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合作办学学生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与管理需求分析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历史已三十余年,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学制设置也有区别,有“4+0”、“2+2”“、1+3”“、3+1”等等。但作为普通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2)外语能力高低不同;(3)家境普遍较好,经济负担能力较强;(4)家长的素质普遍较高,对孩子的未来有规划有主见;(5)学生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拥有比较好的性格条件和交际能力,独立意识强,有很强的表现欲,但是往往比较自我;(6)学生缺乏归属感,中外双方的管理往往使得学生缺乏被管理的欲望;(7)课程量大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8)学校过于追求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疏忽了学生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大多数有中外合作项目的学校却未能有一套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管理队伍更是严重缺乏,导致了学生培养质量逐年下降,甚至于有些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已经濒临停产。
二、“PDCA循环”指导下的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
(一)过程策划
这个实际上解决的是服务对象培养结果的顶层设计问题。在合作办学专业设置之初,学校就应该有相应的顶层设计,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考核标准等,涵盖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心理健康、学生活动、就业、升学等方方面面。各个学校应结合学校、专业、培养的方式等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学生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主要是针对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培养过程的衔接关键点等等。规划可以通过新生的专业介绍、家长会、新老生的座谈会、优秀学生经验介绍会等形式传达给新入学的大学生,让学生和家长在学习之初就对自己的专业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出来干什么、本专业的出路有哪些等问题有个清楚的认识。加强入学教育,有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们带着清楚的认识和目标来度过大学生活,完成相应的学业。
(二)过程实施
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对过程策划的检验和及时调整再运行再调整的过程。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管理。
这个是整个学生管理过程实施的主线。就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合作办学采取的二级学院托管管理模式来说,学生学业的管理一方面来自校级的主管机构,比如国际学院、教务处等,但是主要的还是学院的管理。在学院的学业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1)国际国内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及平衡;(2)课程计划要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由易到难,由基础到专业,不能完全按照国外的培养模式而忽视了中国国情;(3)注意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时候,语言的课程比重应该较大,为今后国际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克服语言障碍,融入“全英语”环境;(4)校级主管部门应该对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开绿灯,进行特殊管理,有特殊的途径和渠道,比如网上选课系统单列,学生学分系统与外方及时对接等。
2.生活管理。
加强学校后勤的服务意识,开辟出公寓、食堂、其他生活服务设施的管理阵地。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由于其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往往别人看待他们时都带有“有色眼镜”,这实际上是对孩子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伤害。本着培养好每位学生的原则,后勤的服务实际上也起到了教育作用。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些阵地,对学生进行归属感、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后勤管理人员与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的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动态、学习等方面的调查,及时掌握数据,对学生培养实施过程进行修改和匡正。
3.社团活动。
社团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之前进行人际交往和工作能力锻炼的阵营。我们要根据合作办学学生培养特点组建特有的社团,开展特色活动。比如针对外语学习,可以成立英语沙龙,直接聘请外教作为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除了进行外语的交流,还可以进行帮扶活动、国外学习生活介绍等,甚至于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依托其他社团进行科技发明创造、文化交流等等
4.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我们要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心理特点,寻找出适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往往因为基础薄弱感觉学习压力大,加上周围人“有色眼镜”的对待,往往使这个群体产生被孤立的效应。作为管理者,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通过观察和了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有些共性的现象要提交学院或者学校主管部门解决,尽量让学生满意。对有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家长取得联系,达成家、校、学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防患未然。
5.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接受了太多的国外的教育,国外的一些生活理念、政治观念、价值观念慢慢对其产生影响。同时一些有害的、不健康的思想也冲击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上中方为配合国际化教学,削减了一些应有的思政课程。这些都对合作办学的学生思政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应该通过网络、班级微博、微信群、QQ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等形式,向学生宣扬正能量,做好高校“育人”的职责。
6.就业教育。
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学校要因材施教、进行有效的就业教育。针对学生就业、出国、考研三个毕业选择,学校要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对于就业人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人才。以上几个方面是学生培养过程实施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环节之间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改进。在此过程中还要做好文案工作,为以后过程策划的改进提供素材。
(三)过程监测
家、校、学和社会第三方四维一体的过程监管。包含实施中和实施后的检测两个方面。
1.实施中检测:主要通过家、校、学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监督。在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家、校、学三方的联系网络的建立,建议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就建立家长联系卡,由家长填写,取得最准确的数据,方便日后联络。
2.实施后的第三方检测:由社会普遍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来提供办学效益数据等,进行办学成果的反馈。这个第三方最好不要固定,几年一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四)过程改进
根据项目实施过程的优缺经验,及时总结,结合过程检测中得到的相关结果和数据,对整个培养过程实施改进,以期对项目初始的过程策划有指导意义,形成循环效应。
1.突破型改进。对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突发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对现有的培养过程进行重大变更,或采用全新的过程来取代现有过程。
2.渐进性改进。是对办学过程中的持续性问题,如培养方式等进行的渐进性的改进。
(五)循环运用与管理
整个四年培养过程结束后,意味着下一届学生如何培养。而解决这个问题,完全依赖于上一轮的培养过程中策划、实施、监测和改进的相关经验和优缺点的总结,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精华的做法再运用到下一轮的运行中。
三、“PDCA循环”指导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
第一,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应用顶层设计根据项目运行的需求和项目资源制定培养目标,建立比较明细的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第二,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系,自上而下,先高后低,进行培养过程的优化设计,简化、调整、适当归并培养过程中的任务,确定各任务之间的交互形式;对每项任务进行定义和描述,确定任务过程的功能目标、投入和产出,确定学生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点,并由此建立起学生培养的过程模型。第三,按照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目标,合理安排管理人员和管理方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制度设计,并根据过程实施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调整。第四,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为主要目标,以过程检测中反映出的数据和特征,持续改进过程实施。第五,应用控制论的方法,将办学的任务实施过程视为可控过程,建立过程控制系统和管理机构,运用反馈控制等方法解决合作办学项目运行的控制问题。第六,注重管理的细化,无论是学生的课程学习、日常生活、社团活动还是就业指导、出国培训等方面,都关系到整个办学的成败。以上“PDCA循环”指导下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型的建立,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支强劲的管理队伍。这个队伍应有明确的思路、饱满的热情、细致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作者:吴健康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