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研究(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研究(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研究(8篇)

第一篇:立德树人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正如《管子》中说的“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围绕着“立德树人”做进一步的深化教育基层工作。

关键词:

立德树人;高校;学生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者和接班人。”对高校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一、“立德”分析

党的十八大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立德”,充分体现教育真正的含义,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由完成学业转向德育工作。“立德”是中国古代哲人提出的“人生三朽”之一,“立德”源于《左转.襄公二十四年》:“太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有立言,虽旧不废,此之谓不朽。”立,树立;德,德业。“立德”,树立德业。

二、基层教育工作者如何立德

1.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自身要满足社会时代的需求,而不仅仅在局限于扎实的专业基础,单一的知识结构,而是要在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用自身的创新行为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得高校学生建立创新精神,并能够适应社会对创新的需求。上古先贤孔圣人,孔夫子集“三朽”于一身,更以“立德”为先,宣讲规范人伦道德,以身作则,开创积极入世的儒家学派,更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万世不刊的言论。圣人虽远去,而今吾辈尚可观摩。

2.树立较高的学术道德风范。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精神生活日渐匮乏,导致学术浮躁,急功近利。假学术,抄袭现象日益增多,严重有损教育这一神圣的领域。教师只有通过良好的师德,言传身教,才能内化“师风”。把良好的“师德”传递给学生,才能培育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3.提高自身的素质。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人员,常年工作与一线,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综合文化素质是有必要的。第一,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自身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才能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帮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做学生工作时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容应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复杂多样的问题,更能做到以理服人。第二,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基层工作者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次还要有广泛的爱好,广博的社会知识,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如此一来才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新领域的探索。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自然也不能离开班级日常管理,班级干部是连接师生的桥梁。上反映学生平日生活问题,下组织班级工作。班干部来源于学生,同学间朝夕相处,彼此熟悉了解,清楚同学间思想动态。重视对班级建设,能够与同学在思想,行为上产生共鸣,便于综合管理。

三、基层教育者“立什么的德”、“树什么样的人”

蔡元培曾说过:怎样才配做现代学生?要有“狮子一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和骆驼样的精神。现代的学生应有三大责任:首先,对学术的责任;其次,对国家的责任,最后对社会的责任。做人,做事,做学问,首先要会做人,做有道德的人,做大写的人。其次要做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学习是创造的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等对知识掌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笃学是创新的最基本要求。正像查有良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创新是建立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总结有所突破。当前社会的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多种思潮的涌现,使得传统的德育方法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所以转变德育的思路,调整德育工作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形成正确的树人思路。

要调整“树人”的思路,以思想教育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学生进入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后,思想容易懈怠,生活懒散,精神消沉空虚等,从而降低生活学习的积极性。若果一味采用传统教育模式,问题可能会越来越糟糕,故而需要转变教育模式,利用基层工作者的自身优势,即榜样力量,亦可为学生推荐书单,通过名人传记,伟人的成长历程,成功人士的奋斗史等传递正能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回人生发展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适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轨迹特点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验证。思想教育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2.创建一个优良的学习创新氛围。

校园学习文化氛围在“树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全的健身设施,高大庄严的教学楼,种类丰富的植被等都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优良的学风,各种知识讲座,各种的竞赛都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些软硬件设施都是“树人”的有效途径。

3.结合实践创新与理论。

“德育”是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优良的道德素质及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素质。因此,“树人”要实践,在实践中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现象,对待这些现象与问题,自身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分析,甚至是尝试解决。在实践中更能让学生学会生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及组织协调等能力。实践与社会接轨,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了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钱学森说过:“所谓优秀的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要实践,不要纸上谈兵,夸夸奇谈,而这通常是各大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首先,要想提高高校人才质量,必须要实践,增大实践教学比重;其次,实践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不能闭门造车,与社会脱轨。各大高校积极推动高校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或者组织高校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等。最后,各大高校要有一套完整体系道德人才的培养体系及考核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个体的个性、选择的尊重。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人要走不同的路,我们不能让所有人走相同的路,做相同的选择,而且也根本做不到。因此,各高校在完善学校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个性发展留足空间,推动人才的个性化成长。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基层工作者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必要工作,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具有长期性,挑战性,复杂性,需要通过大量复杂,细致的思想工作逐步推进。“立德树人”不仅要让学生“立德”,更要自己以身作则进行“立德”,方能言传身教,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立德育人”不仅要实践,更要在实践中验证真理,在笃实的知识上用于创新。

作者:张雅茹 单位:陕西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付成果,文迹,李劲松等.立德树人的班级管理[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8-89.

[2]崔为娜.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探索——与爱同行,用心感化[J].商,2013,(3):263.

[3]赵福才,解西东,乔柯等.“立德树人”视野下“90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J].学园,2013,(23):43-43,44.DOI:10.3969/j.issn.1674-4810.2013.23.024.

[4]张群慧,任静.论立德树人指导下独立学院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构建[J].速读(上旬),2015,(2):259-259.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法律意识作用

【摘要】

本文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二是运用法律处理好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发生的纠纷。三是做一名国家法律的积极传播者,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校教师;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管理;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乃立国之本。回望华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教育”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受到当时掌权者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才得以扬名于世界;也正是因为先祖留与后人的“瑰宝”,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才成功跻身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行列中。进入新时期,教育事业依然被作为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点来推进。截至目前,我国有近900所普通本科高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都渐渐的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面对逐年增多的学生数量,高校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何尽力避免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伤害,这是摆在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面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也是这些教师所面临的新考验。社会在不断的多元化发展,那么高校的学生群体构成也逐渐的多样化。这时,校规校纪,法律法规在规范学生行

为举止方面的作用就慢慢凸现出来。自西周时期以来,就出现了与律法性质作用相同的社会行为规范。但是当时律法的核心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到了先秦时期,法治思想就产生了一些变化,法制思想是“出礼入刑、五刑、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铸刑书与铸刑鼎《法经》”。到了秦汉时期,秦汉律的主要内容是:罪名与刑罚、文景帝废肉刑、亲亲得相首匿。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是:名例律、八议、五服制罪。司法制度是:大司寇、五听、三刺、廷尉、春秋决狱、秋冬行刑。历经唐宋元明清,每一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政权更迭,律法对于当时政权的巩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秦国血洗了曾经的耻辱,并且发展为可以和其他强国并驾齐驱的强国,完成了由“弱秦”到“强秦”的转变。从此法家思想便在秦国生根发芽,并且山东六国都纷纷的准备变法,都不希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大争之世被别的国家兼并或是灭亡。此时法家思想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时期,而商鞅的《商君书》也成为法家思想的不朽之作,也为后面韩非子成立其法家学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逐渐的在探寻一条真正符合本国国情的法治道路,最终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并且从高层到民间都在慢慢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只有实行法治,中国的发展才有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且作为当前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来不断向前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战略布局的同时,也给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应当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不能被传统的认为是司法系统工作人员和律师的专利,而是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员都应该逐渐的融入到这样的大环境中,在法律的约束下生活、工作和学习。那么,作为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对于学习法律的意义和目的我们应该明确。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如今高校的学生安全问题的形势不容乐观。每年都会有很多起大学生触犯法律而因此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件发生;每年也都会有很多起因为学生不慎受到伤害因此引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事件。此时,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应该怎么处理呢?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的教师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就是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到损害的时候如何运用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当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作为平时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教师本身与学校的合法权益。

首先,教师本身应该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知识积累扎实之后可以在平时开班会的时候进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运用经典案例引导、影响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正确的帮助他们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最大程度上避免自己所带的学生受到伤害。如果这项工作被教师作为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的话,那么我们管理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质量和效果都会有一个质的创新和提高。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才会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正确的成长轨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习生活。

其次,教师自身学习法律的意义和作用还在于处理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发生的纠纷。相信不少教师都能感受到现在的有些学生管理起来是非常棘手的,因为他们的行为以及生活具备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很多情况下,他们个人主观导致的损害情况下,家长会武断的将责任归咎于学校的责任缺失。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无故推卸责任,但是不属于自身承担责任的范畴更不应当盲目负责。那么此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有利有礼有节的将问题解决、将矛盾化解、将影响减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懂法的基础上权衡利弊。我们应该坚信一点,无论纠纷如何发展,我们只要坚守法律阵地,以法律为武器,那么相信双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维护。

最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应该是我们国家法律的积极传播者。我们应该力所能及的将法律知识在学生中宣传、积极努力的将法律知识带到我们身边。虽然我们不是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律师,但是我们是社会的成员,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所以,教师队伍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应该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培养法律意识。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保驾护航。

我们应该意识到,历朝历代以及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如果没有法律作为坚强后盾的话,那么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高等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更是无从谈起。经常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转变工作思维、如何加强工作质量是需要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那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开阔了思维、明确了任务。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执政当局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国家发达的标志。我们国家现在正以坚定的步伐迈进法治国家的行列当中,我们百姓未来将享受到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也会由于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而不断的向前迈进,将会有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会步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有法律作为教育事业的坚强后盾,有法律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坚强臂膀,那么我们高校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将会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学习在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应更加坚定和发挥法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许戈 单位:淮海工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对策探析

【内容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依法治国思想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法制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目的性地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对学生实施法治化管理是依法治校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学生管理的各个行为、环节进行合理规范和调整,保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彰显法律化。这样能够保证师生之间关系的融合,形成法制化的观念,有利于解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一、当前高校学生法治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思想比较缺乏。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主要的管理模式是行政管理,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侧重点为统一化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绝对的管理,强调的是学校本身管理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管理中,高校管理者没有形成针对学生的法治化管理的思想,强调学生必须遵照管理者的思想,绝对服从,不能对自身的权威造成威胁,权力不可逾越,遇到彼此之间的矛盾时,忽略法律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另外,当前的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缺乏深入理解,没有有效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自身权益的有效维护。

(二)当前学校的相关规则制度、法律法规存在不相容的情况。

在当前的高校相关制度中,存在部分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容的情况,甚至是矛盾,致使学生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在进行制度制定的时候,将侧重点放在了学校自身的利益方面,忽视学生的感受以及权利,出现权利与义务不均衡的状态。对于内部制度与法律相背离的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源于制度的落后性,没有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而进行修改,与社会发展的现实不相适应。

(三)学生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行政救济方式和途径中,行政复议是主要的手段,亦是行政系统内部主要的监督和纠错制度。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与行政机构之间存在关系不明确的情况,较为模糊,很难在复议行为中将二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有效的权衡,引发教育行政复议制度彰显落后性。在高校相关管理规定中,如果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有质疑,可以向教育机构或者学校提出申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缺乏针对学生事件的相关组织和制度,学生不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申诉。在有些高校内,虽然针对学生问题设定了五日内进行申诉的规定,但是,程序十分繁琐和复杂,时间较长,需要经过数日才能开展,最终无法有效控制申诉的期限,因此,即使拥有申诉权,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学生也很难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应有的权益。

二、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对策建议

(一)对管理思想和观念进行不断更新,重视对高校学生关注进行立法。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弥补,有效的手段就是较快地推进高校管理的法治化。在高校相关法规中规定,高等院校需要依据社会的背景,依照法律进行合理、自主性办学,彰显管理的民主化。这一规定的根本是确认了法律方式在学校管理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教育的本质是要充分的尊重,尊重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权。长久以来,教育的根本是要实行道德化。在管理中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权利,知识以道德为标准,缺乏法律必要的约束与规范。目前,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与学生之间突破了简单的管理和制约,彰显的是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因此,作为以教育为目标的高校,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当管理者行使管理权利的时候,关键不是如何快速解决问题,而是采取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方式进行解决,是否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是否损伤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在根本上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学生管理,将法制化更加有效地运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二)对高校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对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

在高校中,针对学生方面的管理,高校的权力较大,例如处置权、奖励权等,集中体现为单方面性和强制性,彰显行政权力的主要特征,尤为法律范畴内的公平和公正性。任何活动,如果具有行政支配的性质,需要受到司法的保护和监督。但是,当前高校管理法制化思想不强,意识薄弱,尤其是司法审查内容没有在高校管理行为中体现,不利于学生借用法律手段进行自身权益的有效维护。在高校的诸多领域中,法律的影响面较大,例如,对学生的奖罚,学生学籍的有效管理,对学生在学校的成长都会产生影响,同时,目前看来,这方面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对于学生法律授权方面存在不明确性。因此,归为司法监督之外。为了更好地维护学生的权益,要不断完善教育法律系统,对高校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借助司法审查的方式进行高校管理行为的约束,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不断对司法救济进行完善,健全相关救济模式和途径,发挥对法制化管理的最终渠道的作用。

对于人而言,受教育的权利具有基本性,国家相关法律维护公民的这项基本权利。对于学生而言,相对于学校和管理部门,其处于不利的地位。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管理者要充分尊重法律赋予学生的基本权利,以国家法律为基准,维护和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依据法律标准,对司法救济程序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促进学生与学校之间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有效、高效、合理的解决。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拥有特定的权利,针对这种权利也要给予应有和足够的重视。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问题处理和解决的时候,要将实体和程序审查进行有机融合,尤其要重视和发挥程序审查的作用。针对高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司法机关要审查其是否具有合法性,与学校内部制度是否相一致,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学生管理问题程序的合法性,一旦发现任何有违国家法律的制度,要立即进行审查,予以取缔和撤销。

(四)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形成法治化管理的理念。

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要对管理中的管理思维进行改善和更新,崇尚自由和公平,提倡平等和公正,坚持依法治校,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学习,将管理模式由行政手段为主导变为法治化管理。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要实施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对于公开,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全面公开,使学生拥有对相关事宜的知情权,学生要积极、广泛参与。公平性主要是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学生以平等的机会,无论学生的性别、身份如何。同时,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法律地位,立足法律,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权利的维护。另外,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意识,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自身利益的维护。通过法制教育,学生法律思想加强,对制度的意义实现正确的认识,必将大幅促进高校学生关注法治化的进程。

三、结语

综上,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重视法治化建设,针对学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进行积极改善,正确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程序,提高学生管理者的法律观念,健全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作者:刘霖 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分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管理传统文化思想应用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了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各个社会层面的发展,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本文中,笔者就将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为作用对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契合的思想与理念,探讨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与思路,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文化;学生管理;高校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态度,陶冶着我们的思想情感,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对现代社会起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引入到学生管理领域当中,汲取其中的经验,提升管理质量。下面,笔者就将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同现代学生管理相契合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其具体应用方式,以期对广大教师的管理工作有所助益。

一、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教育管理思想

1.“以人为本”的管理基点。

在春秋齐国名相管仲所著的《管子•霸言篇》中有这样一段陈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由此可见,早在古时人们就已经有了以人民即被管理者为根本、为出发点的理念。此外,“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在儒家思想中有所体现,孔子曾说道“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其意义就在于劝诫国家的管理者要施仁政,关心百姓疾苦,以此巩固统治。这些思想借鉴到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尤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集中体现为在管理工作的计划与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顺应人性,达到使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2.“修身正己”的管理作风。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修身正己”,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正己”思想表现更为突出。在《论语•颜渊》当中就曾有相关论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看出,古人将自身德行的树立摆在首位,讲求“正人先正己”。将这一思想引入到现代社会中很好地解释了管理主体的自身规范问题。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工作者要首先做到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形象作为管理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则。

孔子是最早认识到因材施教重要性的教育家。他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他们进行教导,有差别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在“闻斯行诸”这一问题上,就对公西华和冉有给出了“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和“闻斯行之”两种不同的答案。以此鼓励办事犹豫不决的冉有,劝诫行事莽撞的公西华。将“因材施教”引入到现代教育管理当中,就是要求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差别化的管理手段,以适应他们的发展需要。

4.激励机制的管理手段。

赏罚分明的管理理念早在先秦就有具体记载,在诸子百家中法家学派的著述当中表现更是明显。法家认为贤明的君主应该对有功绩的贤臣进行提拔和奖赏,对有过错的臣子要按照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方能使臣民更加恪守法度,争相为国效力。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当中,就是要依据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新的社会环境和其自身的新特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以此规范学生行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思想,早在十七大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同样,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多元化的人物,所以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总的指导原则,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基本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分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部分: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则是任何行为主体的基本需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其次,要解决好学生的高层次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都会面临好多困惑和迷茫,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改变传统强制性、说教性的管理理念,从“师本位”的神坛上走下来,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工作中。要从高校学生管理的专业性角度出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坚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来管理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2.教育工作者要遵循“修身正己”的做人原则。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仅仅是学校行为规范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同时也是制度的执行者和履行者,他们的行为举止具有示范性作用和领导性作用,会在无形之中去被效仿、去谈论。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严格遵循“修身正己”的做人原则,在校园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谨记“身教重于言教”,要将教育工作做到细致化,随时随地、抓住一切行为机会来将管理工作渗透到各个角落。若教育工作者知法犯法,不履行相应的制度,那么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局面。首先,高校教育工作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自我修养,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其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确保言行一致,在做事情之前“三思而后行”,在于学生平等相处的过程中也要保证自己的威严性。

3.教育工作者要实施“因材施教”的管理方针。

早在两千年以前,孔子就提出了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不同的研究,挖掘其潜力,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理念和行为举止来灵活变动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创新,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程门类组合,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体需要。其次,要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构建不同的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和能力培养。再次,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思想上的交流来了解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4.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基础之上,对学生实施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奖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产生危机感,从而不敢胡作非为。现代高校要建立起“双赢”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满足学校“大利”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学生的“小利”,并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大河有水、小河也满”的管理目标。具体而言,激励模式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刚性激励,一种是柔性激励:刚性激励即对学生的行为举止采用强制性、威严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的激励方式,形成强制性的保障;而柔性激励则是根据不同学生灵活采用较为缓和的方式,以情感刺激和道德反省为主,让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是否恰当,相比于刚性激励制度,这更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三、结语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为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许多借鉴。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到一起,努力挖掘两者的融合点和切入点,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外在的制度约束与内在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

作者:萧早荣 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炳林,方建.大学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原则与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2(5):24-26.

[2]柳夕浪.增强中国文化教育的自信[J].人民教育,2012(9):32-35.

第五篇:Web技术高校学生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

文章主要从Web技术、数据库技术、Web与数据库之间的互连阐述了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相关内容;从数据需求、性能需求和运行需求三方面对系统做了需求分析;从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软件设计和维护设计分析了学生管理系统设计理念;从总体功能结构设计、选课管理模块设计和考勤管理模块设计对学生管理系统模块进行设计。

关键词:

web;学生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考虑到高校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因此构建学生管理系统十分重要。传统的人工管理学生方式已难以适应和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学生的需要。当今社会日趋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基于Web开发学生管理系统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1系统开发技术概述

1.1Web技术简介

Web技术作为WWW的核心技术,利用了一种具有良好图形用户界面的超文本技术,可以在文件中通过图形或颜色加深的词条等与其他文件、声音等进行链接,也可以从一个文件中的任意一点链接到另一个文件中的任意一点,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快速链接与快速浏览信息。它具有两个标准,其一是表示层语法(超文本标记性语言,HTML),其二是应用层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2数据库技术分析

SQLServer系列数据库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软件。SQLServer2008采用客户/服务模式对数据库进行存放,其服务器可以被多台客户机同时访问,客户机用过服务器来进行计算。数据库模型分为两层和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数据库采用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存储,其安全规则与业务逻辑只需要定义一次,便可以被所有用户使用。同时,关系数据库服务器只返回应用程序所需数据,从而大大节省了硬件开销,且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上,便于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1.3Web与数据库之间的互连

ADO.NET可以为系统提供对关系数据、应用程序数据和XML的访问,可以为创建分布式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提供一组丰富的组件。它支持多种开发需求,可以创建前端数据库客户端等,通过两个关键字便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2需求分析

2.1数据需求

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所涉及到的数据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静态数据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数据、用户表中的数据、成绩表中的数据等;动态数据包括程序运行时的输入输出数据,例如学号、密码等。系统相关数据的采集主要是由学校招生办、教务处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数据提供。

2.2性能需求

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对于性能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数据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由于该系统涉及到学生成绩的查询,而学生成绩既要显示每学期每科的成绩也要计算出平均成绩,同时还要显示班级排名、专业排名和学分绩点。考虑到学分绩点对于学生就业时具有一定的帮助,而学分绩点计算过程又非常的繁琐,因此,其数据应该具备较高的精确度,以避免给学生查询成绩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将数据类型设为浮点型和双精度类型等。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由于学生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开发计划、用户操作方式、系统运行环境、外界存储设备和与其他软件的接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系统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势必会给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开发出的学生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性能需求方面应该要求学生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3运行需求

对于学生管理系统在运行方面的需求主要从系统用户界面、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三方面来予以分析。

(1)客户端操作界面是以浏览器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为方便用户操作,界面设计清晰大方,应采用Windows7系统下的图形化界面形式来设计用户操作界面,而系统菜单选用下拉式菜单,既灵活又节约空间。对于系统内需要以表格形式出现的如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模块,则需要生成报表格式,若表格格式有规定则按照规定生成相应格式的报表,若没有特殊规定应本着清晰大方、适合的原则生成表格。

(2)硬件接口。由于学生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很少会与硬件设备相连接,所以硬件接口的设计只需要满足学校自身需求即可,不需要设计相对复杂的、过多的硬件接口。

(3)软件接口。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的是ADO.NET和ASP.NET等开发工具,其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校园网实现的,基本上不会涉及到专用应用系统的接口,所以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软件接口的设计只要满足校园网应用程序接口即可。

3学生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用来存储学生的各项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选课信息、考勤信息等。根据学校、教师、网络管理人员等对信息的实际应用要求,决定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采用SQLServer2008实现,程序开发采用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ver服务模式,客户端只设置一个浏览器,以为软件开发人员安装与调试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3.2接口设计

本系统接口的设计采用ADO.NET技术来实现。ADO.NET是.NET平台上对数据存取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方案,它依靠.NET数据提供程序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对底层数据源的访问。其主要特点是与XML高度集成,断开式数据结构,可以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组合。当用户选择了具体的数据层后,系统需要做的只有对数据层中的数据提供者进行修改,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本系统采用.NET数据提供程序用于SQLServer2008数据库的连接。这种连接程序通过SQLServer内置数据转换协议实现了与SQLServer的直接通信,从而达到了优化数据库访问的目的。

3.3软件设计

通过前文对系统需求分析可知,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采用ASP.NET语言实现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编码,当系统程序编写完成后采用软件开发技术将其编制成相应的软件。然后对软件进行测试,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其加以改正和完善,确保开发出的系统既符合高校管理要求,又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3.4维护设计

本系统开发所用的硬件环境中,系统采用的是开放式Win-dows7系统,它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管理功能和高强的性能,具有稳定可靠、可移植和可扩充等特点。为确保系统正式运行后可以维持长期稳定、高效和安全的运行状态,就需要对系统进行良好的维护设计。本系统对于维护功能的设计与实现,采用的是TCP/IP协议与防火墙、网路管理、虚拟专用网等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这些技术构建出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的开放式网络应用平台,可以实现成千上万网络系统的互连。整体而言,该系统的规模还是相对较小的,因此维护工作较为简单方便,维护功能易于实现。

4学生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4.1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由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选课管理和学生考勤管理三部分组成。学生基本信息包含基本信息查询、密码修改、退出等子模块。学生选课管理模块包含学期查询、选课、课表查询、教学评估、成绩查询等子系统。学生考勤管理模块包含学生签到、请假、日期查询等子模块。

4.2选课管理模块设计

选课管理模块的设计本着界面清晰大方、操作方便灵活的原则,并结合用户体验满足了人性化、实用化的设计要求。选课管理主界面包含当前用户、选课、选课查询、成绩查询、学期查询、教学评估、实验等菜单项。学生在登陆选课系统前,需要输入学号、密码和验证码进行身份验证,验证码是由系统随机生成的字符来完成,设置验证码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和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程序的攻击。当身份验证成功后才能够登陆到系统内进行选课、成绩查询等操作,否则提示错误。选课管理系统包含在线选课子系统,其界面菜单栏包含个人信息、修改密码、退出、在线选课、选课统计等菜单项。该子模块的设计是为了给选课管理模块提供一个筛选的功能,以方便用户选课,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4.3考勤管理模块设计

考勤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学生网上签到、请假等。与选课管理模块相同,该系统的登陆也需要输入学号、密码和验证码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后进入系统内部,可以看见该模块有学生信息、考勤管理、签到、日期查询、退出、密码修改等菜单项。学生信息包括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等的查询;考勤管理包括签到、签到查询、请假、销假等子模块,日期查询可以根据日期查看以往学生签到情况和请假情况,密码修改可以修改当前用户密码。考勤管理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学生管理系统对学生课堂出席情况的记录,从而为高校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及时全面掌握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与条件。

5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适应性强、功能完备、可扩展性强、易于移植、数据存储安全等诸多优点。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的日益成熟,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必会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作者:赵倩 单位: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潘彤.基于Web的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5

[2]叶露阳.基于Web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厦门大学,2014

第六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强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欣欣向荣,高等教育也迎来了焕然一新的春天。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难以避免的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方面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辅导员也担任着多重角色——老师、家长、朋友。伴随着多重角色的转换,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学生心理不稳定往往是不容忽视的一大症结。如何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重树自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是辅导员工作的关键一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问题事件

徐晓娟(化名),女,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2015级临床本科2班学生。从第一天新生报到我就注意到她不善与人相处,独自高傲地坐在教室最后面的角落。新同学们都在兴致勃勃地互相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只有她独自沉默地坐在后面颇显出玩世不恭的态度,不愿与新同学交流。班会结束后,我找到了她,与她敞开心扉,真诚交流。试图问他为什么与新同学缺乏交流,但是她始终低头不语,不肯与我心灵对话。问题的结症难以找到,也就无法对症下药。也使我骤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在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收到一条来自她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是:我想退学,回家复读。这条短信发来,我睡意全无,随后回复:退学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希望你深思熟虑,明天咱们再深入详谈,我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你。第二天见到她时,她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准备踏上去火车站的公交车。我拦住了她,并且她的几位新室友也赶到。从她的室友那我了解到,他对学校的住宿等环境不甚满意,过惯了洋房别墅的奢华生活,家里有保姆照顾她。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高档的席梦思床,没有人帮忙洗衣服,甚至没有足够的空间放她的衣服,饰品以及洋娃娃,没有她所满意的一切……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这位同学的症结属于典型的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刚入学时面对陌生的生存环境表现出极端地心理不稳定,作为她的辅导员老师,如何让他懂得适者生存的古训,尽早适应全新的生存环境,迎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这是解决问题症结的关键所在。针对该同学的心理特征以及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经验,我准备采取以下几步骤对其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1、了解并帮助学生分析当前问题,给以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导。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因缺乏经验和全局观念,常常会出现如自暴自弃等较为极端的行为。这时,作为辅导员,我会通过聊天等合适的方式与同学交谈。只有切实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案例中徐晓娟同学的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善与人沟通的人际交往问题,但拨开这种表面现象,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她不能顺利的实现角色的转变,不懂得适者生存的真谛。此时,我在与她和她的舍友的聊天中,逐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切实关注学生的近况,并给予她一个相对自由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她切身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带给她的温暖,并深刻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古训。

2、积极正确地联合同学和家长的力量,共同施以人文关怀。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我始终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积极与其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来校之前的情况,了解家长的意见和态度。做到家校合一。同时,连同家长的力量共同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取向,给孩子最振奋、最优秀、最科学的鼓励。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彻底和持久。案例中徐启娟同学出现问题时,身边的同学、朋友的态度非常重要。此时,我积极发动同学,尤其是班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其他同学对“问题学生”报以一颗宽容、关爱的心。

3、给你一个希望的支点,你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我意图与她敞开心扉,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带她在校园畅游,有山,有水,有荷花,让她了解一个真实的黄河科技学院。最后,我带她到了正在新建的新宿舍楼和我校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趁此良机我再次打开了话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环境永远不会因你的情绪而改变,希望你重树信心,对大学充满希望。学校是教书育人、孕育人才的地方,从小习惯了被照顾感觉,但你有没有想过总有一天要飞出父母的怀抱,向着更高的地方飞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始终不敢直射阳光。

三、案列分析的启示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曲线,但是所有河流都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奔腾入海,我们的生命有时会像泥沙一样沉淀在大海之中,一旦沉淀下去,你可能不再为美好的前景而拼搏,但是你将永远感受不到雨热阳光,所以一定要有流水一样的精神,生命不息,川流不息,当时机来临时,奋勇前进,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你不是金子,但你依然能闪耀出耀眼的光芒,用树的种子找到一条能够闪光的曲线,你不是雄鹰,但仍然能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用流水一样的精神使原本柔弱的心灵不在彷徨!从现在开始,你要面临独立的生活,大学正是锻炼和培养你独立生活能力的最佳契机,在大学,你不但可以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丰富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你独立生存、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学是一个集体,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开心快乐的,这么多同学都在这个环境下生活,难道你不想和她们一起共同奋斗、共同生活吗?”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家长也做着和我同样的工作,安抚她的心理,使她安下心来。我们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学生答应学校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我让她的舍友和她多沟通和交流,让她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天道酬勤,在老师、家长、同学们的多方共同努力下,她真正懂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哲理,恰如她所言:“我虽然不能改变周围的环境,但是我能努力的改变自己,我虽然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掌控人生的宽度,面朝大学,春暖花开,相信我能行!”

作者:李保栓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陶西平.王佐书.中国民办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刘云涛,李学军.法治视野下高校大学生管理机制创新[J]2015

第七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建议

摘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学生管理队伍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探索合理的应对之策是民办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民办高职;学生管理;教育

1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大学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亲密,与学生朝夕相处,辅导员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1.1加强业务培训和师德教育,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民办高校的大部分辅导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理论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学校要对辅导员尤其是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加强业务学习,包括对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网络知识等进行专项培训,培训之后由人事部门进行考核,拿到合格证后方可允许带班。另外,学院要经常开展师德教育,让每位教师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为人师表、身正示范、立德树人。

1.2建立严格的辅导员选聘机制。

民办高校大部分辅导员为本校的留校生,学历为专科,只有少部分是通过校外招聘,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院校应建立严格的辅导员选聘机制,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精、工作作风正的标准,选聘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人员到辅导员工作岗位,坚持多渠道择优选拔,既重视知识结构,又重视学历层次,确保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3壮大辅导员队伍。

在当前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辅导员缺口也在增大,另外,民办职业院校的学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难管理,因此,这些高校可采取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方式壮大辅导员队伍。在专业教师中,选拔一批课时量少的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或者在高年级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工作模式采取专职为主、兼职辅助的形式,壮大管理队伍。辅导员、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管理,切实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2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目标。目前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入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努力,因此,学院要重点抓学风建设,通过日常常规检查、专项检查、严格考风考纪等措施加强学风建设。根据职业院校的性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素养好,岗位技能强、行业知名度高”的高技能型人才。

2.1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院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将平时的检查常规化,除学院教学系统的教学督导检查之外,各二级学院发挥学生纪检部门的作用,对本学院各班及时检查,及时通报;辅导员对班级每天的出勤情况,晚自习纪律情况进行长效检查,听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早晚自习等动态反馈及时通报;针对迟到、早退,课上不注意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等问题,辅导员及时发现并进行教育,督促学生及时整改,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者,严格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2.2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学院要经常开展诚信教育,加大对考风考纪的宣传力度,以考风促学风。例如,在全校范围内围绕“诚信考试”的主题,开展各类形式的主题班会或演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平日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复习,考试诚信答题的习惯。同时,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要做好考前引导教育,考中监督管理和考后总结工作。另外,学院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教务处组织好命题、审题、阅卷等工作。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3.1发挥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举办或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广播站、校刊校报、黑板报、广告牌的宣传作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校内学生文体活动,如拔河赛、篮球赛、辩论赛和国学知识竞赛等,还可邀请校内教师或校外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企业人士、优秀校友等来校作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或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活跃了校园生活。

3.2根据社会或企业的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经常深入社会或企业一线,从社会需求出发,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尽可能的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的人才。在学生管理、教学改革或课程设置上给他们留有充分的余地,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4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各民办高校并需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就业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作为教师或辅导员,首先,要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状况,协助他们客观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其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面对面交谈、招聘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对未来有一定的忧患意识,摆正自己位置,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逐步形成“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培养他们积极、务实的择业态度,鼓励毕业生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就业;学院负责就业的主管部门时常组织一些优秀校友交流会或专家交流会,给学生介绍其职业成长的经历。另外,平时要多鼓励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认真学习多领域的知识,争取获得更多的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技能准备。总之,随着民办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将“管理”变为“服务”,以人为本,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将会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王英男 单位:山东现代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荣军.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2]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3]丁慧莉.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09.

[4]廖新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高教学刊,2015.

第八篇: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换代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高校的深入发展,学校规模得到了扩大,学生数量急速增加。而高校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途径措施。

关键词:

高校;临床医学;学生管理;现状;途径措施

我国高校的深入发展,使得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面临新形势的同时还需接受新的挑战。当前,由于部分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都是大专生,学制三年,毕业后进入基层卫生院工作,一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成绩水平不乐观,所以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使命感,并不断增强医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目标,提升人文素养等。

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仅有应届普通高中生,还存在众多的应届职业高中生、中职对口生以及往届高中生,学生整体素质参差齐。随着一些高校医学专业实行自主招生,为了保证自身的竞争实力,各高校降低了医学生的入学门槛,所有人(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生、技工学校学生以及从事卫生医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等)只要具备招生统一考试资格,均能参加高校的单独招生,并能顺利地进入院校学习。这些人的文化基础水平不同,整体素质各异,给教育者的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当今学生的角色意识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学生与校方的关系已步入由身份到契约的转轨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个学生的学习目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等思想认识问题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更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生学习专业倾向突出

纵观20世纪医疗服务的发展历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目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因此,“以患者为中心”成为了新的医疗服务的基本概念。由于该理念具有严谨性、复杂性特点,所以明确提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充分掌握了解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但是,当前有部分高校在制订办学方针时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主体进行,认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未来就业成功率,注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人文培养的重要性。许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了保证自己今后能够顺利就业,以专业课程学习为核心目标,很少参加计算机、大学语文、书法、思想政治课等一系列的人文类课程,因此制约了他们的人文素质提升,导致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缺乏责任与诚信意识、有语言沟通障碍等。

3.学习态度消极,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新鲜事物,同时人们形成了多样化的价值观,这种形势对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比如,社会上出现的知识贬值和不公平的现象会削弱学生的学习信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带来价值判断失误与行为偏差问题,质疑读书的意义与价值。此外,由于对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探索的能力,最终与自己的专业背道而驰。

二、途径措施

1.加强目标引导

高校应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其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入学时就安排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全面细致地为学生分析医学专业及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情况,使其确立自己今后的学习目标。此外,通过学分制管理模式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日常行为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管理,学生就读时达到标准的学分要求方可升级和顺利毕业,具体的学分配备具体的奖惩措施,要求高职临床医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遵纪守法意识,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和加强锻炼力度,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将学生管理工作过程变成学生自主自觉自律的过程。

2.提升人文素质

要想增强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就需要为其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语文等诸多的人文类课程。然而如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己不注重人文课程的学习,仅凭人文教育者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种途径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方可实现教学效果。当前,高校应严格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培养一批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以及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针对具体的文化传统与专业特点,开设各种能体现出情境性、教育性、时代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使其不断地完善自我、联系社会、关爱他人,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人文素质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进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水平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临床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专业特征和个性特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生掌握了解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习健康的社会主流文化,明确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团结合作、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另外,学院应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加以分析,调动其学习专业的兴趣,基于价值观、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其学习动力,促进其学习水平提升。此外,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科学引导、尊重、信任,营造舒适快乐的学习环境。如此一来,学生无论是学习动力还是学习效果,均将得到很大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临床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核心人员,其医学知识、专业操作水平以及处理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当前,为了保证人民群众都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增强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应不断强化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培养一批道德情操、人文思想、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都很高的医学人才。

作者:徐飞虎 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

参考文献:

[1]苗秋香.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2]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9.

[3]邓盛木.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235—236.

[4]李昶.医学院校学生道德培育的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1.

[5]苗秋香,孟萍.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原因及对策[J].学理论,2013(23):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