedard等(2004)的研究发现财务型独立董事在抑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当审计委员会是由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外部人士担任时,公司往往具有更好的会计信息质量与更低的应计额高估。Ab-bott(2004)发现在审计委员会中,具有会计专业背景人士越多,越能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王兵(2007)对我国财务型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务型独立董事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王京京(2014)利用在2003-2012在主板上市交易的公司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务型独立董事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但是只有非学校背景的财务独董才具备该抑制作用,具有学校背景的财务独董与盈余管理之间并没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也有学者的研据显示,财务型独董与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如姚昕(2009)以2008年已上市交易的家电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独立董事是否具备财务知识与盈余信息质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毛志宏(2006)的研究同样表面独立董事具备哪种知识结构对于盈余管理方面没有任何影响。
作者:张紫超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