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学校音乐改革与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音乐课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内在世界,增强文化底蕴,再加上我国音乐课程改革较晚,发展历史比较短,落实中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这些问题以及提出相关意见。
音乐课程中学生体会到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了解音乐家的传奇人生,明白音乐作品的创作时期,增长学生的见识,并且会体会到中外音乐的差异,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思维和弹唱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爱国精神。因此完善音乐改革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应该深刻分析,加大改革的力度。
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
(一)音乐教育资源不平衡,地区差距悬殊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距悬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家长和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会加强学生艺术的培养,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有利于其在学校更好地接受音乐课。而且城市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教师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有利于增强老师的教育水平。然而,乡村音乐课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基础很差,老师难以开展工作,会降低老师教学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很难感悟到音乐带给人的喜悦和精神上的富足。
(二)音乐课程标准过高,缺乏实践性
音乐课程的研究和修订,是教育部统一部署,内容标准具有普遍性。但音乐课程涉及历史学、文学、艺术美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大纲内容有待补充和提高。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音乐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融合,体会音乐带给人的快乐。但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学生能理解音乐的玄妙之处,有的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上课就具有盲目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任务。
(三)专业音乐教师的资源匮乏
一些教改方案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的试行,对老师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但是乡村教师教学条件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强,老师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另外师范专业的音乐生接受了科学、系统的本科及以上程度的教育,在思想观念、文化素养、音乐见识等方面具有深刻的认识,难以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实验区落实情况良好,但基层老师缺乏培训的机会。短期的培训工作对音乐教育来说并不奏效,音乐素质的提高应该落实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之中。
(四)教学设施不健全,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我国在逐渐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地区差异。但这个过程漫长,因此教育资源难以平衡。发达地区民办学校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教育设施比较齐全。私立学校环境优良,虽然学费高但在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方面很强,学校设有舞蹈室、音乐室,而且还有琴房供学生练习。但在偏远的山区,学生就只有课本和一台录音机,通过录音机来感受音乐的美好。
二、我国音乐改革的四点意见
(一)平衡教育资源,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广泛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完善教学设备,提高专职音乐老师的福利。根据地区发展现状,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生活条件好的时候,家长才能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生活富足,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才艺。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的发展带动教育的兴盛。政府需要做到平衡,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关注贫困地区学生教育情况,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实事求是,调整课堂要求
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应该明白学生的需求,大多数学生学习音乐是希望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学习一门才艺,增长文化常识。老师应该接受现实,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培养学生而不是改变学生。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三)提高老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惧怕遥远山区艰难的生活,要关注贫困地区教育。试行地区音乐老师有培训的机会,但基层老师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但音乐学习要持久,短暂的培训不能带来太多效果,老师应该清楚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加强自身学习,认真教学。
(四)学生清楚音乐的积极作用,认真感悟
中小学生课程比较多,会忽视音乐课,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去学习其他科目,但学习要全面,要劳逸结合,认识到音乐课带给人的积极作用,摆正学习的态度。不懂的问题要问老师或者课后解决。音乐作品为学生提供了视听享受,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架构。学生应该尊重老师,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学习计划。
三、结语
为促进学生发展,应不断加强音乐教学改革。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修养,广泛学习,增长见识。希望中小学生更加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王嘉奇.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7,(3):195-196.
[2]李玲.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好家长,2018,(39):228.
[3]郑炳颉.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8,(10):152.
作者:张京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