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三个阶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校管理的三个阶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校管理的三个阶段

一、校长管学校

现行学校管理都是校长负责制,照说,都是校长管学校了。但其实如何管,新校长和有经验的校长常常有不同。新校长常常是大事小事都过问,不做不放心。这种管理下的学校,实际上是校长集权一身,不管是有意无意,其行为和实践向全校师生宣示“校长说了算”。这对于树立新校长的权威,自然有作用。此种管理下校长的权威得以加强,教务处、德育处、办公室等中层管理成为校长室的附庸,难以独立发挥作用。中层管理者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容易懈怠。这就需要校长善于调动和发挥中层管理的力量,调动起工作积极性,激发智慧,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校长直管教师,这种管理形式如果用得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让学校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变成扁平化管理,使得管理执行力得以加强。这种管理方式,在新校长、新学校与新教师磨合期间可以用,如果长期这样开展管理工作,则校长必然会疲于奔命,管理也抓不住重点,难做出大的成绩。

二、中层管学校

校长稍有经验,都会充分发挥助手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力量,分担学校管理。按照常规经验,校长会根据处室给中层管理者制定工作职责,明确他们的责任范围,同时,会在工作计划中安排各人具体要做的几项重要工作以及常规工作。智慧的校长还会在教师中树立中层管理者的威信,利用各种场合和方式,肯定和表扬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这样做一方面是奖勤罚懒,激浊扬清,树立正气,表扬先进,当然另一方面则是团结管理者,凝聚人心。中层强大了,中层管理者的威信高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才能有高效率,学校才会越来越出彩。某种角度说,中层管理者其实都是在为校长工作增光添彩。发挥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实施学校管理,校长几乎可以无为而治,得空便可以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中间,观察、调研,思考改进方法,提炼经验做法等。但如果校长不能充分掌控各处室管理者,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或者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水平存在欠缺时,中间层级越多,学校管理的效率就越低。所以,很多人批判这种科层化的管理是落后的官僚体制管理,需要革新甚至废除。

三、级组管学校

随着撤校并校政策的落实,资源整合,优胜劣汰,现有学校的规模普遍比较大,一个年级几个班甚至几十个班的都有。一个年级俨然成为一所小学校。其实,不只是规模大,单就管理和教育的效率看,也需要加强级组的管理。一个年级组都是同轨平行的班级,师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参加各项活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比较,便于激励。组长对于同级组的老师学生了解比较多,熟悉他们的所思所想与所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举行一些活动,也可以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表现和业绩。这就能使得一些勤奋刻苦,教学优秀,成果突出的老师能被充分地肯定和及时地鼓励,能让一些学习认真,刻苦上进的学生脱颖而出,及时发现典型,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学生知道他,学习他。依靠级组管理,其实是加强基层管理,低空强权,使得学校管理的重心下移。如果学校规模较大,学校将扁平化管理与加强级组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以校长室直接对接级组管理,中层处室皆转为校长室的智囊团、协调员、督查员、评估机构,这样的管理形式应该是既有思想又有效率的较好模式。

作者:罗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