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管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倾听管理中学校管理论文
一、落实学校管理,做好倾听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
(1)要有谦虚的态度。
学校管理者要具备冷静、谦虚的态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认为向他人请教很丢面子。管理者需要听取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多向他人请教,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让管理者的个人人格魅力尽显,增强管理者的威信,树立校长的良好形象。
(2)要具备宽阔的胸怀。
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不仅需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赞赏,还要多听听他人批评和反对的声音,针对部分忠言逆耳的话语,管理者不应心生不满、打击报复。应感谢对方的热情大胆、坦诚直率,管理者只有学会倾听、多融入基层,才能够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听到更多中肯的意见。
(3)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要多听听他人意见,对于部分学生、教师、家长各说其词的情况,管理者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明辨是非,不要好心办坏事。这还应该具备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好每件事,对于事件所涉及人员的话语仅供参考,通过实际情况来正确、科学地解决问题。
管理效能及学校管理论文
一、学校管理效能的内涵
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学校效能研究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学校效能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学者指出,学校效能包括教学效能与教师效能、学习效能与学生效能、管理效能与管理者效能三个方面。其中,管理效能是指在管理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有利作用,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佳效果的性质和实际状态。学校管理效能表现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和最佳的组织配合,为教育提供较充分的物质条件和优化的心理环境,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一观点对我国大陆关于学校效能内容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目前还缺乏对学校管理效能相关方面更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界定学校管理效能要从“效能”和“学校管理”的本质入手分析。对“效能”的分析,常常与“效率”的分析联系在一起,二者经常出现在组织管理文献中。在英语中,efficiency(效率)指的是系统中投入与有效或有用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effectiveness(效能)是effective的名词,其英文含义是“成功地产生理想的或预期的效果”(successfulinproducingadesiredorintendedresult)。从英语词源上看,效率重经济性,而效能不仅具有经济性还具有结果的效益性和正外部性,是对事物运行结果的一个良好愿望和预期。换句话来说,效能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到达一种良好愿望的预期结果。研究效能就是研究一种达到良好愿望的预期或实现最高目标的状态,在一定历史时间内,这种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既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统一。学校管理目标首先是确保和促进学校目标的实现,而保证和促进学校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何通过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来实现学校目标最理想的状态呢?这是学校管理效能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追求的最终目标。
首先,学校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无论是何种类型层次的学校,其根本在于人才培养,是高度关涉人的工作,人又是最为复杂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教化育人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其次,学校工作的正外部性。学校工作在于促进个人身心发展。而人的素质结构发展不仅关系个人未来的发展和生活状态,而且还关系着一个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这正是舒尔茨有关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的体现。最后,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运行与发展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有不同的预期目标诉求,且层次、类型、时间长短不一。而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诉求,学校的“决策必须综合权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能顾此失彼”。由此可见,学校管理效能潜藏着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和实践旨趣:一种解决管理实际问题中提高管理有效性并促进教育有用性的实现和教育价值的追寻,以达到一种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最佳的教育状态。具体来说,学校管理效能指的是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计划、组织、协同、控制、监督等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学校组织内外输入的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要素并提高这些资源、要素组合与配置的有效性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程度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学校管理状态和水平的反映。学校管理效能高低是对学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总体的评价,不仅包括效率而且还包括效益。进一步说,学校管理效能主要是由教育目标、资源、组织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四要素构成。衡量学校管理效能高低需把握四个“度”:目标达成度、资源获取、使用和配置力度、内部管理合适度及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高效的学校领导者及其管理团队能在一定的学校目标指引下,能够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以提高经费使用总量,并科学合理地使用、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满足各自的需求,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必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和完美的状态,从而呈现出较高的学校管理效能。当一所学校彰显出较高学校管理效能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策略
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从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视角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在新时期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和条件进行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指明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国内外实践证明,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对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发展的抓手和关键,因此,各学校都十分注重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和制定。然而,规划终究是蓝图,不是事实。要把蓝图变成事实,关键在于落实,没有好的落实,再美的蓝图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或“空中楼阁”。因此,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之后,关键是把规划变成具体的可测量的执行目标,逐一落实。落实效果的好坏体现出学校领导与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它是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当前,不是学校没有规划和目标,而是缺乏目标落实中的精细化管理和监控。所以,学校管理效能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学校目标执行的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把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乡镇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一、合理分配管理任务
要想做好校园管理,首先就要合理分配管理任务,让在校教师明确学校当前的师资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校园管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尽量提出宽松的管理要求,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对于年轻的教师则要加强管理培养力度,打造活力型校园,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在校园倡导文明之风,让教师带动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学习,改善学校风貌。对于优秀骨干教师则要发挥其典范作用,让其作为教师团队的领头人,带领在校教师努力为校园管理以及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让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动员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来,带动学校进步。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不少教师常年生活在乡镇,其生活圈也是自身生活的各个乡村,而一些教师的家中可能不止一位教师在乡镇小学教书,有的甚至父辈、亲戚都在同一所学校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分配教学教育管理任务时的混乱。除此之外,乡镇学校的学生自小生长的环境较为贴近大自然,其综合素质水平具有差异化特征,不少学生由于天性使然,在学习方面可能缺乏信心和兴趣,而在校园管理中对于校园综合素质水平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一所学校都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在校园内的所有师生都必须平等接受制度的约束,才能让管理有章可循,得以顺利的开展。所以,要想管理好乡镇小学校园,除了要做好教师管理能力水平提高工作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分配教师管理,在管理校园时做到全方面考虑,既要将教师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还要重视起乡镇教师关系中的乡情和亲情,充分发挥情感作用来配合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职责工作,调动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进行校园管理,配合学校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重视校园管理工作,抓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基础教学工作中,制定相关教育责任制,激发教师教育责任心,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
三、加强校内外管理教育
在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前,对其成长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往往来自于家庭。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乡镇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庭环境往往较为复杂,有的家庭因为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孩子也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进入学校后就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阻碍了学校校园管理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学生所接触的层面越广,其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一旦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规范,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人生之路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校园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引导学生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意识,从一言一行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时,学校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做好孩子行为规范工作,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健康开朗、积极生活的品质。学校通过家庭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由抗拒学习变为热爱学习,配合教师完成工作,从而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状态,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进行,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四、总结
科学性学校管理论文
一、提高教师团队综合素质。
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保证学校管理正常运行和建立和谐学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环境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可以充分展现出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时候,必须以人文关怀创造出和谐的工作环境。在规范学校管理的时候,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充分展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施教行为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利用创新意识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二、建立和谐的校际关系
1.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师师关系和谐,可以使学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教师之间协调工作,团结一心,增强凝聚力,可以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时候,必须加强师师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进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也没有成形的理论。实际学校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意识的制约以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然是大势所趋,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必须逐步改变教师的传统意识,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后顾无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初中学校管理的内容与实施特点
初中阶段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特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及生理急速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尚不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建设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初中阶段学生的进取意识和自制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矛盾,这就决定了学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艰巨性。其次,初中阶段学生情感的理性认知还没有形成,很多时候都会受制于感性控制,这就使得学校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最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价值观建设方面还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性特征,性格比较强硬或是不善言辞的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之间极易形成对立状态,这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初中学校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
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非是一味地变更学生管理制度,甚至是淡化学校管理的基本内涵,而应当在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更新学校管理理念,从管理模式与管理策略的双重角度实现对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革新。学校环境创设方面,应从和谐、宽松、平等的办学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个性化管理是当前初中学校管理中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个性化管理实现了学生个性差异与教学特色的有效结合,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笔者认为关于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应建立在管理与教育的双重理念之下。初中学校管理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角度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管理工作依赖于教育与管理的共同作用,其中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来达到自我管理和约束的目的。
2.从创新管理的角度体现学校管理的专业性与规范化。学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规范化也可从管理、教育及服务的多重层面得以体现。若是学校管理过分突出管理的执行内涵,而忽视了教育及服务的工作理念,那管理结果势必是不够全面的,缺乏必要的准确性与人性化。可见,学校本身的教育与服务职能也应当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柔性管理与学校管理论文
一、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及缺失反思
1.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克服传统刚性管理弊端的需要;当前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要求。近年,由于传统刚性管理中以奖惩和任务式管理的弊端,抹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个性能力,使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过大,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评价社会呢?这都需要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条条框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柔性管理可以很好发挥它的优势,刚柔相济,互进互补。
2.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反思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单一,主要以刚性管理为主。它的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缺乏对人性的考虑,将有血有肉的人都抽象成了高速工作的机器,将科学主义的分析、逻辑、试验规范的理论方法应用到管理当中,高度的“中央集权”,虽然改善了原始的经验式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但同时也是人文的缺失。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的丢失正是由于唯刚性管理中人本性、情感性、权变性的缺失。管理的主客体都是有情绪有思想的人,以事物为中心势必达不到人们积极自主搞好工作的目的;过于强硬、刻板的规章制度忽略了人们情感上的满足感,抹杀了发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设定精确目标、成果、线路也限制了客体的能动把握,发展空间不大。
二、柔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结合服务,开展民主化管理
学校管理论文(共10篇)
(一)
一、村小合并后,暴露出很多新问题
现在的一些村小学生数少,没几个孩子,学校为了节省师资,节省办公经费,强制把一些村小撤并了,可是后期问题却很多。1.在教师的劝说下,一些家长开始以为村小撤并到了中心校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事与愿违,到了中心校后,发现学校班额大,孩子学习跟不上,学习不适应。2.中心学校的花费太大了,家长抱怨。在村小的时候,家长花费少,可到了中心校,有午餐费等费用,几样加在一起得四、五佰元,两个孩子得千余元,农村地少的家庭,经济无法承受,很多孩子面临辍学的境地。3.对校车收费高,接送过早,过晚,还有接送不到位,孩子到了中心校学习跟不上等问题存在极大的不满情绪,一些农村家长很希望就近入学,不再希望村小撤并,但村小简陋的教学条件也让很多家长表现出了无奈。
二、考风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决定一切观念深入人心,为此,在考试的考风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成绩决定老师排名,奖金,绩效工资。怎么办?把后进生安排在好学生周围,让差生照抄好学生等等怪现象频出不穷。一些教师监考上送人情,为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学生抄袭,作弊,成绩不真实。
三、留守儿童问题
现在的农村家长纷纷出去打工,留守儿童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留守儿童如脱缰的野马,无人管理,衣服不整洁,无礼貌、打仗骂人。一家监护人也反映不好管,偷家里的钱,处对象,打游戏,不好好学习,老师们也纷纷叫苦。上述这些现象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如果不加以管理,必将影响学校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科层制学校管理论文
一、科层制在学校管理中的弊端
1.在效率为主的前提下,经过学校教育的学生丧失了个性。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都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如此一来,每个学校都把升学率放在首位,学校成为了教育机器,只要能提高升学率,就不顾一切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各种作业、课外辅导班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要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成绩好就能得到家长的奖励、老师的照顾、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哪怕是学习好的“书呆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学生都成了教育机器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有时间了,但已经形成了习惯,所有的棱角都已经被磨平了,况且大学都有自己的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这种标准下又培养出来一批标准的“产品”,学生还是没有自己的特长,丧失了个性。
2.在严格的层级制下,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思考教学。
在学校的科层组织中,分为校长、副校长、各处处长、各科科长、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师、学生等等职位。每一个职位有相应的合格人员,人员一旦任职,就有绝对的本职位上的权威。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职位关系上,服从命令就行,校长让你暂时放下教学工作,暂时来管理评估的相关事情,你不会拒绝校长,只能暂时由其他老师来代课,而中途更换上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没有人去考虑。另外,教师的工资调整或职称评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导致教师会花费更多的心思考虑如何跟领导搞好关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科层制导致了行政和学术不分。
行政本身包含了学术。有些学术也是为了政治服务。学术领域也有自己的科层制。如同高校里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些职称是分等级的,不同的职称有不同的待遇。这是科层制的深层影响。再如博士生导师、博士、硕士,就可以看成是上下级的关系。下级要服从上级的领导。有时会注意到好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就读硕士、博士,同等条件下他们就读起来比普通人员更容易。政界人士在镀金后,对职位的升迁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具体学到了多少知识只有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