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论文(共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人本主义理念的学生管理
1.空洞的制度管理,缺乏有效的教育
由于高校一直以来都以强制性的方针政策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学生,以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但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生缺乏的是主动自我管理,从而形成消极态度,更培养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难以把行为规定内化为他们对自身的要求,而且容易引发各种矛盾,从而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2.管理意识加强,服务流于形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身兼双职的学生管理工作,即管理与服务学生,一直都难以平衡两者的关系。因为在日常的工作行为中,只是更加强化了管理,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缺乏真正的帮助和引导。
3.管理目标格式化,能力评价单一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往往会从现状出发,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以此制定对人才培养的统一规章管理,并且用这统一人才培养标准来约束、指导、评价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另外,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能力评价呈现单一化管理,特别是在学生评价、推优入党、评先评优等出现片面评价,未能权衡学习与能力的双面性,以致学生肓目追求单一性的评价标准的目的。此外,忽视个性发展也是普遍存在的,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管理动力不足,管理制度落后
管理团队动力不足即指学生管理主体的工作动力不足,主要原因:一是考核制度过于形式化,没有一定的量化数据,无法反映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二是工作津贴设计不合理,与工作压力不对应;三是团队分工不明确,易发生推诿现象。学生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上课考勤制度方面,学院要求各班学习委员每周负责汇报本班出勤率,除了个别有急事而符合程序请假的同学经班主任辅导员批准可以请假外,其他一律如实汇报。但是某些班级的学委考核考勤,出现包庇现象,瞒报考勤率,同时个别不想上课的学生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请假方法和技巧,企图瞒天过海。
二、人本主义理论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目标管理
高校的学生管理体制没能适时做好完善和调整管理体制。让学生参与管理、修改制度,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的透明化,虚心听取学生的合理建议,真心实意地接受学生的监督,从机制上防范、杜绝学生工作事务中的暗箱操作。有了健全的学生管理体制,学校相关部门还应与学生一同讨论、制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工作目标。各部门以此为出发点,各司其职,共同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
2.改变能力评价体系,防止能力单一化现象
由于学生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生源地等其他影响,我们要避免单一化评价学生能力,使学生在能力评价体系中呈现出不同的梯度。在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按照不同的层次评价学生,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评价后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注意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3.转变管理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改革学生管理工作首要是转变观念。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观念,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尤其是强化服务意识方面,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管理面对最为活跃、敏锐的学生群体,应注意到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的思想问题。在对待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个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指明方向,而且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领域,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合内外管理,挖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越来越强烈的表示要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独立、展示自我能力,为满足这一迫切的愿望,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但要加强外在管理,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树立优良品德,挖掘其内在潜力。
三、总结
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自然也是靠学生当中的各种团体的监督、评价之下进行管理。这个团体当然也包括学生党员、各班班委、学生会等组成。只要抓好学生这类团体,就能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学生管理工作就轻松不少。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要适时积极地为学生自我管理创设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机制,使学生担当其职责,发挥好桥梁纽带和榜样带头作用。当然,在这类群体中,学生党员的作用更是极其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严格选拔与发展工作,抓好机制建设,使优秀学生能充实到学生党组织干部队伍中来。另外,我们要加强教育,管理好学生干部,杜绝学生干部应付了事,未能服务好广大学生。其实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广大学生在校顺利完成学业、增强自己实践能力、发展自我而服务的。
作者:曾秀芳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数量少、专业水平不高
大多数教师进入高校都是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仅有极少一部分教师从事高校辅导员的职务,所以高校辅导员的数量比专职教师少;而且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都非心理或管理专业,这就导致高校辅导员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足,最后导致其学生管理水平也不高。
2.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
随着大学生的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各个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招生情况。然而各个高校却还在扩招,为了能按计划招满学生,各个学校就降低分数线来扩大自己的招生。这样一个循环使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有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高,几乎不用高校辅导员管;也有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差,高校辅导员每天管理也无济于事。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问题。
3.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差
高校的一个班级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差主要表现在:班级上课时候纪律差,上课说话严重,上课玩手机的多,学校的各项活动出勤差等。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差导致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整体下滑。
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1.重视学生管理工作
当代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高校的其他的工作才能开展得更顺利。领导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加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投入。如:加大高校辅导员津贴的补贴力度,提高高校辅导员待遇;加大学生活动的投入力度,多举办校园活动,多设立活动的奖项,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校园文化等。
2.创新学生管理工作观念及制度
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就是切实转变大学生管理的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新观念,摒除原来旧的管理观念。新的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实质上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这种管理观念需要辅导员时刻关心学生,时刻关爱学生,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对其正确引导,使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为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创新大学生管理制度就是对高校原来的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如对大学生实行严厉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实行大学生的量化考核制度,大学生的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的评选制度等等,只有完善了大学生的管理制度,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3.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跟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也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高校辅导员的数量。另一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在职培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4.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关键。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来源于单亲家庭,从小生活的环境很优越,而且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高校多开设心理健康与教育课程、日常的心理问题讲座等等,提升大学生的多种综合素质。只有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展开,才能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5.鼓励班级自我管理
鼓励学生班级自我管理主要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本班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实行班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也要积极监督,使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发挥作用,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赵静 单位: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第三篇:学生管理改革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现实状况
1.管理思想落后
2005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新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从多方面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作出了概括性指导和综合性要求,指出在教育教学关系上学生是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国家在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目前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忙于应付各种指令和任务,处理堆积如山的日常工作和学生问题,管理人员角色定位不清,工作职责范围不明,无法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也多偏向“家长式”“保姆式”管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达不到理想的发展愿景和自我实现需求。
2.管理体制复杂
我国高校管理机构众多,学生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能界定和责任内容,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相互推诿现象,管理效率很低。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学生素质呈现出多层次格局,增加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难度,但管理人员并没有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按比例增加。在管理结构上,辅导员承担着全部的学生事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日常管理、生活照顾、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造成了他们疏于系统理论学习与学术研究的现状。
3.管理方法陈旧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大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听从管理者安排,完成管理者的要求。这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没有围绕以“培养人”为工作中心,忽视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特性,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因不同的人、不同的管理环境、不同的管理组织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高校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依据社会现实来确定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现实路径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本质
高校学生具备社会系统中的公民特性,享有主体地位,因此学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主体利益的实现。学校的服务角色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在学生管理实践中,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民主参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在实现路径上,不能依靠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学生利益,而应本着“服务本位”的理念、合作共治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
2.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服务体系
学生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服务体系,主要涉及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政策制定、实施和落实,管理组织的职能定位,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健康成长,解决学生在个体发展阶段将要面临的实际困难,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为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为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形成了长效机制,为后续工作的推动夯实了制度基础,从而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学生的正当权益得到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完善和规范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建立服务本位的学生管理模式的配套机制;结合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在管理过程中适当借鉴公共管理的相关制度:如实行听证制度,畅通学生意见表达的渠道;实施官方制度,有效保障学生知情权;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制度,畅通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现实渠道等。
4.突显学生管理组织的服务职能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了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服务型组织的建设,重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功能。构建服务型的学生管理组织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和高效便捷的服务。比如:强化学校正式组织的服务职能,加强学生管理部门的日常协调,完善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学服务和督导,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重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5.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
学生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各个岗位的全体教职员工,他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坚持“服务本位”的理念,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给自己准确定位并履行好服务职责,学校各级领导者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并加强协调。一般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学生利益、坚持人性化管理;专业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服务三结合,充分体现育人为本;专职学生管理人员,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在于服务的管理理念;后勤管理人员则需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让学生满意。学校要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积极灌输“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注重激励机制建设,完善奖惩制度,教职员工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高校学生管理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使高校管理也具备了准公共管理的性质。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在价值目标方面就是要树立“学生本位”理念,一切教育管理行为和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以实现学生根本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的实现路径方面,要明确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构建学生服务型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改革学校主导一切学生事务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管理模式;改革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运作方式,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网络型运作模式;改革学校在传统管理行为中忽视学生权利,依靠规章制度推动管理的模式,建立以学生共识和认同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治理模式。
四、总结
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在公共管理实践中,要以公民为根本和核心,把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政府工作首要的价值目标。政府由统治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逐步实现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转变。公共管理的内涵和意义在于它的公共性、管理本质的服务性和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共治性,这为我们在进行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作者:唐洪 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传统高校学生工作强调共性和整体性原则,实行的是比较僵化的管理体制。一是管理理念落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往往强调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传统经验,没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致使学生未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二是管理制度滞后。高校管理工作中教师和管理者往往处于主体位置,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学生处于被管理、被塑造的位置,得到的多是指令性要求,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色彩。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思想观念日渐复杂,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新的变化,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细节更容易体现人本意识。在干部任用、党组织发展、推优评优、奖学金发放等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上不厚此薄彼,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管理者充分尊重学生生个性,关心学生多元化需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等制定人生发展目标。管理过程中遇到学生问题,要以情感因素作为润滑剂,对学生实施情感管理,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1、探索管理新方法
如今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各个领域,高校学生工作者也应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借鉴现代管理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方法。如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和信息收集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校园网络来加强学习,从而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管理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和支持社会人士和企事业单位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对单亲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等给予特殊关爱。通过这些人性化管理措施,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的自我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完善校园勤工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助学岗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参与各级学生会和校园社团活动。管理过程中采用学生骨干与普通同学联系的制度,把握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等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实现从点到面的学生自我管理。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1、健全校园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赋予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出台前,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充分征求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对于学校的各种信息应公开透明,真心实意接受学生的监督;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申诉、诉讼等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学校管理中的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形文化。”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映各自学校特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构成了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为”的管理。高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美化校园环境,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同学校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由理性的精神气质,高雅厚重的文化积淀,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作者:甘立芬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第五篇: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生管理中行政事务性工作多,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精力少
在高校中辅导员除了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还有就是行政部门安排的工作。像学生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些关于学生的具体文件、通知等会通过学生办公室下达到学生中。而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较为繁琐,使得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去。一些辅导员更多的是和班长打交道,通过班长去了解班里其他学生的情况,而很少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有些高校的辅导员带着三百甚至是五百名学生,学生人数多也给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辅导员在毕业时连班干部都记不全,更没有精力去关注班里其他的学生。
(二)学生管理队伍待遇低、发展空间小,使得老师们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高校学生管理这个岗位,很多人认为是谁都能干的,也是不太被重视的岗位。辅导员目前还没有纳入到教师系列,没有体验到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的优越性。辅导员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转岗分流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因而待遇方面比起专业课老师要低,发展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样一来,也让很多在这个岗位的老师有机会就会转到其他的岗位上。使得这个岗位的稳定性差,辅导员们的积极性不高,工作的主动性弱。辅导员在高校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者,这个岗位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三)带班的班主任责任不明、渠道不畅,并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
辅导员是专职做学生工作的,重要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但是目前好多带班的是专职教师,由于学生工作弹性比较大,对于专职教师来说,科研教学是硬性的任务,学生工作这块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远不如科研教学。有些老师认为带班仅仅是评定职称必备的条件之一,在态度上也有敷衍,学生管理时有出现放任自流的局面。
二、解决方法与建议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首先在培养辅导员具有一定思想政治水平的基础上,组织辅导员系统地学习和培训教育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学等与学生管理切实相关的有用知识。结合我国高校管理任务的特性,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当前辅导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辅导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当前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与大学生发展相关的问题,如独生子女娇惯问题、人际交往障碍问题、认知情感问题,要求辅导员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大学生思想的现状,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性问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掌握求职技巧,如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如何选择职业等,辅导员应掌握丰富的就业政策、信息和较强的实际指导能力,因此职业咨询师也应作为辅导员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次是现今的辅导员队伍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高校应当加强这方面对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一定的认证形式来达到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行政部门协调好工作,简化辅导员的工作量,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各个行政部门应当协调好一些事务性的工作,简化对于辅导员这块的工作量。其次学院应定期召开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会议,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齐抓共管,而不是把这些问题都归结到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学生工作是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第三是安排辅导员每周都要下学生宿舍,多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定期组织班会,让班里同学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最后是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大学中,班干部、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人数大概占到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管理好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对于学生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有着最多的学生信息来源,对班里学生的情况较为了解,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听取并合理采纳学生干部的意见会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学生干部也难免暴露出看问题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辅导员应更多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分析、指导,并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不断地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合理参照教师职称的评定,提升辅导员的待遇水平
首先是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和晋级等机制,合理地提升工资、绩效的水平,使他们的待遇和本校同年资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由此也会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并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一种职业;其次是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本校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校的老师进行交流;辅导员不仅可以评聘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还可以享受到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的认定。
(四)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制度
加强班主任责任制,班主任除了对自己班学生负责外,还应该对本校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必须明确,应定期将工作内容上交主管部门进行检查,以便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总结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是高校里面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者。但这支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到了整个队伍的发展和管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努力学习党的最新政治导向、学习先进高校的业务经验、学习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提升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稳定性,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
作者:李媛 单位: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