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探析(共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学分制背景下的学生模式面临的问题
1、辅导员主体地位下降
学生进行分班,分寝室的依据已经变成了入学时间和专业的区别。辅导员根据专业人数的比例,继而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工作。学生则按照规定的课程时间上课,有利于学生的统一管理,美中不足的是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分制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拥有固定的朋友,他们会结识不同的朋友,造成班级成员流动性大,相对应的集体意识就会减弱,自我学习反思将成为学生主要的活动形式。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课程,这也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学生也会因此感到迷茫。所以必须要有专业的老师因材施教,对学生给予专业课程上的指导意见。这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辅导员占据主导作用的发展模式。
2、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膨胀
在学年制要求的背景下,各个年级班级都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个体间不存在较大差异,辅导员统一管理自己所负责学生的日常工作。在以主学分制为主的管理教学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它着重体现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选课提高学分制这两个方面。学分制主要的特点和应用在选课制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选课制给予了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课程学习,相较于学年制,它更多的是赋予学生们尊重和保护,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要求都较低。在选课制的实施下,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方面没有一个清晰主观的认识,并且在面对有些教学事务,择业就业问题上显得措手不及,这就迫使他们急切的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导建议。所以,当前就是需要改变我们工作方针,将过去传统的单一教育管理学生工作转变为以教育管理为主,辅以指导服务的方针,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学分制下实施的管理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高职院校推广学分制教学的基础条件就是树立正确的管理观,也就是必须以人性化为载体,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任何一个制度的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产生于重新的理念分歧中。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它主要的精粹部分就是尊重学生个体自由,可以存在差异,一切为学生考虑。老师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分制的实施推广中去,树立正确的管理观,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师生平等自由的氛围,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积极改革传统方案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方案,无论是否处于职业教育战线上,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教师应当慎重考虑学生的管理工作,适时的与学生开展对话管理,毕竟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对话管理是一项崭新的改革措施,它源于对话教育,并对其进行改革创新。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提倡以人性化为主,师生平等的观念,锻炼了学生自我思考的本领,提高了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3、组建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我们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锻炼他们专业的职业技能,建立强大的高素质人才团队,这样才能加强巩固我们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自我而言,我们需要提高我们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人文素质;对于管理者而言,我们需要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自我本身传统落后的思想意识,加强道德建设,依托科学的管理方案,对学生进行教育服务;对于校方而言,我们需要加强管理者能力和业务的学习,提供制度性的保障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建设与素质文化建设。
4、形成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在学分制的动态管理推广实施下,出现了学生流动性过大、管理难度系数上升、管理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同时学校培养对象主体过于复杂,从而导致管理学生工作难上加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及专业班,宿舍楼以及课程班分开管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并且在学生基层组织中,展开以寝室为焦点,团组织为中心,共青团支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文化学习,努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作者:田艳娟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法治化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延伸,是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校精神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体现。当下,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关系正在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动,这就使高校管理法治化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法治化管理,高校学生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甚至会影响国民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校学生管理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二、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理工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理工科大学生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逻辑思维较强但缺乏灵活性。
理工科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理性逻辑思维,喜欢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但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复、机械性的实验操作,使他们分析问题时易缺乏灵活多样性。例如,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活动形式内容大多缺乏创新性和多样化,加上理工科学生大多表现不活跃,很难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2.缺乏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理工科专业特点的影响,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忽视实际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虽专业知识较为丰富,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但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三、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以学生权利为基点,简要介绍高校学生管理与学生权利存在的几方面冲突:
1.部分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犯。
近几年高校连年扩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学历不达标、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部分理工科院校实验室投资不足,设备陈旧,无法适应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也存在奖学金的发放条件模糊,助学金数量少,勤工俭学岗位设置不足,国家贷款迟迟不能落实等问题。这些都间接侵犯了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
2.部分学生民事权益受到侵犯。
理工科学生中男生较多,学生打架事件屡有发生,部分高校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某些高校校医院设施不完备,耽误病患学生治疗时机或造成医疗事故等。某些高校宿舍管理员因宿舍安全卫生管理的需要,扣押和没收学生私人物品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学生宿舍财物丢失、受损的现象也较多。
(二)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高校学生管理立法不够完善程序不够规范。
目前,有关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规定实际操作性不强,缺乏规范程序。现在很多高校制定的管理规定大多不在法律授权范围之内,缺乏有效统一的法律制度,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程序问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部分高校奖惩程序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奖惩的名目和标准没有事前公布,使学生对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2.学生纪律处分过程未能实现法治化。
高校在处理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时,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过程没有实现法治化。部分高校管理者平时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学校纪律法规的教育,在对违法违纪学生实施处罚时,片面的认为,只要程序公开,结果就公正,处理结果公布后就算完成了任务,通常忽视了处理问题后对学生的关怀教育工作,这很容易使被处分的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的消极心理,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3.理工科大学生自身法律素养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其法律素养的高低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理工科学生虽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法律观念不强;高校在理工科大学生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忽略了法律思维的培养;理工科大学生自身对法律学习不够重视。
四、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完善途径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当从全局角度来处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状态。
(一)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
现在我国高校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其合法性、科学性并不使人满意。这就需要积极建立健全教育法。这个过程应当遵循教育法的一致性、稳定性、实体与程序并重、维护高校学生管理秩序与保障教育主客体权利并重这四项原则。积极建设完整的教育法体系,可以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各方面都有法可依,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范统一化。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法制监督,切实减少高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二)合理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途径
营建一种有效的高校教育管理和学生权利相适应的救济机制,富有深远的意义。高校学生管理的申诉制度是学生寻求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包括校内申诉和校外申诉。完善学生的申诉制度,对学生的权益保障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应确立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诉讼制度,但只有对实质影响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并需要理顺行政诉讼、校内申诉、校外申诉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提升高校学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法律素养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一定要充分切实调动高校学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教育。
理工科教育管理工作者实施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他们自身法律素养水平的高低,对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因此,提升理工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努力建构一支高法律素质的管理教师队伍十分重要。高校应定期开展相关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的培训,定期聘请一些法律界人士、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积极地改变管理者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切实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坚持重视提升辅导员等教辅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
2.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需要理工科教育管理工作者根据学生特点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激发理工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从各种实际案例中普及法律常识;联合相关法律部门采取讲座、参观等多种手段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警示宣传教育;开展辩论赛、定期播放法制影片等校园活动,使理工科大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3.以学生为本,依法育人、尊重学生权益的新教育管理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行政和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①所谓行政法律关系是高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代表国家对学生教育的有关事项进行管理。其法律强调的双方主体地位是管理与服从的纵向关系。②学校与学生双方形成了一种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其法律强调双方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如学生缴纳学费就学、自主择业;学校收取费用,提供服务。因此,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尊重学生权益的新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不但提倡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还要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的民主管理观念。这种管理观念不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才,而且还能够准确地、及时地发现学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保证学校管理建设可持续发展。我们深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校园网络建设的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建设的意识大大增强,思想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更加复杂。鉴于此,学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以法育人,通过依法、执法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使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高扬法治精神和维护人的权利意识,不但是高校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也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养成的基本意识。因此,正确处理好高校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前提。
作者:乔潇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
高职院校的很多工作最终都会落到学生的身上,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等方面都相对比较差,因此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高效的学生管理形式,就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将管理工作同学生们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2、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将班级作为管理的单位,这就使得管理的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封闭,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就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此外还缺乏同其他系统之间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就容易出现管理松散等现象和问题。
3、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不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不高,连续性也比较差,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很多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工作过于的形式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管理人员没有能够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造成学生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管理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通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还有很多繁重的日常工作,这就难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以真正的有效开展下去,管理的力度也不大,难以将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学生管理人员对于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一些个别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学,没有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这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具有一种全员意识,难以将管理的责任真正的加以落实,从而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建议
1、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
有相关的实践表明,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中,辅导员的作用很大,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管理机制,可以采用班主任制度以及心理指导等形式,来优化学生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来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可以采用辅导员聘任制,并且由相关的部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调配,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考核,采用淘汰机制,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对学生管理的相关部门加以优化
由于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律性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就更需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通常学生管理主要是采用一个部门牵头,其他的部门协助的形式,这种协助相对比较松散,难以适应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想真正的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从而实现不同部门的优势互补,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
3、树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还需要对自身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加以及时的更新,从而树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要想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就需要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将管理转变为一种服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树立起一种服务意识,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形式和手段,一切为学生着想。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明确他们在学校当中有着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们应该享有的权利要加以维护。对于学生进行的处分和决定,也要充分的遵循证据充足和处分恰当的原则。还需要确保学生对于处理拥有陈述以及申辩的权利,学校需要建立起相关的程序和机制。
4、优化管理人员队伍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是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队伍的素质也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有所影响,因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十分必要。首先就需要优化队伍的结构,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原则,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专职人员。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建立起科学的培训的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要想进行创新,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丰富管理的手段和形式,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更好的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进步。
作者:陈颖 单位: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越来越差,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总体规划的问题。部分高职学生对上大学的期望值过高,也使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厌学和日常行为的散漫,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2.心理素质不高
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眼高手低,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从而造成“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使在校学生普遍感到前途渺茫。高职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还有不少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如单亲家庭、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等情况,这部分学生往往心理受到很大的困扰,不少学生表现出自卑情绪。
3.生活能力不足
现在高职的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僻的人格特征,遇到问题缺乏独立解决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生活上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其中一小部分学生还染上了抽烟、酗酒、上网成瘾、打架斗殴等恶习。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队伍不完善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主任,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班主任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造成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大都由教学一线的专职教师兼任。这些兼职班主任由于教学、科研、进修深造等任务繁重,往往使其他各项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相冲突;有时一名教师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压力较大,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兼职班主任精力难以集中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虽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聘用一批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担任班主任工作,但他们往往还需要兼管教务、工会、团委、学工处等职能部门的日常事务。这些专职班主任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会调到学院的其他管理部门,使得班主任队伍人员流动大、结构不完善。
2.专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一直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辅导员普遍感到干这项工作又苦又累,吃力不讨好,高职院校中长期专心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很少,往往工作几年后,一有机会就转行了。
3.学校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学校各部门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完善,甚至存在误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完全是学生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而将教育和教学完全隔离起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一直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都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实施和开展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要求个人服从组织。这种管理方法虽然很好地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但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利益,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质量
学生管理队伍主要由辅导员、专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等人员组成。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管理的现状,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专职、专业、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首先,学院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上向学生管理工作者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长期安心于本职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培训,提高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努力建立学生工作交流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适时交流工作经验。在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尤其要重视师德建设,要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作用。
2.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更新管理理念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进而有效地培育学生,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学生发展的内含,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职学生。
作者:梅秀华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分析
一、当前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缺位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对于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以及精神教育显得不足。缺乏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精神教育的缺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心理辅助教育工作不足
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相配合。但是,从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管理学生时,很少有专门的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辅导教育工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没有有效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单靠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效果并不够理想。
(三)法制教育落实程度不够
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需要不断的落实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过,从很多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限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方面。落实程度较浅,没有起到应有的法制教育作用。
(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很多高校都倾向于学校层面主动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而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对于应该发挥学生主动精神的地方有所忽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合理加强思政教育的力度
对于高校来说,在加强思政教育力度方面,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更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充分融合现代学生管理艺术。思政教育不能单纯的进行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落实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并同学生管理艺术,进行深度融合。第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教育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教育模式,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同样不例外,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摸索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落实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同心理教育工作相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尚没有完全定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以及升学就业压力面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有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在这情况下,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在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过程中,同时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品质
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单纯的停留在学校内部课堂上,其实,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模式很多。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启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应该会比课堂教育好得多。因此,高校在这方面,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活动主体的一部分。例如,让学生们集体参见义务劳动,通过广泛协调沟通,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在劳动过程中,锻炼学生良好的品质。
(四)注重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对于高校来说,人文文化底蕴是一个学生人文内涵的重要体现。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去。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软实力。因此,高校要把人文教育落实到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关注个人发展,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人文精神,正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核心内涵,所以,高校在学生管理方,必须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当作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
三、结束语
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认真做好思政工作,积极探寻有利于思政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制定灵活可行的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文聪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探析
一、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辅导员管理十个以上甚至更多的班级,日常琐碎事务繁杂,一两名辅导员带五六百号学生在当今的大学中已屡见不鲜,要对这么多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仅凭辅导员的个人力量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以前本科毕业就可以留校当辅导员的工作,现在成了许多拖家带口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一方面要处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子女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学生管理中的各种事务和关系,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各项事务最终都要在辅导员层面进行落实,要想做好学生工作这件事,如果没有一个学生自治性质的机构代为处理繁杂的琐碎事务,辅导员将陷入到无尽的事务中,疲于应付。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将很难实现。第二,“90后”学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叛逆、喜欢标新立异、走非主流路线。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组织纪律性较差,对组织管理者缺少认同。甚至公开与辅导员对立的情形时有发生。
二、以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12级为例的管理模式探索
西安工业大学材化学院12级有近700名学生,分为24个自然班。其中金属材料专业10个班,高分子材料8各班,材料化学3个班,环境工程2个班,卓越工程师1个班。学院为此配备了2名辅导员。面对如此多的班级和学生。辅导员光认识48名班长和团支书就需要花费点时间,更不要说和班长团支书熟悉并和谐工作了。在遇到通知事情,收集资料,传达精神,安全教育,统计人数,查询学生等工作时,辅导员以仅有的8小时是很难完成这些工作的,而且即使要去完成这些工作,也需要学生干部的协助配合。由此,他们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通过辅导员提名和选举的方式,在现有的主要学生干部中任命选出学习成绩优异、威望高、领导才能突出的学生担任自治委员会主席,并由自治委员会主席牵头在班长和团支书中开展选举自治委员会秘书和各个专业负责人,并最终任命选举产生出主席1名,秘书处正副秘书3名,各专业负责人共4名。搭建起了12级学生自治委员会的领导机构。
一是在职责划分上,主席负责协助辅导员对全年级学生工作的传达、布置、总结,召集自治委员会例会,协调班级与班级、专业与专业、干部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向辅导员反映学生思想动态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秘书主要协助主席工作,负责自治委员会文件的下发和收集,起草相关章程,协助主席上传下达,组织学生,统计数据,通知相关事宜,并负责活动的策划和总结的书写。4个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召开专业内部例会讨论学习、就业、日常班级管理事务,接受并执行主席的相关安排,并向主席汇报专业工作情况,与专业课老师沟通协调课堂及教学相关问题,反馈学生意见。
二是在学生干部培训上,自治委员会把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自治委员会自身干部相互提升作为重要内容,自治委员会的成立不是辅导员给自己甩包袱的一种理由,辅导员从学生干部的职责、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学生干部应学会处理的各种关系等方面培训学生干部。要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来提升自治委员会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提升学生自治委员会的工作效力。与此同时,自治委员会应形成自身的培训制度和例会制度,主要在干部内部进行具体实务方面的培训,交流经验心得,协调班级内部活动。并定期召开全年级班长团支书例会。通过例会的形式把班长团支书统一到全年级的学生管理思路中来。
三是在活动的组织上,要求自治会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年级范围内和各专业内部的文体娱乐活动。根据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感觉文体娱乐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作用非常大,成绩好的班级往往班级活动多,学生们的班级认同感和向心力强。因此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风建设非常有用,通过组织全年级、全专业范围的活动,学生们有了共同的记忆,增强了彼此间的认知,加强了团结,更有利于对学生的统一管理。
四是在日常管理上,平时信息的传达收集通过主席和专业代表传达收集,便于他们掌握整体工作动态和对各班长团支书工作的监督执行。在学风建设月里,自治委员会成立学风建设督导委员会,通过发动各班班长团支书交叉监督的方式,进行学风督促。把在课堂上、自习室抽检出来的违纪学生上报辅导员处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并取消奖学金评定、入党资格。进行早出晚归宿舍抽查,自治会组织学生干部负责对男女生宿舍进行抽查,把早出晚归的学生名单收集后统一上报辅导员处,辅导员对学生干部上报的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早出晚归具体事由,将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新媒体的运用上,申请创建年级微信平台,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展示年级学生活动、学院动态、励志文章等信息,扩大学生们的交流空间。
三、辅导员在学生自治委员会自治管理中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整个年级的负责人,不要太多的干预自治委员会固有的运作模式,以便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以更多的主动权。通过表扬和各种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使学生干部能为自治组织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并更好的把辅导员的管理理念和治班精神传递给学生,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有益桥梁。
作者:王国栋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