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学校招生模式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上海、浙江高考招生方式的改革,“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将在全国逐步推开,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的一次高考改革。“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不仅牵动了高中教学改革,还将促进高等学校的改革。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学校才能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大学和高中的课程衔接工作,提高专业和学校的知名度,学校才能有充足的生源,招到满意的学生。“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使学生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考;招生;教学;改革
2017年,浙江、上海高校按照“专业+学校”的模式招生,即专业优先的录取方式突出了专业,淡化了学校。2018年,多个省市宣布启动新高考改革。高等学校的专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专业的优劣将由报考学生来检验,好专业“挤破门”,差的专业招不满学生,靠“调剂”招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专业+学校”的招生方式将会促进高校的改革,学校尽力将专业建设好、学习环境建设好,增强专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学生按自己兴趣选择专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特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学成后成为国家有用之才,避免学生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将来靠转专业或者考取研究生来改变专业。高等学校的招生方式改革将促进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招生、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1“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突显了专业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招生方式的改革,实行“专业+学校”的招生办法,这是高考恢复以来一项重大的举措。这项改革有利于学生按兴趣选取自己心仪的专业,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学生专业对口率,有利于突显专业的重要性。学生本身的天资已注定,他的爱好、特长在青少年时已经形成,他们有选择专业的能力。专业优先,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业后去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形成兴趣+工作的最佳组合,避免学生因专业不对口而遗恨终生。在大多数高校,学生一旦入学后很难改专业,不管学生学什么专业,都会一学到底。转专业需要很多条件,如学习成绩排名等,而且有比例,大多在5%-10%。学生本来对某一专业感兴趣,报考的是这个专业,却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这样会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有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有的学生到其他专业蹭课;有的学生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就整天混日子;专业不对口会泯灭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会葬送学生的美好前程,“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避免进学校时改专业。
2“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将加强高校的专业建设
新的招生模式将充分激发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倒逼高校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重专业设置、轻专业建设的问题。“专业+学校”招生模式促使学校及早调整专业的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更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未雨绸缪,淘汰招生困难的专业,建立有发展潜力的新专业,避免实行“专业+学校”招生时而招不到学生。专业设置要避免大而全、千校一面。否则,毕业学生成了“万金油”,缺少特色。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对某些专业方向要细分。如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主要有十大分支: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体系结构/编译器和并行计算、人机交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理论和算法。而我国的专业目录计算机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不能统而不分,广而不专。否则,会造成学得博杂、学得不精,到企业后还需要再培训、再学习。除了本科生,某些专业研究生也存在这些问题,毕业即失业。总之,专业设置在要广泛调查的基础之上,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将专业的设置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3“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
3.1新的招生模式将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改革包括学分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等。学分制改革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课程,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微调。学生选课、选老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选老师,让更多优秀老师脱颖而出,让平庸的老师无课可以上。如果选修课选修人数过少,不容许开课。通过学生选课,实现对老师的优胜劣汰。实际上,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开设的课程会多一些,选修课应多一些,学分制改革将倒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要求一门课程有两个老师供学生选择。学生选课相当于学生到食堂点菜,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和任课教师,形成竞争的态势。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2]。目前,多数教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在线课程的普及,也开始推广使用在线课程上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也在不断改革,教、学、测三者结合,以测促教、以测促学,教、学、测三者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还可以逐步推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在计算机、手机上就可以完成实验室的教学项目。
3.2新的招生模式可以促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专业的知名度,扩大专业的影响力。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把与教师利益相关的竞岗、职称评聘和教学质量挂钩,而不是只和科研与论文挂钩。教师重视教学质量,专业的排名才能赶超进位。科研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对学生来说,教学更重要。高等学校在评职称、竞岗等重要的事件上只看科研、论文,不重视教学质量,教学只是陪衬,科研永远是第一位的,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使得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本末倒置。教学到底应如何考核,如何制定考核的标准,一直是困扰教学管理者的难题。清华大学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教学就算不上大学,没有科研就称不上一流的大学”。对地方性大学来说,教学和科研并重,教学更重要一些。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急需建立一套教学考核办法。但是,目前鲜有高等学校在制定政策时向教学倾斜,而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专业的排名才会靠前,学生才会报考这样的专业。
4“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将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各高校需要针对自己在相关学科与专业上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新的高校专业选考的指导意见制定针对中学生的选科选考要求。我们不能为了招满学生而降低对考生的选考科目的要求。如2020年山东省招生的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确定3门课。2018年,山东高校各专业根据需要从中指定1科、2科、3科或不提科目要求。某些专业为了把学生招满,本来需要指定科目变成了“不提科目要求”,降低了该专业的招生门槛。根据浙江的调查,相对于大文大理,在给予学生选择权后,不仅选考物理的人数下降,即便是生物化学,也仅有50%的人选考。在原来文理分科的高考制度下,60%甚至70%以上的考生是理科生,多数学生需要全面学习“物化生”。目前学生的选课结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文理分科,与传统文理科相比,分别只有17%与10%,大量的是第三种组合[4],对于3+3有18种非大类组合。这样就可能导致所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大学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些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校必然需要根据这一新情况做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作为衔接的方法,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大学一年级设一些任选课,供新入学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补习一下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在学生入校时进行入校考试,对本专业所需的基础课进行考试,成绩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要选择相应的基础课程学习,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掉队。
5“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将促进学校加大招生的宣传力度
高考招生按大类招生,推进按大类宽口径的培养模式[5]。一个大类专业招生人数就会多很多,也更容易吸引人报考。此次招生制度的改革在录取上的这一变化,导致高校不得不从招生开始就采取宽口径的模式。但在2017年浙江省的招生中,清华大学把所有招生专业合并为7大类。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与专业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各院系的老师到各地进行宣讲,向他们宣传介绍各自专业所长和优势,让家长和学生更多地了解该专业,使该专业对学生和家长更有吸引力,否则就可能陷入生源质量下滑甚至招不满学生境地。总之,从高校角度看,新的招生方案体现了改革精神。学校将不断加强内部管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强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影响力。专业排名越是靠前,越是能招到高分的学生。在新的录取模式下,一般高校的“好专业”会“门庭若市”;“差专业”会“门前冷落”。即便是“名校”,办得不够好的专业也会出现招不满甚至招不到学生的情况。高校越是重视教学质量,越是重视专业建设,越是注重优化专业结构,越是加强培育特色专业,专业才会办得越来越好,专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会越来越大,学校的排名才会全面提升,学校才会在招生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魏淑静.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相互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8(3):6-7.
[2]姚达雯.现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相互作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6):124-125.
[3]陈方泉,叶志明.高考改革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相互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18-19.
[4]陈志文.高考和高校一起变:从根本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N].光明日报,2018-06-02(06).
[5]廖凡玮.浅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相互作用[J].现代交际,2016(1):250-251.
作者:刘军 单位:烟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