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化

一、“人本化”管理理论的概述

1.以开发人的潜力作为提高管理效力的主要方式

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过渡中,对于管理效力的提高成为了效果体现的一个重要指标,人类作为管理行为中的核心,有着无穷无尽的可以发掘的资源,人本管理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和潜力的方式,更好地将组织创造效益作为终极目标。

2.以组织成员的被尊重权作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最高经营宗旨

在组织进行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只有将自己的想法真正地被组织所接受,才能更好地激发组织成员努力工作的热情,高效地完成组织的管理工作,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价值。这也是组织在实现其管理终极目标经营宗旨的体现。

3.以高素质的组织成员作为高效完成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终极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既系统,又复杂的工程,这个工程的实现需要的不仅仅是组织成员的一个集体工作实现,更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团队,社会的不断变迁,带给组织实现目标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强,高素质的组织成员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强。只有真正地将组织成员的素质,能力真正地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将人本管理这一理念的积极作用体现在组织内部的实现上。

4.以凝聚组织成员的合力作为组织有效运营的主要方式

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体,它的正常运行是需要组织成员一起努力进行创造价值的,对于组织环境的正常运行,单独一分子的能力并不能成为组织实现终极目标的最终保障,而是所有组织成员的一个合作与能力分配的配合,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组织集团,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组织团队。

二、“人本化”管理理论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其管理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因此国家在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立了与高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但在发展中的高等学校大环境中,学生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对人本管理原则不重视的现象。

1.对学生的理解不够透彻

在大多数情况下,高校的管理机构认为,高校管理者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管理者的意志决定了管理体系的成功与否,而作为管理对象的高校学生,在高校管理过程中需要无条件地服从于管理者的意志,以便实现整个校园的协调运转和同步调度。并且从当前的高校管理现状来看,这种模式在广泛应用之后,取得的表面效果确实显著,高校的管理机构将高校运转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一些偶然问题也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似乎一切都在朝着管理者的预期发展。其实,如果能够走入高校学生群体内部,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就会发现,在个人自由被充分释放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对个人独立的渴望是最强烈的,因此大学生群体对现存管理模式的僵硬与程式化最为反感和抵触,即使迫于学业压力接受管理,也会降低管理效果。此外,一部分高校管理者主观地认为大学生的本性过于叛逆和散漫,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控制,因此日常的指令大多以命令形式,其实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对抗情绪更为强烈。

2.学生管理计划过于盲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大学生,并合理地将校园资源运用在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上,但是在当前高校管理的模式中,高校管理者过多地把管理重心放在了事务性工作的开展上,考虑整体问题时过多地把目光放在了学校本身的利益方面,而缺乏对学生需求以及利益的考虑。学校的各管理部门在开展活动时,也大多从自身目标出发,其管理目标与学生的关系并不紧密,各个部门施加于学生的活动及管理措施缺乏统一的目标和安排,因此导致学生往往对学校的各项制度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3.学生管理方式的不合理

“刻板印象”中的在校学生,大多被高校管理者形容为:叛逆和散漫。这也是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惯于采用粗暴、命令式的手段进行学生管理的导火索;还有一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过于追求成绩,因此乐于采取最直接的强硬手段来获取政策实施的表面效果。这两点导致了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方式过于追求表面利益和最终效果,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被管理过程中的态度和想法,同时也缺少对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关注,这些都反映了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的机械化和人性化缺失。

4.学生管理结构过于混乱

当前在高校内部,管理机构主要有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后勤办、武装部以及党建部等,还有许多的班委会、团委和学生自建团体组织,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在运行各自事务时也缺少沟通和协调,有时甚至会为了自身部门的利益实施相互矛盾的措施。管理机构的混乱以及内部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和杂乱无章。

5.老师和学生难以形成双向的有效沟通

由于现行的高校管理模式过于程式化,且在管理过程中过分追求表面效果,因此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难以获得学生群体的广泛支持,管理者自身也因政策的程式化和不变通缺乏主动改进的积极性,整个校园从管理者到学生都丧失了主动改造、积极发挥能动性的热情,校园管理工作陷入僵化。

三、高效实现“人本化”管理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路径

选择高等院校学生处于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大多注重个人意志的发挥和主观意见的表达,为了更好地改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地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成学生乐于接受、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时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利益为先。为了促进人本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和栋梁,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保障。要做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就要将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从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制定的有利于学生自身、有利于国家未来发展的举措。处于青年时期的学生,情绪波动大,性格还处于变动期,此时的学生亟待正面的力量和榜样去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的管理者要积极创造适合学生品质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学生的觉悟,从而避免学生走向歧途。

2.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沟通机制

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充分将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关心和尊重学生,提高开展学生工作的时效性。以朋友的姿态与自己的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同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把了解到的学生的情况填写到学生的成长档案里。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而且可以更好地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被认为是“说教”和“洗脑”工作,便于学生接受。真正地提高与学生平等对话沟通机制的实效性。

3.建立与问题学生进行加强教育的真诚帮扶机制

“问题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者开展有效学生管理模式中的一支特殊学生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想法多于其他的学生,也会因为一些不被认可的心理过程进行自己认为对的行为,但其实对其自身的积极人生观的开发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对这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工作,应该引起高校学生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且应该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引导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及课外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在与学校及社会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尽可能地避免被遗弃感的存在。作为问题学生的管理者应该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要把问题学生的情况及时通报给其寝室室友、班委干部和任课老师,希望他们也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问题学生能够更快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逐步改正,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目标。

4.打造以先进文化引领青年学生成长的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表现。一个具有优秀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青年学生对学校大家庭的归属感,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大学不仅仅是求学充电的场所,更是挥洒青春、放飞梦想的舞台。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文化活动是高校进行有效引导青年成长的重要载体,要合理地规划校园活动,使之系统化,打造自己的品牌,多出精品,不断提高文化的内涵和品味。但其开展活动的本身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展示高校文化的精神和学校的和谐气氛。正如“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道理一样,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竭力避免同质化倾向。各高校要结合学校所处位置的地域文化、学校办学的历史文化以及学校办学目标等来建设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具体到实践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学校特色、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与师生兴趣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等感染引领师生,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达到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5.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习惯

通过将部分管理事务转向学生,由学生代表对学生事务进行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事务本身就是面向学生,其管理内容也源于学生自身,因此由学生对其进行管理,既强化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又能够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且学生管理者代表一直处于学生群体内部,对突发性和偶然性的问题能够最快地解决,管理服务更加完善。从社会角度来看,我国的民主建设也要求未来的社会人才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学生阶段就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未来的民主制度将在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方面开展。因此在校园阶段,对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管理能力和民主习惯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四、结语

在高校大环境中,以高校学生为管理主体的“人本化”管理,对于当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施行中,不仅需要管理工作者通过人格化的管理、情感管理等方式来影响和激励学生,同时也需要学生发挥自我的管理能力进行自我规划和管理。只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向努力,将“人本化”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改进和完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保证“人本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效果,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梦岩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