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媒体视域下学生管理途径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全媒体”时代的特点
“全媒体”是应“媒体融合”而生的一种产物。“全媒体”的概念是在“单媒体”、“跨媒体”、“多媒体”、“新媒体”的基础上逐步衍生而成的。相对于以前的传统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效性强,针对一些社会敏感事件,全媒体能够发挥其实时传输、实时报道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第一时间能够得知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第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能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信息,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互动性强,实现了网上网下的互动,受众之间的互动,便于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第四,波及范围广,通过不同的媒介,信息能够迅速扩散。总结起来,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就是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近几年,高校教育管理对象的大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从80后过渡到90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等,都有了明显的不同。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变化,才能从中找出提高管理实效的途径和突破口。
1.信息获取广泛,接受能力强,思想成熟但辨别能力弱
全媒体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各种媒介的便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使他们迅速掌握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较之80后,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与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具备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新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他们会主动学习、接受并使用。但是各种信息的良莠不齐,生活阅历的浅显,社会实践的缺乏,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和敏感问题,他们会不假思索的盲目的将消息进行扩散,而不计后果。
2.个性特点突出,富于创新但自我意识强烈
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性情直率,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很少盲目认同某种观点。他们思想放荡不羁,想法不受约束,不喜欢传统的说教或观念的教条式灌输,有时会出现叛逆心理。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勇于接受挑战。因此,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很强。90后大学生多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在父母亲戚的关爱中成长,有着较强的优越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他们很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考虑对他本人是否有利,首先考虑到的是个人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如,很多学生竞选学生干部时,首先考虑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或对自己的发展有利,而不是为了服务班级和同学。自我中心主义也导致很多学生干部的工作分工过于明确而缺乏必要的合作。90后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直观,不能很好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缺乏换位思考,他们做事易冲动,只站在自己角度而不能全面理智地考虑事情的后果。
3.缺乏沟通,人际关系淡漠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手机、网络等工具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飞信、QQ、米聊、微博、微信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通讯方式,从前宿舍熄灯后的“卧谈会”已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熄灯后手机发出的亮光。由于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90后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信息,通讯方式的多元化和获取信息的方便化使90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人际关系淡漠,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成为了“屏奴”。另外,“90后”的自我意识很强,与人交往时不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往往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在现实中体验不到成就感或性格孤僻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而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三、全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管理实效的新途径
1.整合有效教育资源,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当代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不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年轻大学生希望得到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的谆谆教诲和专业指导,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座谈会、报告会等传统形式。因此,应该顺应需求,更多的利用多种媒介,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微博、微信等等),增加师生互动环节。这样寓教于乐,还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余热,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创新评价机制,使学生自我价值得到认可
“网下网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网下评价主要就是我们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各种评奖评优来实现对学生的认可,还可以通过试卷考核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选择能力,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行为。网上评价就是考核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的掌握使用程度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考核,包括是否在网上制造谣言,恶意中伤他人,是否参与破坏和侵犯他人网站等不良行为。通过网上网下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诚信、认真、务实等品质,在其他各种媒体上的行为也是要受到约束和规范的;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认可能更加全面,并不是只拿学习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尺”。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全面的认可。
3.开拓交流平台,实现沟通零距离
大学校园作为文化广泛进行传播集结的地方,媒介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校园的网络、校园报刊、宣传的橱窗以及校园广播站等等这些媒体以外,一些校园论坛、微博等民间的学生组织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能够提高与培养大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实践基地。所以,强化校园内舆论的传播与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出校园内媒体拥有的独特优势功能,提供一个健康而且良好的文化媒介氛围,利于大学生成长。
四、总结
学校应该不单单局限于新闻媒体、有名人士、有名记者、新闻人物等等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授课,更重要的是要这些名家名师和大学生进行交流,或者制作一些节目,或者合作进行新闻报道和网上互动。学校还应该支持和鼓励学生搭建自己的交流平台,使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进班集体和学校这个大环境,互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实现交流“无障碍”。作为教育管理者的老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构建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平台,通过微博、飞信、QQ等等媒介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教师更要通过这些媒介给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师生之间沟通“零距离”。
作者:彭艳 蒋洪甫 范玉陶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