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管理工作组织保障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组织机构设置
(一)构建立体网络。
在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畅通的联系机制,既做到各个部门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中分工明确,又在共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水平、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困难方面密切合作。比如,学生工作部(处)是学校组织开展学生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不但要宏观把握学生管理的总体方向,制定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要做好参谋咨询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还要发挥其协调职能,协调涉及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事务中的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实体。教务处的职责则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后勤管理处(集团)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学生宿舍管理、学生食堂管理等学生日常生活方面。团委的工作则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社团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相关的各部门和群众团体之间,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密切配合、互相沟通,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立体化组织网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二)搭建特色平台。
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可以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其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基础、生活习俗等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行特别帮扶。为此,学校要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比如,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实行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开班、单独辅导、单独考试,同时可安排优秀学生与他们“结对子”,形成“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学校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比如,在生活上,必须设立少数民族学生食堂;为新疆学生举行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庆祝活动,为藏族学生过藏历新年,等等;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助,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总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服务要深入到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要体现到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具体实践行动上,将工作做实做细,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管理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母校情结、感恩之心和爱国热情。
二、人员队伍配备
在有了一个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设计之后,人员配备就成为直接决定管理事务效果的关键因素。适应新形势,建设好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业学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并形成强大合力,是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素质整个提高,才能实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效管理。
(一)强化专职队伍。
学校要选聘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门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要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本民族、本地区教师容易沟通的特点,选拔少数民族教师参与日常事务的管理,增加管理队伍的亲和力和战斗力。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建设好专业管理队伍,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积极搭建专业学生管理人员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使他们干事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他们职务职称晋升的问题;对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人员要及时给予表彰,提供必要的奖励激励,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崇高职业。
(二)完善兼职队伍。
兼职管理队伍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兼职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等人员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课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负责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业务知识中,要发挥智育过程的德育功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其言传身教对少数民族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党政管理干部通过关心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共青团干部则要通过举办团日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职能。
(三)依靠学生骨干。
学生干部分布在校、院(系)学生会、团委、分团委(团总支)、社团联合会、学生党支部及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正式团体之中,人员众多,不容小觑。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学生骨干是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两支队伍和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在一定意义上,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成效如何与学生骨干发挥的作用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素质全面、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队伍,参与各级党团组织学生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多重阵地互补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管理的内容来说,有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管理、宿舍管理等,不但涉及众多的管理职能机构,也涵盖了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不仅包括校内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所以,少数民学生的管理必须要多重阵地互补,形成管理的有效合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引导社团组织。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社团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领域新的生长点。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指导和管理工作,发挥好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要提高社团活动的品味和档次,确保学校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指导,做到既让学生社团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范围内活动,又能发挥社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群体,吸纳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加入,加强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与其他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增加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占领信息阵地。
当前,信息网络以其平等参与、虚拟情景、瞬间扩散等特征,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围绕网络特点、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而展开,通过受教育者的网络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旋律、助推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平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更需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学习困难等现实问题。比如,少数民族学生可能不善于、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而把自己心中郁结诉诸网路或论坛。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路上的语言和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以引导和帮助。
(三)利用数据系统。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没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就没有高效的数据处理功能,势必制约管理水平的提升。高校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信息和查询系统,包括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学生工作制度、师生交流平台、学生信息查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等。要建立学生管理干部、学校职能部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生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日常管理信息维护、学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评优评奖管理系统、学生党务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查询平台和学生管理系统既给全体学生带来了便利,更在某种程度上为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管理和查询提供了系统化的依据,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
作者:姚进昆 谢川玲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