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寻(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寻(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寻(10篇)

第一篇:高职图书馆学生管理浅析

摘要:

勤工助学学生日益成为高职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勤工助学的意义,通过对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其管理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

高职图书馆;馆员;勤助学生;管理;培训

近年来,随着高职的不断扩招,读者数量的不断攀升,图书馆的作用也不断显现。面积的不断扩大、功能的不断增多、服务的多样化、开馆时间的不断延长使得图书馆对员工的需求量也变大,但高职图书馆正式员工却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在这种状况下,高职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以下简称勤助学生)成为了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少到几人、多到几十人的勤助学生弥补了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面对这支特殊的团体,如何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使他们高效率的服务于图书馆,是高职图书馆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高职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意义

1.1解决了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缺陷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占地面积约9000km2,内部设置包括电子阅览室、社会科学书库、自然科学书库、报刊阅览室、资料室、自修室、采编室、密集书库、海运特色书库、基藏书库、影像厅、研究空间、视听资料室、教材库等十几个部分。目前学院正式员工仅10人,外包员工近10人。为了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较之老馆延长了每天的开馆时间及周末书库的开放,每周延长了共计31h;同时,由于每年图书购置量、期刊订阅量的不断增加,馆藏基数的逐年增大,服务一线的管理任务和维护日趋困难,图书馆人员的配置又很难同步增加,面对一天好几个开放窗口和十几个小时的开放时间,开放中的书刊乱架、图书归架、倒架等工作紧靠有限的几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聘用了近20名勤助学生,其中50%分布在流通部,40%分布在报刊阅览室、自习室和资料室,10%分布在采编。勤助学生之所以大部分分配在流通部和报刊,是由那里的高工作量决定的。就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而言,流通部和报刊室是人员不足的主要集中。勤助学生的加入,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将一部分时间从繁琐的重复性的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用于研究图书馆的深层建设。

1.2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勤助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勤助学生基本来自于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沉重的家庭负担,让他们加重了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长期的心理负担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沮丧心理,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勤工助学最直接的缓解了勤助学生的经济压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不仅减轻了心理压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更能积极的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与此同时,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特殊队伍里,由于家庭背景相似,他们更愿意彼此交流、敞开心扉、排解压力、互相激励从而变的开朗、向上。

1.3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勤助学生在图书馆这种读书的氛围下工作,每天与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接触、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觉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逐渐积累了各种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头脑,提高了综合素质。

1.4使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多了一条纽带和桥梁

勤助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图书馆扮演者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图书馆的管理者又是读者,在工作中有助于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勤助学生参加图书馆的管理,能增进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首先,在勤助学生的服务过程中,能更直接方便的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及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而对这些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及时的反馈给图书馆老师,便于图书馆对自身服务的改进。其次,勤助学生作为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更能够多角度的考虑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服务模式、读者需求、信息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他们的参与,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读者更愿意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来,反之也能更有效的了解图书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高职图书馆勤助学生的现状及问题

2.1勤助学生录用过程简单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勤助学生主要针对的是家庭困难的学生,但是对家庭困难的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有些不太贫困的学生也能申请成为贫困生,从而加入勤助学生的队伍,这小部分勤助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个人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都会有所质疑。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容易因为对岗位工作不适应,或薪酬太低等众多因素,工作不久后就以各种理由离开图书馆。录用过程的简单,弱化了勤助学生岗位的竞争、择优录用原则,不能引起勤助学生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和珍惜,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反复录用勤助学生的压力。

2.2勤助学生上岗流动性大

由于高职学生都是三年制,大三就开始实习,实际在校时间只有两年,所以课程压力比较大,再加上个人岗位喜好等原因,能坚持一年的勤助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这种情况就造成图书馆每学期都会花时间去招聘新的勤助学生,再对其进行培训和磨合,无疑在人力和时间上给图书馆增加了负担。

2.3勤助学生岗前培训力度不够

如今,高职图书馆都面临着馆藏不断增加、服务日益多样化和人员缺口大的矛盾,勤助学生及时弥补了人员的不足,他们被安排在图书馆的许多重要岗位,参与了图书馆图书的上架归还、流通外借,自习室的巡视等。由于图书馆每个馆员都身负多项工作,没有专门的员工和充足的时间对勤助学生进行培训,有时候对新的勤助学生只是口头讲解几句或交由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指导,这样就造成很多勤助学生只能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请教馆内员工或一知半解的完成工作,最终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

2.4勤助学生工作时间有限

图书馆招聘勤助学生倾向于大一的新生,因为距离实习期比较远,他们更有可能在图书馆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较满的课程安排束缚了勤助学生的工作时间,多数的勤助学生只能保证在一天课程结束和周末出勤。

2.5勤助学生服务意识弱,缺乏主动性

图书馆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场地,它要求环境安静,工作起来相对枯燥,所以部分勤助学生工作久了便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很多勤助学生在工作不久后出现消极状态,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养成,甚至出现在工作期间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偷懒现象。部分勤助学生的这种消极现象直接影响到身边的其他勤助学生,造成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失败。

3勤助学生的科学管理举措

3.1成立勤助学生管理机构,完善录用制度

面对这群特殊队伍,图书馆应成立合理的勤助学生管理制度。在学院提供的勤助学生中择优录用最适合本岗位的学生来岗工作,加强他们的岗前制度学习,使学生严格按照图书馆制度工作。

3.2加强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勤助学生上岗前必须进行的工作。要想勤助学生尽快的熟悉掌握工作要领,必须重视岗前培训。主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职业道德、劳动观、工作纪律的培训。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要领,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工作责任心和耐心。②业务技能的培训。可通过业务技能熟练、思想素质较硬的馆员对勤助学生进行工作实地演练,也可以由原有勤助学生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使新的勤助学生快速的熟悉岗位工作。只有这种有序的岗前培训才能保证图书馆勤助学生的秩序化进行。

3.3严格考勤制度

准时到岗并由图书馆正式馆员记录其出勤,做好考勤记录。这不仅仅是对他们工资发放的依据,更能体现勤助学生对工作的态度,约束其正确对待每一份工作,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对其今后走出学院去工作都有教育意义。

3.4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勤助学生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效率,所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勤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勤助学生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

3.5管理要信息化

图书馆应该重视并加快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建立勤助学生QQ群、微信群、勤助学生工作记录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管理更高效、更科学。

3.6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学生不是单纯的劳动雇佣关系,在图书馆员心里,学生更应是关爱的对象,在工作中除了给他们指导与鼓励外,更应怀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培养他们开拓进取精神,并通过人文关怀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4结束语

勤工助学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勤助学生的加入,推动了高职图书馆服务的上水平。高职图书馆应加大勤助学生队伍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机制,把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秩序化、常态化,促进高职图书馆事业良性、有序发展。

作者:张娜 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庆玲.浅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7):68~70.

[2]梁秀玉.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科学管理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98~99.

[3]陈昕.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1,(25):145~146.

第二篇:互联网高职学生管理思路

摘要:

高职学生的管理难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增加,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的进行学生管理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是就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教育;学生管理;新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与互联网“互联网+”概念的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也就说明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从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则应该以“互联网+”时代为基础积极大胆的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1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作用

1.1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亲和力。交流沟通的互动性强是“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特点。我国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式,同时这一方式也大大的缩短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利用互联网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1.2使学生管理工作的素材以及内容更加多彩。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借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才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从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和掌握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了解当代高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变化,同时将其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1.3提高了学生管理在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相对较强是“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而所有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则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信息的交换和传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这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传递时效性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从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必须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能促进其余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信息传递平台的优势和特点,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但是由于互联网自身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从而使其成为了很多不良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很多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参与和制造了大量的虚假、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的思想教育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2.1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和空间,而这些垃圾信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青年全球意识的不断强化,不仅弱化了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培养出了大量的所谓的网络新人类。在这些人身上国际色彩非常的浓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不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同时也促进了其地球村村民意识的不断增强。但是在地球村村民意识增强的过程中,其原本的民族意识却在不断的弱化,而这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

2.2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受到了网络媒体的严重影响。虽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其可以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各种新鲜事物的正面信息,但是在其掌握正面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网络上流动的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最终对其思维方式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另外,虽然很多大学生可以非常熟练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但是他们却无法写出漂亮的汉字和流畅的作为,而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3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探析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将人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和核心。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不仅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同时在学生内在的性格、气质以及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高职院校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也就是说主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却很少予以关注。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则注重的是对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将自身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因此,新时期的高职教育活动必须将育人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3.2建立微信、QQ、微博等官方公众号,加强监控校园网络舆情。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网络环境都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这就要求从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教师必须对网络传播信息的能力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在发挥微信传播信息作用的同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其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各个高职院校必须在紧跟时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通讯工具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校园舆情的监控,对各种信息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控制。另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对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诉求及时的予以相应和恢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3.3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从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必须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高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积极的与出现思想偏差高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新信任,使其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得高职院校进一步的开放,同时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了思想最活跃的群体。而这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个体之间、与学校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调节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互联网高速费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依法治校的意识和理念,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相关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规范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4结论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人类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身处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工作者必须顺应信息时展的潮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作者:蔡海乔 刘世伟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小阳.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9):10.

[2]范伟源.移动互联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探索[J].科技展望,2015(32):283.

[3]魏冉,张长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路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15(6):127-128.

第三篇:高职学生管理思考

摘要

目前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以自我中心,崇尚鲜明个性,喜欢特立独行,具体表现在:身体素质差、心理有问题学生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多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加强对学生的疏导充分发挥辅导老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干部培养。

【关键词】

高职教育;身体素质;心理;单亲家庭;行政性工作;学生干部

高职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达到大专文化水平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等职业教育,极少一部分来自全日制的普通高中,这一生源的状况就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普遍文化理论课成绩较差,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并且出现了有身体及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的趋势,面对新形势下的这些学生,我们对一部分学生的个人情况做了一些详细的调查。

1学生的来源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北京这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普通大学本科教育,目前受生源数量所限,高等职业学校招生逐年递减,并且生源质量也程下降趋势,现今的生源在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心理素质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学生都有很大差距,给我们的教学、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这些对我们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在校生的情况

目前的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是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以自我中心,崇尚鲜明个性,喜欢特立独行。通过我们对新生开学近两个多月的各方面调查、班主任的信息了解统计及军训过种中驻训老师的各种信息的反馈,总体来讲学生的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有些下降,表现在:军训前提出免训及免军事技能的学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军训中因病等原因退训及暂停军训的学生较多。

(2)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有逐渐增多的驱势,通过我们近一年调查了解及心理的测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的需要经常服药来缓解病情。经过我们对我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筛查后统计,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同龄的朋友较少、做事缺乏主动性、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有时还具有强迫性的特征、人际敏感、严重的患有抑郁、偏执等精神病性特征。大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不求索,不上进,也不愿接受组织纪律的约束,更谈不上自教自律了。

(3)现在的高职学生不仅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且单亲家庭的孩子明显增多,据我们初步统计,16级新生每班单亲学生平均占到班级总人数的20%左右,曾经最多的一个班,全班33名同学中健全的家庭学生数仅有8名只占全班人数的24%,而单亲家庭的同学占到了76%,虽然单亲家庭的学生并不意味着有问题,但有问题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环境的变化对他们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很大。

3对高职学生管理的思考

(1)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应加强对学生的疏导,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虽然现在学校也有心理辅导老师及学生辅导员,但大部分老师都是兼职的,没有专职教师从事此项工作,因此要想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疏导,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力度,这就要求各个学校在机制上加强建设,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

(2)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行政性工作较多,事物性工作较多,活动多,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垂直管理占多数,管理模式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原则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实际上对学生应尽的义务严格要求,管理手段处罚性的较多,思想疏导交流的较少,表面的东西较多,实质性的较少。

(3)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活动多以班集为单位的集体活动,通过各种丰富的文化、体育等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管理的多样性,通过活动使学生管理更加人性化,让学生主体也参与到管理中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管理与成长,如果一个活动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很好的顺利完成,说明我们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老师参与的越少越说明教育管理上的进步。活动中应主动加强学生参与管理的力度,注意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管理中的体现,和保障。

(4)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辅导员应注重平时学生的上课情况、出勤情况、住宿情况、参加各种活动情况等,班主任应充分做好与辅导员的沟通,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业、定期开班会、找有问题的同学谈话、加强与本班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5)加强各个年级学生干部的培养,一个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可以学生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的工作不是坐班制,除了上课时间基本很少在学校。因此对于学生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只有学生干部是第一知情人,教师往往是通过他们来了解的,因此,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所依靠的中坚力量,是联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桥梁。

4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可以给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反过来教学工作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提高,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方法和措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学秩序的需要,另外学生干部在整个管理中的作用要得到充分体现,扩大管理参与者的范围,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合理、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

作者:张利人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隽.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10(03).

第四篇:高职学生管理艺术茶道内涵

摘要: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对高职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学生管理中依然面临较多问题,借助茶道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疑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有益尝试。本文在分析茶道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茶道内涵加强高职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茶道;内涵;高职学生管理

近年来,国学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作用。茶道是我国传承千年的“国粹”,其中融合了道德伦理、思想智慧等内容。茶道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包含了古人对理、德、礼等方面的感悟,体现了古人在道德修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崇高追求。茶道内涵对于当代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方面具有启迪作用。面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求高职院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汲取茶道中蕴含的道德教育理念,以传统文化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高职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实现以文化教育带动学生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

1我国茶道的起源与内涵分析

1.1我国茶道的概念

所谓道,即事情的本质与规律。茶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与变化,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思想与意义。茶道,即人们在开展与茶相关的活动中所展现的价值取向、思维理念与审美情趣等。茶道属于人们精神层面的交流,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例如品茶过程中,茶道包含了茶艺、茶技等内容,而饮茶者在欣赏茶艺表演过程中,通过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参与,也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茶道追求精神与物质的融合,是附着于精神的无形的事物。茶道的开创与发展变化,展现了人们在制茶、饮茶、赏茶中独特的审美意竟,也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1.2我国茶道的起源

我国的饮茶起源于周朝,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茶认知的提高,在饮茶、制茶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茶道起始于唐朝,陆羽《茶经》中对饮茶之道进行了详细描述,阐述了古人制茶的工艺、茶的产地、饮茶的器皿等内容,也是我国首部以茶为主题的经典之作。《茶经》将饮茶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上升至艺术层面,实现了茶文化艺术性、实用性的融合,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陆羽无愧“茶圣”的称号。《茶经》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阐明了饮茶的功效,也指出饮茶对个人品格塑造的意义。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将茶对个人性情的陶冶,大致归纳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

1.3我国茶道的内涵

我国茶道中蕴含中丰富的内容,要想领悟茶道,首先应该了解茶文化的渊源与茶性。茶树长于山中,周围空气清新、雨水丰沛,集天地之精华。人们采摘茶树的嫩芽制作茶叶,以好水冲泡好茶,体现了茶纯净的特质。《茶疏》中提出“无水不可与论其茶也。”,茶叶浸入水中,茶水的纯净轻柔,让茶叶完全舒展开来,茶与水可谓浑然天成。古人饮茶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强调饮茶与饮酒不同,不宜人太多。周围环境应清雅安静,并且必须是情投意合之人。我国在招待客人时普遍将敬茶作为礼仪,这也成为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习俗,体现了茶道“敬”的特征。饮茶感悟人生,茶道蕴含了“净、敬、真、和”等精神,与茶性是类似的。茶道对于修身养性具有启发作用,也是自我完善、内心和谐之道。

2以茶道内涵开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2.1高职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属于高考成绩中等者,虽然他们整体智力水平与本科院校学生不相上下。但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差、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加上由于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进入高职院校后若没有有效管理,加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自我放弃的想法。个人的成长需要有精神信仰的指引,只有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才能变成行动上的动力。高职院校以茶道内涵作为学生的精神指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不断反思、鞭策中找到学习动力,将茶道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内化为自我管理驱动力。当前我国处于快速转型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让高职学生面临各种选择和诱惑,也容易让他们缺乏信仰、迷失自我。面对高职学生缺乏传统文化信仰的现象,需要引入茶道等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以茶道文化化解学生的困惑。

2.2高职学生整体文化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对茶道等传统文化的认知,整体文化基础薄弱。这一方面与高职将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主体目标有关,导致学生缺乏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入学时普遍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加上学生倾向于学习专业知识,也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要求领导层提高重视,以茶道等传统文化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高职学生整体道德素质偏低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整体道德素质偏低。例如,部分学生缺乏归属感,甚至产生消极、自卑等不良情绪,学生违纪、打架、旷课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体现的精神内涵。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以茶道内涵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让他们在感悟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加强自我修养与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学生管理体制方面融入茶道“和谐”的内涵,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不同部门、党团组织的协调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局面。

3将茶道内涵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艺术

3.1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修身正己

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他们应该从茶道中汲取营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高职教育工作者作为高职院校规章准则的制定者,首先应该遵守高职院校现行的规章制度,以茶道精神提高个人素养,严于律己,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否则,若高职院校领导者无法以身作则,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也需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在学生管理中的引领作用。高职教师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断完善个人品格。作为教师无论在何种场合,都应该注重语言美和形象美,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时采用文明用语,关注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关爱不仅应该表现在语言上,也应该表现在行动上。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采用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且给予差生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能力。

3.2营造良好的人文管理氛围

高职院校以茶道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应该做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实际。在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可以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学习茶道等传统文化,在感悟茶道、理解茶文化的基础上,消除不良情绪,陶冶情操,提高自律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室、食堂等场所展示与茶道相关的资料,加强对茶道精神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茶道的认知。在高职院校文化活动策划方面,积极融入茶道等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知,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敏锐度,感受茶道中博大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也可以采用网络平台宣传茶道,宣传我国传统茶文化,也可以举办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或者开设茶道选修课,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成长。

3.3加强茶道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班级授课、讨论、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识茶道,在思想认同的基础上接受茶文化,深入理解茶文化。引导学生在学习茶道中,感悟茶道中的文化内涵,将茶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让学生在领悟茶道精神的同时,将茶道“和谐、纯净、真诚”的精神外化为行动,进而提高自律能力与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对学生茶文化的熏陶,不仅应该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与茶道相关的内容。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茶道研究活动,或者召开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班会,倡导和谐、礼让、真诚等内容。也可以开展以茶道精神为主体的辩论赛,采用分组专题讨论的方式,以思辨精神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将茶道内容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传统文化熏陶提高思想教育效果,创新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结合学生需求促进茶道精神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管理水平。

4结语

茶道作为以茶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塑造学生品格、净化学生心灵方面具有启发作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注重与茶道精神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熏陶与引导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职工的自律能力,充分发挥教职工的引导作用,凸显茶道精神的积极作用,以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沈云 王慧奇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中国茶道的内涵拓展与宽泛定义探析[J].中国茶叶加工,2015(3):68-71.

[2]陆一飞.“正、清、和、雅”中华茶道的审美意趣[J].中国宗教,2015(8):78-79.

[3]王洪东.茶文化对大学生就业思维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192-193.

[4]孙勇.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6(1):172-173.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为了更好的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管理,需要将军事化管理引入进来,提升高职学生管理的效率。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采用军事化管理的原因,然后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军事化学生管理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高职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军事化;学生管理;对策

引言

高职院校军事化管理是指学校参照部队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军事化管理在高职院校的运用,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责任意识和组织性。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一直以来受到了很多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另外,军事化学生管理还能够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因此,我们说军事化学生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提起重视,将军事化学生管理同高职院校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高职院校采用军事化管理的原因

(一)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单一

由于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大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学生的时候,都是以院校制定的学生管理规范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准,管理模式太过单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探讨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特有教育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很难看到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甚至学生管理人员与家长“失联”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学生管理难度

21世纪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高职院校军事化学生管理的对策

(一)突出集体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军事化管理首先要保证学生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最终达到“整齐化一”、“纪律严明”的效果。军事化管理在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采用计分考核制度和早、中、晚点名制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监督,并将个人成绩与整个宿舍或班集体成绩关联,如果一个人因为迟到就会影响整个宿舍或是班集体的荣誉,同时,整个集体成员都会受到处分。对于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最高标准,超出这些标准的整个集体不但受到体罚,还会集体写检查。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为在军事化管理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将自己作为团队的一员,站在团队的角度,维护团队的利益。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前经常出现的迟到、早退、上课违反课堂纪律等显现很少发生,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3]。

(二)注重“精英式”培养

高职院校军事化学生管理重点强调的是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军事化学生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者一般会采用多层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通常会设置教官、学生会主席、班长、纪律委员、组长等人员,同时这些人员也被赋予一定的管理权利和责任,比如在检查内务、集体点名、组织活动、报告违规学生等事项,确保学生事物能够正常运转。学生管理者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会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在自身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升。相反,那些被管理的学生,由于平时没有锻炼的机会,所以在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方面没有得到提升,当然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军事化学生管理为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精英式”管理人才[3]。

(三)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军事化学生管理特色

军事化学生管理在高职院校中应用以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大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军事化学生管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首先,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严格的训练,让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改变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其次,新生入学第二学期,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屈不挠的性格,另外还可以将军事化管理融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激发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在特定的场合,可以充分发挥军事化管理的优势,例如,在欢迎新生、进行体育比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军事化管理措施,树立学校良好形象[2]。

结语

总之,军事化学生管理在高职院校应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军事化学生管理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虽然在当前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合理运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张文红 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明.关于高职院校准军事化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03:105-108.

[2]胡欢欢,张永红,纪文河.高职院校半军事化下的“多元”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6:49-52.

[3]许永勤.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适用性分析[J].继续教育,2014,10:35-38.

第六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音乐审美教育

摘要

现如今,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变得尤为凸显,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被人们所追捧。然而,高职院校原有的音乐教育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潮流,音乐审美教育成为了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高职院校如何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别力以及创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如何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去提出的一些个人想法,希望对高职院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音乐审美教育

1相关定义解析

1.1高职院校定义

高职院校即高等职业院校,所谓“高等职业院校”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含义:

(1)它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

(2)它的教育主要是职业技术类的;

(3)它属于职业技术类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属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学生管理工作含义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立足于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展开的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1.3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通俗来讲即对音乐的欣赏或鉴赏,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音乐的创作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

(1)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凸显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在接下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课程的的实施具有推动作用。

(2)当音乐与情感相结合时,它就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音乐其实是一种内在情感的焕发,是一种灵魂的召唤,这样的音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关于音乐的教学过于机械化,学生也只是跟随老师机械的学习,根本无法体会音乐的美感与内在的生命力,教授出来的音乐缺乏生命力与美感,无法与人产生共鸣。所以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就显得十分必要。

(3)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可以对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国家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特别重视,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关于音乐审美教育很难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可以对教师的音乐审美教学进行落实。

(4)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音乐审美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对音乐审美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

3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1)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中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树立对音乐审美的理念,培养音乐的鉴赏力与审美力,教学生学会自我体验音乐所具有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在意义的领悟,同时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音乐方面更具有灵感与创新。

(3)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和审美价值观念的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4)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陶冶情操,对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具有改善与调节作用,因而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5)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每一首音乐都是一种情感的彰显,而音乐审美教育会使学生们欣赏更多的音乐,使得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情感,进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世界。

(6)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学生在品味与体会音乐的同时更加准确、深刻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当前高职院校音乐审美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关键,同样也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具体体现在:

(1)高职院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不够重视,只是拘泥于形式,音乐审美教育的相关课程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高职院校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比如说在教学资源上以及师资力量配备上难以符合教学的要求。

(2)高职院校开展的音乐审美教育课程理论多于实践,并且所开展的活动缺乏广泛性与专业性,学生们所开展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大多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不够正式,并且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促进。

(3)高职院校音乐审美教育课程的开设缺乏相应的计划,目前音乐审美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大多都是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的,同学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因而很多学生不太过多关注,老师们也不太重视,上课几乎不备课,想到哪讲到哪,因此所开设的课程不成体系。

(4)高职院校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就是语言化过于严重,这样会失去音乐审美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使得学生对音乐审美缺乏深刻的理解以及认知。

(5)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对音乐审美教育本身存在误区,他们对教学的任务以及目的存在的误区以至于使得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真正的符合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过于陈旧老套,从而不能满足学生真正的需求。

5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1)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从思想上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进一步深化音乐审美教育。思想的转变才会带动行为的改变,只有高职院校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思想上予以重视,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理念,才会在接下来音乐教育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中有所转变。

(2)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赋予更多的时间与实践,并且取得的效果也是惊人的,兴趣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兴趣的培养。

(3)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音乐审美教育中去。任何教育都不能离开思想道德教育,但凡教育离开了思想道德教育就会使教育失去本真,偏离方向。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将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相结合会体现出音乐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4)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更新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的理念,摆脱过去音乐教学的旧形式,大力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新的教学形式,使得广大师生们树立正确音乐审美的思想观以及价值观。

(5)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将实践性融入音乐审美教学的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使得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6结语

一言以蔽之,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与管理,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懂音乐、爱音乐、具有音乐素养的人。

作者:黄金子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博雅杰.在接受美学视野下看音乐审美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崔学荣.接受美学视阈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优化策略[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3]菲力普•阿尔佩森,修子建.音乐哲学的新趋势——美学与艺术评论杂志.音乐哲学专辑导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1).

[4]杨恩寰.艺术学与美学的学科分界——就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走向独立的历程去考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5]陈越.试论20世纪以来音乐教育学会组织及其与音乐教育发展的关系[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6]赵玲,张治平.音乐教育与人的主体性生成及主体潜能开发——关于音乐教育的人学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2).

第七篇:大数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

【摘要】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着重分析了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获得良好的学生管理效果,突出大数据的作用,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大数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

教学资源与管理人员短缺,使得学院管理落后,阻碍了高职院校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大数据带来的新形式与新技术,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构建,这是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大数据管理体系缺少完整性、统一性与有效性

高职院校没有对应的大数据职能管理部门,其数据管理体系缺少完整性,使得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与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大数据管理工作不相符。此外,分散的信息处理使得学生管理者低效劳动,导致学生的大量混乱,部门间具有较差的数据一致性,对高职院校信息的准确性构成较大影响,不利大数据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构建大数据管理体系并不容易。

1.2学生管理工作者信息化意识弱,无法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

管理者不愿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信息化功能上,使得信息化管理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现有的技术仅能处理部分相似的信息数据,无法现代化地收集及分析大数据,数据分析技术未切实应用,无法支持高职院校管理决策,缺少大数据挖掘、分析的专业人才,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由于缺少分析人才,所以无法体现数据价值。这是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1.3信息化程度低,数据挖掘与处理难度大且效率不高

尽管高职院校有一部分工作流程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缺少系统的顶层设计,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差。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方式上还是使用一般文件夹存放文档数据,使得文件夹较多地存储在电脑设备上,存放路径无一定规律,使用效率不高。学生管理产生了许多学生的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与处理还不成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化程度低与决策支撑力度低。

二、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构建的策略

2.1转变思维,重视大数据体系构建

构建专员管理制度,依照各职能部门把全院所有数据分配至个人,安排专员统一录入数据,编制有关数据管理规范,合理规范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确保数据及时、有效。数据整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寻求变革,转化大数据结论,于同类院校中突出优势。高职院校部门的决策者革新思维,高度重视大数据。

2.2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与技能水平

学院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让他们熟练地操作管理信息化系统,搞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效管理学生常规事物,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基于信息化工作经验,探究信息化工作模式。以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管理者间的沟通,把学生管理系统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大家,提升信息分析能力与处理能力,逐步提升管理者队伍的信息素养。着重通过大数据技术引导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开展,利用各种形式于无形中让学生熟悉并使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实际践行,转变思维,结合具体工作,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大数据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大数据所有技术,分析大数据结论,深入探究院校各部门间关联性[1]。按照大数据结论,确保操作操作与评价可行。要求学院统一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组织构建大数据管理团队。

2.3利用大数据研究成果,致力于搭建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涵盖全院各数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与各数据记录,使各系统间信息数据共享成为可能,保持系统间信息顺畅,便于大数据分析与使用。信息化建设时,要求学生管理者高度敏感数据信息,经常汇集并整理相关数据信息,经过认真仔细地分析,获得可靠的结论。学生在校参加各类活动,得到积分,找寻学生对某些活动的关注度,便于后续相似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活动的影响力。分析学生校园一卡通的消费记录状况,相应地找到隐性贫困学生,提供帮扶资助,将人文关怀提升到一个较高的高度,健全学生社团主题网站,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风采,培养他们各项技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结束语

大数据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物联网更多地应用在高校中,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不断收集数据,发给客户。实现了人性化与开放化的学生管理,还要强化学生精细化管理,较好地服务学生职业规划[2]。可以想象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将逐步完善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更好地投入实践工作中。

作者:牛雨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永惠.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6,(15):121-122.

[2]史维鑫.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分析[J].长江丛刊,2016,(36):222.

第八篇:高职学生参与及学生管理调查

摘要: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了解高职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情况,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学院管理者为调查对象,实证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得出详实数据来说明大专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健全参与保障机制、提高参与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提供出发点。

关键词:

高职学生;参与;学生管理;问卷调查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多样化的特点。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面对各种媒介的信息冲击,思想开放,且自主意识较强,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硬性要求,有时不执行或变向执行,基层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突出。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和模式、工作理念已显示出明显的管理弊端,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势在必行。鼓励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是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方法。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对于高职学校目前的管理方式,高职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参与校园事务管理,对于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有什么样的看法。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管理工作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辅导员进行了访谈,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探索提供数据上的参考。

一、设计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象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调查方法上问卷调查为无记名方式,问卷包括26个题目。调查问卷共发放210份,各年级抽取70人参加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71份,其中大一和大二各60份,大三学生51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171份,有效率为100%。访谈对象主要是主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处处长、干事及辅导员。

二、高职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参与程度、参与内容的分析

在本次171份调查问卷中,95%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且有必要参加学校管理。首先针对学生在不同参与内容中实际的与期望的参与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题目涉及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活动管理三个参与内容。1.总体参与情况问卷中调查结果显示:实际参与程度方面,人数最多的是发表或反馈意见的学生,表示了解详情的学生是其次,直接表示不参与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0.02%。2.不同参与内容中的参与情况学生在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和活动管理三个不同参与内容中实际的与期望的参与程度总体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学习管理不参与的是1.69%,生活管理2.81%,活动管理是3.37%;在了解详情方面,学习管理占28.09%,生活管理占36.52%,活动管理占35.39%;发表和反馈意见中学习管理所占比重最大为53.93%;通过调查学生也是在学习方面参与决策比重较大为26.40%;学生在活动管理中的直接决策参与最多。学生在活动管理、生活管理、学习管理三者不同内容的实际参与程度差距很小。参与程度都集中在发表或反馈意见的弱参与项,学生对学习管理及活动管理的参与热情高于生活管理。

(二)高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

收到有效问卷的171名学生中有65.12%的人在班级学生管理中参与时间最多,在系级学生管理中参与时间最多的占30.24%;校级学生管理中参与时间最多的有4.65%的人。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校级管理、系级管理和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时,会选择不同的参与渠道,结合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在问卷中设计相应的题目。学生选择“会见相关管理人员”这一渠道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向学生会反馈”,再次是“参加集体会议”。但学生主要反应的参与效果较好的渠道却与各级管理渠道中的调查结果有所出入,主要是:“参加集体会议”、“会见相关管理人员”、“向学生会反馈”。这些数据说明:学生主要采用参加集体会议、会见相关管理人员和向学生会反馈这三个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在每个参与层次中向班委会反馈都被采用,班级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学校的网络论坛的人数相对较低,而院长意见箱的使用效率也不是很高,这种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反应意见和需求的信息渠道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三)高职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行为分析

1.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动机

学生对于参与学生管理的动机情况,统计结果为:58.43%的学生选择“为了提升能力”,18.54%的学生选择“为了维护学生权益”,15.17%的学生选择“为了学校的发展”,13.48%的学生选择“证明自己具备参与学生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通过以上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也有强烈的求知欲,很多学生期望通过参与学校的行政决策,提高自身事务管理的能力。

2.高职学生与学校各级管理者之间矛盾的解决

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有时会与学校的管理人员意见发生分歧,学生如何解决与管理者之间矛盾,统计结果显示:36.52%的学生选择服从管理;选择只要找领导、相关管理者发表意见、解决问题的有38.76%;选择管理不合理,就不服从管理的占17.3%。

3.参与学生管理的收获

参与学生管理的收获情况统计结果为:52.8%的学生选择“能力有所提升”;14%的学生选择“与管理者的关系更和谐”。学生对于参与校园管理态度是积极的,普遍认为有意义,认为学生管理的参与权应归全体学生所有。但是,对于参与程度仍停留在管理比较初级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参与管理内容仍表现为发表或反馈意见或是了解详情的被动参与,参与意识缺乏主动性。在参与管理的层次方面,绝大部分同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发表自己的看法,解决自身的问题,参与较多的内容集中在管理的实施阶段。目前,参与管理的渠道虽然多元化,但真正被学生用来真正参与管理的渠道仍局限于集体会议,这种比较传统的模式。学生参与管理的动机,大部分同学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管理经验的正向动机。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出现矛盾,大部分同学可以理性对待,靠沟通解决问题。在访谈中,学校管理者希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升管理层次,进入管理的决策阶段,但前提希望学生真正以学校发展为初发点,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杜绝管理中的功利化目的。同时,也需要一套完整的学生参与管理的方案、制度,用完善的方案选拔出学生中的优秀管理人才,用合理的制度约束参与学校管理的学生的行为。

作者:郑晓辉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康翠萍,郭洁.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2]王春玺.参与理念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

[3]吴慧平.高校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角色的变迁[J].大学教育科学,2003(2).

[4]吴静,斯荣喜.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5]修丽娟.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0(5).

[6]雷国华.高校学生权力保障机制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2008(5).

第九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学习环境及学生素养的不断变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养、高能力的人才,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亟须创新。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管理工作目标,并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关键词:

新常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成为高职教育的新目标。这便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将新目标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相辅相成,共同为培养优秀人才做贡献。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教育在不断推进,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大部分高职院校选择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管理机制中的一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也在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调查发现,加入学生管理工作的院校在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管理机制也日臻完善。但是,学生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管理机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管理工作与社会需求不符

高职教育的普及化发展,使得每一名适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这也很大程度地导致了就业困难的问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必须达到专业过硬、道德修养高的标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将这一标准纳入管理机制。但是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是课堂出勤以及寝室内务方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没有做到有效管理。

2.学生管理队伍的变化性

高职院校中设立了学生工作处这一管理部门,其工作人员是教师或是毕业前进行实习的学生。虽然管理队伍展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息,与在校学生的联系度较高,但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却具有很大的变化性,管理队伍的构成不够稳定。有些学生将管理工作作为一份经验,在得到充分锻炼后便选择离开学校奔赴其他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在接受完系统的培训,提升了管理能力后,面临的是毕业、考研等境况,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离开工作岗位。因此,造成管理工作者队伍不稳定的结果。

3.学生管理手段陈旧

目前大部分院校使用的依旧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管理体制层次清晰,但学生管理并未受到其他学生的重视,权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转为服务机制,为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久而久之,管理工作的真正目标缺失,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学生管理工作没有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二、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创新。首先,应该确立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由辅导员以及管理教师领导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管理者要与其他学生多加交流,知晓学生的思想走向,并作出正确的引导。管理工作者要协助各级学生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格。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发挥其管理职责,对学生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进行辅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工作奠定稳定的基础。对于行为不当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批评,并且提出改正方法,要求学生立即改正。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以此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实现梦想。最后,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学生内部,耐心地为学生做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管理人员,还要承担起高职教育中理论知识的授课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三、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路径

1.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首先,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政治修养要达到专业化,要接受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学生管理者还要主动地与辅导员教师或其他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沟通,汇报自身的思想走向,向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最好的思想面貌进行管理。最后,学生管理者用自身的经验与经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将其作为一种职业,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学校要将就业指导融入基础教育之中,让学生了解新常态下的就业状况。为学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就业讲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接受教育后,要将就业知识运用于管理工作之中,引导其他学生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此外,管理工作者可以联合教师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讲述就业过程中的要求,使其明确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3.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管理工作,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明确学校总体管理目标与任务,将重点任务下达给各部门管理教师,随后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奖惩制度,一旦校内发现问题,在解决后找到根本原因,查询责任,坚决按照奖惩制度实行。建立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肯定及规范。要建立正确的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创建不同类型的管辖部门,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确立完整的奖惩制度。其次要确定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给予相应的管理权力,真正建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的特点及其作用。管理机制要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选择管理部门,也可根据专业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机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建立完整的考评制度,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评,对存在不足的学生及时进行培训,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管理队伍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4.创新学生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否正确影响着学生管理的效果,要针对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创建多元化的管理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特征。因此,学生在进行管理时,可以在原有管理形式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元素,运用网络的特征进行管理。学生对网络过于依赖,如果运用网络进行管理可以充分体现实时性、便捷性及有效性。为此,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包含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相关管理者。家长与管理人员能够突破限制直接沟通,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现状。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校以及家长的需求,亦可以规范自身行为。运用全方位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教育在不断地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变化,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难。为了解决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本文特对其现状及目标进行研究,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学生在加入管理队伍之前必须要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其次,应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将正确的思想行为传授给其他学生;再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学生管理体系;最后,管理可与网络结合,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黄海燕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婷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8—79.

[2]秦峰.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突破[J].职教通讯,2014(11):57—59.

[3]黄福利.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优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12):79—82

第十篇:高职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新形势下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也将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发展标准,要求学校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变革,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前,只有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1.1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今,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人才成为了本世纪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这项发展战略对当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大学生择业、就业难的问题,各种负面的影响也逐渐出现,比如考试作弊和学术造假等,这对于学生自身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此外,负面因素还有缺乏自信,常常出现心理焦虑、盲目从众、懒惰、不求上进等现象,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很多不良情绪都会被忽视,以至于久而久之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职院校是成人成才的重要机构,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从而培养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1.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21世纪是人才型社会,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全面型人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种重要内容,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完善。大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仅仅依靠知识储备和能力还不够,还必须要具备乐观积极的心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案件偶有发生,这项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和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给学生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正常秩序。当前社会已经对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高职院校是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更加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校园和健康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谐校园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

1.3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缓解人际关系,调节人际冲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文化素质培养、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分析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建立起了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治疗门诊等,后来又出现了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观念、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实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是相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2高职院校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由于用人市场需求的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但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足够重视,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有些甚至是由某些学科的教师担任的,因此导致很多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并且关于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也没有很好的完善,这就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深入。其次,有些学生自身有很多心理障碍,但却排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变得很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在心理健康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他们的情况难以得到及时的关注。

2.2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却有很少做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管理者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因此顺理成章的就应该由思想品德教师来负责这门课程。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并不应一定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心理疾病并不是思想道德问题,心理健康治疗也不能等同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是当前的教育者需要纠正的思想观念。

3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制定并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管理制度

心理健康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学生心理健康督察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培训考核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保障制度、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上岗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奖惩制度,专门服务于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组织管理工作,对培训队伍建设、心理咨询、教育保障等进行考核,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和自身的晋级、提拔、奖惩等有直接的联系,工作开展高效、清晰、透明。

3.2加强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学生工作计划以及大型的工作例会,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这些工作中,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个院校和专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并整理成为健康教育周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建设一支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教育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发挥出整体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3.3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并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由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交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将心理资讯平台设置到社团活动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鼓励学生要经常参加各种校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交际范围扩大,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心理咨询机构可以和社团活动共同组织交流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外出登山、骑自行车等等,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使他们培养了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进而提升了个人心理素养。

3.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或工作,它跟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态给予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各科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教育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观念,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5根据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活动

由知名专家、教授等组织的专题讲座,非常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心理咨询窗口,广播站播报心理健康的文章,校园报创办健康周刊等,都是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学生通过接触这些文章或者咨询,丰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可以勇敢地面对现实,并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心态。

3.6开展贫困生特色心理服务活动

贫团大学生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调查显示,他们的人际关系欠佳,因此高职院校要综合他们的具体状况构建一个完善的贫困上发展平台,以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这个平台可以将贫困生的优点展示给大家,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4结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心理健康是学生的隐形表现,同时也是大学生发展成为新世纪综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而促进我国高等素质人才的健康成长。

作者:袁君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艳秀,杨振斌,李焰.构建中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No.22003:70-73.

[2]马前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No.41119:72-75.

[3]李红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No.27404:139-140.

[4]孙雄辉.从“消极”走向“积极”——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v.19;No.74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