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摘要:当今形势下,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负责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甚至不利于院校的建设工作,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加强注意。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并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创新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研究出适合社会需求以及人才成长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在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教学环境的创新,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建设水准。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观念落后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和现实性行为的约束,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一种依赖的心理,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育者处于实施教学行为主动的地位,两者之间的身份关系并不明确。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没有按照学生的个性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学生总是按照一个步调执行学校的规定。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变小,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成长的个性,同时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管理体制不严谨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实行专兼结合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学生工作部门,作为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最直接部门,学生管理部基本承担了大部分学生的日常杂事的处理;同时,团委作为另一个直接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的部门也积极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教育部门逐渐改革并创新理念,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理之外,还需要扩大职能,分散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社会职场的人际问题等。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承担这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难以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

(三)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还是采取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以班级为单位,为了适应学年制的发展需求,学生会组织成员制定工作计划,由基层组织成员执行任务,学生管理结构层次相对稳定,但是在学分制度的影响之下,学生进行自主选课、选择任课的班主任教师、选择上课时间以及专业年限,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班级和年级的年限和概念,班级之间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差异,班级的职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凝聚力逐渐下降。现如今学生管理制度对于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减弱,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使学生管理工作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执行下去。

(四)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但是教师团队的人数却没有增加,师生之间的人数比例不协调。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团队的不协调以及人数比例不足。根据以往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中,明确规定,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应该达到1:200,但是实际上根据教育部门执行计划的学校少之又少。甚至一些学校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600,这样的结果导致许多学校的辅导员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学生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的承载量,因此也就难以真正落实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相对落后

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除了少部分学生具有实习锻炼的机会之外,很少有学生能够从事积极的自主锻炼,甚至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过类似的机会。即使是针对少部分学生干部,也只是在组织工作中才学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经验。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没有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具体的工作执行,仅仅依靠大学生自主管理是不够的,不仅管理水平不足,同时管理的效果也不好,这样对于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高端人才是十分不利的。

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研究

(一)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贯穿到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来,教职人员需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把握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以学生的本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和主体性,强化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其次,利用法制的观念引导学生工作的执行。学生的法制理念逐渐增强,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教职人员需要逐渐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突出法制建设的基本理念,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法制管理的重要性,为法制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随后,要建立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学校内部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教职员工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从而更加珍惜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学生在参与管理工作中,也能够使自身的权益不受到侵害,这样不仅起到良好监督的作用,也能够为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型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依据,注重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不仅要求学校的管理人员与社会上的组织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实践空间,走一条产学结合的道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需要改变传统的辅导员、班长、班委等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到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分班长制度以及班组式的管理,将班级内部的成员分为自然成员以及宿舍成员等,班长对这些组织进行垂直化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整个班级的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班级内部资源的实时共享,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手段的创新

首先,应该认识到激励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激励的对象是学生,因此高职院校中的教职人员需要逐渐认识激励模式的重要性,利用必要的原理和组织机构,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激励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认真负责的决心,发挥其创造性的基本才能,利用激励性的语言为学生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日后的成长和工作中能够战无不胜。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引。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工作的进一步执行,为了能够化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人员配比矛盾,提升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教职人员需要收集学生的各类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数据库,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使各类资源能够及时共享,从而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计划进一步执行,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工作改革,使整个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对思想观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方面的改革,提升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孝闽子.简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50-51.

[2]于亚宁.试论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5(22):236.

[3]苏红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才智,2012(28):225.

作者:王伟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