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及应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道德激励的方法
1.榜样法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是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青年群体,他们有理想,有热情,他们喜欢在思想领域探讨各种政治观点和哲学派别,寻找人生意义;在行为上则愿意表现自我,希望在学习和工作上能够施展才华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价值。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为提高自己校园的道德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国的高等院校一般都会在固定时期开展一些道德评比活动,来选拔道德模范人物。当然,评选出道德模范还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将这些良好的品德修养传播给每一个人。所以,模范人物通过演讲或与普通学生面对面交流,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众人,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榜样人物的心得交流活动的开展有利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优秀的思想内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榜样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将榜样的高尚品德融合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这也是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
2.目标法
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家教授洛克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激励因素:奖励、工作评价与反馈、期望压力等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成就感和责任感都要通过目标的达成来满足个人的需要。洛克等人还揭示了一个目标心理循环:目标导致努力,努力创造绩效,绩效增强自尊心和责任心,从而产生更高的目标。上文说到的榜样法与目标法两者可以结合自成一体,因为当一个人没有道德目标、内心深处的道德需要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榜样的出现可以激发出他的道德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如此循环往复,带动人们不断前进。当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提前设置一些如社会工作积极分子奖、个人道德风尚奖等奖项为学生设立道德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实现道德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人生的思想境界,学生个人素养提高了,学校的整体道德水平才会提高,如此往复,学校和学生最终就能实现双赢的目标。
二、需要注重道德激励的几个特性
1.应注重道德激励的典型性
道德激励具有不可见性、典型性。因为道德本身是无形的,只有在具体的人做了具体的行为之后,道德才得以显现;传统的道德激励的方式是塑造典型,激发群体学习,所以在平日学生工作的开展中要注意发掘典型,注重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方方面面存在的可激励因素或个体,以达到持续的激励效果,并且要做到正确的方向引导,以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2.应注重道德激励的可持续性
注重道德激励的可持续性,即我们在评价一个道德行为时,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好人好事背后是不是有纯粹的道德心,而应该注重其行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激励。举两个正反相对的著名例子: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前者故事大意:春秋时代鲁国规定,凡鲁国人看到本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可以将之赎回,费用由国家补偿。子贡赎买了一个奴隶,但他拒绝了补偿。因而世人夸子贡高尚,但孔子却责备子贡,原因是子贡阻挡了他人继续赎买奴隶的好事。后一个故事大意: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人家为表感激,送了他一头牛,他收下了。这种行为得到了孔子的称赞,称以后鲁国救人的人会更多。所以,如果为了强调道德的高尚性,回避好人好事应有的回报,那么道德行为可能就难以为继。不求任何回报的道德行为的确很高尚无私,但并非人人都需要那么做。回报与否,学生个人可以选择,但学校和社会不能把“不要回报”作为一项强制的道德标准无形中限定下来,并借此宣扬高尚的道德应当如此;否则,人们在可以做好人好事的时候,会因为怕背上“不够道德”的骂名而选择袖手旁观。
3.重视道德奖励的权变性和及时性
有经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会发现:周期性地奖励学生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如果奖励不及时也会失去激励本应有的效果,所以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应做到随时奖励,奖励形式多样,从而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激励效果。高校一般都设有奖学金,高校学生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些诸如个人进步奖、道德风尚奖社会工作积极分子等奖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奖励也需要注重形式,奖励形式应做到隆重,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奖励形式更是一种荣誉的体现。我们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出:一个热烈郑重的颁奖仪式可以使学生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并有持久的激励作用。
三、道德激励中的问题和对策
1.激励模式单一
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往往对学生的个性需求缺乏调查和研究,制定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忽视学生的背景、能力、价值观念以及个性差别,所以在管理学生工作方面就觉得比较困难。激励要想发挥最大效能,就必须了解学生们不同的个性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于农村学生和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希望得到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来减轻家庭负担;对于城镇学生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在正确方向的引导下,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言语鼓励和精神激励他们会更加珍惜,产生的激励效果会更强。
2.本末倒置奖励形式
总体上看,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还是比较可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许多进步往往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学校的道德激励方式的创新还不够系统,不够普遍,整个学校的道德激励活动还很缺乏;许多表彰活动缺乏细致的流程标准,甚至有的奖励存在着平均分配指标的现象。虽然也会举办一些表彰活动的大会,往往也组织得不够隆重。甚至有部分高校为博眼球,不以获奖学生为主,反以颁奖嘉宾为本来设计活动,背离了表彰大会真正的用意,固然在学生群体中也没有产生很好的反响。
3.奖励标准太过看重成绩
上文说到传统的道德激励方式主要是树立典型,运用行政手段在学生群体中推广;而目前高校中的道德典型大多都是跟成绩挂钩,极少奖项是单从个人道德素养出发的,所以我们就能常常看到一些成绩出色的学生拥有多项奖项,而那些班级里的积极分子,往往会因为成绩这个拦路虎失去申请奖项的资格。我们道德激励的初衷是希望让好的风气能够得到传播和延续,因此,将道德激励大众化、经常化、多样化是高校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即使成绩不好,但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舆论肯定后也有一定的奖励,但这毕竟还是少数。
四、结语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树人工程,良好的道德激励模式对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相当重要,对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十分关键。高校应合理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注重道德激励的特性,尽量规避道德激励会产生的一些问题,那么学生个人道德修养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必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推动高校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管震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艺术生管理的困难
1.网络发展带来的挑战
计算机和网络在近些年来飞速发展,学生能够很方便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艺术系学生也能够通过多种计算机软件完成绘图和设计等等学习任务。但计算机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喜欢在网络上逛一些论坛和贴吧,而这些论坛和贴吧上的发帖内容所展现出的思想混杂,艺术系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污染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其次,有些学生喜欢在课余时间玩网络游戏,有些学生很容易受网络游戏的诱惑而沉溺其中,经常产生旷课、不完成作业、缺考等等情况。所以说,计算机和网络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双重作用,而高校管理中为了学生更方便地完成学习任务,管理规定中不可能禁止学生在宿舍中使用电脑和网络。
2.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的挑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校逐渐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对教学方式也进行了创新,各大高校逐步推进了学分制、双修制和弹性学制等等针对不同情况学生的教学方式。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确实方便了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习,但对于高校学生管理来说,无疑增加了较大的负担和困难。一方面,现阶段的教学中原有的班级概念不断弱化,经常出现不同班级同学同上一门课的情况,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班级概念的不断弱化导致学生之间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降低。
3.高校扩招带来的挑战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基本国情,我国在近二十年来通过几次高校扩招计划,及时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但各大高校的软件和硬件发展并没有跟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导致各大高校资源挤占情况日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宿舍日趋拥挤,食堂、图书馆、自习室承载压力过大,师资力量日趋紧缺。各大学生对此颇有抱怨。对于艺术系学生来说,由于其专业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公共资源以辅助学习,而他们又不能超越其他学生享受优先使用公共资源的特权。对此,对于艺术系学生管理来说,这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4.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挑战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扩招脚步的不断加深,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而社会上所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每年参加各大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面试的大学生不断增加。企业和事业单位由此提供入职门槛,如要求必须是211或985高校毕业生或要求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这无疑给广大大学生毕业生带来不小的就业压力和挑战。经过近些年来的统计调查发现,我国艺术行业和领域所需人才大大超出现阶段的高校艺术生数量,这就意味着广大艺术生和其他大学生群体一样面临着就业难题。
二、艺术生管理的创新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服务
在艺术生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为先的意识,不能一味强调僵化的管理模式,个性化较强的艺术系学生对于这样的管理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导致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树立服务为先的管理意识,让学生觉得管理者与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然后在与学生们日常交流中潜移默化地灌输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抵御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争取引导学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形成必学赶超的良好学习状态和习惯。
2.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针对艺术系学生使用电脑和网路的情况,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白天工作学习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机房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晚上机房关闭后,允许学生在宿舍使用自己的电脑来完成学习任务或浏览网络论坛,玩游戏等休闲活动,但为了防止学生们沉溺于游戏或其他网络不良内容,宿舍应规定熄灯和断网时间。艺术系管理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查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规章制度使用电脑和网络。对于违反规章制度不按时就寝的学生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确有特殊情况的要给予谅解。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采取通报等方式进行批评以维护规章制度的威严性。
3.集体观念的塑造
对于现阶段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精神不佳的情况,艺术系管理者应给予重视。在专业课教学上,着重应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使小组内的同学相互熟悉,相互协作。经过一段的时间的熟悉和锻炼之后可以将原有的分组拆分开来,进行新的小组分组。这样一来,经过几次分组学习,艺术系的学生增加了对于彼此的认知,集体荣誉感在无形中得到增强。光在学习上团结是远远不够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艺术系学生每年外出集训或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在集训或学习之余共同在当地游玩,让学生在游玩中释放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性格,增强学生之间对于彼此的全面了解,真正形成一个全面的整体。
4.打造专业资源,塑造高素质人才
针对现阶段高校扩招而带来的校园资源挤占严重和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管理者应着重打造专业资源,塑造高素质人才。对于大的公共资源来讲,仅仅是艺术系的管理者无权给本系的学生开绿灯以享有优先权,但对于专业资源来说,本系管理者应该尽力完善。例如,音乐专业的琴房,舞蹈专业的舞蹈室,设计专业的画室等等不但要做到空间足够宽敞,还要做到设备完善,开放时间充裕。在专业学习方面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许可,教师要尽心尽职教导学生专业技能,正确引导学生考取本专业的证书,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在邻近毕业季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毕业指导和帮助,例如联系相关的企业单位来校开展招聘会,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招聘简历,教导学生一定的面试技巧等等。
作者:周丽 单位:萍乡学院艺术系
第三篇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多层次需要
正如需要理论所述,人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的需要,是一个层次化递进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高校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对他们的潜在需要进行有效的解决,尊重他们的各项民主权利。对学生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提供有效的平台和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满足学生合理的多层次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在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之中,教师可以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可以被激发,师生可以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个性正常的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反之,对立的师生关系降低学校教育的效果,腐蚀教育的成效。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学家所说,教育的悲剧就是没有人性化,这不但是教育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热爱、理解学生,进而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其次,管理的民主和人性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再次,遇到师生之间矛盾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掌控大局,控制自己的情绪,公正的处理矛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鼓励、帮助每一个学生。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不发挥事物自身的主体地位,外在的条件就无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主体的自我教育是健康成才的前提条件。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做好两点,第一,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如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第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指导体系,如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教育实施的重要空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教育进步的重要生态环境,也是一种潜在课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一所著名的大学,立即可以感受到校园的良好文化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认知、情感、意志、行为都会受到很好的影响,可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对校园进行合理的划分,对大校园文化和小校园文化进行完美的统一,定期组织班级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体育运动、摄影美术书画展等,营造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文化氛围,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三者的有机结合。
五、结语
充分运用人本理论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是要我们对传统的制度和经验管理进行全盘否定,而是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对高校学生管理的体制和方法进行拓展和完善,在管理中做到制度和人本管理的统一,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改变学生在管理中的被动地位,创新管理的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邵莉 单位:中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