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浅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多以预成性机制为导向,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主体发展理念是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中心,通过“为学生服务”找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通过分析制约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因素,探讨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转变
1制约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因素
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学生主体性失落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学生制度空间带来的规训化结果。福柯在探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时,提出“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三种手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与之具有相似性。对于“层级监视”,往往通过高校学生管理组织建立相关制度,以明确的责权划分来执行不同的制度与规章。学生在量化的制度空间里,必须遵守相应的约束机制,才能保障学生管理的稳定性、一致性。在制度建设上,往往以强制手段来提升学生管理职能,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特别是一些“禁止”、“严禁”等词汇,无形中让教师变成了管理者的角色。在评价标准化上,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及要求来规范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二,高校组织空间下的程序化管理。在程序化管理表现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特别是以学院、院系、班级为特征的组织管理结构,依照纵向关系来实现权力的支配,每个学生都要受到管理者的监督与控制,而学生将成为改造的对象,受制于管理制度中。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学生管理的组织单元为班级,相同专业的不同学生被隔入不同的宿舍,再以班级整体目标导向下实行制度化管理,强调班级制度,突出班级纪律,以封闭的班级管理模式来限制班级之间的互动。第三,以控制性文化空间来约束学生思想。从学生管理文化空间表现来看,一方面是实体化的理想教育,每个人都要划入相应的社会理想体系中。另一方面,同质化教育,将科技、知识、能力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技术的附庸。
2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2.1强化高校课程改革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较少,这也是我国教育的弊端。因为缺乏实践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高分低能,缺乏实践经验。社会发展需要实践创新人才,实践教育对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实践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创新实践机会,从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转入了有趣的实践教学,不仅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完成创新,实现了自我管理教育。
2.2强化思想教育
高校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敏捷,但做起事来往往不计后果,直到发现错误时,才后悔莫及,这是因为高校缺乏思想教育。强化思想教育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生沟通,真诚交流,通过心贴心的交流,教师才能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才能找出高校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教师的言行始终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也影响着自我管理教育的实现,因此只有通过热情交流,学生们才能尊重教师,从而使教师管理转换为自我管理。二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们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意见,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是学术思想最为开放的地方,很多创新理论和科技发明都是在偶然间发现的,因此,应尊重学生们的学术意见,这是实现自我管理教育的好方法。学生管理需要加强以学生为管理基础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当作教育管理的核心,实现学生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加强民主、平等的管理精神,从管理目标出发,实现服务管理的转变。坚持一切以学生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特点,合理认识学生的优缺点,弘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创新精神和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2.3强化文化体育锻炼
加强文化体育锻炼,重点是培养高校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改变学生们自私自利、孤僻、高傲的性格,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高校教育除了要传授知识、开展实践教学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有了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才能顺利实现。心理素质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紧密相联,如高校举办足球、篮球比赛,户外越野爬山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的集体观念,不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教育,还能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性格。
2.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大部分是受了网络传播的影响,要实现自我管理教育,还需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净化学校网络环境,将一些暴力网站、黄色网站进行严格清除和屏蔽,给学生们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学生也应发起文明使用网络、绿色网络的倡议,在集体的呼吁下,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使校园网络环境积极向上。只有保障健康的网络资源,才能使学生们接触安全的网络信息,进而对学生们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网络犯罪行为,消除消极的思想。
2.5创新校园发展环境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创建科学的教学发展管理观念,以科学教育为主线,以重大节日为发展管理契机,加强文体活动的发展,营造健康的文化发展,逐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环境管理建设的重要性。注重个性化文化发展,以学生活动标准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快速发展。
2.6强化人文管理,构建和谐管理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管理关系是有效建立大学校园环境的基础。学生管理人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管理,从学生角度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和支持。以有效的执行管理能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实现校园师生平等管理关系,重视学生的思想发展,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实现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发展。
2.7发展学生组织能力
切实以人本思想,加强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党政建设管理水平,创新研究学生的党政管理建设形势,从而使学校更好地拓展招生发展规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组织学生以团体形式,开展自我评价管理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社团,通过合理的活动,实现学生素质水平的多样化发展。
2.8规范学生管理制度
从学校管理制度模式出发,正式开展规范化、法治化的管理模式标准,加强学生基础权力的规范建设,处理好程序的规范性标准。及时有效处理学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申诉权。学生管理人员要结合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生的监督管理权力,制定符合实际制度管理标准的方案,尊重学生的管理意见,听取学生的管理要求,鼓励学生监督学校的各种工作,对不合理的工作进行汇报反馈,真正落实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与校园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华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探析[J].教育探索,2016,(01):106-107.
[2]李月云,王德玉.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的探索[J].江淮论坛,2016(01):115-116.
[3]左茜,祁程.浅谈知识经济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J].统计与管理,2016,(02):91-92.
[4]刘科荣.当代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与实践[J].西江月,2016,(02):30-31.
作者:沙靖宇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其次从去除行政化,促进高校良性发展;让学生参与高校法制管理;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也面临较大的变化,社会的改变也带动高等院校管理的变化,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也不断深入人心,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依法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已经慢慢地介入到我国高校管理之中,尤其是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法制问题。法律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不可以随意进行修改的,一旦法律在教育上关系上确定了变化之后,就不可以再次进行更改。但是,目前高校管理模式出现行政干涉,学生的权利意识也渐渐加强,高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担。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教育的法制问题不断的优化与改进,制度建设问题也逐步完善,为各大高校的法制教育建设提供了思路。根据法制的一些制定标准,各大高校管理工作至少需要做到学生管理工作依法执行,让学生从“任性”走向“理性”。高校制定的法规问题要在各大高校普遍实施,并提高学生的法制方面的重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校的法制管理存在重视义务、轻视权利、重视行政问题、轻视法制问题的现象,所以学校的法制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我国高校管理工作中行政化倾向带来的问题
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行政化从清朝就已经开始,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慢慢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改变,让高校传统的管理体制有所改变,高校也取得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主义的影响[1]。
(二)我国高校法制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法律的调整对象就是针对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一些有效的层次划分,从理论上说就是从一个较低的层次进行具体的划分,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区别。学生的合法权益具体应该如何规定,怎样实现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我国法制管理工作十分依赖行政法律,其他一些法律仍然存在空缺,行政法律无法与其他法律相配套。高校相关法律法规的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明显。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政府对于高校的干涉过于频繁,各大高校权力非常有限。在之后的管理工作中,市场介入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学校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出现的原因
从目前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学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不仅有统招的学生,还有自考的学生等,不仅有专科生还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所以各大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很复杂,难以处理。这需要依靠法律和相关的科学管理制度带动学校的长远发展[3]。高校管理者的法制意识也不够强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做到公平管理,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能从法律的角度上思考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对策
(一)去除行政化,促进高校良性发展
在行政化管理的问题上,需要淡化行政化管理的观念,实现由行政化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打破高校内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权衡行政的权利和学术的问题,让各大高校回归到正常的以教育为本的宗旨。
(二)让学生参与高校法制管理
积极提倡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由各大高校的管理手段来看,很多高校已经鼓励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的工作之中。目前,学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制度主要体现在认同学生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学校也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于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三)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
在学校的法制管理工作上,应明确学生与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结合法律法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优化设计各大高校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问题上实行各种具体的优化措施,明确我国高校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工作,规范学校的秩序。
四、结语
在法制建设的今天,社会主义理念已经深入民心,高校建设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单纯地用效率来衡量,还要看是否保障了学生的权益。高校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不仅满足了学校的需要,也满足了时展的需要,推动了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金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6(12):37.
[2]刘霖.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200-201.
[3]李国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5(1):67.
作者:魏秉权 单位:西京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本文阐述了制定规范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辅导员需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协助辅导员一起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制度;辅导员;学生干部;道德教育
学生管理工作直接体现出这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不少高校通过单招考试扩大规模,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思考新政策时期如何把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建立制度,形成良好校风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学生管理工作需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坚持实行学生操行考核评分和校规校纪知识竞赛,这样一来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情况都能够量化,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得分进行优秀班级的评选,使同学们拥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先进学生带动落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维护日常教学秩序,形成良好校风。
二、辅导员发挥主导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指导者、生活中的好朋友,心理上的疏导员、就业上的好参谋。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通过日常观察、重点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应该掌握思想政治的基本方法,如主题教育、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基本解释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处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谈话谈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懂得自尊、自爱、自律。辅导员还应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等,组织开展专业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学习热情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懒惰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开展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生活中与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关系,协助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和咨询工作;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辅导员还要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及时就业咨询,帮助学生解读就业政策、指导求职技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自身需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和激励工作,鼓励学生干部积极主动参与班级事务,选好配强这样一支队伍,让班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干部不仅要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基础,还要懂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帮助同学们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班风;班委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和同学们共同进步,使班级工作蒸蒸日上。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加强与班干部之间感情交流和沟通,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此来影响学生干部,减轻管理班级的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还应具备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有效开展助、贷、勤、补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素质综合测评,公开公平的做好奖学金评选和评审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寝室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有效化解学生寝室的矛盾。
三、学生干部发挥主体作用协助管理
学生干部是高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辅导员必须寻找得力帮手,培养骨干学生,让学生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协助完成工作,使学生工作有序开展。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挑选出来,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学生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亲和力较强,但是也要树立威信,把同学们团结在自己周围,增强班级凝聚力,推动班级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干部加入到学校管理这支队伍中,参与其中,协助管理,让学生干部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果。
四、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存在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的认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引导,加强教育,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新时代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学生当作管理对象,也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中发扬民主精神,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管理的队伍建设,通过现代教育管理手段,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使之更加人性化、科学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江华,李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
[2]黎光,兰剑.浅谈学生管理工作[J].职业圈,2007(13).
[3]谷驰.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辽宁师专学报,2007.
[4]蒋莲凤.试谈高校学生管理[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王岚.浅谈市场经济与学生管理模式[J].职业教育,2007(2).
作者:韩江月 单位: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分析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也作出了适当的调整,但是距离实现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传统的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思想理念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将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对于高等院校经济建设和教育成果的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研究还比较浅显,并没有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于问题的观察与剖析都不够具体,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体制,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思想理念进行创新与升级。
一、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1.尊重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方式的调整,进而实现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同时,高校学生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客体,作为被管理者在管理者的帮助下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在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管理的效果。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从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的角度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设定多层次的发展目标,在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促使学生明辨是非,知晓荣辱,进而调整自己乐观向上的学习心态,对于学生成才有很大的帮助[1]。
二、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创新
1.坚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坚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当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遇到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为参考依据制定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并且针对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作出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充分调动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开展学生档案的统一管理
高校应该结合弹性学制的要求对学生的户籍、学籍、党籍等概念进行统一的管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给予一些帮助,比如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减免学费;对于心态存在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积极向上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阴霾,为学生在生活、学习当中提供更多实际的帮助。高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健康管理、文化建设、社团组织等有关部门,通过对各个部门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学生的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有很大的帮助[2]。
三、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
1.精神激励法的合理使用
精神激励法是指精神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精神上的满足,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思想觉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的健康发展。高校应该结合精神激励法的方式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社会价值,让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面对教育工作者的管理与控制,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学习状态进行自主的调整与规范。另外,在使用精神激励法的时候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该针对学生切实存在的荣誉、贡献进行认证,不能凭空捏造一个事件强加给学生,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出精神激励法的实际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
2.物质激励法的合理使用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为了激励学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优惠制度,设立了不同金额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来鼓励和帮助学生求学,这种物质上的激励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充分的落实国家制定的激励政策,物质激励法的实际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高校应该深刻认识物质激励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灵活的使用物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3]。
四、学生管理工作途径的创新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的培养,建设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学生管理工作团队,充分的发挥出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师等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的培训,积极与其他学校展开交流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继续深造,学习更加优秀、专业的学生管理知识,时时刻刻保持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敏感程度,打造一支学历高、职称高、质量高、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团队[4]。
五、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人才资源,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我国国家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应该进一步创新,从工作理念、工作体制、工作方法、工作途径的角度进行分析,全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发展,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衍发.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3.
[2]王楠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3]姚晓辉.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7):572-573.
[4]孙翔玲,贾天辰.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98-100.
作者:李爽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第五篇: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高校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都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对各大高校进行一个深入的调查。经济在不断的进步,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必然存在很多弊端,它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必须秉持高效,精简的工作原则,在已有的辅导员管理模式之上进行创新。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可以将学校所有的辅导员结合在一起,首先由学校领导对其进行一个统一的管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造一个完善的学生工作系统。接下来笔者将和大家一起分析各大高校目前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城;学生辅导员;管理模式
所谓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就是指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和服务类工作。可以说,这是一支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比较高的队伍,在辅导员模式当中会穿插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在整个大学校园里,和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也就是辅导员这个职位,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他们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是否具备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都与辅导员日常的思想工作紧密相关。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管理模式的不足
1.辅导员的工作难以覆盖到所有的学生
我国的学校分布和以前相比,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区多校或者一校多区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各大高校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加,并且慢慢的实现了资源的共享。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各大高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然而,由于近几年来转专业人数的增加,又给学院日常工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属于不同的院系,不仅使得学生之间的上课时间、所选课程不同,同时,还减少了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
2.不同学院之间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差别较大
众所周知,传统的辅导员模式是将这些辅导员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学院,辅导员根据自己所在的学院进行具体的工作。由于各个学院之间的学生人数、所学专业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也使得各个学院之间辅导员的数量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同时使得辅导员工作能力、工作方式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别。对于学校统一安排的工作,各个学院之间的完成效果和完成度也出现了不平衡。而对于一些新建的校区来说,它们的地理位置一般都是在郊外。因此在课余时间,只会有少量的教师留在校区,使得新校区的辅导员力量特别薄弱。
3.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不畅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以及人事关系都隶属于不同的学院。除了学校安排的统一工作和活动,各个学院之间很少进行工作上的往来。在学生当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也并不是每个辅导员都能够及时的掌握。更不用说安排统一的时间让辅导员相互学习和交流了。
4.辅导员之间的工作相对独立,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以处理学生中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随着一区多校局面的出现,使得一个地区出现多所学校,并且其地理位置都不在市区。学生报考这所学校,就必须集中住宿。但由于实际空间的限制,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集中在同一个公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信息的传播也更加及时。换句话说,这将各个学院之间的工作联系到了一起,更有甚者,各个不同学校之间的工作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作为一名辅导员,他们的日常工作都应该站在全校的高度来进行。通过对以前经验的总结和不断创新,手贱研究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各个辅导员之间的工作都是相互独立的,当出现一些学生心理问题时,必然具有很大的难度。
二、新形势下学生辅导员管理模式创新的原则
而要构建一种新型的辅导员教育管理模式,就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工作当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精简高效的原则
通过对各个地区大学城的实地考察发现,各个地区学生工作管理都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在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时面临着复杂的交通、卫生、娱乐等情况。并且一些日常的生活设施不完善,也给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通过对新校区教师日常工作的调查发现,“走教”现象特别严重,在校园常驻的教师很少。而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仅限于课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很少有机会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特别是在一些节假日,学生工作管理上很容易出现真空现象。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必须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资源下更好的处理好辅导员工作,不断提高其效率,也是学校领导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工作的整体性原则
新的教学环境下,由于各种无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不同学院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然而班级之间的凝聚力却在不断的下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对学生的约束力。由于学生社团、校级组织等队伍的不断扩大,这些组织对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针对这个现状,辅导员要想更好的完成工作,就必须和这些组织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把整个学校的工作看成一个整体来统一实行。
3.注重刚柔相济的原则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应对学校各方面不断的变化,必须在传统的辅导员管理模式上不断的进行丰富和完善,逐渐改变直线式的管理方法。一般来说,以前的辅导员工作都是与学院为单位进行的,各个学院之间的合作往来很少,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当辅导员的工作出现冲突时,他们很难对其进行协调,使其达到一个最大化的效果。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各个学院之间的交流,是他们的工作步调逐渐趋于一致。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院的世界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安排。被辅导员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法完全推翻,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使其能后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
4.稳定与流动相统一的原则
通过对传统的辅导员管理模式的调查发现,在这样一种模式下,辅导员的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强。但是,各个学院辅导员之间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在部分院校,辅导员的人数和能力上面出现很大的不均衡。辅导员之间很少有机会可以进行工作上的交流,若是在新校区出现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对整个学校的运营和学生工作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当然,在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尽量增加辅导员的流动性。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讲座和培训,聘请一些优秀的辅导员分享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学校辅导员的商业素养和能力。
三、新形势下学生辅导员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若一直使用传统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一些新兴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在原有的管理方法之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其他学校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然后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对各个不同学院的辅导员进行统一的管理,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辅导员管理体系。新型的辅导员管理模式更趋向于集中办公,各项工作在学生工作处进行统一的安排。在做好学生工作管理的同时,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之间也应该积极地进行协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以上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应该提前做好活动方案的规划和相关的应急预案。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新型的辅导员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所有的学院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总的来说,这种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它克服了以前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将辅导员的工作面向全体同学,是各个学院之间的工作形成一个系统,各个辅导员在工作时发挥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了一股合力。其次,辅导员可以定期对工作进行交流,发现自己在工作室存在的问题。第三,将辅导员集中起来统一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为整个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当辅导员自身形成一个整体时,可以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欣赏了一种新型的辅导员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由于长时间都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工作,所以辅导员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和思维的定式,学校各级领导应该统一思想,更好地进行工作的分配。新的环境下,辅导员不仅受到学生工作处的管理,还受到学院的领导,如何对称两个部门进行更好的协调,也是辅导员需要探讨的。为了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管理质量,学校可以设立一些激励的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技巧探析[J].教育界,2016(9):44-44.
[2]石蕊.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J].科技资讯,2016,14(18):114.
[3]宋伟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0-81.
[4]管文娟,谭嘉进,曾华,等.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及工作现状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3):292-295.
作者:战婷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六篇: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对当代大学生实行精细化管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高校辅导员应当通过管理标准具体化、岗位责任明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等方式,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粗放化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是指通过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过程中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体现“效率”和“效益”的管理理念。当前,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浪潮以及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大学生群体,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在朝着精细化管理方向迈进。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贯彻高校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承担者,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应有的作用,就需要辅导员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蔓延我国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非意识形态思潮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严重冲击,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势必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传统以说教为主的工作策略,注重工作实效性,通过精细化管理培养大学生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
(二)贯彻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通过管理标准具体化、岗位责任明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等方式,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提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作为陪伴学生四年大学成长的辅导员,更应该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方面辅导员应该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将学风建设、评优评先、主题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该做好服务工作,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
二、精细化理念下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一)管理标准具体化
管理标准具体化指的是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有一个具体化的标准。辅导员应当根据每学期工作安排的轻重缓急与时间先后顺序,建立工作日志,做到每项工作心中有数。各个系部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也应当建立一个量化的工作完成指标,制定辅导员责任书、周计划表、月计划表、学期计划表等具体化管理标准。
(二)岗位责任明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整套工作模式,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明确辅导员岗位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辅导员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做好针对性的管理工作。例如,新生进校时,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新生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与人际关系上;针对大二学生的工作要点应当是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技能培养;针对大三学生工作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组织相关的活动;针对大四学生的工作要点应当是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等。
(三)日常管理工作深入化
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做好深入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所带的学生了如指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当在大一第一学期完成所带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做好记录;大一下学期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问题学生的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有思想问题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引领者,辅导员还应当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管理手段信息化
当前,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辅导员应当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兴媒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结语
时代呼唤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管理。辅导员应当通过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准的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罗勇.高校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J].教育与职业,2014.8(23):40-41.
[2]杨真.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168-169.
作者:李炜 王昭 姜喜梅 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牟平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