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纺织工程企业学习阶段学生管理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校企联合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成效是校企联合培养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而其中的学生管理是实现校企双方共同目标的重要一环,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模式十分必要。针对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方面探索改进措施,以期对同类高校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的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纺织工程;卓越计划;校企合作;企业学习;学生管理
0引言
湖南工程学院是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首批实施单位之一,自2011级学生开始,纺织工程专业每届约35名本科生纳入“卓越计划”,组建“卓越计划”班。经过精心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学习(含16周毕业设计环节)。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已顺利完成3届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的培养工作。目前,第4届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学生正处于企业学习阶段。自2016届开始,本校纺织工程专业获批为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所有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均参考“卓越计划”,实行“3+1”培养模式,全面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多年的“卓越计划”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为期1年的学生企业学习阶段中学生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甚至已制约校企联合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对学生企业学习阶段学生管理进行总结和思考,对后续“卓越计划”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顺利、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校企联合培养的目的与优势
1.1校企联合培养目的
高校和企业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机构,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方式与对象之间实质性的差异。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主要为学生的后续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相互配合、共同进步为特征;而企业的人才培养以动手实践为主,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的利益驱动型特点。校企联合培养,基于学校(校园)和企业(社会)两种差异明显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专业实践两者高度有机结合的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1]。在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为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1.2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应注意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形成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同时企业招不到满意的人才”结构性人才短缺现象的产生,造成了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校企联合培养不仅利于高校,同时利于企业,从根本上而言,利于学生。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的就业反映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按“3+1”模式实施,通过为期1年的企业阶段学习,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职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实现预就业,强调学生向社会人的发展转变。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校企在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
2企业学习阶段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学生身份转变困难
在校学习阶段,大学生学生的角色较为单一,备受家人的溺爱与学校的关心和照顾,具有明显的优越感。与此同时,父母过多关注学习成绩,而对实际动手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关注与培养不足。我校纺织工程“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轮岗制”和“项目制”。在企业学习阶段中,学生的角色由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面临着学习、工作与现实生活的多重压力,面对的环境与学校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学习阶段里,学生受到来自家人、同学以及工作上的压力,这种现实工作的压力与学生想象中的工作情况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逐渐拉大时,学生往往就会变得意志消沉,从而难以适应企业高标准的管理和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觉得迷茫,心态失衡,迷失自我等不良情况。
2.2学习方式转变困难
学生在校经过3年的课程学习后,步入企业学习阶段,在生产一线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高校人才培养以理论授课和校内实验为主,为学生后续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进步;而企业人才培养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迄今为止仍然是一种利益关系。“卓越计划”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企业学习阶段需按准员工的标准进行轮岗学习,企业实行倒班运行管理制度,以及纺织企业生产具有的多工序、多机台作业等特点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工作环境的一时难以适应。同时,学生长期处于学校和家庭的呵护之下,对他人有较强的依赖性,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且高校学习阶段,文化氛围较为丰富、多彩。刚进行企业阶段学习时候,学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管理方式时,难免感觉不知所措,难以适应严格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产生挫败感;同时,企业文化氛围较为单一,会使学生感觉压抑,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自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来,学生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甚至已经制约了校企联合培养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学生管理问题。首先,无论采取何种具体形式,校企双方均需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管理事务,特别是在学习企业实践阶段,企业需综合考虑成本控制,企业方不可能在学生管理方面充分投入,致使学生管理队伍配备不齐,资金投入足,从而造成学生管理效率低下。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协调不及时,造成部分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践能力提升不明显。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阶段缺少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性管理性人才,校企双方形成合力的管理制度不完整、不健全,导致存在许多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临时性、但又是不断出现没有制度化解决措施的新问题,制度缺乏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同时,现有制度的执行也缺乏应有的刚性和弹性。第三,企业学习阶段,高校、企业各有所需,均应以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更为关注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但管理中却较少关注企业学习阶段学生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变化。在网络新时代,大学生受国内外多元文化和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多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以利益衡量付出的潜规则,以及淡薄的自我管理意识[2~3],必然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最终影响校企合作本身和高校以及企业各方的利益。
2.4企业参与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动机和目标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而高校追求的人才培养的质量[4],目前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且现有的激励措施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5]。企业缺少外部激励和对生产秩序与生产安全的考虑,从而导致企业在学生管理方面关注度不够,投入不足,流于形式,形成“校热企冷”的局面。
3企业学习阶段学生管理对策
3.1健全规章制度
学生企业学习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学校应将行之有效的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对于管理人员队伍,需要考虑稳定性。第三,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一般规律,对学生要求的高度和强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于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管理以学校为主,而在学生企业学习阶段,学生管理应以企业为主,高校予以协助,需建立一支校企结合、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为学生管理提供保障,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以此规范学生行为。
3.2加强学生的德育和心理教育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这就要求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社会现状,能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分析面对的问题,通过实践树立并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卓越计划”班级学生在进入企业后需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活动,由学生学习所在企业组织并完成考核,纳入学分考核环节。
3.3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需要高校和企业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建设好学习团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校园内部学生自我管理,而是要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文化,参加企业各种活动;同时,尽量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知识、能力上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基于此,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级学生的学习企业遴选,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赢”的原则,要求参与“卓越计划”合作的本专业相关企业需具有一定规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完善的员工培养体系以及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与生活条件,不仅需要提供优秀的企业工程师担任企业指导教师,并能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还需要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学习阶段的教学组织和日常生活管理。在学生企业学习阶段,校企双方导师和管理人员均参与管理环节,在学习、生活、德育和心理等方面实现协同管理。
3.4强化校企文化融合
多年的“卓越计划”学生企业学习管理实践发现,学生之所以对企业管理不适应,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企业文化接触较少,在企业学习阶段难以适应。基于此,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企业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适应企业文化和管理。为强化校企文化的融合教育,要求教师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和校园文化方面的教育,同时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学生进入企业前开展“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环节中了解企业文化,并在学生进入企业后,由学习所在企业继续组织在“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实践”环节进一步对企业文化进行学习,并纳入学分考核环节。
3.5切实落实轮岗制和项目制
自“卓越计划”启动以来,众多高校开展“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开展样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但绝大多数高校对校企联合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校企联合培养流于形式;同时,因校企合作缺乏政策性的专用资金保障,高校自身投入有限,无法对企业产生强有力的激励作用[4]。为强化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热情,我校“卓越计划”纺织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严格实行轮岗制和项目制。通过1年时间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使学生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强化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学习阶段,完成以“生产工艺与设备”“质量检测与控制”和“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多岗轮训,完成生产加工、设备调试、实验检测以及生产组织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开设“项目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设计,接受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和发展。通过轮岗制和项目制,让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寻找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毕业设计课题。通过企业阶段的学习,学习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轮岗实训和项目设计,有利于企业发现优秀学生,更有利于企业优先留住优秀人才,节省新进员工的试用和培训环节,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4结语
研究和探讨“卓越计划”背景下学生企业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管理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的办学的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校企联合培养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呈现出新面貌、新问题和新动向。因而相对于高校单方面管理,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生管理更为复杂,需要统筹高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学生管理局面,提升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向建华,张春良,陈从桂.工程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2-13.
[2]陈朝魁.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电子世界,2012(14):136-137.
[3]张冬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4]张杭君.浅谈“卓越计划”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9-31.
[5]蓝惠霞,张恒,王晓红,等.环境工程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平台的构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J].2015(3):48-50.
[6]黎娅,谢骐,邓奕,等.“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对策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4):101-103.
作者:汪泽幸 江梅菁 何斌 刘常威 刘超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泉州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