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解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解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管理解析(10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途径解析

【摘要】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高校学生管理现状上看,其法制化的程度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践行途径需要不断探索。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中存在的法制管理流于形式、相关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学生自治组织功能失效等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体系、强化法制管理观念和提升学生自治组织功能等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校管理;学生管理;法制化管理

关于高校法制管理践行不善的代表性实例是某高校本硕连读学生对“由于考试挂科等行为导致被学校降为本科生”的处理不服而将学校告上法庭并胜诉。该案例反应了高校管理过程中的学校对学生管理主观性强和法制性管理意识弱的特点。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法制化的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要向法治化的方向努力。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管理法制化流于形式。

在大多数高校中,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一直在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学生自治组织等相关的宣传手段和相关的职能机构都存在,但是在处理具体的学生问题时的依据和处理方法常常游离在法律之外。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学生在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时,在校内也找不到有效的职能机构。整体上,高校学生管理依旧沿用传统管理方式,法制化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形同虚设,基本不发挥应用的作用。

2.学校实际工作中轻视学生管理法制化。

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陈旧,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这与学校对法制化管理学生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普及增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工作量,学生个性差异和学校管理的陈旧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用相关的法律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同时也避免了相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弊端,能够将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十分透明。法制化进行学生管理,最终会将人对人的管理逐渐过渡到制度和法律对人的管理,提高师生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轻视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会阻碍学校的建设工作,学校应该对学生管理法制化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于法制化校园的实现。

3.学生自治组织的调节协调作用失效。

学生自治组织本是对学生权益进行保护的职能部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对校园中发生的冲突和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但是现有的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工具,学生自治组织对学校的相关校规校纪进行宣传和执行,对于学生的建议反馈和意见的提出,很少有效地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以满足学生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学生自治组织应有的一定程度的救济功能基本上没有有利于实现的人文环境。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实践途径

1.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法制体系。

学生管理法制化与其他活动的实行是相同的,需要有完整的实行计划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执行,从而建立法制化学生管理体系,进而使得在工作的进行中,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法可依,有相关的工作条例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对于其工作的上下游有明确的单位对其工作进行对接。这样可以做到与传统不同的新的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工作处理程序明确,工作内容上能够各司其职,从而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在籍学生的法制观念。

尽管一定程度上学校未对法制化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但是关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方式更换方面的工作还是进行了。如果相关的教职员工对这些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研习,其工作方式和工作质量本应该会有所改进。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研习,并且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失当之处进行自我权益维护,会推进法制化管理的进程。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面法律意识淡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提高对法制化管理的需求,能够推进工作人员法制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法制化管理理念的树立,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从而让学生管理工作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经过法律指导来实现管理方式的升级和管理效力的提升。

3.引导培养学生自治组织的调节协调作用。

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对学校建设工作献计献策的建议反馈机构。学生自治组织要明确自己的组织职能,对于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学校赋予的权利要进行有效的运用,同时对学生反馈的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要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研究,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对于学生自治组织功能的实现需要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明确工作范畴以及分清权利责任义务,为学生组织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合作奠定基础。学生受到自身阅历和精力的限制,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有待于提高,教育部相关部门要对学生自治组织进行阶段性的不同形式的工作指导,规范管理工作方式和内容,从而提高其工作时效性。

结语

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实践需要高校将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从而充分实现学生管理的法制化,进而尽量避免相关教职员工处理学生问题时的随意性。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落实需要学校、学生、相关教育部门和国家相关的政策共同作用。学校要强化学生管理的法制化意识,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和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层面的调整和规范,学生要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袁凤平 李金国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鑫.传统文化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与实践[D].天津大学,2012.

[2]李晶晶.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大学生发展观

摘要:

高校学生管理应当突显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学生管理工作中。以高校学生管理为视角,探讨当代大学生发展观:发展应当是以学生为主的发展,以绝大多数学生为主的发展,以具有平等权利的学生为主的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大学生;发展观;管理

2003年,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就是“以学生为本”。当下,高校如何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应当是以学生为主的发展

在高校学生管理视域下,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强调高校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认知前提。然而实践中,学生被视为管理的客体、教育工作的修剪对象。一些高校教师在创先争优和仕途面前,热衷于“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不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理想和抱负将被扼杀,创新和发展将被束缚。为此,高校教师在“思想”上应当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本关怀”,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现实需要,理解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真正地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培养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实现为目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行动”上应当加强自身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改变过去的填鸭式、应试式、说教式教学方式,做到人格化、人性化、人道化教学。

二、发展应当是以所有学生为本的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硕果应当惠及所有学生,让公平、正义的理念根植于高校学生的均衡发展中。因为,所有学生都拥有公平分享高校管理工作成果的权利。然而,在大多数高校中,“抓两头、促中间”一直被信奉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真理,它是指抓好具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等生以及需要积极引导鼓励的后进生等,以“前头”的发展和“后头”的转化来带动“中间”的进步。对于这种方法,笔者认为只是“看上去很美”。一方面,对于“两头”的学生,虽然都是“抓”,抓法却大为不同。因为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两头”的学生根本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对于“前头”的学生,自然是鼓励表扬、百般宠爱;对于“后头”的学生,自然是监督限制。显然,这样的思想认识会形成学生中的歧视对待,不能给予学生同等的人格尊重,有违高校管理工作的初衷。另一方面,“中间”学生一直处于管理真空,因为在繁重的工作和有限的精力下,“抓两头、促中间”很可能会异化为“忙两头、丢中间”。事实上,“两头”的学生占比很低,“中间”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务必要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应当是以具有平等权利的学生为主的发展

(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

首先,平等不是平均,更不是无视学生的特殊背景和实际需要,简单地按份分摊或按比例计算。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打破“大锅饭”思想,确保机会的公平,而不是结果的相同。其次,平等和特权对立。只要有特权的存在,平等就会消失。实践中,高校教师常因为上级压力、家长身份和利益关系等因素,重点照顾一部分学生,这既是对工作的否定,也是对教育的尊严的挑战。再次,平等和歧视对立。“绿领巾”事件只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一个缩影,歧视能够彻底摧毁学生,让学生失去纯真与善良,心存报复与怨念。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摘掉“有色眼镜”,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最后,平等允许适度的差别对待。差别对待是特权和歧视产生的根源,但对于高校中部分存在缺陷或障碍的学生,适度的区别对待却是必要的,甚至需要得到维护。

(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

理论上,关于学生和教师关系的“学生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的主张都有其合理性,但其观点也都存在片面性,难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关注民主式师生关系,让“平等之风”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必须认识到“平等”的重要性,重新定位自己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同时,学生应当增加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及时清除自己内心“从属性”的认识,善于表达、勇于行动。在制度构建上,应当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优化学生组织的结构,拓展学生组织的功能,通过制度构建来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权利,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充分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将大学生发展观贯穿于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即:发展应当是以学生为主的发展,以绝大多数学生为主的发展,以具有平等权利的学生为主的发展。

作者:王佳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7(2):33-37.

第三篇:高校新型学生管理制度构建

[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内嵌于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面临着诸多新环境的挑战。当前的学生管理改革还面临着理念落后、制度僵化、缺少学生主体价值的关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使高校的学生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道路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高校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使校方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到制度管理的有效性,更要考虑到实行于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可接受性和贴合性,让学生在针对其自身的管理改革过程中愈发感受到自身的主体性、发展性,只有综合平衡了两方面的考量才能建立和谐健康、活泼有序的高效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

1当前学生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1.1师生相互间角色变化的客观要求

高校内部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成为影响学生管理最直接的当事人。在传统的高校管理过程中,管理的角色被定义为高压下的行政指令式过程施动者,承担管理职责的教师缺少与学生间的协商、互动,倾向于把管理理解为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强制推行。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相互对话,在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教师天然缺少人文性格,自身的非人格化在一个塑造管理客体身心健康的环境里不符合客体期待,不能达成更好的管理效果,高校自身的发展趋向也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行政性定位,更好的和管理对象进行符合其生活实际的交流,更好地做好他们的顾问、咨询者和后援团角色,正是这一趋向,要求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变革。

1.2以生为本内涵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高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学生人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以往的学生管理倾向于保守型管理,强调对于固有规章的生硬遵循,忽略了对于学生成长经历的重视。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需要固有观念的及时更新。高校的管理就是要积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所长,并提供合适土壤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各项校内实践,为自身步入职场,完善自身做好各项准备。学生管理不是积极控制和强行干预、也不是放任自流,要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对其重视、对其发展负责的态度。管理必须有合适的定位,要防止大包大揽的全能型管理,弱化学生的自主管理。

1.3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的客观要求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改革突破了人们以往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传统的高等教育机会属于精英教育。受教育者比例整体较低,属于社会中的特殊人群,高校对其的管理还强调了一种照顾心态。改革前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享受一系列政策的优待,虽然受着近乎行政指令式的管理对待,但是其地位较高,学生自我认同感较高,对其的管理强调单向度的无差错,学生在管理中并无更多的人文诉求。大众化教育改革的登场意味着高校教育作为产业式发展的思路已经被大众接受,高校行政控制式地位逐渐下降,其作为高校教育的提供者,必然要以面对消费者的心态来提供针对学生的管理服务。服务意识强调对学生诉求的关注,对于学生需求的满足。双向度的管理必然要求学校对于学生利益的考虑,转变固化管理为动态管理,以服务意识为引领,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的心态提供学生需要的管理产品,加强学生对于学校认同。

2当前学生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

2.1管理制度僵化、实际贴合度不高

良好的制度是保证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管理制度中虽然没有防范学生“性本恶”的价值诉求,但是制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当前高校是社会整体变革中推进速度较缓的组织实体,因为教育规律时时体现着对于稳定环境的需求,因而制度的连贯与稳定是其不可否认的特征体现。但是制度稳定连贯的要求并不等同于制度的僵化和陈腐。制度的坚持和抛弃取决于制度的实际效果,制度更要求与其产生的土壤及社会经济环境相互适应。以往的学生管理注重强制性约束和学生个性主体性的抹杀,这在粗放式管理时代是能够适应当时的发展阶段的。当前的学生管理必须要贴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管理。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着相当部分的借鉴抄袭与一刀切情形,对自身学校定位认识不清,对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不够,已成为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管理过程粗放、人文精神缺失

管理过程作为管理制度取得实效的决定性步骤,其施行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管理效果,也决定着学校学生管理是否有序科学,学生需求是否满足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当前的学生管理大部分还是粗放式、随意式管理,主要体现在在管理过程中把学生置于从属地位,并未摆正对于学生的心态。学生的管理依旧被认为是控制,过程好坏的标准不清晰,甚至不按标准行事。管理过程中学生基本需求和状态的关注让位于在管理过程中取得规定性的管理效果。表面效果好的管理被认为是优质管理、理所应当的管理。忽视管理过程中的学生感受,没有让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在管理中倾向于对于学生进行规定性的安排和调度。在管理过程中以敷衍应付心态对待学生的实际诉求,只要求学生的服从和理解而不考虑学生的现实状态。后续的结果评价中忽略学生对于管理的贡献,甚至管理人员联合学生中的干部群体,掩盖对全体学生利益的侵害事实,公然违背高校教育中公平、民主、透明精神。

2.3管理回馈滞后、制度闭环不畅

管理回馈作为管理流程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管理施行结果产生后的下一环节,对后续的管理起着引领作用。好的管理回馈是对前段管理的一次有效反观,对一次不合理管理的清醒认识,是下一次有效管理的前提。当前的学生管理中还存在着对于管理回馈缺乏重视的现象,管理者只重视管理过程的开展,把管理过程中制度的制定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把管理理解成为简单的制度规章制定和按章执行,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也缺少与学生的协商对接。在既有的规章施行过程中,甚至有只依规章制度产生的客观效果的行为,忽视回馈环节对于先前制度的检视作用,在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时也缺少调整和改进措施,往往以调整需要时间和物质成本作为借口,长期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对不合理的制度的依赖。以硬性的预设性制度要求对待变化的管理实际成为管理强盗化逻辑的形象代名词,管理制度成为强制学生的金科玉律,制度闭环的功用被权益性操作所抵消。

3提升学生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可行对策

3.1强调柔性管理、注重学生价值

柔性管理意味着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融入对于学校、学生实际的考量,为先前管理模式加入更多人性化的考量。正确把握好新制度构建对过往管理制度的扬弃关系。它关注的重点是对于自身学校定位实际、自身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作出综合的考量,借鉴对于自身有直接参考价值的管理经验,变硬性管理规章制度宏旨性主题为细致的情境化操作。强调脱离规章制度纯粹性范本,关注切合性、实际直接操作性。增加管理制度对学生自我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关注,强调学生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从而达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更坚实地走向社会这一目标。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身心发展特点的学生都加以实际关注,使其自身的人格不断完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使学生更真切地体认到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的自我价值,明确学校生活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

3.2加强学生互动、构筑参与文化

学生管理的重点必须凸现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愿望作为实行管理的核心主线。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抹杀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应有角色价值,不符合整体社会变革推进对于高校的变革要求,硬性的家长制管理作风把本该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变为武断式的决定和民主价值的背离过程,缺少与学生互动的管理,不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要求。管理者所依据的管理规章制度甚至变相被学生理解为对其控制的约束性条款,缺少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缺少对于规章制度的信任与实际遵循,因而给科学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形成较大阻碍。参与式文化的构建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包容,在规章制定过程中强调民主协商,把以往高高在上的指令式规则的制定方式转变为开门座谈的彼此协议形式,增加管理制度的民主气息。

3.3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价值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思路强调对市场规则的遵守。高校教育管理者应保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提供让学生满意的管理产品和配套服务。高等教育自身具备公共产品价值属性,因而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理应嵌入公共性的服务要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背景为推广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不以利益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应该充分显露出自身作为服务价值提供者的属性。公共产品要求的服务价值以及教育自身的非盈利性特征要求对以往的管理者角色进行变革。教育作为塑造学生品行的事业,在管理中纳入的服务意识还包含着对管理方精神的重塑,使其在学生管理改革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在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改进自身的行为。在这样一个过程里,不仅仅使学生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同时还使管理者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理解自身在改革管理过程中的角色。

作者:田小星 单位:三亚学院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慧玲,劳晓燕.试论新建本科院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J].科技资讯,2010(20).

[2]李青合.构建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基于学生观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1(2).

[3]曾文彪.钱伟长与上海大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4]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四篇:高校学生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培养

摘要: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应结合高校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管理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高质量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管理的质量,有助于实现学生长远发展.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逐渐的应用学生自主管理理念,运用有效的组织策略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管理,能够有效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实现学生良好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如何进行学生自主管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自主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加之很多问题的隐蔽性,导致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影响到学生管理的质量,从而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由于学生自己最为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能够快速的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着的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学生长远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研究.

1高校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大学生依然处于成长阶段,学生的思想依然不成熟,在思想及行为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像,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在思想上极端,行为异常,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1].而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自主管理规范,从而有效的约束自身的行为,解决自身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着的问题,一方面有益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另外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实现大学生长远发展.

1.2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不再单一的关注人才的专业能力,还会考虑到人才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问题的处理能力等等.而由于自我管理是大学生共同治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参与管理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有机会充分释放出来[2].在自我管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受压抑,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认识和把握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进而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1.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实际上,由于大学生成长环境不同,进而部分大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存在着道德品质较低的问题,像,随意扔垃圾、随意吐痰、破坏公物等,而这些不良行为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低下的表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通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参与各种活动,能够实现自我规范,从而了解到自身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的问题,确保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3].因此,鉴于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将学生自主管理理论及方法有效的应用到学生管理中,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2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策略分析

在高校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全面的支持学生的自主管理,具体包括:给予大学生自主管理权、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建立科学的自主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自主管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等等,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2.1给予大学生自主管理权

在高校学生自主管理中,教师应转变管理观念,充分的给予大学生自主管理权,学生只有拥有自主管理权,才能够更充分的进行自主管理,进而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为学生营造自主管理的良好环境.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之后,不再过度的干预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如果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可以求助于教师,教师在不干预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充分的管理自由,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自主管理,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促进学生长远发展[4].②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方法.由于学生不了解自主管理的具体理论及其方法,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将会影响到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不了解具体的管理内容.二,无法科学的实施.因此,教师应告知学生自主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思想、行为等,这样才能够确保自主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具体的自主管理方法,像,制定管理计划、实施阶段性管理、阶段性反思等等.通过做如上努力,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效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2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方面,教师应采取如下措施.①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多种校园活动、院系活动以及寝室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好活动的各项安排,而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自主管理的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5].②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例如,每周教师召开一次学生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上进行自我反省,反省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思想上是否出现问题,在行为上是否规范,如果在思想上及行为上存在着问题,那么导致此方面问题的具体原因有哪些?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通过自我反省,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着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以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2.3建立科学的自主管理制度

高校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自主管理制度.实际上,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着健全的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才能够确保自主管理的质量.而在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方面,教师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对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进行调查,了解是否存在着阻碍学生自主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条款,如果存在,应将其剔除掉.②将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要求、具体的实施过程等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使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③对学生进行调查,鼓励学生献计献策,进一步对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也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自主管理制度的应用质量,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6].④由于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中的各项条款也应该结合实际工作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应不断的对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确保与实际的工作有效接轨,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

2.4对学生的自主管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的把握学生自主管理的动态,并及时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效率.首先,教师应进行全面的监督,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例如,在未实施自主管理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之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对比,了解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如果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存在着问题,应及时的指正,以便于学生快速改正,实现良好的自主管理效果.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通过实施科学的自主管理策略,能够将自主管理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高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3结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由于涉及到很多的学生,加之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着可变性,导致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积极的突破学生管理中的困难,另辟蹊径,将学生自主管理理论有效的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在不断提高,有助于确保学生思想上的健康、行为上的规范,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作者:吴永胜 单位:赤峰学院学生工作处

参考文献:

〔1〕郑伦仁.高校独立学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4).

〔2〕王福,刘秋晨,张轮,杨文臣,张磊,董德存.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成功(教育),2009(01).

〔3〕华玲,朱洁,蔡标,刘长安,马克龙,周会,李璐,那莎,刘岩岩,宋睿,汪天明.我国高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探索[J].职业时空,2009(06).

〔4〕何佳娣.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误区分析及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09(04).

〔5〕向武,王洪运.理念与机制:大学生自主管理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6〕胡欣,林锐利.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第五篇: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探究

摘要:

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本文就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当前思政教学的一些问题和建设途径,希望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存在问题;作用与途径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

随着高等教学的普及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大学梦。不过伴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极具膨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管理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能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来强化学生管理,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对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强化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政教育工作,还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避免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突出,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学效果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心理而导致的。下面就主要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与新兴载体难以融合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时,难以将课程等传统载体与网络等新兴载体进行有效融合,无法真正构建新兴载体与传统载体的合力化运用。如红色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中的运用,其点击率较低,无法将红色资源的作用和优势加以有效发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而言,新兴载体难以在深层次上与权威的传统载体进行结合。基于这种现状,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将新兴载体与传统载体进行有机结合,从具体的方法与途径中对两者合力化的运用进行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协调

目前,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际运用中,存在两种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内容。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对思政教学的外在形式十分注重,却对教学的内容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首先形式主义严重,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书本化,导致形式主义倾向严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QQ和手机短信代替了传统载体,导致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和科学性降低。其次本末倒置,载体在运用形式上对新颖过于重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精简,难以有效传递教育信息,缺乏较强的教育性[2]。二是重内容轻形式。其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递过于重视,而忽视其内容形式的选择。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理论表述的完整和准确较为重视,而对理论的实际运用加以忽视,导致教学形式的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讲解时,选择形式活泼生动的载体,提高教学效果。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探究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运用新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生了变化,不少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造成了思想的混乱。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这一形式,积极转变陈旧观念,在认清这一现实的基础上利用好互联网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进行有机结合,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思政教育进行整合,科学运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同时,利用好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发挥出新兴载体的优势。此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有转变观念,将学生视作主题,并改变以往“填鸭式”灌输教育模式,改为采用双向互动模式。在互动中确保师生的平等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确保学习的氛围更具开放性,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思政教育平台,促进形式内容的统一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将书本知识和网络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将思政工作于当前的时政热点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合实际,也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相关的学校网站,在网站中将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育工作者要对校园网站的内容和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保证教育的形式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实现思想政治的全方面的立体化教育[3]。其次加强平台的监管措施。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还应该对学生的网上交流平台进行密切关注,在了解QQ群、BBS论坛等网络互动平台的内容之后,也同时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最后,教育工作者要对具有典型的事件进行挖掘,还要适时的扩大先进典型和正面事件的宣传力度,对校园网络环境加以净化,确保网络文化方向的先进性。最后要对学生网上“意见领袖”的培养加以重视,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号召力引导主流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正面控制力的提高。

3、营造良好的言论环境,做好课外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较为广泛,尤其是网络资源,学生在校园网站中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表达。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利用新兴载体,重视校园网站中学生的舆论,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环境。并对认学生言论进行了解和反馈,建立科学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应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对突发的网络事件进行及时响应,营造出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也才能在课外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大学生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从各个方面予以改善,从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入手,配合改善学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为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作者:吴菁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邓红彬.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03-105.

[2]李俊奎,王升臻.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4:27-29.

[3]张园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的困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8-11.

第六篇:网络媒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摘要:

网络的兴起使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网络媒体的普及化使其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为网络媒体的高校管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网络媒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通过对网络媒体前提下高校管理改革的分析,表明其诸多优点,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

高校;网络媒体;学生管理

1前言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网络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如今的网络媒体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报刊、广播和电视,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最大平台,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媒体的最大使用群体为学生阶层,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因此使用网络媒体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2网络媒体形式及特点

网络媒体是和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一类媒体运作模式。网络媒体依托网络技术、无线电通信、互联网等资源,通过手机电视和电脑进行网络资源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传递。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有:QQ、微信、短信、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其中QQ、微信、微博为目前信息交流使用最主要的网络媒体信息传递方式。以上三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开放性。以上三种媒体属于人人都能够拥有的媒体交流方式,只要拥有该媒体的账号信息,就能很容易自己的信息和接收他人传来的信息。这样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的信息封闭和话语权独有的优势不复存在,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接受信息和发表观点的权利。第二,及时性。网络信息不受时间的限制,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发生事情,提供信息传播所需要的资料;群众也可以随时接受的信息,信息了解和传播的效率也大大加快。第三,互动性。媒体掌握信息的使用和删除权,用户也掌握信息原始拥有权,媒体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消除双方的隔阂,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第四,超大信息量。网络媒体信息量巨大,有各类咨讯、音频、图像等信息,每个人都能根据需要来获取信息。

3网络媒体对学生管理工作影响

3.1对学生思想意识影响

如今学生大多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网络媒体在方便学生生活的同时,也无形中传递很多不良信息。比如:网络媒体的炒作和虚假宣传铺天盖地,不仅使学生对于社会事件判断失去真实性,也使学生自身价值观严重扭曲,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网络媒体大量信息,会使学生心理产生极大的波动,受到网络很多不良思想的迷惑,最后失去自我。

3.2对学生生活影响

网络媒体虚拟和不可捉摸性,使得学生长时间过度沉溺于网络,造成网络和现实的严重脱节情况的发生。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首先会使学生孤僻、胆小和沉默寡言,不愿过多的和人交流;其次会使学生的成绩下降,和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变差,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毕业之后不能顺利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最后是使学生难以分辨现实和网络的界限,不能合理把握网络媒体使用的度,会导致一系列的精神和身体疾病,对学生的身心具有极其严重的伤害。

3.3对学生提供平台

网络媒体不仅具有以上几个方面的缺点,也有着自身的优点,这就是网络所具有的双刃剑作用。网络媒体对学生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点: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讲解,记录笔记的方式,课下练习也采用打印卷子的模式进行自我检测。这样的学习和检测方式虽然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却浪费大量时间,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如今的网络媒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学生学习文件采用网盘分享模式共享文件,不仅节约纸张成本,而且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接受知识面的广度和知识的密集程度也大幅提高。网络媒体带来的便捷教学和学习方式,使高校学生学习效果增长显著,学生实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4网络媒体在学生管理工作应用

4.1网络媒体与学生生活关联

高校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即为教室和宿舍,教室为学生们学习提供便利,宿舍则保障学生们的生活。网络媒体对学生生活的介入可以先从宿舍做起,我们可以联合学校建立网络宿舍管理平台,为学生生活提供便利。首先就是管理专栏的设立,我们可以使用管理专栏播报学校日常具体工作安排和每天发生的平凡小事;同时也可以利用管理专栏进行防火防盗和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给学生介绍相关安全预防措施和发生危险时应采取的行动;最后可以向同学们宣传疾病预防措施,特别是在季节转换的时节,进行防治感冒发烧以及其他疾病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忘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体魄。我们还可以进行学生的调查,通过微博互动的形式询问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以便学校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及时改进。

4.2网络媒体提供学生学习平台

网络媒体提供学生学习交流平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QQ、微信、微博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老师定时开设专栏或者建设交流群,在线讲解专业前沿技术知识,解答同学们存在疑惑的问题,以及倾听同学们对老师教学的意见。师生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益处。

4.3网络媒体搭建学生就业平台

如何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各方关注重点。网络兴起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建立就业平台,及时企业招聘信息和国家创业扶持信息;该平台还可以设立学生服务人员,在线解答学生就业存在的困惑和困难,使学生能够根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特长寻找合适就业企业,充分发挥高校企业联合作用,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难题。

5结语

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很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使用它就成为高校面临的问题。从整体来看,网络媒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影响,益处远远大于有害的地方,发扬网络媒体优点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服务,有利于高校长久稳定发展。

作者:吴晶 李凡凡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参考文献:

[1]詹昌平.利用新兴媒体构建高校校园舆论引导新格局[J].教育探究,2010,(2).

[2]王光庆.积极应对新兴媒体正确引导公共舆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4).

[3]徐双“.泛安全”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6).

第七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管理质量,且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推陈出新,这也使得各大高校不断重视其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然而,现今各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首要探究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提升辅导员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虽然我国在教育改革上不断推陈出新,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高校教育当中,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仍存在着管理不当、工作热情度不高的问题。所以,如何去完善并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解决一系列问题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方式有所不当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变化,许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录用也有所降低,这就使得高校学生存在着一些性格较为复杂化或是心理状态较为不好的学生。而许多辅导员在对于学生的辅导过程中,只是一昧的持以严格的态度,而没有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且没有重视起和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和交流,这就导致了学生问题发生时,辅导员只能后知后觉的去处理。而另一方面来看,除却班干部、干事需要与辅导员时常进行接触沟通,大部分的学生很少会去与辅导员主动交流,而有些辅导员在处理问题学生时,会带有私心或是偏见,没有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学生若是出现问题,也只会严厉对待、态度生硬,又或是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更何谈提升学生管理能力。

(二)学生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缺少经验

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的引领者和施行者,辅导员的责任极为重大。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多数的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政治思想教育根本不符,也没有通过专业性的培训和系统化的学习,在此情况下,缺少足够的思想教育理念及其经验能力相对不足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能力上自然有所下降,导致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

(三)工作热情度不高

在许多高校中,其辅导员的年资都相对较低,许多辅导员都是刚毕业出来没多久的年轻人,由于本身就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会出现学生管理规划不准确,且认为辅导员这个职业已为定型,没有继续升职发展的空间,因此,就缺少工作热情,情绪极为低落,在对待工作处理上会存在职业道德及其敬业意识有所偏失的问题,责任心不强,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此外,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不是只针对个别学生或是一个班集体,而是面对着几百个学生甚至是整个学院,工作量相对较大,且事多繁杂,更容易出现错误,对于学生的辅导和管理也相对不足,更何况去进修学习和职业培训。且辅导员的奖励、福利等机制都较不完善,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自然而然的有所下降。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引领者,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上,更应该树立人本思想,强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人本观。一方面,辅导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带有自认为正确的思想观念去教导学生,辅导员转变了高高在上的形象后,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就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所需,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问题学生也能够不断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塑造自我。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辅导员应该采用刚柔并济的劝导方式,为学生制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教育,而不是被迫、被动,同时多加鼓励学生,对学生减少训斥、惩罚等。

(二)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管理能力

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对导师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辅导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应该要明确的一点是,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整个学校的发展,更是为了培育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较强、能够立足于社会的综合性人才。所以,辅导员更应该引导学生更好的去进行社会实践,并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辅导员可以制定专业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组队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意义。

(三)制定科学管理策略

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对于提升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为了使学生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管理策略的制定就必须建立在正当的道德伦理及其思想观念之上。所以,科学的管理策略就可以指明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等管理方向。另一方面,在实施这些决策的同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辅导员也应该注重整个策论规划的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生数据库,包括学生的日常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数据。最后,辅导员在执行决策时,其实施方法要有所选择,重视这群不断成长的青年群体,以包容和谅解的心去指引学生走向光明大道,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到学生时代的美好,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更为健全的自我.在新的教育形式之下,必须综合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并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辅导员的思想道德提升了,才能保障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真正的培养出全面型人才,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进程。

作者:刘占鳌 史红奎 屈楠 王晨鸽 单位: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朋辈教育应用

摘要:

随着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和纵深化发展,朋辈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民办高校独特的学生管理模式与朋辈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加强朋辈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对3所民办高校中200名学生的调查基础上,阐述民办高校朋辈教育在认知、队伍建设、开展情况等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对朋辈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完善朋辈教育制度体系、加强对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加强对朋辈教育的组织管理等维度探讨具体路径.

关键词:

朋辈教育;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自我教育

曾指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破教育投入瓶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把民办学校办好”.在民办高校教育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便是学生事务管理,而学生管理中势必离不开“朋辈群体”这个主力军.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法国作家莫罗阿说“学校里的同学比父母是更好的教育者”,因此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直接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质量.笔者对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发现,当前国内对朋辈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辅导领域,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将此方法应用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尤其是民办院校学生管理的,还未有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研究成果出炉.为了获得民办高校朋辈教育现状的第一手材料,本研究采用自制的《民办院校朋辈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广东省3所民办高校中的15个二级学院中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背景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民办高校朋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朋辈教育在民办学校学生管理中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朋辈教育概述

1.1朋辈教育的含义

朋辈教育,又称为同伴咨询、同伴教育,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对朋辈教育的界定可依据其应用领域划分为两类:一类将朋辈教育限定在心理辅导领域,如:美国学者Ma-marchev将朋辈教育界定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另一类将其界定为一种可广泛运用的教育方法.如:姚斌、刘茹认为朋辈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1].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笔者大体采用后一种界定方式,本文中“朋辈教育”的概念界定如下:朋辈教育是指由年龄相仿的、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同级或高年级同学作为教育主体,单向地或者双向地分享经验、技能或理念,切实帮助教育客体解决学业、情感、心理、课外活动、就业等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实现改变教育客体价值观、思想或行为等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朋辈辅导的范畴具体包括招生入学、报到注册、宿舍生活、课堂学习、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医疗服务、课外活动、就业指导等与在校大学生相关的一切活动.

1.2朋辈教育的特征

第一,朋辈教育存在主客体,是朋辈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教育、引导、帮助和管理.朋辈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以达到教育效果的过程.其中朋辈教育的主体包含:朋辈辅导员或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学生会及各社团干部、同年级班级干部以及其他在某些方面有经验、专长和“话语权”,能够对其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群体或个体;朋辈教育的客体是接受过朋辈教育主体帮扶、指导、教育的广大个人或群体.第二,朋辈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存在交互性.朋辈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没有太严格的地位、等级和权力之分,存在流动的空间.一方面,因为担任朋辈教育主体的主要是学生干部,而学生干部具有流动性,所以教育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因“术业有专攻”,在某些方面是教育主体,在另外方面可能就转变为教育客体,反之亦然,所以主客体之间存在交互性.第三,朋辈教育存在“三强”特点:(1)关系平等、认同度强.朋辈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地位相等、相处融洽的朋友关系,由于处于共同的年龄段、相似的感情经历和生活阅历,彼此之间共通性大、互动性高,朋辈给出的建议更易被采纳(.2)涉及范围广、实效性强.朋辈教育主体存在多元化,包括朋辈辅导员、朋辈学长、朋辈学生干部等等,且教育的领域已经由传统的心理辅导向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范围拓展,范围的拓展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效果(.3)全天候教育、针对性强.由于朋辈主客体住宿、学习、生活节奏基本同步,不仅能全方位的及时地掌握身边同学的动向,而且能够对特殊人员和重点关注对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3朋辈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第一,朋辈教育自身独到的优势决定了其加强的必要性.一方面,朋辈群体之间朝夕相处,接触更频繁、沟通起来更为便利,朋辈之间天然的亲近感更能够增强彼此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朋辈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显示,朋辈是学生遇到问题时的首选,由于师生之间固有的等级、年龄等差别,很多学生在面临困难或困惑的时候首选求助的是身边的朋辈群体而非教师,所以加强朋辈教育至关重要.第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需要加强朋辈教育.一方面,当代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需要朋辈教育.当代是90后大学生群体一统天下的时刻,学生思维意识活跃,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乃至生活方式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遇事首先想到周边的朋友,加之老师与学生之间“代沟”的加大,此时朋辈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特殊性需要加强朋辈教育.民办高校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安定和维稳,而要想全方位的了解到学生在心理、学业、情感、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朝夕相处的朋辈最能及时全方位的覆盖到,从而增强管理的实效性.第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朋辈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学生管理事务可谓“事无巨细”,涉及到学生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具有复杂性和繁重性,加之学生存在的问题具有多变性和突发性,所以学校管理人员很难全方位监管到每个学生的动向,加之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200以上,这种工作任务的繁重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朋辈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加强朋辈教育,也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所在,朋辈的亲和性和号召性使他们能方便地在咨询伊始很快与咨询者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深入咨询者的内心,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让我们在学生事务的管理中把握主动权[2],进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2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朋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获得第一手的实证调研数据,笔者选取广东省3所民办高校的15个二级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7份,回收率为98.5%;其中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为98.1%.调查群体中大一占23.6%,大二占28.7%,大三占27.6%,大四占20.1%,基本保证了均衡性.笔者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当前民办高校中朋辈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2.1朋辈教育认知存在偏颇

虽然朋辈教育提法已久,在国外成为一种主流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法,但并没有在我国民办高校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各高校对朋辈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朋辈教育的演变发展、开展方式、教育模式知之甚少.笔者调查数据显示,85.4%的受访者认为朋辈教育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模式,但是68.2%的学生表示对朋辈教育的具体内涵及教育方式“不太了解”,访谈中,同学们对朋辈教育了解主要限定在心理辅导方面,认为所谓朋辈教育就是朋辈心理辅导.由此可见,朋辈教育的工作理念、教育方法并没有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手段纳入高校德育系统当中,也尚未将朋辈教育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常态性方法.

2.2朋辈教育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一方面,调查显示,朋辈教育主体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朋辈教育队伍不足.现有的朋辈教育主体主要由学生干部兼任,学生干部的选拔基本就替代了朋辈教育实施者的选拔,缺乏一个长效性制度的保障.调查中72.3%的学生认为朋辈教育主体就是党员、学生干部和成绩表现优异的人自然兼任,没听过专门的选拔.另一方面,朋辈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性.朋辈教育主体虽然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她们仍是普通大学生,人生阅历和经验尚浅,其世界观与价值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存不足,高校对其培训力度不够.并且高校也往往欠缺专业的朋辈教育培训员,往往由心理辅导教师或学生管理人员兼任,对朋辈教育主体的培训水平和能力提升程度有限.

2.3朋辈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各民办高校的朋辈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目前多以学生自发开展为主,系统性、主动性组织的朋辈教育活动较少.84.9%的同学愿意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找朋辈群体帮自己排忧解难,但是67.8%的人认为学校偶尔才会开展一些与心理相关的朋辈辅导,大多数调查者指出学校很少指派过特定的同伴帮助其学习或者生活.67.1%的人认为开展的教育主要以灌输与理论说教为主,缺乏课外实践与其他活动的渗透教育.且现有的开展方式也多停留在面谈等较为原始的方式上,缺乏新媒体的参与,也没有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需求构建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总之,朋辈教育的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开展方式仍缺乏多元化的路径.

3加强民办高校朋辈教育的具体路径研究

3.1加强对朋辈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

第一,提高对朋辈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民办高校的师生要充分认识朋辈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加强对朋辈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明确朋辈教育在学生事务管理和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海报展板、宣传栏、微博、微信公共平台、QQ群、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明确朋辈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开展模式,并将朋辈教育的理念融入学校的校训中,提高重视程度.第二,加大投入力度,下拨朋辈教育专项资金,为朋辈教育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与场地支持.学校要在预算中分设朋辈教育专项资金,并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加强对朋辈教育主体的专项培养.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场地审批制度和场地保障机制,在校园中留出专门的场地、教室、实践基地等,为朋辈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物理空间.

3.2建章立制,完善朋辈教育制度体系

第一,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朋辈教育相关规章制度,增强朋辈教育的长效性.一方面,深入推广朋辈教育模式,加强朋辈互助.按照“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的把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积极构建以大学生“三自”教育为基础的朋辈教育模式[3],充分发挥朋辈辅导“我们辅导-辅导我们”的特点,提高朋辈教育的覆盖面、范畴和教育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制定朋辈教育相关规章制度,将朋辈教育和学长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度将朋辈教育管理模式规范化、系统化.第二,完善朋辈教育主体的评估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制度,明确朋辈教育主体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建立定期的汇报与调查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验交流会,听取朋辈教育主体的自我总结与工作心得,化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冲突与矛盾,推动朋辈教育的开展,进而达到“助人自助、成人达己”的目的.

3.3加强对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第一,注重朋辈教育主体的选拔与配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完善朋辈教育主体选拔机制,把好“入口关”.选拔可以实行竞聘制,选拔标准按照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优良、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心理健康且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同届或高年级学生,保证选拔质量.第二,注重朋辈主体的培养和使用“.培养”在于增强其教育能力,“使用”在于增强其教育效果.对朋辈教育主体的培养和培训包括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基本知识、加强思政工作方法的培养、朋辈辅导主要技术的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要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方式[4],通过专项培训使他们能比较娴熟运用专业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从而切实帮助周围同学缓解思想困惑、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和学长制的优势,在使用中锻炼朋辈教育主体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管理成效.

3.4加强对朋辈教育的组织管理,提高朋辈教育实效性

第一,搭建朋辈教育工作平台,提高朋辈教育效果.要搭建集党支部、团学组织、班级、宿舍等“四位一体”的朋辈教育平台,党团组织和各类社团天然是朋辈教育的开设基地,各党支部、学生会、各类社团组织等人数众多、辐射范围广、成员质量高,该群体有助于调动最广泛的朋辈力量,对全校学生发挥最强大的辐射影响.要构建时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通过班级、团支部、学生宿舍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实行班委会包干制度,班委会成员及宿舍长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使命感,切实提高朋辈教育效果.第二,拓宽朋辈教育覆盖领域.一方面,要丰富朋辈教育的内容,通过“一帮一、一带一、一促一”结对子的模式,让朋辈教育主体给予受众群体从学习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与帮助,要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学习和生活的日常问题、不同年级的阶段问题等内容纳入到朋辈教育活动中来,逐步实现朋辈教育学习生活“全覆盖”;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朋辈教育,拓展新媒体条件下的朋辈教育模式.

作者:岳增玲 李庆朋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萱.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朋辈教育研究[D].华东电力大学,2013.

〔2〕黄郁健,王美珠.学分制条件下朋辈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21.

〔3〕陶宏.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91-93.

〔4〕李瑛.谈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J].龙岩学院学报,2012(6):55-58.

第九篇:微信平台下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摘要: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新媒体已广泛应用于高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学过程中,网络平台也逐步进入各大高校。高校管理工作与新媒体结合起来,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表现,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深远的时代意义,是高校管理的一种创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新技术与高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管理更具有实效性、实践性和可行性。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管理工作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平台与学生单独交流,随时健康的思想内容,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该平台开发了包括学生需求的各个方面,确保同学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分享生活感悟,对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管理;网络技术

1、绪论

在当前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和手机新媒体在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在高校开展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次新的尝试,更是一种创新尝试。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人类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高等院校学分制度、复杂的学生管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信息宣传教育、综合评教等越来越得到院校重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通过人力或比较单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完成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将不能满足各种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研究怎样有效地将新媒体应用于高等院校管理中颇具有现实意义。

2、系统需求分析

本平台主要应用于高校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高校工作的时效性、规范性、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提供一个时效开展高校管理工作,并提供在线交流的场所,通过这个平台,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结合问卷调查、同学交流等方式,笔者将高校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划分为手拉手、万事通、关爱之窗三个模块。

3、系统总体设计

3.1功能及界面设计

3.1.1手拉手模块

手拉手模块主要为学生的日常帮助、生活、就业提供及时周到的信息,将学校、学院的最新资讯转发给学生,提供给有用的同学,使同学们随时掌握第一手资讯,手拉手模块分为社团信息、招聘信息、寻物启事、兼职信息、联系我们等功能。

(1)社团信息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社团信息刊登各个社团活动,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对同学们智力的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锻炼自我的交流能力、发展兴趣爱好的好地方,还可以在这里交到很多朋友。在社团里,学生的才华和思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创造力。

(2)招聘信息

及时提供招聘信息,从而使同学们第一时间掌握就业动态,更好地利用手中的信息找到满意的工作。

(3)寻物启事

该功能致力于为同学们免费提供方便、快捷的失物招领服务。同学们可以在此功能下失物物品、寻找遗失物品等。

(4)兼职信息

最具时效性、最具真实性的兼职信息,为想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

(5)联系我们

该平台是为了方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当点击进入该平台时,系统会自动回复学院办公室地点及办公室联系电话。

3.1.2万事通模块

万事通模块主要以娱乐、时事新闻、生活信息为主,结合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将万事通模块划分为天气预报、幽默天地、时事新闻、留言板等。

(1)留言板

提供一个集吐槽、发表意见、聊天等综合一体的留言板。

(2)天气预报

为了方便同学们,该平台提供了专门的天气预报模块,轻轻一点开,一天的天气变化尽在于此。

(3)时事新闻

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点入该页面,就可以快速了解国内外时政要闻。特殊时期精选的时事新闻,还可以供参加时事政治考试的考生学习。

(4)幽默天地

该版块为同学们提供幽默笑话、幽默故事等幽默文章。

3.1.3关爱之窗模块

关爱之窗的设置与高校的日常管理、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紧密相关,主要分为校历、医学常识、心理教育、主题活动、楷模风采等板块。(1)校历浏览学校时间安排。

(2)医学常识

该版块提供常用而有效的医学小常识,小病靠自己将不是梦。

(3)心理教育

为了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以优化心理素质,该平台将选取心理美文进行刊登,并做到每天更新,让同学们在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后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而提高自身修养与气质。

(4)主题活动

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平安回家以及平安归校的主题活动,进行好书推荐,以及讲座,活动推广宣传工作,新生入学军训风采,各个社团活动最新通知,以及学校学院的比赛通知以及相关规则,呼吁开展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5)楷模风采

平日里宣传好人好事,以及在各类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名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2系统流程图

高校管理微信公众平台主要通过自定义菜单来完成与用户的互动,通过菜单项的点击和关键字识别来认为或自动的返回相应的内容。

4、总结

本平台的开发可以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手段,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为高校学生与高校教育工作者搭建桥梁,高校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大大增强、思想沟通更为便利。如果能将我国的高校学生工作网络搭建好、管理好、应用好,将会为我国的高校管理创造一个新的平台,为工作效率提高注入新活力。

作者:王昂 王彦辉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河南省财经学校

参考文献

[1]冯志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09)

[2]王英红.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

[3]聂松竹.微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

第十篇:自主管理下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摘要]

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当前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采用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校相关管理引导者的指导下,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相关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将管理任务交由学生自己,既可以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而且由于学生最能贴合地知晓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此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可以免去认知隔阂产生的管理障碍,因此也可以增强对于学生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

自主管理;高校学生;误区;应用

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在许多高校都已经推广开来,但是,由于管理认知以及管理操作方式的不当,使得学生自主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效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在进行学生自主管理时,存在一些管理误区,致使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推行受到一些管理阻碍。下面,笔者主要由高校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系列分析,进而提出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自主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存在的误区

1.自主管理,并非适用全体学生

高校推行学生的自主管理,应该以高校学生的具体状况为参考,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适用于自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每位学生的思想方式、做事习惯、道德修养以及自制力水平等指标都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也不能呈现出单一性,而应依据学生的群体特征来决定学生是否符合进行自主管理。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九零后与零零后成为了主流,这些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也并不是没有差别,来自城乡间的生活水平差异,便会使得城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事方式存在诸多不同,再加上民族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年级层大学生等差异因素,更为大学生能否实现高效自主管理效率提供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主控制力也是因人而异的,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自我的要求极低,如果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那么对于这部分自我要求低的学生来说,则意味着学校通过一种间接方式将他们抛弃了,这对于那些大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自主管理并非适用于全体高校学生,想要引导自主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应用,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是十分多样而复杂的,需要高校予以高度重视。

2.自主管理,并非放任自流

高校学生的自主管理,也并不意味着将管理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任由学生放任自流地对自己进行自主管理,这也是不现实的。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思想观念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急功近利的物欲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自主价值观的形成,许多大学生在物欲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偏离于主流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一味追求物质生活,重视个人得失,在进行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为了追求物质生活不惜采取一些不当的行为,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不具备集体主义价值观,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满足,不关心集体利益是否被损害。基于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的种种不足,高校应该明确认识到,在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时,不能任由其放任自由,毕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处在逐步建立与确定时期,一旦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没有人指出自己自身的缺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甚至还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所以,高校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高校管理者的引导功能,避免放任自流现象的出现。这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学校的基本义务。

3.自主管理,并非否认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学校对于学生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正处于思想异常活跃的成长期,由于摆脱了中学时期紧张的学习压力,对于大学生活又有着自我憧憬,因此,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至于规划是否符合学校管理规范,则应另当别论。比如,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是应该注重享乐的时期,在大学已经不用读书学习,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放松,惬意地生活。怀有此种想法的大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时,如若没有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的约束,则很可能松懈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演变成旷课、睡觉、游戏等一系列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如此发展下去,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意味着放弃了自我,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将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所以,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仅重要,而且还是极其必要的,只有在学生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够有章可循,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自我懈怠,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发挥制度上的监督与促进功能。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应该重视对学生管理制度的拟定与实施,让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过程中能够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按照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念。

4.自主管理,并非否定管理者的引导作用

高校进行学生自主管理,不能忽略高校管理者对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作用。虽然学生自主管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依靠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与约束,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会受到不利于自我发展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高校对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者角色应该不断保持并改进。大学生步入高校后,自我价值观念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其认知层面还是存在诸多短板,对于许多问题的认知并不全面,很容易使自己由于思维缺陷陷入不利于自我发展的状况中去。而且,对于刚刚摆脱中学紧张学习压力的大学生来说,步入大学后会遇到比学习压力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出现许多状况,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不善言谈,在大学伊始,可能并不会有人愿意与自己建立朋友关系,也自然很少有人与自己交流,当一名大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处于集体活动的环境下,则更加感到孤独,并对自身产生不自信的想法。如果在这时没有管理者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那么,学生一时间很难找到让自己融入集体的最佳方式,学生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对于自主管理也失去了勇气与信心,自主管理也就不能为学生带来想要的满足。所以,高校管理者的引导作用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时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误区解决策略

1.学生管理应该具有针对性,对不同年级采取侧重点不同的管理模式

由于年级不同,高校学生的管理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时,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年级层面,来决定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时的自主性大小,彰显出学生管理的针对性特点。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由于刚刚脱离中学时事无巨细的管理模式,来到大学后,如果让他们在一时间接受自主管理这种模式,显然会不适应,也不能保证他们对自我的管理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所以,对于大一学生推行的自主管理模式应该比较重视学校管理者的引导作用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学生的自主性应该有针对性的缩小,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有利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由于经历了大一阶段的管理引导以及自主管理,已经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并具备了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所以,大二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性应该被相应扩大,同时减少高校管理者的约束作用,让学生不断提升进行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以及自主控制的能力。对于大三与大四的学生来说,接受了较长时间的大学教育,已经具备了十分成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且也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因此,可以完全放开学生自主管理时的自主性,将管理任务完全交由学生,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实践。

2.必须严格制定和执行规章管理制度,使大学生自主管理有法可依

大学生的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可以为所欲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破坏大学教育的平等性,也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素养与品德的养成,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严厉执行,使得大学生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进行自主管理,在符合规章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发挥对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要笼统化,这样会让学生在参考制度进行自主管理时缺乏明确性,对于自我的管理目标也会呈现相应的模糊性。规章制度应尽量体现出明确性,将学生生活与学习涉及到的领域都囊括进来,便于学生在自主管理时进行有效参考。比如,规章制度应该涵盖上下课管理、文明行为公约、作息时间管理、用电用水以及卫生状况管理、学习状况评价管理、奖惩管理等内容,尽可能详细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依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效率的提升,还能够为学校的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减少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引导作用,才能够使得学生自主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存在的价值。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在发现学生存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偏差或者存在行为方面的不妥时,应该及时指出,耐心劝导学生摆脱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更好地进行自主管理。因此,要想使得高校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组成管理者小组,以年级、专业和班级为单位,分别负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动态,并及时给予引导。高校管理者小组的构成人员应该选择与学生有教学接触的教师,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时刻观察每位学生的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而且在教学接触过程中,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之后进行自主管理引导时提升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感与依赖感,学生对于老师的建议也会易于接受。

结语

将自主管理引入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复杂的管理问题,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群体特点决定一些学生是否适合采用自主管理方式,还要注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确保学生的自主管理有据可依,此外,学校管理者对于学生自主管理发挥的引导作用也不能被忽视。只有具备了以上特点,高校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自主性,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提供最适合的环境。同时,高校也应注意,避免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而实行自主管理,这样只会让学生的自主管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且还会激发出学生的逆反与抵触心理,使得高校管理陷入混乱。

作者:郭俊博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赵雄辉.论大学生的学籍权〔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

〔2〕姚利民.论大学教育以人为本〔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

〔3〕杨凤英,王劲松.关于教育法治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03).

〔4〕唐世龙,彭志忠.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和程序化〔J〕.求索.2015,(04).

〔5〕姜国平.高校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平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6〕陈朝晖.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J〕.理工高教研究,2014,(03).

〔7〕秦惠民.高校管理法治化趋向中的观念碰撞和权利冲突———当前讼案引发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