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音乐营销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民族音乐营销的现状及意义
1、民族音乐营销的现状
(1)民族音乐自身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产业化的影响
一方面,民族音乐营销的发展受到民族音乐自身发展背景的根本性影响。当前,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受到了大众音乐市场的严重冷落。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加上民族音乐在发掘创新上的不足,以及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缺失,很多年轻一代已经不知道民族音乐为何物,完全沉迷于流行元素之中,言必周星驰,眼中唯有“超级女生”,这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情感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民族音乐自身在创作与发展也遇到很多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一是很多民族民间音乐缺少发掘与整理,处于极其原始的存在状态,存在在一些老一辈人的头脑中,缺乏继承人,濒临灭绝的边缘;二是另外一些传统经典的民族音乐占据着少数年龄较大的人群,如戏剧等,这部分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三是一些民族音乐经过了改编,与其它民族音乐形式、乐器等结合,产生了一些新的带有流行味道的音乐,严格来说这样的音乐不是民族音乐,而是流行音乐借鉴了民族元素。这些问题对民族音乐的发展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也使得民族音乐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在民族音乐在市场发展中面临被冷落的同时,在一些非商业化的演出中,民族音乐反而引起重视,很多大型的国家级演出如奥运会、世博会等都以把民族元素作为演出的重点,而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赢得了国际听众的一致好评。这也告诉我们:民族音乐是有消费者的,民族音乐在市场中的发展还是具有极大潜力的,问题是我们缺乏正确的对待民族音乐的积极态度与正确方法。
(2)民族音乐在几大音乐市场中的总体表现
当前,音乐的营销市场主要音像制品市场、音乐商业演出市场、数字音乐市场几种形式。下面将结合当前民族音乐发展及音乐市场发展的现状,谈谈在这几种形式中,民族音乐市场的大概情况:音像制品行业。音像制品行业对于今天来讲,是一个传统的音乐营销市场。随着音乐演出市场的日益红火、电视机的普及、数字音乐狂潮的来势汹汹,使得传统唱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是民族音乐的很多内容当前仍然在这个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这与民族音乐的消费者的欣赏习惯有关,很多老一代的消费者更习惯于接受这种较老传统的形式。音乐商业演出行业。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演出。民族音乐在国内市场的演出,主要是民乐团的演出。消费群往往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这种演出非商业性的居多,在商业性演出中占据的份额较少,票房较差,门庭冷落。另一方面是在国际市场演出。如中国对外交流演出公司、中演文化娱乐公司,他们和经办中国表演艺术团、组和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这些演出行业定位准确,在针对国际市场挖掘利润空间的同时,旨在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节目质量筛选精于国内演出市场。一种是访问演出,是非商业性的;另一类是商业演出,如“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与美国的演出。这些演出比起国内的民族音乐市场,反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引得了国际认可。数字音乐市场。数字音乐市场产品极其丰富、复制性强;消费者选择自主、消费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多元化;发行成本低廉、销售方式高效快捷、商业反馈机制快。目前我们的民族音乐在这个新兴的数字音乐市场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立足之处,这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将会造成更大伤害。
2、民族音乐营销的意义
民族音乐的营销,不仅仅是对于我们民族音乐本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的音乐市场的健全,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抵制不良文化以及肤浅的文化形态对人的影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我们在国际中的地位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音乐失去了市场,就以为着失去了听众。听众是音乐的生命线,没有听众的音乐一定会消失掉。营销是音乐与大众文化结合的一个契机,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经过对民族音乐发展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乐并不是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中,一直漠视市场的需求,民族音乐即不知道年轻一代需要什么,也没有对民族音乐的消费者进行细分,更没有去发掘一些潜在的消费者。民族音乐行业直面市场要求,研究营销的策略,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文化市场面临着非常消极的一面,腐朽落后文化不断侵蚀我们的文化市场,侵蚀年轻一代的心灵。过分火热的流行元素使得文化缺乏深度,色情暴力文化充斥文化市场,变态的审丑文化变态地泛滥。这一切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极其不利。通过加强营销的方式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能够用富有个性的、民族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占领我们文化的阵地,弘扬民族精神。
(3)对于提高我们的国际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十二乐坊在日本及美国的成功说明,我们的民族音乐中有很多受到国外消费者欢迎的元素,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对国外的消费者的吸引力越强。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营销,将对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二、民族音乐营销存在的问题
1、民族音乐的营销观念不强
(1)民族音乐市场意识不强,缺乏创新。
民族音乐市场现状堪忧,其原因除了来自流行音乐的冲击之外,民族音乐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过年的计划经济背景下,民族音乐都是以官方形式存在,参与的大都是一些非商业的演出,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仍然靠政府给养,不仅民族音乐的经济背景日益堪忧,而且民族音乐将逐步失去自己的市场。现在,民族音乐无论在作品上还是演出的形式上,都缺乏吸引力。演出的音乐节奏、配器过于陈旧,演员都是一个面孔、一种腔调,也多少影响了受众的兴趣。其实民族音乐来自民间,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五十年代出现的一批民歌演唱家:山西的郭兰英、河北的于淑珍、云南的黄虹,乃至胡松华、郭颂等风格各异,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深受人民的喜爱。现在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对传统的民族唱法无疑是一个发展,但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就显得单一,好象每个民族唱法的歌手都是一个版本,没有个性。
(1)民族音乐缺乏自信。
在流行音乐的火爆下,我们的民族音乐工作者潜意识里面缺乏一种自信心,经济上的窘迫、演出中的冷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工作者觉得民族音乐在走向末路。有一种现象,一提起我们民族的、传统的,似乎就代表着落后的,说起外国的东西就是现代的、进步的。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听到的很多流行音乐本来就是国外的传统音乐,如:人们听到广东音乐,就说这是传统的音乐;听到爵士乐会说,这是现代的音乐。其实,爵士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你能说它是现代音乐吗?还有像摇摆舞、波尔卡的节奏都是欧洲流行了几百年的节奏,既是古典的也是民间的。
2、民族音乐生存环境恶劣
民族音乐的生存环境差,主要表现在:演员穷,很多演出团体效益很差,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民乐团体,很少有演出,经费又不足,与一些流行的演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众少而且老,现在年轻一代基本上没有人听京剧等,能听民族唱法音乐的人也都是70后以前的居多,80以后的基本没有;民族音乐作品缺乏吸引力,现在在商业市场中出现的满足音乐作品都是一些听了万遍的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作品出来,即使有的一些作品质量也不高,顾不上思考作品推敲技巧,排练仓促且简陋,创作枯竭,没法保证精品质量,有的基本上就不叫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没有形成音乐营销环境,在全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机制,来营造规范和维持民族音乐的生存问题,从城市到农村,为了听周杰伦的演唱会可能人数极多,但是却极少有人愿意为听民族音乐而买单。
3、民族音乐受到消费者严重冷落
民族音乐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大众知晓的明星了,这对民族音乐来讲绝对是个不好的消息。民族音乐的唱片滞销、民族音乐的商业演出连票都难卖、民族音乐在数字市场竟然没有立足之处,在农村的县级剧团,民族音乐的基层工作者面临着令人震惊的困境,很多人是靠替农民婚丧嫁娶演出在过活,音乐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特别是近些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与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相比,民族音乐的市场低迷得多。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众多通俗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贴近民众、带有较强的时代感,越来越得到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因此也赢得了市场。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4、民族音乐缺乏营销团队
纵观当前的流行音乐发展,可以说到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境地。大量的选秀节目让人目不暇接,这些节目带来的极高的经济回报,进而刺激了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明星与粉丝相互呼应,让很多韩国的音乐人也禁不住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市场充满了兴趣。大量的经济团队、唱片公司把流行音乐作为自己唯一的经营对象。很多企业积极投身到其中,把产品的品牌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有品牌效应如OPPO音乐手机等。流行音乐从制作、演唱、炒作等已经形成了控制不住的高效机器。但是纵观民族音乐,这些好像都与其无关。究其背后,没有明星、没有庞大的经纪人团队、没有企业愿意把自己的品牌与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宣传,在市场上没有民族音乐的选秀节目,没有遍布全国的大众化比赛项目。这些反映了:民族音乐的现状不乐观,没有听众、没有市场,民族音乐艺术很难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5、民族音乐的市场发掘不到位
我们纵观民族音乐的踪迹可以发现现在主要在这样几个地方能见的民族音乐的踪迹:一个是非商业化的演出,如2008年奥运会演出,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在政府性质的演出中、一些国际演出中;一个是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在一些旅游节目中,在农村的地方戏演出中如二人转等。严格来讲,我们的民族音乐市场是没有发掘到位的。一是缺乏市场开发的意识,不了解市场,缺乏对市场的具体详实的调查研究,一些专业民族音乐工作者长期脱离民间实际,专门去研究学院派风格的民乐,但是民间音乐已经在发展,这些他们不理解;二是缺乏市场营销发掘的团队人员,从创作、到演出等都没有专门专业的人员去操作,民族音乐的发展成为音乐家组织演出的境地;三是对市场没有细分,不同年龄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农村与城市在对民族音乐的需求上有什么不同?产品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不同?这些都缺乏细分。民族音乐成为了一个没有市场经营经验的音乐,也就失去了基本的运作资本。
6、民族音乐的营销形式单调
当前,民族音乐的传播主要靠音乐会形式、音像资料形式以及民间表演为主,其它的如非商业性演出、国际演出占据的市场空间并不多。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民族音乐的市场营销手段还是比较单一的。我们纵观现在流行的音乐营销形式,这里面民族音乐在其中的份额很小。如:大型企业赞助的大型音乐活动,基本上没有民族音乐的影子;大型的选秀活动,大众化的赛事,也基本上见不得民族音乐的影子;东北赵本山演出团队的二人转是长项,但是在他们的演出中并不是以二人转为主;数字音乐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在这些手机音乐、网络音乐中,民族音乐也是受到了冷落。民乐还没有搭乘现代传媒的便利快车,要发展民族音乐,一定要拓展多种渠道的音乐销售形式,让市场与作品形成良性互动,推动音乐的发展。
三、发扬民族音乐必须采取的营销管理措施
1、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抓消费者的培养
民族音乐缺乏大众化的消费群体,一方面是民族音乐自身创新不够,营销不力的原因,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文化教育的责任。我们的文化有问题,我们的教育也有问题。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受到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漠视乃至奚落,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说是因为教育工作上的脱节。在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的教育乏力,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做民族乐器、哪些才是民族音乐!外国流行音乐成为学习音乐教学的主要教材,美其名曰“结合实际、结合时代”。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提出一个论点是:音乐母语教育。这非常重要!中国音乐母语就是指古典音乐、民歌、戏曲、曲艺等等,音乐是有民族性的,她比语言更能表达民族情感。所以,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培养青年一代消费者。据悉,日本政府对少儿进行传统音乐等文化的教育,规定中小学生每一个学期至少观看一次日本剧;韩国政府也规定少年在教师的指导下,揣摩与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含义,并借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等。这值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去借鉴吸收。音乐产业销售不能只把眼光盯向城市消费群体、年轻人消费群体。应当积极努力拓宽镇、乡、村市场,挖掘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的音乐,制造农村消费群体喜爱的音乐产品。同时,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更可通过与音像制造业的结合实现商业化生产,发挥其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民族音乐产品要注重创新,迎合市场需求
创新是民族音乐发展的灵魂。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民间采风制度,组织专家组团实地考察,搜集整理一线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不背离我们民族音乐的精髓。另一方面,我们传承其技法,在其基础上创造新的音乐风格。如:二胡可以同钢琴对话,古筝、琵琶同样可将现代音乐元素兼收并蓄,典雅靓丽的舞台造型,民族音乐运用现代配器手段的重新演绎,以舞台的形式呈现,在视觉上的冲击不可忽视,打破民乐演奏的传统形式,同样令人惊叹不已。创新要拿出某些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通过精心创编与打造,使得民族民间音乐上升为精品或是经典,使之被纳入到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取向获趣味上来,摆脱仅局限于某一定地域的审美观念这一束缚。如今的《木兰诗篇》就是一个打造品牌典型实例。河南省歌舞剧院对花木兰形象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她集戏曲、歌舞、交响音乐等艺术于一体,又紧跟时代的步伐,处处体现出创新与发展。它的进京上演受到首都音乐界乃至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后来,该剧经过了首都权威的再一次扶植与雅正,著名歌唱家戴玉强与的加盟给该剧又增添声势。细分市场。民族音乐的发展,应突破音像业产品制作中环节众多、工艺繁琐的弊端,避免产业链出现制造成本高、运作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诸多弊端,应该针对不同的特定生活需求,创造性地生产一些特有的品种,诸如车载民乐、养生民乐、胎教民乐、幼教民乐等,拓宽民乐生存发展的空间。从发行渠道来看,如今的发行商在音像制品发行渠道上多偏向于城市消费人群及青年,针对镇乡消费人群的音像制品发行力度不够。传统的民乐来自于民间,在广大的乡村有着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因此在音乐产业销售市场中,传统民乐不能只把眼光盯向城市消费群体、年轻人消费群体,而是应当积极努力拓宽镇、乡、村市场,通过挖掘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的音乐,制造农村消费群体喜爱的音乐产品。同时,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更可通过与音像制造业的结合实现商业化生产,发挥其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民族音乐与现代大众传媒手段相结合
搭乘现代传媒的便利快车,借助新媒体来加强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数字化的民间音乐数据库,让隐匿在纸媒里的动听旋律实现传播媒介的转换,不仅更加方便储存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还可以通过便利的网络从异地获得自己想要得资料,真正实现民间文化资料的全民共享,从而大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创作、研究效率。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作为音乐频道的一个黄金档节目,挖掘整理祖国各地原生态的民歌,每周充分展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民歌,。使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广而告之,实现真正深入民心。超女快男唱片网络销售为何如此火爆?超女快男的产生方式与网络天然相关。众所周知,选秀歌手的产生方式之一是由歌迷网上投票,而这些歌迷中有很多就是网民,他们会选择直接从网上购买偶像的音乐作品。评论空间促进了歌迷对网络的依赖。也正因为歌迷与网民的交集,大型购物网站的评论专区使得歌迷们可以相互交流,表达对偶像的支持,大大促进了唱片的网络销售。数字音乐市场是以数字信号方式传输、以网络为载体,有电信运营商、数字音乐服务商、技术开发商加入的新兴并快速崛起的行业。如手机铃声、彩铃、MP3、无线音乐等。2008年我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80多亿。数字音乐市场的产品极其丰富、复制性强;消费者选择自主、消费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多元化(用户选择音乐种类的多元、音乐资源分享的多元);发行成本低廉、销售方式高效快捷、商业反馈机制快。消费者对浩如烟海的数字音乐市场中产品的选择,除了个人喜好,也会按“新、奇、特”标准,筛选个性另类的音乐商品。而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吸引更多类型的消费者,尽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产品库,由此,以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商品,在流行音乐占据半壁江山的音乐数字市场中拥有一定份额。但是,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百度音乐、雅虎音乐等数十个音乐网站上搜索“民族音乐”时,给出链接的民族音乐都是由琵琶、古筝、竹笛、二胡等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各民族民歌作品甚少。即使有,也是耳熟能详的民歌,这说明开发商对民歌种类的挖掘力度不够。民族音乐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发扬,保护其类型多样化,应该引起业内业外的重视。利用民族音乐多元化这样的丰富资源,开发以“各个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产品,足以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双赢。
4、把握好民族音乐与经济的契合点
要支持各项繁荣民族民间音乐的赛事。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者、创造者来说,应该本着适度利用的原则,使民族民间音乐在有着充分的经费支持,从而能使民间音乐的发展有着反哺的养料;能够提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又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近几年,中央电视台联合其他一些社会力量共同举办中国西部民歌电视大赛等相关赛事,诸如此类的民间音乐赛事无疑是保护与发展民间音乐的良好计策。在历届西部民歌大赛中,全国各地的民间歌手、民歌艺员齐聚一台、同台献艺,完美地演绎了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不同风味的民间歌曲。这一举措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又是十分的长久的。
5、对民族音乐进行市场化的包装
十二乐坊在日本及美国的成功,与其市场化包装密不可分。尽管十二乐坊是同一家日本公司在操作,但“乐坊”在日本和在美国的宣传策略和市场定位截然不同。在日本,目标人群是4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发现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40岁以上年龄者的音乐,而这些人恰恰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同时,他们还大力推销“治疗音乐”的概念,称“乐坊”的音乐可以放松身心、有益健康,迎合中年人注重健康的心态。在美国的宣传方式则截然不同。为引起当地对“乐坊”的注意,公司采用了街头、路牌平面广告为主、附加电视广告的直接宣传方式,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目前在亚洲最受欢迎的音乐,最受欢迎的乐队,现在来到美国。”“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开始促使国人对自己予以重新审视。在中国一些沿海城市,随着“乐坊”的名字开始被人们所熟悉,一些市场化操作的民乐团体也开始出现,尽管逃脱不了抄袭和克隆的痕迹,但可喜的是: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民乐专业普遍由冷转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学习民乐。再如,现在城市文明面临一种皈依自然的心理诉求。为什么少数民族音乐可以成为城市的娱乐内容之一,比如在我们的街道上驳杂着各种少数民族的酒吧、餐馆,而这些场所中舞蹈和音乐是绝对不可以或缺的部分,它们满足了城市群体的某种审美倾向。而与此同时,唱片为我们提供另外一种释怀的方式,依靠聆听实现梦想和满足渴望,依靠充满了田野气息的少数民族音乐营造旅行的感受,是可怜的城市群体一种解脱精神牢笼的手段。这样一种潜在的需求正在制造出一个市场:少数民族音乐不一定大行其道,但一定会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并随着城市生活的异化而与日俱增。伦敦纽约如此,东京巴黎亦如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将无出其右。同时,民族音乐有着鲜明的个性,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陌生感,而这种陌生文化制造出来的距离感,距离感会产生美。民族音乐的商品化包装还包括民族音乐与一些品牌产品的结合。例如:民族音乐可以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特产结合。西藏的输油茶、江南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蒙古的牛奶等等,这些产品与民族音乐的配合其实是最佳的搭档。
6、依托大型活动,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以国内及国际文化交流为特色的一流音乐文化活动。作为一批国家级、国际性、专业性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其规模宏大,艺术水准极高,影响力极强,促成了我国一流音乐品牌的形成,为推动国内、中外国际音乐交流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依托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推进民族音乐走到公众的眼前,是推进民族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民族音乐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展示与创新。如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闭幕式上使用了一些经典的中国民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如“金蛇狂舞”、“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渔舟唱晚”、“彩云追月”等。这些中国民族音乐经过现代作曲技法改编后另有一番风味。因为与架子鼓、电声乐器等流行音乐相结合而显得更具有时代的节奏感,同时由于传统音乐的线条感,更加给人以极大的听觉享受。整个会场一番欢快、祥和、收获、放松、别离的景象。同时,作为献给2008年奥运会并向世界展现中华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圣礼,组委会在奥运倒计时第56天里开展了音乐火炬接力活动。从6月13日起,以“民俗+风情+景观+音乐+演唱+表演”为内容元素制作的56首MV,每天同步在电视、网络、电台、平面4个宣传渠道对外公布一首,以这样歌曲接力的方式来传达优秀的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一直到8月8日奥运会开幕。此外,组委会还特意安排了隆重的作品赠送仪式,通过中国友协将这套音乐作品集作为礼物赠送给全球2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政要。欣然接受的与会国外嘉宾对这套代表目前中国音乐高水准的民族音乐作品集惊叹不已,纷纷表示要带回珍藏并向世界各地推广,足见“中华56民族之歌”音乐集史诗般的价值,凸显了中华民族具有深厚韵味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方式大力度推进了民族音乐在大众中的影响。这样的景象能出现在奥运中,也能出现在世博会上,也能出现在我们的全运会中。我们的民族音乐要学会抓住机会成分展示自己,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消费群体。
7、民族音乐要大胆走向国际市场
有人或说:连国内的市场还没有拿下,就想走向国际市场,这样行吗!答案是可行的。很多文化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可能是熟悉的而且熟视无睹,但是对于国际市场来说却充满了新鲜与神奇,能迅速吸引国际市场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观众消费角度来看,音乐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因文化审美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只有多领略各民族音乐,才能体会音乐世界之美。如2009年国家大剧院上映的开幕演出季中,国内剧占的比例为67%。因此,在现场演出和剧场演出中,民族音乐有着宽广的发展空间。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应当做文化创意产业而不是娱乐产业,突显其文化价值,利用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欣赏与认同派生其商业价值,同样可以制造追“民族风格热”,派生“民族文化”内涵的非音乐商品。
国际市场演出是民族音乐做大做精的巨大推动力。在海外市场,开发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和文化,才是在国际音乐市场演出实践中一张制胜的王牌。正如2008年“北京音乐与艺术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高层论坛”中,某一国际演出公司老总谈到其公司成功经验时指出,在国际演出市场,他们公司主推原生态民族民间剧目和中国古典文化剧目。认为只有把民族点与国际接轨,吸纳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使我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性的独特语义系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做好“民族化”品牌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化运作,找到国外观众认同的文化的切入点。
唱片产业或者音乐领域应该从大文化的角度入手,容易得到认同和支持。比如,关注全世界最关注的中国音乐。目前有三个与音乐有关的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长调和十二木卡姆。被保护的东西一定有依凭,被保护的东西一定处于推广期,被保护的东西一定有人需要了解,这些都是难得的市场机遇,应该下手。例如:普罗艺术在2003年古琴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就发行了中国古琴大师李祥霆的唱片,并连发三张李祥霆的古琴专辑《唐人诗意》《送人词意》《元曲古韵》。这些唱片都成为我们发行中的经典节目。
8、民族音乐产业品牌化策略
民族音乐要有品牌,包括品牌的人——歌手、乐手等;品牌的歌曲;品牌的公司等。要走好品牌化战略,开发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的音乐文化产品。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发掘、整理、包装、宣传的文化品牌。另一方面,植根民族传统文化土壤,融入现代创作技法,打造出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又兼具时尚与流行的音乐品牌。首先,可以以文旅结合为导向的音乐文化演出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各地积极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民俗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创意性文化项目,这不仅推动了本地旅游产业发展,同时也成为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和新品牌。音乐可以借助这些旅游资源,推进品牌的发展。其次,要实施新人战略,及时推出一些民族音乐的明星,培养新一代粉丝。同时,还可以打造一些强势娱乐传媒为目的音乐栏目,电视品牌栏目受众于大众,形成群众音乐爱好者聚集的娱乐性盛会。它们在市场化和产业化上的成功运作,带来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不仅提高了品牌电视栏目的知名度和收视率,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可以以塑造品牌形象为核心的音乐文化传播公司,一些定位于发行前端的音像产品,秉承品牌管理,规模经营的音乐文化传播公司,塑造出创造和经营富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内涵的音乐文化品牌。民族音乐的发展不仅是音乐人的任务,其实已经是中华文化建设、民族精神精神的一部分,对民族音乐的忽视会让我们多年后后悔莫及。民族音乐要走向大众就必须走向市场,搞好民族音乐的营销管理,是音乐的需要、也是大众的需要,更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