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究

一、学生管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指导教师的指导缺失。

高职生去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会有两个实习指导教师,一个来自学校,一个来自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到校方给配备的指导教师大都是班主任,企业配备的指导教师是拥有工作经验的在工作中给予学生指导的师傅。许多学生反映一般学校有什么事情了由指导教师通知,平时很少过问实习情况,指导教师基本上就起一个下达通知的作用。指导教师的职责没有很好地履行,大多是形同虚设,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缺乏应有的指导。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身份是双重的,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迎接新环境带来的挑战。

2.学校管理严重缺失。

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严重缺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学校的各级领导者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第二是指导教师能力不足,指导内容缺乏实效性;第三是思想素质教育缺失,不利于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健康心理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必须的教学环节,就应该和其他的专业课程一样,有相应的考察和考核标准以及行之有效的评价措施,能够对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并且赋予学生相应的成绩,然而学校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学分,最后只是草草地给个成绩,很显然,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考核方式。学生去顶岗实习后,学校基本上把管理的责任推给了企业,把学生看作是已经脱离了学校的人,与学生很少沟通,对于学生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缺乏了解,最终的成绩只是一些主观印象,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原因分析

1.学校误把“顶岗实习”当作“毕业分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顶岗实习的认识存在误区,把学生的顶岗实习趋向于就业,认为顶岗实习就等于毕业分配了。从学校的管理人员的访谈内容中可以反映出学校从上到下在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中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就业,有多少学生签了三方协议,就业率是多少,却忽视了顶岗实习的根本意义,“学生顶岗实习就是跟毕业分配挂钩了,基本上就算企业里的人了”这种典型的想法还是比较普遍的,体现了高职院校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责任推脱,把学生直接推给社会的态度,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上的缺位与错位,对学生监管职能的淡化。

2.跟踪教学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时间至少是半年,历时较长,教学场地从校内转到了校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种远程教学,学生基本上处于完全离校的状态,学习过程都在企业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和配合度。一家企业完全提供每个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几乎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实习单位都是分布于多家企业,如果要求学校派教师跟踪教学,实地调查和监督学生的实习,在时间、人力和财力方面都是存在难度的。并且企业和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营体制都是不同的,双方之间进行沟通的机会不多,大多是各行其是,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岗位轮换,也不乏有些学生更换实习企业,教师难以控制,进行流动性跟踪教学的复杂性增加。

3.评价维度的多元性。

企业的评语和盖章,加上学校班主任的主观给分,就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评价模式。实际上,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的前提是在于跟踪教学的紧密程度,无法做到跟踪教学,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不能及时记录,也就无法做到合理的评价。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并不只是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思想认识、人际关系处理、独立能力等方面的收获。有些收获是外显的,是可以进行衡量和评价的,有些收获则是内隐的,无法进行量化的评价,这种评价维度的多元性这就造成了评价的难度。

三、对策

1.创建顶岗实习的运作模式。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到底如何运作,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校自身的经验积累,而企业很容易歪曲顶岗实习的本质意义,企业和学校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合作的时候双方心里没底,彼此缺乏信任基础,且缺乏指导性很强的运作模式,很容易陷入经济学上所说的“囚徒困境”。基于这种情况,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天津市的地区经济特色,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建立顶岗实习的运作模式,让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更有针对性,合作思路更加明晰,合作方向更加清晰,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使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专业和岗位有效对接,学生能够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管理和培养下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技能,这样的良性运作模式必然会提高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2.落实顶岗实习的教师指导,加强沟通和反馈。

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缺失,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造成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信息屏障,因此学校应该着力落实顶岗实习的教师指导,在现有的条件下,组建一支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以小分队的方式分片管理和指导顶岗实习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拥有学校给予的坚强后盾,避免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感到孤立无援,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心理疏导。指导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和企业进行商量,改善顶岗实习中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也能和企业中的指导师傅进行沟通和交流,制定共同指导方案,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3.探讨并完善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从前期准备到组织开展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最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不容忽视,要认识到这样也是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客观、科学、公平、全面的评价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能力提高的肯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和企业应该探讨如何完善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议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尽量跟踪教学,以学校、企业、学生实习中的同事、学生这四方为评价主体,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注重过程性评价,结合结果性评价,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企业自身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探讨出合理、科学、实用、公平公正的考评价体系,促进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良性循环。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四、结语

以关注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为切入点,了解当前顶岗实习的整体情况,探索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稳步、有效地开展,让高职生从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真正地提高专业能力,并且获得健康、全面的人格发展。

作者:邬静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研究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1高职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认识不充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能力强、管理观念先进的高素质管理者,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难以将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但是,与此同时,和高等院校一样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过分重视科研工作,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而学生管理工作却做得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高职学生在高中期间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被老师忽略的那一部分,甚至在心理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因此需要高职教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职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用学校既有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缺乏实践性,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更不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下降。

1.3网络环境给高职学生管理带来困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可以随意自主的去浏览网络上的资源。高职学生思维活跃,不愿意受制度的约束,自控能力差,渴望自我提高,于是在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中,既满足了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又满足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可以随意浏览内容、发表言论等。然而我们在看到网络的优点的同时,也要关注它的负面影响。许多高职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美其名曰是为了减少学习压力,甚至导致荒废了学业。这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方向及对策

2.1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都是以行政管理的模式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强调制度性,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甚至造成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制度化的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对于学生提出的关于学生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并及时做出积极的回应,对于提出好的实用性的建议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学生管理工作更能让学生接受。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另外,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可以组织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将学生服务、宿舍管理、社团活动以及管理条例、行为准则等都纳入到组织管理的范围之内,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必须职责分明,分工细致,完善学生组织机构建设,从而辅助学生工作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然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高职学生群体中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无私的为广大同学提供服务和帮助。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接触最频繁、最直接最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因此,要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2因材施教,注重人性化管理

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联系学生的发展实际,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和针对性辅导,以欣赏的眼光去教育他们、管理他们、鼓励他们,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此外,对于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高职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资源。并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

2.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高职学生由于中学期间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再加上处于成长年龄的过渡期,叛逆心理严重,也容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高职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首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和问题,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其次,对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疏导,情况较为严重的可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人沟通相处,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3总结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想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材施教,注重人性化管理,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此外,还要提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进而促进学的管理工作的高效化。

作者:计宏亮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用研究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

(一)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首先在企业管理的观点中提出的,柔性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是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员工为本,想员工所想,及员工所及。简单来说柔性管理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它是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为前提,提高人们对集体的向心,凝聚力。而柔性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就是为了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柔性管理的实施可以让学生自身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和老师。真正地做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二)刚性管理

刚性管理的管理模式就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习惯来约束人们的一种形式。刚性管理是一种不人性化的管理,这种机械的管理如果用在学生管理身上,会起到一种反作用,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刚性管理作为一种传统管理模式也有它自己的优势,它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使办事效率提高。但是用在学生身上太过于硬性,不能使管理工作正常的进行。

(三)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缺一不可,柔性管理就是对刚性管理的一个软化,刚性管理是规章化制度化的一个管理,柔性管理就是人性化关怀化的管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要相互为依靠,互相结合在一起。在柔性管理的同时也不能缺少制度的约束。刚性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条条框框为约的管,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去教。所以,高职院校想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那就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还要有刚性管理的制约。

二、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个人需求的管理理念

现如今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守旧,不能确立以学生为主的主导地位。学校没有注重学生以人为本,培养他们主人翁心态的意识,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重视和赏识,但是高职院校只强调去管学生,学生确立不了主体地位,那他就会在一个压抑封闭的空间去发展,这样学生不会产生对事物自己的看法,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缺乏了自主管理的能力,高职院校这样的管理方法是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能胜任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管理者所相应承担的责任。

(二)缺少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管理方法

在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还停留在以前单一死板的教育管理模式上,没有根据现今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就使学生缺少人文关怀,不能在学习中焕发活力,许多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严苛的办法,有什么问题“找家长”,这样硬性的管理办法,就使学生不能自由的发展。

(三)始终未能体现柔性的管理制度

作为90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叛逆心理十分严重,过多于规章制度的管理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愿意去配合学校,出现了这种被动的管理是因为学校不能适应时展,只是想着如何强制性的把学生管住,而忽略了柔性管理的灵活性,这种情况学校,老师和管理者都应该承担部分的责任。

三、如何加强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当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应当分析现有的问题,高职院校现在的管理模式单一。如今这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总是在强调管理模式要灵动,但是我们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依旧僵化,模式也很封闭。在管理上缺乏主动性,还是照搬以前的老一套,缺乏管理技巧,不能有效地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好。而且现在的管理模式过于刚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心理因素,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学生还是停留在盲目服从的阶段。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高职生已经对现有文化思想有了自己的理解,面对学生这么多的特点,高职院校还是依照陈旧死板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那明显就会产生各种问题。现在高职生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心理因素还不是很成熟,面临困境与挑战往往因为受不了挫折而被打败,这就更需要我们摒弃陈旧的管理方法,从高职生的特点入手,从而完成从以前中规中矩的管理章程到现在柔性管理理念的转变,在转变管理方法时我们需要做到: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职院校中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管理者要把自身放置于时代进步的浪潮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时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去参加学校的管理工作,关心学生发展现状,摒弃以前旧的思想,支持和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关心学生的细节,表现高职生思维活跃,积极好动的行为。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管理者以身作则,自身做好榜样,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多交流,凸显学生主人翁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完善校园文化体系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长年累月积累出来的一种文化的沉淀,这种校园文化都蕴含着整个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而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有很多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把良好的校风文明散发到各个角落,可以建立校园广播站、校园报刊、校内网络宣传等等,另外校园可以明确自己的精神理念,创办自己特有的精神文化。校园的物质文化基础也很重要,比如图书馆,教学设施这些都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在教室创办小型阅览室,让学生在闲暇之余,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使学生自己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我们之前说过,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机制,就是构建校园文化的有力保证。组织学校学生和管理者一起制定和学习校园管理手册、校园行为规范,这样既让学生有了主人翁的心态,又能让学校井然有序的发展。

(三)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者自身素质

高职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做到的是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内心的想法,及时地去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现在高职院校要解放以前古板的思想,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由以前单一的管理学生转变为现在的服务与沟通,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突出学生的性格,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帮助学生去制定长远而规范的计划。而且管理者要与学生平等的去相处,互相去学习对方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另外从学校的角度来讲,要让学校管理者去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调动和提高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积极性,认真的做到活学活用,处理好各种校园事务。还要完善管理队伍的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对管理者也要做到人性化的关怀,这样才能使学校在管理队伍的根本上得到加强,为柔性管理的具体实施提供根本的保障。

(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立民主管理的意识

学生的自我管理更能树立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调整管理,而且也可以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在柔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的学会自主和独立。而在管理者方面,要尊重高职生的民主管理行为,而学校更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的平台。学生自我也要有自我参与的想法,把自己的主人公心态带到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可行性的建议。

四、结束语

在现今社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将柔性管理应用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提高。柔性化管理在各个学校扩建学生扩招的今天,它将会成为以后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往柔性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除了我们在理论上要加深研究,更要把研究所得应用到实际行动上去,而柔性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当然也少不了刚性管理的规范,我们要在这两个方法上相互补充,相互依靠,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基础,刚柔并济才是以后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必然出路。

作者:盛建兵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措施探究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学生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的潜力,创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内动力。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必须重视性格内向和性格怪异的学生,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产生亲近感。“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

二、全面做好军训和新生入校教育工作

(一)学生入校前,本着“早规划,早动员,责任落实到人,步调协同一致”的原则,全力保障迎新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得扎实,确保万无一失,让学生一来学校,就能融入学校。

(二)新生入学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由系学生管理人员、班级辅导员牵头,以集中学习的形式,应把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到首要地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校进行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文明修养与法纪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才教育等,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总体的概念,并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学生将来毕业和就业构筑思想防线。

(三)在接下来的军训中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百折不挠顽强的求胜心。教育学生把军训精神贯穿的大学生活中去,以军训的面貌和精神气质来迎接大学生活。

三、创新学生的日常管理模式

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成与败,而且对学生在校的成长与今后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工作中,学生管理历来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源形势,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学生的管理模式,通过过去三年学生管理的探索,我们逐渐找到了一条我校实际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会自主管理、辅导员及时督促、系部领导定期检查”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依托学生会组织、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建立辅导员值班制度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督促,系部领导定期检查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能减轻辅导员与系部的工作压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自觉性,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加强和完善学生自主管理体制,将工作重心由“管理”转向“监督”,系学生管理部门由“管理”的主体变为“监督”和“评价”的主体。学生管理要形成多层次监督的机制,从系领导、系学生会、到班级管理,环环相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评价机制方面,要形成辅导员综合评价、任课教师综合评价、学生会评价、大学生自我评价四个方面有机结合的机制,评价务必客观公正,有利于启迪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四、抓好学生会骨干梯队建设

只有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才会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挑选各方面素质好的学生重点培养,用教师的真心、热心关爱学生,加大感情投入,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的学生干部队伍,要把优秀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职后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经常地给予监督指导,引导学生干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并帮助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威信。

(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利用“雁阵效应”,实现共同进步。

(三)搞好制度建设,量化管理为主。要让学生干部参与学习并真正理解“制度约束”的意义,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干部的行为,建立和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过程控制,引导学生干部充分发挥量化管理的作用。还要做好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情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多途径掌握学生干部的日常行为和工作状态,引导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督促他们以身作则,防止滋生享受学生干部特权的心理。

五、搞好大学生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工作

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陶冶思想情操,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特色校园文化和体育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导,以普及为原则,认真组织好体育比赛、艺术表演等特色校园文体活动。

(二)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系统化的能力训练体系。

(三)积极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条件,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适当的物质支持。

(四)通过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通过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榜样,给大学生上几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让他们对照先进找差距,使之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六、总结

总之,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心,管理者必须统筹兼顾,坚持以学生为本,精细化每一个管理过程,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拓创新,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规律的学生管理体系,保证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高职院校实现科学发展。

作者:王明春 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