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探索和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探索和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探索和建设

摘要:为了更好地践行“大思政”理念,本文对广东工业大学省级一流课程《国际营销学》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建设经验进行从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学设计、思政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后续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际营销;教学设计与实践

为践行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大思政”理念,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政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国际营销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不同的院校可能被称为国际市场营销学或全球营销(管理)等,主要研究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即从挖掘和满足国外客户需求出发,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国外市场的营销活动,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来实现赢利。该课程包含诸多思政内容和元素,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广工国贸专业)《国际营销学》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中,对该课程的思政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1《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人文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首先是人文精神,在《国际营销学》课程教学中既要关注“文化”与“人(企业)的行为”,也要关注两者的关系,广工国贸专业《国际营销学》课程在思政目标的设计上,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课程大纲中设置了如下思政目标:(1)思政目标一: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结合,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营销价值观、职业道德,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达成全方位课程育人目标。(2)思政目标二:课程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开发,强调国际化思维,但不能抛弃中国立场,因此,在课程中“基因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讲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成功案例,培养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3)思政目标三:建立国际营销活动中尊重、理解、包容、合作、互鉴的跨文化交往理念和正确的工作态度。正确的跨文化交往(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理念是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取得成功的思想基础。三个思政目标之中,思政目标1重点关注“文化”元素;思政目标2重点关注企业行为;思政目标3关注文化与行为的关系。

2《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国际营销学课程一般都包含课程概述(Unit1)、国际营销环境(Unit2)、市场信息系统与国际市场调研(Unit3)、国际市场目标营销战略(Unit4)、国际市场竞争战略(Unit5)、国际市场进入战略(Unit6)、国际市场产品策略(Unit7)、国际市场价格策略(Unit8)、国际市场渠道策略(Unit9)、国际市场促销(沟通)策略(Unit10)等10个章节。广工国贸专业《国际营销学》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力图让课程思政元素覆盖、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章节。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合,采用与专业教学模式一致的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体模式(如表1)。其中,线上学习,主要以思政案例作为某个专业概念、理论或方法等课堂讲授的引例,引导学生思考或讨论;线上学习主要是在本课程平台(蕴瑜课堂)的课程思政栏目,用网页植入与思政元素相关的知识、案例或其他学习素材,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有的还需要学生拓展查找案例制作思政视频,完成实践环节;调研是指诸如职业操守等思政元素,可能要求学生校外对业内人士进行调研,获取更为直观的认识。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结合在课程教学评价中,课堂内容的案例讨论、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与专业内容的教学一并考核,不单独计分;而诸如听讲座、分小组做思政视频等实践,会根据作品独立计分,并在考核总评中占一定比例。通过梳理每个章节思政元素可能的渗透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贯穿整门课程,基于前述3个思政目标的设置,思政元素在各章节渗透点中的引入均遵循必要、与专业相关度高、典型、深刻、与时俱进的原则,各章节课程思政设计示例如表1。

3《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1)团队建设上,一方面加强专任教师授课中的思政意识,另一方面在课程团队中加入了辅导员的参与。讲授国际营销学课程的专任教师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营销学等专业功底,还需要较高的政治和思想道德修养,其运用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直接影响思政目标的达成。本课程团队一方面加强思政教学经验的交流与讨论,请我院省级思政课程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的金融类课程团队的教师来进行讲座、培训和经验交流,通过引领和示范,提高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和对思政素材的收集与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学院辅导员自身的优势和与学生更为密切的联系,在课程团队中加入了原国贸专业毕业的辅导员1名,主要参与蕴瑜课堂平台线上课程思政板块的建设和维护,协助诸如“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全国新零售买手创业实战大赛”等与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参赛团队的组建和管理,同时,通过辅导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动态。

(2)资源建设上,一方面线上在课程平台里专门设置了课程思政专栏,另一方面在专业授课内容里配套了思政资源。广工国贸专业《国际营销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蕴瑜课堂平台上,专门设置了国际营销学思政专栏,建立了课程思政线上资源,包括中国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成功案例、品牌故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国际营销行为的关系与借鉴、各国商务礼仪等,以网页、视频(含优选出来的学生思政视频作品)等形式来展示,每个教学单元都配套了相关资源和思考题。除此之外,课程将思政目标贯穿在课程教学的不少章节内容之中,例如,在营销环境分析中,有关文化环境的阐释,以及在营销调研的问卷跨文化适应性调整等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以海纳百川的心态,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不同的文化,最终实现国际商务合作方的互利共赢。为此,把新闻事件、纪实、视频记录等灵活地穿插在授课PPT和辅助教学材料中,并在课程平台以网页、思考题、课堂小练习等形式分散在各章,以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我们还建立机制,鼓励学生加入到课程资源的更新与维护中来。例如,教师或学生提供国内与本课程相关的优秀视频资料,让有兴趣的学生加上英文字幕或做其他加工,教师审核后,给参与加工的学生贯名后上传到课程平台与其他同学共享。还让学生参与国内优秀营销案例的英文翻译,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提高他们的英文水平,案例还可以用于留学生对中国故事的学习与效仿;下一步全球营销法律知识资源库的建设和维护,特别是与数字化营销、跨境电商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也将鼓励学生参与进来。

(3)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引导学生课内外全程参与课程思政。正如表1和表2中所示,广工《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既有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内穿插案例讲授与讨论,也有课后思考题以及第二课堂。特别是,在2019级国贸专业的课程大纲的修订中,要求学生根据思政指引,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题制作思政视频,小组需在实训讨论区提交拍摄的视频、脚本、详细文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选题超出预期,例如,“企业之间的商战?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从H&M禁用新疆棉花谈起”“国内品牌定位赏析之‘新国朝’安慕希”“推动中国农村数字化的企业力量-以极飞科技为例”等都是学生基于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察,思考出来的选题,丰富了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课程实训环节,请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校友给学生讲课、讲座,通过他们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随时提醒学生为人处事、学术规范等。2020年疫情下,我们举办了8场讲座,大都是利用校友资源,请已在企业任职高管或老总等的校友在腾讯会议等平台上进行线上讲座,还在特殊时期请了前往武汉抗疫一线的主任医师前来学院,为学生做线上直播讲座,以增强学生对祖国、对未来的责任感。平时教师在与学生的讨论等互动中,见到学生可以改进的行为,随时予以提醒,例如在实训的讨论区,对学生做事拖拉进行提醒,并顺便讲一些人生大道理,学生在讨论区也对老师讲述人生道理表达感谢。

4《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所取得的育人成效

(1)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学生拍摄的思政视频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精神饱满地或用英文解说加中文字幕,或用中文解说加英文字幕,把中国品牌不受其他各大国的牵制,在国际市场中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承担社会责任、成功出海、自主创新等故事娓娓道来,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家国情怀,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主观能动性,寻找新闻热点,主动思考,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学术规范。2019及课程思政的考核,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满分。在从第六周开始的国际营销学实训中,学生的选题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付费行为调研分析”“粉丝效应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对网络营销方式偏好的分析”,到“植入式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等,在数据调研过程中,一旦老师提出研究设计及问卷设计问题时,学生组能自觉按照新的设计重新收集数据,没有出现过自行捏造或修改之前数据的情况;在数据分析阶段,出现结果不尽理想的情况时,都能认真回头检视调研各环节可能有待提升完善的地方,在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中据实陈述。

(3)不少学生建立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识别能力和敏感性。由于英文课件数量庞大,有一、两个统计数据页面的图表的国家(Country)列表下出现了台湾(Taiwan)的字样,马上就有学生反馈给老师,对这种表述错误进行了更正。说明学生经过课程思政,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表现形态具有了识别力和敏感性。

5《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后续建设的思考

(1)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目前虽然已经把课程思政模块结合到学生的成绩评定之中,但只占到总评分的4%。在结课问卷中,有学生建议提高思政模块的分数占比,初步考虑该模块比例在10%-20%。另外,在实现多维度、客观、全面的评价上,还需完善思政成绩的构成结构,例如考核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在相关章节加入一定比例的法律法规测验题、伦理道德小论文写作等方式,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全球营销职业观和价值观,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还需要根据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实际,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这个需要另行对留学生思政教学从目标到渗透点、实施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2)加强与辅导员队伍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例如在线上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系课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掌握最新的全球市场发展动态,不断延续课程思政教育,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辅导员的协助下,成立“反网络诈骗”学生社团,开展系列“反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提高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这也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在暑期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所学知识和技能回馈社会;在思政视频制作过程中,对业界人士等的采访,将采访视频结合到思政视频作品中;以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合过组织生活、讲党课、走出课堂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和全球营销法律知识等方式,让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具体实施与学生的全程参与能紧密衔接,将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的自觉行动中,最终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教学相长。强化与辅导员在课程思政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合作,可以采用辅导员组织课程思政案例征集活动、全球营销法律知识竞赛等的方式来展开,既丰富了学生支部的组织生活,又可扩展课程思政的影响面。

(3)在新编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由于课程需要双语或全英教学,目前使用的英文影印版教材,教学案例多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内容中过分夸大西方国家或西方企业各方面的成就。我们编写的教材将更多地介绍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我国成功走出去的企业成功营销模式,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营销理论体系和我国华为、中信、中国工商银行、吉利等世界性跨国公司的成功的全球营销案例。在教材中增强国际营销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4)积极申报课程思政类的教研课题。加大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力度,把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保证课程在行业领域与课程思政方面齐头并进、与时俱进。例如,根据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第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让留学生能使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成功的全球营销经验等,思考自己本国的问题和找到解决的方案。

(5)持续建设教学资源中的思政素材。进一步挖掘国际营销学“隐性”思政教学资源,建立课程思政内容资料库。仔细梳理各章节知识点,系统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使课程思政资源更为丰满。例如,在定价策略单元,让学生了解品牌溢价,树立正确消费观;从差别定价中理解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促销战略单元,让学生建立品牌营销的全局观念,只有站位高,才能走得远,以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在营销沟通策略单元,在公共关系和权利策略的学习过程中,体悟二者的积极作用、企业与国家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企业强国力则强,企业是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因素等。由于各个章节均可能涉及全球营销相关法律知识,还可以考虑新增全球营销法律知识资源库。

作者:陈原 叶德万 刘惠 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