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育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育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育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摘要:为了使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同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介绍了网络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思想道德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出发,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为中心,研究开发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育人管理方式,通过创新创造机遇推行网络育人的方法,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网络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在网络育人和思想道德培养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网络育人;学生管理;课程思政;网络资源

0引言

新时代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在学生管理和课程思政实施都迎来了诸多创新机遇。目前,国内高校在“互联网+”计划引领下做了多样化探索,各类高校都开始推行网络授课,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和网络育人工作。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包含诸多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将网络育人的模式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从思想道德培养、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施、网络教学效果提升以及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出发,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等思政内容融入学生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1网络育人的研究内容

为了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网络育人新方向,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升,结合高校实际工作成果和经验,确定以“网络育人”为主体,构建“移动互联网育人平台”,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工作的体制创新成果,改变思维理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全新变革。网络育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思政的实践等。通过构建大学生网络工作室,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将“学校、班级、学生”各级工作结合一起,开通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建立学院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积极营造融媒体良好发展氛围。在学校各级网络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定期评选“优秀大学生网络工作室”,吸收优秀网络资源,促进网络文化阵地互联互通,形成内容共建和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实现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全覆盖。

2网络育人的实施

在网络育人模式下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进行学生各方面管理的实施,探究的途径包括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实施,课程思政实施、网络教学项目实施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把育人工作贯穿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网络育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特制定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网络育人新格局”应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等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分析事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2.1学生安全管理实施。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学生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设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对学生宿舍、实验室以及实习等学习生活场所实时监测,排除安全隐患,实现学生的安全管理。大学生宿舍和实验室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安全隐患要预警和解除,重中之重是预防火灾和安全用电。安装烟雾报警监测、大功率用电监测设备以及无人感应传感器等设备,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到系统控制中心,如出现烟雾或者短路等大功率用电情况发生,控制中心立即实现自动控制,切断整个楼层电源、发送警报提醒所在区域的师生,同时通过无线通信发送信息告知管理员,进行后续安全防护等措施。实验过程中如遇到违规用电、接线短路、用电设备故障等问题时会使整个电路电流急剧增大,安全系统的电流监测装置会发送数据到智能控制中心,同时自动切断总电源,控制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提示给管理员移动终端,采取妥善处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除安全隐患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文明用电、禁止吸烟等预防火灾的安全意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网络定位安全管理基于学生移动终端,并借助于“校园辅导APP”智能管理软件,软件开启定位功能,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实时访问APP数据。该功能有助于检查学生校外实习是否在岗,校外实习需实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蓝墨云班课”签到,如果学生参加签到但未在实习区域内,管理系统即发送提示给管理老师。该功能还能提示学生请假发起的实时位置,便于对学生的安全管理。

2.2课程思政实施。为了使教育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课程知识、学情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资源、授课过程和课后活动中,指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整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德育素质目标,其中素质目标结合项目任务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开拓创新、实习就业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防疫知识等不同的思政目标。通过教学资源的学习和授课过程等环节实施,教学任务结合教学目标引出相关的思政内容,授课过程中讲解和学生讨论互动等形式,并对学生的发言做总结,课程设计的检验通过课后设置的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思政题目测试与课后作业等活动对思政内容的学习进行监测与检验。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并注,从相关的理论出发,结合实践要求、工业现场操作要求以及职业发展等方向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党的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安全操作、文明生产、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素质教育、工匠精神、6s管理以及防疫知识等思政元素相关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方式进行教学资源查阅、参加课程实训等方式完成学习,课程通过答疑讨论、问卷调查与课后作业等活动对思政元素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测,效果显著。

2.3思想道德教育实施。实施“网络育人正能量”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打造网络正能量思想教育内容,积极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大学生网络讲堂挑战”大赛,利用互联网答题,结合线下理论宣讲正能量思想教育。开展校园网络文化节,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为主题的征文、摄影、学术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网络育人管理服务平台,将大数据运用于学生管理和服务,积极探索研发了“网络管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构建了一套综合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网络育人模式。数据平台逐步实现运用,在学生思想道德引领、职业规划以及思想教育作品评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应从学情出发与社会实践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网络育人探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在新时代网络育人的需求下,探究网络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通过创新创造机遇推行网络育人实施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研究开发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育人管理方式并应用于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从思想道德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出发,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为中心,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融入学生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整合育人要素,完善育人体系,形成了可推广、可持续的先进经验。因此,网络育人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究在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方面和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建设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凌宏伟.基于网络育人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20,(23):184-185.

[2]马宁.“课程思政”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协同育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23-24+27.

[3]程力,徐嘉璐.高校网络育人途径优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6):5-8.

[4]张策,白云利,王梅姣,等.高校网络辅导员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1):175-176.

作者:李敬新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