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设置与开发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特色,关系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证。要开发出体现国情、校情,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切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从学生、教师、地方产业出发,让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让学校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扶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中职学校要在众多层次学校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课程改革力度,使之与当前社会产业、经济对接,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任务,而课程改革是其中的核心内容[1]。为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学校结合实际,科学整合各产业部、整合现行教材,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向下延伸,缺乏中职学校的特色。这种学科体系重理论,忽视了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有的专业设置陈旧,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实现真正对接,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还需要深入课程改革,加强内涵建设。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对当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变化。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而课程设置与改革是改革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与普教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具有较大差异性。智能的多元性、就业的区域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有助于特色学校的形成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应顺应区域市场经济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主动去适应市场,为当地经济服务。课程改革与开发要体现专业特色、地方特色,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

三、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基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将学生、企业和社会统一起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专业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

教师作为课程的执行者,长期以来,忽视了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学校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即由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设计者、实施者与考评者。要完成此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加强学习,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加强学科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新职业教育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基于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开发有别于普通中学,课程设置不应脱离地方产业而闭门造车。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课程要能适应当地当前经济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紧密联系。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与教育成本的投入。“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重任。”[2]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更强、变化性更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因此,学校应先分析社会需求,立足地方经济,及时把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变化,获得行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情况、技术需求情况,再进行课程设置与定位。这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建设的核心。

(四)传统与创新结合,走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有的学校建校时间较长,有传统的专业设置,且成长为了学校的精品特色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传统的专业逐渐显得滞后与脱节。为此,学校应对这些专业进行创新,走特色专业发展之路。新兴专业代表学校的方向和未来。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既有利于学校对优秀办学传统的继承,又有利于学校专业的开发与完善,为学校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对专业进行整合,进一步与市场接轨。

四、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以重庆市北碚职教中心为例

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重庆市北碚职教中心的课程结构围绕“仁”字建构;根据学生职业方向定位,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就业前的前置培训,使之符合企业的需求。各产业部以社会人、职业人、专业人、特长人四个层次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至繁的递进式设置,以达到教学目标。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限选、自选)和拓展课[3]。必修课包括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意在打好学生理论基础与文化素养;选修课中的限选课程为学校根据“勉仁”文化编写的校本教材,意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文化,自选课程则意味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有选择地学习;拓展课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而设置的一系列课程。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课程建设需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特征,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校本课程与市场接轨为切入点,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培正,董培蕾,孙立友.谈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2013(6).

[2]张齐,齐平.中职学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9).

[3]吴桂双.关于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

作者:李丽娜 卢鸿燕 单位: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